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研究院聚焦「中國歷史學研究70年」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國歷史研究院聚焦「中國歷史學研究70年」

2019-09-06 11:23: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房家梁

  中國歷史研究院聚焦「中國歷史學研究70年」:推動新時代史學繁榮發展

  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蔣濤)為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中國歷史研究院5日在北京舉辦「中國歷史學研究70年」發布會,為推動新時代史學繁榮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首先發布中國歷史學研究70年總體情況。他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學適應新中國發展時代需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不斷推進學術創新和理論創造,取得豐碩成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天發布會上,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古代史研究為揭示中國歷史的獨特發展道路與規律、深化全社會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認識、服務黨和國家大局、向世界展示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做出了獨特貢獻。

  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也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中國近代史研究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學科體系,達到了新的學術高度。

  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汪朝光進一步表示,經過新中國70年的發展,中國的世界史研究主題更加多樣,方法手段更加多元,學術領域更加廣泛,呈現出空前活躍的態勢。

  緊接著,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楊豔秋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史理論研究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全面回顧,圍繞「對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再認識」、「古代史分期的再討論」等若干方面的學術成就進行了評述。

  據介紹,此次發布會對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歷史學科的發展歷程及學術成就進行了全面總結,為推動新時代史學繁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會議由中國歷史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陳於武主持,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等近百人出席此次會議。(完)

相關焦點

  • 期刊《歷史研究》已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於今年1月掛牌成立,其院刊《歷史研究》現已正式進入公眾視野。2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網刊發了一篇題為《在對歷史的深刻洞察中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文章。該文作者為周群,系「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常務副主編」。
  • 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雜誌社招聘公告
    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雜誌社招聘公告 2020年06月29日 18: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歷史研究雜誌社是中國歷史研究院直屬的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單位,負責編輯出版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關 鍵 詞:西方歷史哲學/中國/70年/回顧/反思  作者簡介:董立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金嵌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 歷史學 | 李伯重:大數據與中國歷史研究
    本文為作者2016年2月24日於華中師範大學逸夫國際會議中心所做演講,收入本書時略有修改。作者從歷史研究為何需要大數據、大數據從何而來、怎樣運用大數據以及大數據對史學研究的意義這幾個方面講述大數據與中國歷史研究的關係。本次選文主要談的是歷史研究需要大數據的原因、大數據的來源及其成果。本文出自新書《大數據與中國歷史研究》第1輯。
  • 中國歷史研究院推出「學者工作室」制度
    9日,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學術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朱育瑤 攝中新網北京8月9日電 (記者 蔣濤)9日,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學術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宣布,中國歷史研究院將實施「學者工作室」制度,凝聚全國史學精銳力量、加快史學融合發展。
  • 學界信息 | 17位歷史學學者組成,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名單...
    在網站首頁,設置了「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四個專題,大力宣揚馬克思主義與歷史研究成果,強化自身陣地意識、責任意識,努力提升歷史領域理論引領力、學術傳播力和影響力,並與新媒體平臺相互配合,堅持理論宣傳和積極「亮劍」相結合,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不斷深入、全面揭批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 2021中國歷史研究院招聘公告(3人)
    2021年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告信息匯總(1月)一、單位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於2019年1月3日成立,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各研究所為基礎組建,主要職責是統籌指導全國歷史研究工作,整合資源和力量制定新時代中國歷史研究規劃,組織實施國家重大項目,講好中國歷史、
  • 促進東西方歷史學的交流 《中國歷史學30年》英文版出版
    《中國歷史學30年》英文版依據該書中文版翻譯而成。該書中文版出版於2008年,由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研究員主編,全國知名專家20多人共同編纂,旨在向國內外同行們介紹中國歷史學的現狀。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歷史學研究在學科建制、基礎理論、實證個案、學術史梳理等各個方面都獲得了長足進步。
  • 南開大學2021歷史學考研724中國歷史、725世界歷史
    南開大學2021歷史學考研724中國歷史、725世界歷史、726世界史(日研院)!下設3系、3所、3中心,即歷史學系、世界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歷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古籍與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個教研室、研究室。
  • 北京論壇雲端國際論壇系列之「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線...
    由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學系和北京論壇聯合主辦的北京論壇雲端國際論壇系列——「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線上研討會於2020年6月6日舉行。秉承北京論壇「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宗旨,研討會以「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為題,邀請了在中國歷史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大家,圍繞數字人文方法如何推動歷史學發展、傳統史學的格局將如何改變、研究者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工具來從事研究、數字人文方法面臨的挑戰與需要突破的瓶頸等前沿學術問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對話。
  • 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學術諮詢委員會成立,高翔戴逸分任主任
    41位中國史學界德高望重的學術名家受聘擔任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學術諮詢委員會主任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戴逸,副主任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授金衝及和中國社科院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研究員王巍。
  • 徐秀麗:中國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
    一、「文革」前的中國近代史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70年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中國史學傳統「厚古薄今」,當代人治當代史不被認可。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央研究院在史學領域只有歷史語言研究所,該所未將近代史列入研究範圍。
  • 江漢大學2021歷史學考研實行中國史自主命題!歷史學考研網
    >江漢大學歷史學考研1、簡介江漢大學,位於湖北武漢,是經中國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武漢職工醫學院、武漢教育學院等高校於2001年合併組建的一所綜合性大學。2009年初,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學研究院整體併入江漢大學。有中國史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教育碩士之學科教學(歷史)二級學科碩士點。學院還成立有江漢大學武漢抗戰研究中心。中國史學科是武漢市重點學科,集中研究城市史和地方史,而以中國城市史和武漢地方歷史與文化為研究重點,又特別注重研究近代中國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問題、武漢近現代史和抗日戰爭史。
  • 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者工作室」如何運行?自組團隊 成果導向
    圖片來源:中國歷史研究院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8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歷史研究院」)宣布,將實施「學者工作室」制度,賦予首席專家以更大自主權,學者將以個人名字冠名「學者工作室」,自行組織團隊,自行安排科研活動。注重成果導向。
  • 高考志願‖中國歷史學專業排行前十的大學
    下設3系、3所、2中心,即中國史學系、世界史學系、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歷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古籍與文化研究所,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個教研室、研究室。上述8個單位,皆與歷史系有著淵源關係,脫胎於歷史系。南開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等十幾個科研機構掛靠本院。中國社會史學會、拉丁美洲史研究會和天津市歷史學學會的秘書處設在本院。
  • 《歷史研究》2020年第4期筆談: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五)
    新時代中國史學,既要立足中國,又要放眼世界,推動歷史學相關學科融合發展。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對話與融合,是歷史學永恆的命題,將中國史與世界史互寓其中,有助於對中國史有更深刻的詮釋,有助於對世界史有更全面的認識,有助於在對人類歷史的科學探索中,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解釋人類文明的真諦。中國史與世界史的互動、碰撞和交融,既是歷史學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歷史學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本刊始終秉持的理念。
  • 中國歷史研究院2020年度學術出版資助項目申報公告
    為推出高質量史學研究成果,中國歷史研究院特設立學術出版資助項目(以下簡稱「出版資助項目」)。現將中國歷史研究院2020年度學術出版資助項目申請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出版資助項目」宗旨「出版資助項目」面向全國史學界,資助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的高質量史學類學術成果,促進相關歷史學科融合發展,加快構建新時代中國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
  • 歷史不能假設但歷史學須用假設研究方法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在歷史學中能否運用假設研究方法,而在於如何正確地運用假設研究方法。  「假設」運用到歷史研究領域出現的問題,是由具有實證特點的歷史學與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實證科學的區別所決定的。  歷史不能假設。從歷史本體論的角度看,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是不能假設的。這裡所說的「歷史不能假設」中的「歷史」,指的就是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
  • 專家在廈大研討「新中國70年與中國之治」
    12月21日,由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主辦的「新中國70年公共行政改革與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召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中南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
  • 歷史學類綜合排名全國第二!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簡介!
    學院另設有若干科研中心,兩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和三個教育部區域與國別史研究備案中心(美國研究中心、拉美史研究中心和希臘研究中心)掛靠本院,與日本研究院合作共建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古籍與文化研究所、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等十幾個科研機構掛靠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