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髮或許和「腸道菌群」有關,想治好有新希望了?

2020-12-23 騰訊網

本文共1381個字,預計閱讀時間4.2分鐘

在影響脫髮的各類因素中,內分泌、壓力、熬夜等這些因素大家是比較熟悉的。

但,你知道「腸道菌群」也會影響脫髮嗎?

可能聽上去有些離譜,腸道裡的事情怎麼會影響到頭髮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腸道菌群和脫髮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01

腸道菌群或許會導致脫髮?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脫髮或許是因腸道菌群導致的。

腸道菌群,即生存在人的腸道裡的大量細菌構成的集體。

人體腸道內寄生著10萬億個細菌,其中大部分為共生菌群,主要有擬桿菌、梭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

腸道菌群雖然非常微小,卻有很大的威力,它對於保持宿主體內平衡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胃腸道。

研究表明,腸道菌群有助於腸外的生理調節,包括肝臟,肺臟,皮膚和大腦等,但它的不平衡可能導致個體的疾病惡化。

在日本的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選取小鼠為實驗對象,他們給有菌和無菌兩組小鼠分別提供含和不含生物素的飲食,但並沒有看到脫髮的表現。

隨後重複了這一實驗,只是這次他們給老鼠服用長時間的抗生素來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

正如預期的那樣,他們發現腸道菌群在抗生素治療後失衡,而小鼠也很快便出現了輕度脫髮現象。

進一步分析脫毛小鼠的腸道菌群後,研究者發現,其中一種叫做鼠乳桿菌的腸道菌數量顯著增加。

當他們用鼠乳桿菌餵養體內無細菌的小鼠時,他們發現脫髮現象變得更加嚴重,小鼠變得幾乎完全禿頭。

▲正常-體內無細菌-體內無菌加鼠乳桿菌

隨後進行了對照試驗,給正常小鼠和體內無細菌小鼠餵食正常水平的生物素,但添加了鼠乳桿菌,結果這些小鼠完全沒有脫髮。

這足以證明,腸道菌群的失衡是導致脫髮的重要因素。

▲正常/無菌小鼠在服用水、抗生素後的對比

那麼, 腸道菌群是怎樣引發脫髮的呢?我們接著來看。

2

腸道菌群是如何引發脫髮的?

我們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可以產生很多重要的微量營養素,如生物素,維生素K,維生素B12,尼克酸和葉酸。

其中,生物素(維生素B7)是一種水溶性的維生素,不但能防止頭髮脫落,還能預防少年白髮等。

人體本身沒辦法合成生物素,只能靠食物補充或者腸道微生物分泌。缺乏會影響皮膚健康,也會導致脫髮。

該實驗中,鼠乳桿菌在加入抗生素後擴大。這種細菌不能產生生物素,會引起生物素嚴重缺乏,繼而便導致了小鼠嚴重脫髮。

最後,研究者在給腸道菌群失衡的小鼠直接注射生物素後發現,即使沒有恢復正常的腸道菌群,脫毛現象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這一結論充分證明了腸道菌群以及飲食會影響脫髮。

因此,可以通過操縱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如直接注射生物素,或選擇益生菌膳食補充劑等來治療脫髮。

在飲食中多吃一些動物肝臟、瘦肉、葡萄、柚子、莓果、西蘭花、菠菜等,也是很方便的補充方式,在生活中注意飲食就足夠大部分人對生物素的需求。

研究人員同時也表示,尚不能排除細菌對於皮膚的影響,所以目前對於這個研究結果仍持謹慎態度。

但給我們的啟示是,脫髮不僅只是頭髮的問題,還牽扯到身體各個部位,所以為了保持頭髮及身體的健康,保持身體平衡、注意營養充足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每個人脫髮原因都不盡相同,但要判斷自己的脫髮原因其實並不難。

相關焦點

  • 過敏,溼疹,生長緩慢,竟和腸道菌群有關?
    崔玉濤的育學園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腹瀉、便秘、生長緩慢等健康問題,如果經過醫生檢查排除了感染、飲食營養結構等問題,那麼這些症狀就有可能和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了
  • 腸道裡的醫學未來:利用腸道菌群的治療前景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人體內有數以百萬億的微生物,它們大多數居於腸道,參與人體各系統重要的生理功能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腸道和其他組織內微生物的微妙平衡被打破,與多種疾病狀態有關,如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甚至癌症。
  • 多篇文章聚焦腸道菌群與糖尿病之間的神秘關聯!
    這種疾病的患病率持續上升與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並使其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為這些患者開發和改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頻繁發生是由於幾種基因的突變以及環境影響和腸道菌群組成的變化引起的。麥吉爾大學,京都大學和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糖尿病與腸道菌群代謝產物4-甲酚之間的聯繫。4-甲酚是由腸道菌群產生的有機化合物,也存在於某些食品中。
  • 中風引起的腦血管異常與腸道菌群有關
    1、空氣品質影響大腦早期發育 2、中風引起的腦血管異常與腸道菌群有關 3、健康生活方式組合可減少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腸道菌群就是腸道裡的各種細菌,數量有10萬億個,約為人類體細胞的10倍。人體腸道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有益菌,也稱之為益生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可以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胺基酸,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同時還能促進鐵、鎂、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有害菌,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繁殖,就會引發多種疾病。
  • 腸道菌群紊亂有多可怕?能否通過口服益生菌改善
    免疫力差,可能與腸道菌群有關,你需要補充益生菌經常腹痛腹瀉,可能與腸道菌群有關,你需要補充益生菌飽受過敏症狀折磨,可能與腸道菌群有關,你需要補充益生菌經常覺得悲觀、失望,擔心患上抑鬱症,可能與腸道菌群有關,你需要補充益生菌
  • 腸道菌群與疾病
    細菌迅速從口及肛門侵入,2 h左右,其腸道內很快有腸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植入,以後隨著飲食,腸道就有了更多的不同菌群進駐,3 d後細菌數量接近高峰[1]。而一個健康成人胃腸道細菌大約有1014個,由30屬、500種組成,包括需氧、兼性厭氧菌和厭氧菌。從來源上看,有常住菌和過路菌兩種,前者是並非由El攝入,在腸道內保持穩定的群體:而後者則由口攝人並經胃腸道。
  • 腸道菌群和食物過敏的聯繫
    在過去的十年裡,食物過敏和不耐受的發病率呈指數級上升。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在這些問題的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那麼,腸道菌群的破壞是如何增加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的發生的呢?恢復腸道菌群是否對這些問題的治療有益呢?
  • 兩種常見藥物可以改善腸道菌群
    在前面的《解鎖二甲雙胍的炫酷新技能》一文中我們提到二甲雙胍這種「神藥」有許多炫酷新技能,大家有沒有被震撼到?其實它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特異功能-改善腸道菌群!而且有這種特異功能的除了既神奇又平凡的二甲雙胍以外還有它的一位好兄弟-另一種常見藥物也有這樣的功能,我們再了解下吧。
  • 維生素D與腸道菌群的互作
    脫髮?...這些都可能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維生素D對人體健康很重要。然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全世界近十億人口受維生素D缺乏症的影響。一項針對北京和上海50-70歲人群調查顯示:其他一些症狀可能會被忽視,其實也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例如:感到疲憊,免疫力下降,反覆感染,容易出汗,脫髮,傷口癒合慢,頭暈,心臟問題,超重或肥胖,情緒低落,認知功能障礙等。
  • 小夥子點頭眨眼停不下來 重建腸道菌群有望治好
    近日,陸俊住進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腸病醫學中心,接受「菌群移植」治療。 小夥子點頭眨眼停不下來 重建腸道菌群有望治好「怪病」南報網訊 (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陳豔萍)  來自山東、今年20歲出頭的陸俊(化名)總是不自覺地點頭、眨眼,這樣的小動作發生在身高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經過10年的發展,人類有關微生物組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3年12月,「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關係的研究」被列入Science雜誌報導的十大科學進展,腸道菌群已經成為近年來研究的最熱門領域之一。1腸道菌群的形成與分布有關腸道菌群的初始定植有兩種觀點:觀點一,大家普遍認為胎兒在母體子宮內時,腸道處於無菌狀態,分娩時胎兒經過母體產道,接觸母體糞便、醫院環境,形成了人類腸道菌群的初期定植。觀點二,胎兒在子宮內可以接受母體的菌群。2008年,西班牙的科學家Rodr ??
  • 腸道菌群平衡是人體健康的關鍵!腸道菌群失衡該如何增加有益菌?
    網絡配圖前幾天的時候,我在關於腸道健康的一篇文章裡提到過:一個年輕而又健康的腸道是和腸道菌群密不可分的。大腸桿菌條件致病菌是腸道菌群裡的「牆頭草」,其作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更加偏向於有益菌和有害菌中更佔優勢的一方。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
    面臨工作、學習、出行等方方面面一而再地按下暫停鍵,很多人都希望這一年能夠重啟。「活著」、「健康」這樣的字眼在這一年顯得尤為珍貴。簡單的道理往往在經歷重大的事件後才會尤為深刻。古有求仙藥,今有各種醫療技術的不斷革新,大家對於長壽有著一致的追求。當基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後,人們不僅想要活得長久,還要健健康康地活著。
  • 腸道菌群與脂質代謝
    腸道菌群參與宿主的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包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某些營養物質和藥物化合物的代謝、宿主免疫的發育、腸道炎症狀態等等。腸道菌群失調與多種人類代謝性疾病有關,比如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那麼,腸道微生物是否參與調節脂質代謝呢?
  • 治療腸道或可改善抑鬱症:微生物菌群如何影響大腦
    在菲利普斯測試的18名病人中,有11名病人的憂鬱症得到完全治癒,還有兩人的症狀顯著改善。這首次提供了腸道菌群可以大大影響精神健康的證據。BBC的「微生物與我」系列科普已經分析了多種關於腸道菌群對人體好壞的論調,但要說它們可能與精神健康有關,可能最令人難以置信。這些以消化道殘餘物為食的微觀清道夫怎麼可能影響我們的大腦呢?
  • 如果我們持續破壞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可能使我們更容易受到各種...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我們的腸道菌群可以對新冠肺炎發揮直接保護作用,但是有非常好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健康平衡的腸道菌群可以促進免疫穩態,保護我們免受病原體侵害,同時對我們的腸道微生物保持無害,從而避免人體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
  • 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
    無論疾病與否,規模宏大而複雜的細菌庫——腸道菌群都直接參與人體多種代 謝過程 。腸道菌群在人體內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微生態系統,與人類共同變化應對外界因素,人體代謝平衡狀況與腸道菌群的結構組成變化密不可分。研究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的相關性,對於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 。
  • 近期腸道菌群領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覽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腸道菌群研究領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時他們發現腸道菌群與機體多方面的健康都有著密切的關聯,那麼近期腸道菌群領域又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對此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慢性肝病|腸道菌群|微生物群...
    這些有可能是慢性肝病的信號,慢性肝病是一個主要的健康問題,它可以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肝病按照病因劃分,常見的有如下幾大類:炎症標誌物水平升高血漿中全身性炎症標誌物(如IL-8或IL-6)水平升高,無論是否有明顯的細菌感染,都與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急性失代償有關。新的數據強化了改變後的腸道微生物群和慢加急性肝衰竭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