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跟大家分享兩個詞。早期教育、帶養人。
什麼是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從出生到進入小學以前這段時期,對兒童進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化的教育。
那什麼是帶養人?
通俗就是:孩子是誰看,或者說孩子每天跟誰待的時間最長。
(1)孩子的父母
(2)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3)保姆
(4)幼兒園(德國嬰兒也可以送幼兒園)
第一類:孩子的父母,也是最理想的帶養人。因為從孕期開始通過胎教,父母就已經跟寶寶形成了默契,相互有了初步了解。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負法律責任,所以有必要參與孩子的成長。
第二類隔代撫養:是現在都市大多數家庭的現狀,父母有工作,白天要請奶奶、姥姥幫忙帶孩子,下班到家時,小一點的寶寶可能已經睡著了。老人全權負責看管孩子。
第三類保姆帶養:是這幾年新興的產業,在群力親戚家小區遛娃時候,隨處可見媽媽掐著腰,看著手機嘴裡還指揮:看好孩子,別給我摔了啊!寶寶管保姆叫阿姨。
開始不明白人物關係,我看完都蒙了,這歲數都能當奶奶了,阿姨是怎麼個輩分?貧情限制了我的想像啊,這不回到舊社會了麼,找了個奶媽。不過當今社會這做法會不會迂腐了些?中產階級後代交給勞動人民,孩子接受的早期教育是什麼?行為習慣會學到什麼?
第四類:國內很少見嬰兒班。德國都是父母自己帶孩子,要上班、上學沒地方送,幼兒園的嬰兒班應運而生。
總結:那麼不管是誰來帶養孩子,都是有利有弊的。父母固然是首選的第一帶養人,但是年輕,沒有老人有耐心、經驗豐富。保姆最勤快,帶養孩子同時寶寶們會學著模仿做些家務,同時保姆在孩子一日三餐上也比較專業,營養豐富花樣多。 不管是誰來帶養寶貝,方法得當都可以給寶貝創造一個健康、正能量的氛圍。
2. 帶養人的一言一行,寶寶都看在眼裡,並且模仿著。你家的寶寶有沒有搶過爺爺的遙控器?爸爸的手機?奶奶的老花鏡?
孩子為什麼要搶這些東西,不玩自己的玩具呢?因為孩子們覺得大人的「玩具」更好玩。要想讓寶寶愛上玩具,首先帶養人要做到降低智商,把自己當成小寶寶,你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怎麼讓孩子喜歡?而且現在孩子的玩具真的是五花八門,是我們小時候沒見過的,大人完全可以跟著一起探索,榜樣的力量就是這時候體現出來的。
在這裡給寶貝帶養人一個建議,就是不要一次性給孩子太多玩具,這樣孩子會東摸摸西碰碰,沒有一個玩具能玩的時間長,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許多學習差學生的共同特點。
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我們特別希望他能自己單獨呆一會,能消停玩一會看會書那就更好了。那麼專注力就是平時我們在帶養孩子的時候,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首先要做到無論孩子在玩什麼,哪怕是發呆都不要打擾,因為專注力的養成要比到點吃水果、喝水別上火要重要的多。並且督促家人更不要有「詐屍性誇獎」,平時陪孩子玩抓不著人,孩子剛能自主玩耍一會,有人就突然冒出一句:哎呀!我大寶寶玩的真好,快讓我親一口。孩子小,專注力不會太久,打斷了就很難再繼續。所以請家人們共同配合,好習慣需要全家總動員!
3.早期教育是一個很專業的話題,我們在家也能進行早教中心那樣的課程嗎?
當然可以,早教中心除了大型專業的設備是家裡給不了的,其他方式方法都是可以變通靈活運用在家庭中。那我們在家具體可以陪孩子做點什麼呢?下次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