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對未來充滿希望,與自己的過去和解,覺知復盤自我並活在當下!

2020-12-15 一點兒心理話

你是否有時候在生活中感到緊張、恐懼,惴惴不安。在面對未來時候充滿了恐懼,在追憶過往時候看到的是悔恨。

請與自己和解,諒解自己的過去。如果能回溯過去,當時的你,還會做同樣的選擇,所以不必懊悔。你過去的所思所想,所經歷的事情,造就了當下的你。

經歷錯誤的意義就是從中獲取經驗,改正缺點,優化自己,通過不斷的覺知、自省和復盤變得更加平和完美。

到底什麼是人生?

快節奏疲憊不堪的人們會追問,什麼是人生。

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說:「人生的意義,就是在離開時候的靈魂比來的時候更純淨一些。」

每個人的出身、環境、原生家庭的思維等都不同,每個人走過的路也不同。

正如網上所說,你拼命努力的天花板,也許是別人的地板。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人家本來就在羅馬。那就是要看著「羅馬」具體是指什麼?

如果「羅馬」指的金錢物質,那確實很多人一出生就在羅馬,生在富貴之家,平常人只有羨慕的份。

還有一些人,很快就到了羅馬。例如,一個人有財富、有地位、鮮有人及的事業,萬千粉絲的寵愛,然後卻選擇了離開,那個人就是張國榮。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羅馬嗎?看來羅馬不應該只是附屬在我們身以外的東西,而也應該包含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不斷的覺知、自省

內心的平靜與和諧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不斷復盤反省,通過經歷的事,犯過的錯誤來提升。

每個人自身條件、資質各不相同。畢竟,生而知之的人是極少數,學而知之也是那些智者,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困而知之。

在遇到了困境、犯錯了之後才會醒悟,或者是受原生家庭思維習慣的影響,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才會有所體悟。

孔子云:「朝聞道,夕死可矣。」

從另一方面來說,困境、錯誤也是促使我們進步的因素,一個人永遠順風順水,春風得意時很少回去反思。

反思應該貫徹在生活當中,一日三省吾身,不斷反思,覺知自己的錯誤,覺知當下的所思、所言、所行,才能改正過去的錯誤,追逐自己未來的目標。

過去未來都是虛幻,時間只有當下

一個小和尚為他的師傅,開悟是什麼感覺。

師傅說:「以前上山是為了砍柴,砍柴是為燒飯,燒飯是為了誦經,誦經累了就去睡覺。開悟以後,上山就是上山,可以看沿途的景色;砍柴就是砍柴,燒飯就是燒飯,誦經就是誦經,睡覺就是睡覺,各有其樂。」

生活總是匆匆忙忙,一件事為了另一件事,總要求快快快,忘記了沿途的風景,反而欲速不達,唯有專注當下,才能體會生活的樂趣,進步更快。

一切都是心念所感,請記得,心能轉境!

相關焦點

  • 過去不可返,未來不可追,唯有抓住當下才會活出最好的自己
    事實上,過去的事已成定局無法改變,而未來又充滿了諸多變數,與其一門心思糾纏於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變我們自己內心來得省事。當你改變了內心的狀態,看清世間幻象的本質,就會從思維中解放出來,接受事實,讓內心平靜及時覺醒,明白抓住當下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靜坐丨 什麼是活在當下?
    今天,有一句掛在很多人嘴邊的話叫做:活在當下。它被認為是很佛性或者是很心靈雞湯的一句話。也有人嗤之以鼻:每個人不都活在當下嗎?那麼,什麼是活在當下?怎樣理解活在當下?我們來聊一聊。《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即所謂「三心不可得」。活在當下難道不是現在心嗎?若論佛性,活在當下顯然不符合佛法的經義。那麼,怎麼理解活在當下呢?活在當下,不是把心安住在當下,不是消極混日子得過且過。活在當下,是對自己的覺知,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處在精進的狀態中。
  • 都說要活在當下,可你知道是為什麼嗎?(上)
    你就是那份情緒和思維後面的那個覺知者。你從容、安然、慈悲,完全看的見外面在發生什麼。開悟是合一,是你與自己的本體合一,與宇宙萬物,整個世界合一。你不會焦慮,不會慌張,也不會緊張。你甚至無所不知。但是你有肉體的束縛,你有肉體,你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純精神的存在。你透過這個肉體來活出你自己。
  • 活在當下,忘掉過去,擁抱未來!(句句精闢)
    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無論你今天怎麼努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也不會明白命運為何這樣待你。只有在你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變故之後,你才會褪盡了最初的浮華,以一種謙卑的姿態看待這個世界,從而活在當下! 當下這一念,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活在當下,我們才能回首過去不蹉跎,展望未來不懼怕。
  • 最好的心態:對過去釋懷,對未來不憂,對當下珍惜
    擁有良好的心態,可以活得輕鬆、行得自如,辦事順風順水,人越來越有能量;而沒有良好的心態,不僅活得疲憊、走得坎坷,工作交往四處碰壁,人也有可能變得越來越陰暗。人最好的心態,來自於思想深處對人生的正確態度——對過去釋懷,對未來不憂,對當下珍惜。
  • 能夠「活在當下」是因為「必有事焉」
    當下是超越時間概念的一種存在狀態,把它當作此時此刻來理解其實是一種局限。看著自己的思想、感受自己的情緒、觀察自己的反應, 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感覺。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應該去找回這個感覺,這就是「必有」之事。不以當下為前提的情緒其實都是痛苦的原因。
  • 別後悔過去,別展望未來,活好當下
    別後悔過去,別展望未來,活好當下文:我是素顏暑假兩個月後,到了九月一號,孩子們再次回歸校園,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啊。還有班上新轉來的同學,孩子們也充滿了好奇,他是什麼樣的人,學習好不好,性格好不好,容不容易相處。這些問題在孩子腦子裡盤旋。帶著疑惑、好奇的心走進學校課堂的孩子,對學校的生活是充滿期待和向望的。有孩子搖搖頭,一臉的沮喪表情。唉!又要上學。早上睡不成懶覺了,去了學校又要挨老師的批評。又要寫那麼多作業。想一想動不動考試就頭疼。考不好怎麼交待家長。上學的煩惱有一大堆。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活在當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自己希望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新疆,藉此領略文化多元化的魅力。於是,有人開始回望過去,嘆息「大同社會」的一去不再,有人開始展望未來,希冀未來能勝於現在。他們都不滿於當下,醉心與過去或未來。然而,無論是對過去的留戀,還是對未來百般無奈的希冀,一旦與現實相碰撞,擦出的火花最終灼傷的,還是我們那顆早已被對現實的不滿折磨得疲憊不堪的心。  為什麼不解脫自己,活在當下呢?  為什麼要活在當下?
  • 允許自己活在過去,才能走向未來
    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難以走出曾經的陰影,無法活在當下。過去成為噩夢,甚至對現在的生活造成不利影響。越想掙脫那些陰霾,越被裹挾和控制,道理明白,卻做不到。因此有人說:最長的距離是從說到做。認為人活在過去,是不應該、錯誤的,越想驅除它們,反而在心裡安營紮寨,是種負強化。其實,過去的快樂和痛苦記憶 ,都不會遺忘。人往往將不堪回首的記憶,刻意壓抑到潛意識中,貌似忘記,其實是迴避和逃避,是種心理防禦(自我保護 )。
  • 讓孩子活出自我,他才會有未來
    舉個例子,一位有覺知的母親,當與老公發生矛盾的時候,她有能力去告訴孩子:雖然媽媽對爸爸很生氣,但那是我事,你還可以去愛他,媽媽現在很傷心,但你可以去玩。當一個人到了12歲左右,他內在的本能會隱約意識到——我長大了,我離開父母也能活下去了,他的內在就會出現一個衝動,鼓勵他再一次活出自我,把他生命中曾被壓抑的面向活出來,幼年被壓制越狠,他爆發的反抗能量也越大。還有一種可能是,這個孩子的能量已被徹底壓制,他甚至都不會有叛逆,整個人會變得比較內縮,無力感很強。
  •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活在當下
    那一次,他和一個朋友去美國旅行,兩人走到一棵樹下,一邊暢談未來,一邊分吃桔子。朋友高談闊論,一邊說的手舞足蹈,一邊不住往嘴裡塞橘子。禪師提醒他:你應該先把含在嘴裡的那瓣橘子吃掉。這裡所說的「吃橘子」便是活在當下。
  • 人生苦短,請活在當下,多享受當下之美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曾國藩心中沒有牽掛,事情來了就順應它,事情沒來就不要主動去尋求,事情來的時候,一心一意,心無雜念,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再想著它。做好自己,活在當下,享受當下那些美好的事物就行了。
  • 《正念的奇蹟》:專注平和,一場自我和解的修行
    「正念是奇蹟,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正念的奇蹟》最初是一封寫給好友廣兄的長信,作者是越南的一行禪師。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越南陷入與美國的戰爭泥潭。而不會像被浪花左拍右擊的瓶子一般,毫無覺知地被拋來拋去。2)你手中的杯子如果喝茶時,我們會只想著其他事,幾乎覺察不到自己手中的這杯茶。就這樣,我們被未來吸走了——無法實實在在地活著,甚至連一分鐘都做不到。
  • 活在當下究竟有多重要?
    在過去的夢和未來的白日夢中花點時間是很自然的。通過過去的經驗來識別未來可能存在的危險對保護自己也很重要。當我們的生活被與過去相關記憶和未來可能的結果相關的思想和情感所支配時,我們能夠平靜地紮根於當下的機會就變得越來越少了。除非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天,我們可能都永遠活在昨天或明天,而從未享受過今天活著當下。
  • 生命的喚醒只需要相信:第16期《綻放生命》復盤
    ,我在什麼層級就只看到這個層級之下外處是問題,當我把能量層級提高上去以後再來解決當下的問題時就會有各種方法去解決了,所以在時刻覺知當下的同時,不斷讓自己提升層級!我照見的是:   不能夠全然接納自己,格局不夠大我的踐行是:  做自我確認,放大格局,從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帶著覺知去關照自己的情緒,身體的變化,接納自己的不足,感恩我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給我滋養,同時也感恩我遇到的一切不好的事物,他們是來助我成長的越復盤,越成長越分享,越有力
  • 「活在當下」用英語怎麼說?
    「活在當下」的英文很簡單:live in the momentmoment就是「時刻」,微信的朋友圈英文就叫「Moments」,朋友圈就是用來記錄生活中那些值得記錄的時刻,我覺得這個英文名起得挺好~live in the moment,就是活在當下這個時刻。而不是活在過去,也不是為了未來而活,不斷透支你的當下。
  • 《抓落葉》:人生分為過去、現在和將來,但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過去類似於女媧造人,捏好一個又一個,變成人後有思維和能力,有感情,這感情是由心而定,所以心就是創造者無法用固定模型製造的東西,只能空著,由人們在世間的所見所聞所需填滿。現在是艾略特的生長過程,從小到老,不過他自己一開始認為自己活不到老,中途有過自殺的傾向。
  • 了了分明地看到當下身心的發生及變化
    覺知,只能發生在當下,我們不可能覺知過去,也無法覺知未來。心跑到過去就是回想,或者反省;跑到未來就是幻想。離開了當下,無法覺知。而離開了覺知,就不是修行。清楚了嗎?再說一遍。覺知,只能發生在當下,我們不可能覺知過去,也無法覺知未來。心跑到過去就是回想,或者反省;跑到未來就是幻想。離開了當下,無法覺知。而離開了覺知,就不是修行。
  • 活在過去與活在當下的不同定義,是這兩個星座的差異性所在
    念舊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定義,而戀舊則就非常複雜了,因為這種心理與想法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與思維想法,而活在過去就是一種戀舊的體現,那麼活在當下就是一種正常現象了,我們把這個概念放到星座中去理解,活在過去與活在當下的不同定義,是下面這兩個星座的差異性所在!
  • 行走時覺知行走,坐下時覺知坐下,觀照心念,保持正念,安住當下
    無論你是在陪孩子輔導作業,或者陪太太聊天說話,或者做家務,你都試著不再去分割時間,不把陪孩子的時候當成是他的時間,而是當作是你自己的時間。 你和孩子在一起做作業,感受孩子的存在,並且儘量讓自己對和孩子在那段時間裡所做的事充滿興趣和積極性。你陪太太的時間也是如此,甚至做家務都可以這麼去感受,感受一切美好的時光和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