風不大能望遠,氣溫剛剛好,今天重陽宜登高

2020-12-11 武漢發布

(圖為10月24日,東湖綠道的森林公園燒烤休閒區和湖邊草坪上,眾多遊客盡享秋遊之樂。記者高勇 攝)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5日訊(記者龔萍)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踏秋」,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節日兩大主題。太陽今天早早「開工」,清冷的空氣能見度高,是適宜登高望遠的天氣。

來自市氣象部門的預報說,今天我市多雲天氣,氣溫14℃~20℃,偏東風2到3級,風力不大,登山絲毫不受天氣的影響。只是早晚溫差較大,建議老年人晚一點登山,以免山上氣溫低,造成身體不適。

重陽節,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感恩敬老,又成為「老年節」。

今年重陽節天公作美,經過一夜的空氣擴散、稀釋,空氣能見度提高,登高可以望得更遠。今天又是雙日的周末時間,子女得空帶上長輩共同出遊,體現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重陽節的名篇名句不少,其中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傳播最為廣泛,其中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知道令多少在外思鄉的遊子們感觸。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溼、逐風邪,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

古時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飲菊花酒、佩茱萸、賞菊、吃重陽糕、放紙鳶、曬秋等,有些習俗放在如今也是合適的,不妨效仿古人,來一次特別的重陽之行,感受秋日的美好景致。

武漢市未來三天天氣預報:

10月25日:多雲,偏東風2到3級,14℃~20℃;

10月26日:多雲到晴天,偏北風2到3級,12℃~22℃。

10月27日:多雲,偏北風3級,14℃~22℃。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重陽登高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有登高的習俗,而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重陽登高多以登山為主,但萬一是地勢平坦的地方,北宋時期的首都開封,重陽沒有高山可登怎麼辦呢,就不登了嗎?一、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有一種說法是登高闢邪,在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
  • 記住這些詩,重陽登高望遠發朋友圈都用得上!
    明天就是重陽佳節了,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選擇在這兩天登高望遠。 好景不妨終日度, 黃花尤勝去年香。 泉飛澗石聲何響, 步入松關路轉長。 覽勝憑高清興發, 清歌一曲羨高強。
  • 達州氣溫開始「大跳水」!後天陰雨天氣重返
    今天周日 也是九九重陽節 我市的天空 被雲層厚厚地覆蓋著 14時主城區實時溫度18.5℃ 氣溫開始比昨日有所下降
  • 重陽登高,這個習俗白雲人居然傳承了上千年!
    早在1500多年前,白雲人就已經將白雲誕(即鄭仙誕)養生、驅邪等習俗,與重陽登高的原有習俗結合起來,形成了今日之重陽登高節。重陽素有登高的習俗。2007年,重陽登高已被列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別於其它技藝傳承,該項非遺文化有著龐大的傳承群體。它形成於白雲人日積月累的生產生活,在千百年的文化變遷中,形成了獨具白雲屬性的文化密碼。
  • 【記憶】登高、吃重陽糕......今朝,聊聊重陽節的風俗由來
    顧名思義,「重」就是重複、重疊,把「九月九日」稱之為「重陽」,就是兩個「陽數九」重疊的意思。在民間口口相傳的風俗中,登高、佩戴茱萸囊就成了這一個節日的主要風俗。中國幅員遼闊,有山地,有平原,平原無山可登,這樣一來不是給希望登高避兇者帶來了困難嗎?於是,有人想到了漢字的諧音原理,用吃糕代替登高。宋代,在平原無山的地區或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裡,用吃糕代替登高已成為重陽節的主要風俗。
  • 臨春嶺公園舉行第四屆三亞「大小洞天」杯重陽登高公益活動
    人民網訊 2018年10月17日上午,以「敬老愛幼慶重陽,重陽登高敬孝情」為主題的第四屆三亞「大小洞天」杯重陽登高公益活動在三亞市臨春嶺森林公園舉行,此次活動積極響應三亞市全民健身計劃,展現了三亞市在新時代的城市文明建設成就。
  • 登高、賞菊、插茱萸,敬老節俗代代傳,今天,請陪長輩吃塊重陽糕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學校、企事業單位早已行動起來,或到養老院慰問老人,或舉行尊老、助老活動。愛心商家也為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贈送小禮品。無錫人重九登高多上惠山按照《江南風俗志》的說法,《易經》中以九為陽數,所以稱九月九日為「重陽」。
  • 重陽登高處,在深圳登高望遠、賞秋、思親
    農曆九月初九,又到重陽時。重陽節亦稱「踏秋」,這是一個中國傳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值秋高氣爽,正是秋遊賞菊,登高祈福的美好日子。有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為移民城市的深圳,這一天何處登高望遠,感恩思親?
  • 重陽登高,祈福健康長壽
    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再會九九,又見重陽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千年前的杜甫,身處異鄉遙知家人登高祭祖,賦詩一首,千古流傳(二)登高節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舉家登高望遠望遠是為了記下最後的一瞬絢麗秋景,是一個賞菊的節日;菊花,是屬於重陽的主角。
  • 老北京人重陽登高都去哪兒?南北城各不同!帝王們愛登這些山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九九登高」是重陽的主要活動。時至今日,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老北京是何時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歷代帝王在何處登高?平民百姓又會上哪兒過重陽呢?有一天費長房說,九月九日他家中有大災,全家人必須「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方能渡過此劫,他照仙人指點舉家登山,果然躲過大難。從此,九月九日登高沿襲成俗,但經過千年的演變,重陽登高已不是為了闢邪,而是成為了集賞秋、祈福、思鄉、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活動。
  • 陳茂君|重陽:九九時節當敬老
    正如《舊唐書•德宗本紀》上記述的「漢崇上已,晉紀重陽」。《魏文帝與鍾繇書》中認為,「九日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一位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以九九諧音「久久」,反應了當時人們求吉的社會心態。唐人寫登高的詩歌很多,李白的「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雲」;岑參的「強欲登高處,無人送酒來」;邵大震的「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杜甫的《登高》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 重陽•我們的節日丨福州四中:重陽登高,勵志擔當!
    詩歌箏鳴,茶香菊黃老幼同樂,喜氣洋洋10月22日「重陽登高·勵志擔當」福州四中第三屆重陽登高節活動如期而至「憶往昔先賢登高望遠抒壯懷,看今朝學子立志成才譜新篇。」福州四中副校長吳勇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福州四中地處大廟山,上有登高亭、登高石,是福州古人每逢重陽「登高覽勝、以暢秋志」的重要民俗遺址。學校要發揚傳統節日文化中挖掘教育價值,立足本校特色,以師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主題校園文化活動。此次重陽佳節,學校繼續挖掘重陽節傳統文化精華,結合「登高致遠、惠澤天下」的學校精神,傳承中創新,以「重陽登高·勵志擔當」為主題開展活動。
  • 重陽節全國登高指數地圖出爐 看看你家適合登高望遠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本周日(10月25日)就是重陽節了。每年重陽佳節,必不可少的習俗就是登高望遠。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周末全國登高指數地圖,快來看看你家適合登高望遠嗎? 周末我國大部天氣適宜登高望遠 海南風雨交加宜宅家
  •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知多少?
    重陽節自古就有敬老祭祖、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根據《呂氏春秋》記載,先秦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地、祭祀祖先,以謝天地、祖先恩德的活動。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 「雨巷四周年」第004期同題:重陽
    鷓鴣天【重陽登馬懷山】文/愛隨夢飛翔*九九重登上馬懷,舊時小徑草中埋。青黃間有飛蟲隱,深淺中多野菊開。雲繾綣,鳥徘徊。秋風掃落是心埃。紅塵縱有千般好,不及山中安小齋。重陽文/英子往昔重陽登高日,孝子敬老奉茱萸。攜父共登高山領,邀母同賞金秋菊。今朝常有不孝子,成家就把雙親驅。期盼人人心向善,一起譜奏和諧曲。
  • 重陽登高祈福,安全我們來守護!
    點擊藍字2020年蕉石嶺重陽登山活動重陽登高祈福,安全我們來守護!10月24日晚上,增城區蕉石嶺森林公園舉行重陽登高活動,增城公安提前部署,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下,成立重陽登高活動安全保衛指揮部,制定周密的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全體在崗安保力量堅守崗位、忠誠履職,保障了重陽登高活動的安全順利進行,為市民營造了良好的登高環境。
  • 詩情畫意說重陽|登高賞菊 遍插茱萸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秋風蕭瑟起思念心底留九九重陽佳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 登高詩句_描寫登高的50首古詩
    登高 - 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丘而望遠 - 唐代·李白登高丘,望遠海。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精衛費木石,黿鼉無所憑。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 又是一年重陽節 登高賞秋浙江人去哪裡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按民俗傳說,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其中,最重要的民俗當屬登高了,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從李白的「樂遊原上清秋節」、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等詩句中已窺見,重陽登高賞秋遙寄思念古已有之。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原因一:登高闢邪氣。為什麼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