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些詩,重陽登高望遠發朋友圈都用得上!

2020-12-20 騰訊網

明天就是重陽佳節了,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選擇在這兩天登高望遠。

登高不僅可以強身健體,

還是一件充滿詩情畫意的事情哦~

歷史上就有不少文人墨客

在遊覽肇慶名山之後,

留下了優美的詩篇。

一起來品讀一下吧~

1

重陽登香山

元 梁全

秋風此日灑衣裳,

與客登臨醉一觴。

好景不妨終日度,

黃花尤勝去年香。

泉飛澗石聲何響,

步入松關路轉長。

覽勝憑高清興發,

清歌一曲羨高強。

注釋:

香山,在德慶縣城西北邊二裡,有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蹤跡。

灑,撩起,揭開。

松關,香山原有松關亭。

清興,清雅的興致。

香山雲海 餘慶勇 攝

德慶香山是文人墨客登臨抒懷的好去處。

本詩凸顯重陽登高這個主題,

有平易親切之感。

2

七星巖

明 陳璉

六丁何年開翠岑?

穹窿石室高千尋。

煙生丹灶火常在,

花落碧桃春又深,

倚巖懷古有誰會,

掃壁題詩還自吟。

日華月華去已遠,

玉笛誰能傳妙音。

注釋:

六丁,道教陰神,分別是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六神將。

岑,小而高的山。

煙,指「星巖煙雨」。以道士燒灶煉丹而冒煙作比喻。

碧桃:特指道教信奉的西王母娘娘所專有的那種仙桃。

日華月華,太陽和月亮的光華。

玉笛誰能傳妙音,即使擁有玉笛,還有誰能用來傳遞美妙的樂聲呢?

西江網記者吳勇強 攝

詩人品味到七星巖風光的脫俗靈秀,

情不自禁地掃壁題詩讚美之,

並據道教的原理對有關景物作了生動的比擬。

3

北山

明 黎近

城北雲山千萬重,

虛空擁出翠芙蓉。

娥眉半露朝煙淡,

螺髻雙盤晚霧濃。

塵俗不沾巖下竹,

秋聲應避澗邊松。

月明擬躡王喬舄,

飛上崑崙第一峰。

注釋:

北山,今稱北嶺山。

芙蓉,即蓮花,喻像蓮花的山峰。

娥眉半露朝煙淡,是說清早在淡淡的煙靄中隱約露出娥眉般的弧形山影。

螺髻雙盤晚霧濃,在濃重的晚霧中,雙峰像是重盤的雙螺髻。

王喬,神話人物,傳為東漢時河東人,有神術,曾為葉縣令,常自縣至京師,而不見車騎。臨至,必有雙鳧飛來,人舉網得之,則為喬所穿之鞋。舄,鞋子。

西江網記者 吳勇強 攝

這首詩用一連串富有美感的比喻,

把北嶺山描繪得出塵脫俗,幽深靈秀。

月明時分,

面對那雄奇挺拔的山巒,

飄飄然陶醉,

好想穿上王喬飛天的鞋子,

飛上如同崑崙仙境的山峰。

4

登星湖北嶺山

古大存

身登峰標仰天高,

俯仰環視引領勞。

林業為君披錦繡,

山塘築水制旱澇。

西江明淨輕煙散,

羚峽巍峩激浪淘。

盈望端州無限景,

煙囪塞塔氣雄豪。

注釋:

標,頂端。

領,頸。

君,敬稱,把北嶺山人格化。

制,止。

盈,滿。

賽塔,意謂工廠的高大煙囪勝過高塔。

梁亮 攝

從1945年起,

作者根據葉劍英指定七星巖風景區的

建設規劃方案的指示,

率領省政府工作組來到肇慶,

對七星巖鼎湖山風景區的開發建設

進行勘察、規劃,

此詩就是作者在此時所作。

因而這首詩就有了抒發作者壯闊情懷之感。

5

貞山

明 李津

披拂紅塵化紫煙,

脫巾迤邐憩松邊。

閒雲流水山中趣,

石井丹霞洞裡仙。

曲度霓裳穿碧落,

酒傾玄露醉瓊筵。

優遊不覺歸來晚,

滿耳蟬聲夕照前。

注釋:

貞山,位於四會市。

披拂紅塵化紫煙,意謂吹拂著身上沾染的鬧市飛塵。

巾,頭巾。

「閒雲」「石井」兩句指,相傳唐代有文氏貞女在此升仙,建有貞仙祠,山澗潭旁有貞女所用麻籃、水婉、梳妝鏡等象形石;山巔有白石,紋理橫斜,積翠斑爛,都有著神秘色彩。

曲度霓裳穿碧落,奏出《霓裳羽衣曲》這樣清幽的樂音直上雲霄。

玄露,美酒。

貞山雲海 圖源 四會發布

作者在此詩中不像通常的名山詩

那樣進行外觀描繪,

而是另調視角,

詠唱優遊終日所體驗到的愉悅和樂趣。

6

羅浮梁彌仙遊爛柯山

宋李昴英

葛坡龍竹東坡笠,

合伴山人到洞天。

柯爛想應留斧在,

憑君試問石橋仙。

注釋:

梁彌仙,鬥南樓道士梁青霞,後歸隱羅浮山。

爛柯山,在西江羚羊峽南,因爛柯的傳說而得名。

葛坡龍竹,見《廣東新語·山語·羅浮》:「羅浮之洞凡十餘。最勝者曰『黃龍『,葛洪西庵之故基也。」葛坡,即是葛洪當年故居所在的山麓。同書《草語》:「《六帖》云:羅浮第三峰有竹,大徑七尺圍,節長丈二,謂之』龍公竹『,嘗有鸞鳳棲宿。」題目中的曲筇,就是羅浮山所產的有彎可把的竹手杖。

東坡笠,蘇軾出行時曾戴鬥笠。

合,應當。

洞天,大型巖洞。

柯,斧柄。

石橋仙,傳說神仙常在山谷的石橋出現。

詩中將羅浮山的特產曲筇

和蘇東坡曾戴的竹笠這兩種出遊工具,

與爛柯山的傳奇故事串聯起來,

只知「爛柯」而不知斧的下落,

使得懸念陡生,

增添了詩的諧趣。

金秋十月,天高氣爽。

趁這好天氣,

大家不妨和家人一起登高望遠呀~

在共享天倫之樂的同時,

收穫那一份難得的詩情畫意~

資料來源《肇慶曆代詩詞選粹》

編輯 葉詠欣

登高望遠,賞景吟詩~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重陽登高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閒。這時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藥材等,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不過,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氣爽的收穫季節,舉家出遊、登高望遠在時令上是非常適宜的。因此,九九重陽節登高不僅有其文化傳統,還具備符合如今的旅遊潮流。
  • 重陽登高,這個習俗白雲人居然傳承了上千年!
    鄭仙誕融入重陽節形成白雲登高節過去,每逢重陽佳節,古人都會攜兩壺菊花酒,插幾株茱萸,縱聲高歌下,踏上高閣高山,望遠抒懷。如今,重陽登高的習俗依然在白雲區流傳。重陽節期間,白雲山下、帽峰山腳車流不息、人潮湧動,白雲人不約而同登上山頂,或祈福轉運、或緬懷先人、或踏青養生。
  • 2018重陽節怎麼發朋友圈?朋友圈重陽節對老人說的話精選
    農曆九月九是重陽節,古時候,重陽當日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節日氛圍十分濃厚。而我們對自己家裡的老人更要關愛了,對長輩們要尊敬與陪伴。對了,重陽節這天不能回家的,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說聲問候啊。現在老人玩手機的多了,自然也會看手機的。那麼2018重陽節怎麼發朋友圈?下面來看看2018朋友圈重陽節對老人說的話精選吧!
  • 有關重陽節發朋友圈內涵說說大全 重陽節走親戚說說最新語句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2018年的重陽節也悄悄來臨了,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重陽節這一天會登高、賞秋等習俗。下面來看看2018關於重陽節的心情說說,朋友圈重陽節的唯美句子說說精選吧!
  • 風不大能望遠,氣溫剛剛好,今天重陽宜登高
    (圖為10月24日,東湖綠道的森林公園燒烤休閒區和湖邊草坪上,眾多遊客盡享秋遊之樂。記者高勇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5日訊(記者龔萍)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踏秋」,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節日兩大主題。
  • 再會九九,又見重陽
    只是如今不重視這個節日慢慢的淡忘了(一)祭祖節重陽節年尾時段最後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所以重陽節的第一個節日主題就是祭祖有詩為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老北京人重陽登高都去哪兒?南北城各不同!帝王們愛登這些山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九九登高」是重陽的主要活動。時至今日,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老北京是何時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歷代帝王在何處登高?平民百姓又會上哪兒過重陽呢?從此,九月九日登高沿襲成俗,但經過千年的演變,重陽登高已不是為了闢邪,而是成為了集賞秋、祈福、思鄉、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活動。重陽登高之俗,史籍中多有記述。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載:「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 2018重陽節曬全家福的心情說說怎麼寫?朋友圈溫馨的重陽寄語精選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重陽節曬全家福的心情說說怎麼寫?朋友圈溫馨的重陽寄語精選 2018年重陽節是10月17日,星期三,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自古就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賞菊、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 詩情畫意說重陽|登高賞菊 遍插茱萸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秋風蕭瑟起思念心底留九九重陽佳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 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重陽到,這組精美的...
    揚子晚報網10月24日訊(記者 陳詠)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來到,連日,一組精美的「粉筆畫重陽」在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師生朋友圈熱傳。24日,記者找到堪稱藝術品的粉筆畫的作者,該校基礎教育部主任、數學教師朱中海。
  • ...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重陽到,這組精美的「粉筆畫重陽」火了
    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來到,連日,一組精美的「粉筆畫重陽」在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師生朋友圈熱傳。24日,記者找到堪稱藝術品的粉筆畫的作者,該校基礎教育部主任、數學教師朱中海。朱老師不僅畫得好,還結合和重陽習俗有關的古詩詞,以「登高望遠,詩畫重陽」為題,和師生分享傳統文化。
  • 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登高、賞菊、吃重陽糕等傳統習俗至今流傳
    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一、重陽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臨春嶺公園舉行第四屆三亞「大小洞天」杯重陽登高公益活動
    人民網訊 2018年10月17日上午,以「敬老愛幼慶重陽,重陽登高敬孝情」為主題的第四屆三亞「大小洞天」杯重陽登高公益活動在三亞市臨春嶺森林公園舉行,此次活動積極響應三亞市全民健身計劃,展現了三亞市在新時代的城市文明建設成就。
  • 重陽登高處,在深圳登高望遠、賞秋、思親
    農曆九月初九,又到重陽時。重陽節亦稱「踏秋」,這是一個中國傳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值秋高氣爽,正是秋遊賞菊,登高祈福的美好日子。有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為移民城市的深圳,這一天何處登高望遠,感恩思親?
  • 【記憶】登高、吃重陽糕......今朝,聊聊重陽節的風俗由來
    顧名思義,「重」就是重複、重疊,把「九月九日」稱之為「重陽」,就是兩個「陽數九」重疊的意思。在民間口口相傳的風俗中,登高、佩戴茱萸囊就成了這一個節日的主要風俗。中國幅員遼闊,有山地,有平原,平原無山可登,這樣一來不是給希望登高避兇者帶來了困難嗎?於是,有人想到了漢字的諧音原理,用吃糕代替登高。宋代,在平原無山的地區或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裡,用吃糕代替登高已成為重陽節的主要風俗。
  • 重陽節·詩節丨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在這傳承千年的重陽佳節,人們登高、賞菊、吃糕、插茱萸,歷代文人吟詩賦詞,留下了不少妙語華章。今天,讓我們一起在詩詞裡品味「重陽」! 賞析: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 重陽登高,祈福健康長壽
    傳說,重陽時放紙鳶是為了"放晦氣",紙鳶飛得越高越遠,則晦氣也隨之高飛遠離,更有甚者,還要專門將線弄斷,讓風箏消失於雲天之外。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九九重陽節,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說到重陽節,你想到的是不是這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還記得當初解析的時候:表達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獨自在異鄉的困苦孤獨......然後我們就記住了重陽節是思念,是渴望團聚。可是你真的懂重陽節嗎?
  • 又是一年重陽節 登高賞秋浙江人去哪裡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按民俗傳說,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其中,最重要的民俗當屬登高了,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從李白的「樂遊原上清秋節」、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等詩句中已窺見,重陽登高賞秋遙寄思念古已有之。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原因一:登高闢邪氣。為什麼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
  • 重陽九問,這些你都能答對嗎?
    重陽節的來歷?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重陽宴,屈原在《遠遊》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在當時,這還是皇家才有的習俗。但到了三國,在曹丕的文章中已有明確描寫士大夫重陽 「登高+飲宴」 的場景。唐代時期,「重陽」 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當時的登高詩有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