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眾多遺存典藏,道熠熠文脈情理。「景區巡禮」欄目,將為您呈現徐家匯源景區「海派文化之源」的個性橋段與場景一一感知經典的人、事、物、景,見證中西文化交融為上海帶來的文化積澱與氣質滋養,品味獨特魅力,領略奇妙意境。
徐匯公學 1850年
徐匯公學初創之時,由於科舉未廢,只得專課詩文。至1905年廢除科舉後,「乃一改從前以國文為主之課程,規定法文及其他科學為必修科」,並隨之開始出現了海外留洋返校的華籍教員,如公學首任中國籍校長張家樹,就曾於1911-1918年及1920-1924年先後兩次棄赴英國,畢業於康託爾培裡、海斯汀等地的法國耶穌會文學院、哲學院和神學院。
徐匯公學的神父教師們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在教導學生時不憚煩勞、循循善誘,「他們的目的是在啟發我們的愚昧,栽培我們成為有用之材,我們不明白,他們是永不停止的。」
正是沐浴著公學師長們春風化雨般的教誨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懷,徐匯公學的莘莘學子們終不負師長們的殷切希望,在入學數量和畢業生質量上不斷譜寫出令人矚目的輝煌篇章。
從上圖中,可以直觀徐匯公學學額變化趨勢,1905年全校學額數達到283名,創下徐匯公學建校前60年的最高紀錄,1920年左右更是首次突破400名。
公學開創早期,由於中國家長們對教會學堂還抱著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富庶之家多不屑於將子女送入此類學校。隨著徐匯公學硬體和軟體設施日趨完善,聲譽逐步傳播開來,即使學校開始收取高昂的學費,申請入學的人數仍然遠遠多於招生人數,當地「為父母的,很安心,很願意,送兒子到該校讀書」。
進入民國後,由於科舉廢除、學制改革以及西學科目大規模被引入公學,其畢業生的前途選擇也更趨於多元化。
當年震旦大學(原名震旦公學)校門
特別是1903年徐匯公學的老校長馬相伯在徐家匯天文臺創辦震旦公學後,由於馬相伯與公學的淵源極深,故而公學的畢業生可直升震旦公學。
1918年,徐匯公學中學生舉行畢業典禮時,共有畢業生15名,這些學生全部得以進震旦繼續深造。其中,得到震旦公學正科證書者8名,得商業科畢業證書者7名。1922年,中學畢業者共二十七人,得商業科文憑者11人,得震旦學士文憑者14人。
本文內容節選自
《西學東漸第一校·從徐匯公學到徐匯中學》
- TIPS -
徐匯公學舊址
地址:虹橋路68號,徐匯中學內
*建築修繕中,暫不開放
徐匯中學(始名徐匯公學)於1850年創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辦學模式所創立的學校之一,被譽為「西洋辦學第一校」,或被稱為「西學東漸第一校」。
徐匯公學由天主教傳教士南格祿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創辦,因開辦時奉聖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為主保,故早期稱聖依納爵公學,又因地處徐家匯,亦謂徐家匯公學,簡稱徐匯公學,是天主教在中國創辦最早的教會學校之一。1932年改名為上海市私立徐匯中學,仍由天主教會主辦。1953年改為公立學校,更名為上海市徐匯中學。
著名教育家馬相伯(1840-1939)畢業於該校,1871-1874年擔任校長。
現存崇思樓,1918年落成,是徐匯公學唯一留存建築,外立面為磚石結構,內部以木結構為主,共四層,屬法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優秀歷史建築。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徐家匯源景區預約指南
● 徐光啟紀念館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場)
預約方式:通過微信小程序搜索「遊上海」即可預約參觀
● 土山灣博物館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場)
預約方式:通過微信小程序搜索「遊上海」即可預約參觀
● 上海電影博物館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30-16:30(16:00停止入場)
預約方式:通過微信小程序搜索「遊上海」即可預約參觀
● 徐家匯觀象臺舊址(上海氣象博物館)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參觀場次以「上海氣象博物館」官方微信公布為準
預約方式:關注「上海氣象博物館」微信,進行網上預約
● 錢學森圖書館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場)
預約方式:關注「錢學森圖書館」微信,進行網上預約
● 徐家匯公園
開放時間:24小時開放
預約方式:直接前往
● 光啟公園
開放時間:每天8:00-18:00
預約方式:直接前往
● 徐匯公學舊址、徐家匯藏書樓、徐家匯天主堂、聖母院舊址、百代公司舊址、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董浩雲航運博物館暫不開放
◆ 編輯丨HA.z
◆ 信息來源丨《西學東漸第一校·從徐匯公學到徐匯中學》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微信ID:Xujiahui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