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不可返,未來不可追,唯有抓住當下才會活出最好的自己

2020-12-25 無語讀書21

文/無語

人類受苦的根源來自於我們大腦的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反倒成為思維的奴隸,成為自己「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當下的力量》

你是否有過半夜兩點多還輾轉反側,無法入睡的困擾?有時我會因白天的瑣事情緒不佳,思維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也會因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身體,經濟壓力……等等許多的問題在腦海裡翻騰而焦慮不安。

讀過《當下的力量》之後,我發現了自己錯誤的根源是把精力耗在了沒有實際意義的時間幻想中,而忽略了當下時刻的重要性。

《當下的力量》是由德國心靈導師埃克哈特.託利所著,被人們譽為「靈性開悟指引之書」,它給人們指引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告訴人們如何能把日常生活中的痛苦減到最少。

這本書17年蟬聯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曾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500多萬冊,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心靈經典。

在書中,作者指出導致我們痛苦的原因是自身。如果我們有意識地放棄對過去和未來的執著,讓當下時刻成為生活的重點,內心就會平靜,也能對事件作出正確的判斷採取更有效的行動。

下面,我就造成痛苦的原因和如何去解決進行簡單的探討。

我們是如何成為一個痛苦創造者的

我們是如何成為一個痛苦創造者的?是我們的大腦,而不是其他人或者我們生活於其中的這個世界引發了我們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我們的過去,擔憂我們的未來。

我們犯了最大的錯誤就是認同我們的大腦,並認為大腦就是我們——實際上我們遠遠比我們的大腦更偉大。

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源自人們對現狀某種形式的不接受,某種形式的無意識抗拒。

小李的朋友找了一個經濟條件好的對象,當她看到朋友的高興勁,再想想自己的現狀,沒房沒車,還與公婆住在一起常常看他們的臉色行事,心裡不是滋味。

當小李的思維停留在與朋友的對比時,她食不下咽,整個人像生了病似的無力。

許多心靈導師指出:所有的痛苦實際上是一種幻覺。

現實中,有許多人會像小李一樣在大腦的折磨下煎熬度日,任由思維攻擊、懲罰,並耗盡生命的能量,這也是數不清的災難,痛苦以及疾病產生的原因。

事實上,過去的事已成定局無法改變,而未來又充滿了諸多變數,與其一門心思糾纏於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變我們自己內心來得省事。

當你改變了內心的狀態,看清世間幻象的本質,就會從思維中解放出來,接受事實,讓內心平靜及時覺醒,明白抓住當下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感覺會比思考更讓你接近你是誰的事實

當一個人掉入時間陷阱,會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對過去的耿耿於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之中。長此以往,大腦的思維將會被過去和未來所佔據,珍貴的當下就被無情抗拒。

此時,我們應該清楚: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發生在過去,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當下;也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在未來,所有的事情只發生在當下。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無法讓你感受到喜悅、自在和輕鬆,這並不意味著你需要改變你正在做的事情,而是提醒你需要改變你做事的方式。

事實上,人的感覺會比思考更能讓人內心平靜,更能讓人覺知,正確把握當下。

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對事物不做任何的分析與解釋,集中注意力觀察所有事物的存在,花的綻放,葉被風吹過的擺動……。聆聽自然界的聲響而不去判斷,感受呼吸的節奏,空氣的流動,感受體內的生命能量,接受萬物的「本然面目」,這時我們的大腦會出現思維空白,有問題時行動就產生於對當下的覺知,做事更果斷、清晰、並且更有效。

關注本體,進入當下時刻

本體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存在的「至一生命」。作為無形的,不滅的本質,本體不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根植於每種生命形式中。

那麼我們被思維糾纏時,如何才能擺脫思維,接近本體,進入當下時刻呢?

沉默無論你身處何地,沉默是進入當下時刻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即便有噪聲,在聲音空間之下還是會有一些沉默之音。

傾聽沉默會在你的內心深處創造寧靜,只有你內心寧靜,才能感受到外在的寂靜,從思維中解放出來。

通過感受身體,進入本體當你把注意力從思維中直接轉移到身體內,你就可以感受到那個內在無形的能量場,安住於當下,不被外界所幹擾,也不會在思維中迷失自我。

如果當時需要作出反應,那麼反應會從一個更深的層次出現,就像太陽光永遠比燭光明亮一樣,本體中的智慧,遠比你大腦來得豐富。

有意識的呼吸有意識的呼吸本身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冥想方法,它會逐漸使你與你的身體聯結。當你全身心關注你的呼吸,隨著氣流的出入,你會感受到腹部輕微的擴張和收縮。

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感覺上,就表明你可以進入本體,全身心得到放鬆,從思維中得到解脫。

當你進入本體,就會產生思維的空白,當你進入當下時刻,就不會有時間的存在,痛苦和消極心態都會得到控制。

總結: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又存在著許多變數,我們想要減少痛苦,就需要抓住當下,放棄對過去和未來的執著,讓當下時刻成為生活的重點。

相關焦點

  • 【悅讀】「活在當下」的真正含義
    「活在當下」的真正含義即「飢來吃飯倦來眠」;「活在當下」就是你我正在做的事情,正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說做就做的行動,就是「今日事今日畢」的擔當。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直接操作的。而若沉湎於過去或未來就會迷失現在的一切,包括自己本身。有這麼一則神話故事,很是發人深省。
  • 活在當下,不後悔,才是最好的活法
    無論你做過,或者沒做過的事,過去了,就別總是後悔,後悔是最沒用的,人應該活在當下,去抓住眼前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活在曾經。不要活在昨天,也不要任何事都放在明天,因為很多事情,昨天都回不去,明天永遠不知道是哪天。
  • 把握當下,迎接未來!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遠去,明天還未知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唯有今天屬於自己昨天略去今天珍惜,明天爭取過去忘掉,現在拼搏將來暢想,活在當下行在今日昨天如水,逝而不返今天雖在,正在流走,全是曾經念念不忘,只會如牛負重唯有放下才會輕裝前行
  •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做好當下
    在總結2019年的成績時,也許有的人收穫滿滿,各種各樣的榮譽證書可以證明自己的成績,也許有的人儘管沒有獲得什麼證書,卻賺了足夠用的鈔票,有足夠的安全感,沒人崔債也是蠻有成就感的一年,也許有的人忙忙碌碌一年回想起來還是一無所獲,生活依然沒有什麼起色,但真的不用害怕,最起碼自己還有健康的身體,好好總結一下自己所面臨的問題,要敢於直視自己的內心
  • 《抓落葉》:人生分為過去、現在和將來,但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過去類似於女媧造人,捏好一個又一個,變成人後有思維和能力,有感情,這感情是由心而定,所以心就是創造者無法用固定模型製造的東西,只能空著,由人們在世間的所見所聞所需填滿。現在是艾略特的生長過程,從小到老,不過他自己一開始認為自己活不到老,中途有過自殺的傾向。
  • 請對未來充滿希望,與自己的過去和解,覺知復盤自我並活在當下!
    在面對未來時候充滿了恐懼,在追憶過往時候看到的是悔恨。請與自己和解,諒解自己的過去。如果能回溯過去,當時的你,還會做同樣的選擇,所以不必懊悔。你過去的所思所想,所經歷的事情,造就了當下的你。經歷錯誤的意義就是從中獲取經驗,改正缺點,優化自己,通過不斷的覺知、自省和復盤變得更加平和完美。
  • 道德經:人生的終極智慧就是活在當下,關注過去與未來毫無意義
    而大多數有智慧的人,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偏好於感受過程,懂得把心思放在當下所做的事情上,在過程中不斷感悟新的東西,而擁有重過程的這種思維的人則也更容易獲得成功,也是我們所提及到的正確思維。在《道德經》中提到過這樣一句話,「九層之塔,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活在當下,忘掉過去,擁抱未來!(句句精闢)
    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無論你今天怎麼努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也不會明白命運為何這樣待你。只有在你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變故之後,你才會褪盡了最初的浮華,以一種謙卑的姿態看待這個世界,從而活在當下! 當下這一念,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活在當下,我們才能回首過去不蹉跎,展望未來不懼怕。
  • 心理學:對待生命最好的態度,就是活出最好的自己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活出最好的自己,因為活出最好的自己,需要東西很多,它需要我們擁有強大的內心,足夠的知識與技能,更需要對自己全然負責的勇氣與態度。一、接受人生無常,不糾結,不內耗活出最好的自己,並不是說要樹立巨大的目標。而是無論生活發生什麼,你都能以歡喜的姿態去接納當下。
  • 活在當下,這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且意義非凡
    逝者已矣,來者不可追,如果我們不反求當下,就永遠探觸不到生命的脈動。來吧,還等什麼,當下這個片刻,對於生活,你品味到什麼。聆聽智者的敦敦教誨,給疲憊的心靈點一盞明燈,讓負重的人生在快樂中前行。好好把握,幸福就在此時此刻活在當下,把握今天才能享受未來。
  •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不負韶光
    你無法預知明天,但你卻可以把握今天,活在當下。那些錯了的、過去的,更是不必耿耿於懷。有時候,放下是為了更好的前行。好與不好都走了,幸與不幸都過了。人生的際遇,就像那窗外剛下過的雨,下過,淋過,溼過,停了便已然不再。活在當下是我們最好的選擇。過去的得失成敗、快樂憂傷、好與壞,名與利、美與醜,都過去了。
  • 放下過去,未來可期,珍惜當下,這才是最好的心態
    人的一切快樂,都是從利益他人中產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為自己的引起的。若我們能明白這一點,並試著去改變,其實得到幸福很快,並且長久。人活在世上,心態很重要,它不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我們的人生。
  • 最好的心態:對過去釋懷,對未來不憂,對當下珍惜
    擁有良好的心態,可以活得輕鬆、行得自如,辦事順風順水,人越來越有能量;而沒有良好的心態,不僅活得疲憊、走得坎坷,工作交往四處碰壁,人也有可能變得越來越陰暗。人最好的心態,來自於思想深處對人生的正確態度——對過去釋懷,對未來不憂,對當下珍惜。
  • 追求真我,活在當下:《浮生六記》裡的人生智慧
    其中,既有對「真我」的執著追求,又包含了隨遇而安的處事方式和活在當下的人生理念。它們共同詮釋了如何能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保持審美態度。追求「真我」的人生態度《浮生六記》中沈復與陳芸都是「真性情」之人,沈復自我評價道:「餘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沈復生於經濟情況良好的家庭,受到正統的教育。
  • 這世間唯有愛和時光不可辜負
    我以為這世間不可辜負的是貪吃的胃,是好色的眼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熊熊欲望!直到隨著年齡增長,閱歷的豐富,結了婚有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人不知不覺的消失在了自己的生活裡,才知道這世間,唯有愛和時光是不可辜負的。他們錯過便是一生,一去不復返。
  • 《被討厭的勇氣》鬆開過去放過自己,分離課題重構關係,活好當下
    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當問及此事,她還會繼續說,我沒文憑,不像你們文化高,自己什麼都不會。我簡直被她的論調氣暈了。她的思維循環就是:我現在和未來的狀況都是由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根本無法改變,於是她就停滯在過去,不學習也不改變。她就是典型的陷入了「原因論」,把自己找不到辦公室文職工作,全部歸咎於自己過去的文化教育,拼命找原因當藉口。
  • 學會「無我」,你才能重塑自我,活出最好的自己
    要知道,「我」是存在每時每刻當下, 是與環境融合為一體塑造的,沒有了環境,「我」可能就會失去意義。每個人都是我的參照物,彼此大家相互映襯,相互存在。如果你懂的我的存在是與大家互為一體的,你就會更好融入到群體中,從而活出更好的自己。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活在當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然而,出生在過去,永遠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出生在當代,也不見得就不能品嘗多元文化的碩果。我認為,我們應該活在當下,活出精彩的自己。不受對現實的不滿所幹擾,過好每一個今天。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這是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放在今天依然那麼切中肯綮。
  • 鬱喆雋:活在當下,才有內心的寧靜
    換言之,人有改變自己和改變世界兩種方式。當無法改變世界時,只能改變自己。這是古代智慧的一條默認原則。愛比克泰德用一個比喻說明了這一點:我們登上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所以,人生不能入戲太深,自以為是整個舞臺的導演;也不能出戲太多,徹底停止表演。那種「若即若離」感最為重要。因而,斯多葛哲學並非教人出世或者佛系,而是有一種入世的淡定與從容感。
  • 一個人的使命,要結合中國的當下及未來的發展,才會有人間煙火味
    ,有做不完的事情,但心理的那個狀態,就完全不一樣,知道自己為啥而忙碌,一句話,活的明白,知道去途。使命就是這麼一個跟每個人都很切身的一個議題,在這裡跟大家談一談自己對使命的認知,非常個人化的「看一看及想一想」,然後寫一寫,一旦我把它寫出來,第一個幫助到就是我自己,因為有些東西,只有把它寫出來,自己才會發現有太多模糊的地方,有些東西,也只有把它寫出來,作為一個認知的基準線吧,我知道這條認知基準線是會變動的,隨著個人對使命了解的深入,自己是可以移動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