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是畢業和跳槽旺季,面試最頭疼的階段是和招聘公司談工資,又不得不面對,談高了,招聘公司給不了期望值,錄取不了,談低了,你會擔心吃虧。筆者根據多年的心得體會,分享如下:
什麼時候談工資合適?面試期間,面試官沒找你談工資,預示被選中的概率不高。面試官若提到你說出工資期望,可能預示你基本符合期望。當面試官要和你談工資,預示你的條件滿足99%了;當面試結束後很久,面試官找你談工資,估計可能是對方和另外的候選人沒談攏,你是合適備選人員。
什麼時候談工資合適,主動權是掌握在招聘公司那邊。面試是雙向交流,候選人主動問詢面試官溝通貴公司的薪資情況,面試官會感覺你對他公司非常有興趣,會留下更好的印象。
談多少工資合適?談工資是和賣東西一樣,害怕吃虧,又怕失去生意。談多少工資,取決於你的目標期望。
如果招聘公司是你心儀的公司,你看中公司平臺比工資更重要,公司平臺能夠增加你今後的資歷,本身也是一個價值提升過程。並非每家公司都有規劃好的人事工資檔位,但管理相對規範規模大點的公司基本上都有一個工資檔位,和現在的同級員工做一個比較,會給一個合適的工資,確保新進來的員工心理不虧,畢竟日後員工之間相互交流工資,新進來的員工會覺得吃虧,影響工作情緒。
因此,公司確保招聘的員工和其他的正式員工在同樣的基本條件如學歷和工作年數,再加上工作資歷能力等上綜合評估你應拿到的工資水平,一般同等員工層級,工資水平上下差別不大。你要是覺得吃虧了,人事依然會擔心日後你跳槽的打算。
怎樣談工資?人事和你要談的工資都是指的合同工資,只有這點才關係到你的年度總收入,至於其他的福利由公司政策規定,員工都是一樣。每家面試問詢的內容可能不一樣,如問年收入,問合同工資,最後,籤訂結果都是一樣,轉化成你的合同工資,成為勞動合同的一部分。
準備面試前,你要做好這個回答的準備,計算一下你目前的年收入,避免面試的時候問得措手不及。
當面試官問你目前的工資的時候,多數人事問的是你年收入多少,一般你可以這樣回答,先詢問對方:周上班時間、工作餐、加班計算、上下班交通、年終獎、社保繳納、工資之外的津貼補助、休假薪資等情況,崗位不同可能需經常出差,問一下出差補助等。
有兩點,特別重要:
有的公司試用期工資只發合同工資的80%。所以談工資的時候,問清楚試用期和這點。有的公司給員工的收入是兩部分,一份是合同工資比較低,一份是工資之外的現金補助,有可能補助超過工資。例如有的公司需要員工經常出差或者駐外地工作,為了合法避稅,和員工談的工資只是合同工資,津貼補助放在工資之外通過報銷支付。有的候選人可能一聽對方給的工資很低,實際上有的人事還沒告訴你合同工資之外的津貼補助。例如有個工作年數不多的朋友聽見招聘公司給的工資時候,覺得很低,就直接拒絕了,沒想到對方除了合同工資之外還有其他的補助,和工資是不在一起支付。談工資是雙向交流,敢問、多問和問清楚,詢問的時候,坦誠,直接而簡潔,人事一般不會介意。但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很囉嗦、猶豫過於看重收入等。
對方可能會告訴你合同工資之外的績效獎金,其他的補助等,不告訴你月工資(也就是合同工資),也可能什麼都不告訴你。
有的候選人說跳槽是想工資翻倍,美好的期望是不錯,如果是類似水準的公司,在崗位沒有提升如現在是助理,應聘主管,工資可以適當上浮,翻倍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你是跨界跳槽:跨公司性質、跨崗位(崗位提升),例如你想從小型公司跳槽到一家業績更好的公司,你有充分的談工資餘地,最後翻倍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當人事給出你的工資範圍,你怎樣卡位?一般,公司的不同崗位層級的工資相差在幾千元左右,例如主管和工程師,經理和主管之間有可比的參考值。難以可比性的是部門經理和總經理崗位。當你覺得你的條件滿足對方的期望,但崗位和目前在職一樣,不是崗位提升,你再加對方給出工資的20%,也有可能被錄用。滿口要高價,人事經理畢竟都是給老闆打工的,工作也難做,也很難和老闆匯報,最後會直接拒絕。
在應聘之前,通過多渠道,如網絡搜索、朋友了解應聘公司的薪資水準。適當、適中,靈活把握。當正式上崗後,不要覺得吃虧,而應安心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公司創造業績更重要。大家在面試的時候有什麼更好的技巧,不妨評論分享經驗和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