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科學課到底怎麼上?先立規矩再講課 強調觀察、體驗、動手

2020-12-17 浙江新聞

  聽濤小學102班的孩子課後得到黃豆獎勵

  彩虹城小學學生正在測量葉子的長度

  半山實驗學校老師帶學生在校園裡觀察植物

  高新實驗學校學生在課堂上種豆苗

  若是要問一年級的孩子:科學是什麼?他們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

  是算術嗎?是高科技嗎?

  科學是魔法。

  可以研究小草啊、小花啊、樹啊什麼的,還有浮力!

  可以做實驗!

  ……

  近兩周,記者奔波於杭州多所小學當一年級科學課的旁聽生。通過現場的課堂觀察,以及和科學老師的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年級上科學課對於部分學校的老師來說並不是新鮮事,比如高新實驗學校從建校起,一年級學生就開始上科學課了,那時浙江還沒有對應的教材,因此用的是美國的版本;半山實驗小學則是依託於自然體驗課程,把一年級的科學課上得更加豐富了。

  也有學校表示,還沒摸出門道,老師們還在研究中。

  採訪中,不少老師透露,第一次走進一年級科學課堂時,心裡確實有些忐忑。「語文、數學老師知道怎麼跟一年級孩子溝通,但我們沒經驗。」而事實上,這樣的擔心持續時間並不久。文清小學的田乘老師在給孩子上科學第一課時,拿出了一個氣球,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

  一年級的科學課

  先立規矩再講課

  一年級的孩子,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校園,很多都是懵懂的狀態。所以大部分小學會在開學前兩周,給孩子安排幼小銜接的課程,主要是給孩子立規矩,也便於孩子更快適應小學生活,有利於後續上課。

  育才教育集團文溪小學是西湖區今年新開的一所小學,學校科學教研組長洪霜雖然教齡只有三年,但對一年級孩子的科學教學,已經摸出了一些門道。「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規矩要立好。」洪老師解釋,就是要針對孩子的特點來教學,一年級的孩子普遍有很強的表達欲望,但不善於聆聽。所以在教學中,會刻意讓他們學會聆聽,課堂上洪老師採用分組教學的模式,兩兩一組,你說他聽,他說你聽。讓孩子既能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九蓮小學科學教研組組長鄭海華,是孩子們眼中的「魔術師」,因為他上課的時候,常會從口袋裡、講臺下拿出一個有趣的教具用於教學,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孩子課堂聽課效率。

  「小朋友對自然的敏感度,遠超過我們預想。」半山實驗小學的科學老師張麗萍,現在教一年級科學,課堂上,從孩子們口中說出的紀錄片名字、去過的地方,常常出乎她的意料。針對一年級的銜接特點,她把科學課融進了幼小銜接過程中,校園裡遍布著許多植物,正好可以在一年級孩子進校園做參觀時切入進去。「先讓孩子們有個概念,校園裡都有哪些常見植物,再過一段時間,紫薇花要開了,就可以給孩子留個懸念,紫薇花開時會是什麼顏色。」張老師習慣一步步去引導孩子認識植物,比如摸一摸葉子,聞一聞氣味,有的孩子會撿起地上的落葉,饒有興趣地說要拿去做標本。

  把觀察、體驗

  和課堂知識點結合起來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年級的科學課氛圍比較輕鬆,常常和室外活動相結合。強調觀察、體驗、動手操作。

  當記者在聽濤小學校園裡找到科學老師林波時,他正帶著308班的孩子觀察操場邊的大樹。孩子們分組觀察不同的大樹,五、六人的小組內部分工明確,一人觀察樹幹,一人觀察樹葉,一人負責記錄,更有負責監督的小組長。這不,一位小組長正幫助觀察樹幹的小同學在做拓印,一隻手將紙在樹幹上鋪平,另一隻拿著鉛筆均勻地畫線。「你還可以畫密一點,紋路更清晰。」小組長說。十五分鐘的室外觀察完成後,同學們有序地回到班級討論並完成記錄。

  聽濤小學的科學課上,為了講植物的生命,科學教研組長林波老師特意讓孩子們帶著假花來上課,有的為了仿真還噴上了香水。原來,林老師是想讓孩子們找不同。哪些是植物?如何分辨這些是植物?假花是植物嗎?假花放在森林裡就變成真花了嗎?面對老師連環炮似的問題,一年級的孩子們開動腦筋,答案一個接著一個:「真花會有蜜蜂採蜜」、「假花的花瓣是硬的,真的花瓣是軟的。」「植物會生長,也會死亡」……最後,在林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自己總結出植物的特徵。

  而高新實驗學校106班的科學課堂上,科學老師陳麗娜把一大盆發芽的綠豆苗帶進了教室,讓孩子們觀察,接著四個孩子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發一個小土盆,一顆綠豆苗,一根小木棒,要求小組合作,把綠豆苗種好。等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再問孩子,種植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有什麼收穫?這時候,孩子們的小手就舉得很積極了,有人說,土太硬,小苗歪倒了。話音剛落,就有孩子提出了解決方法:那就提前把土盆搖一搖,讓土鬆軟一點。也有孩子發問,把土填好了,為什麼還有根露在外面?這時又有一位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說可以把土挖得深一點,把小苗種得深一點。

  就這樣,通過讓孩子觀察、動手操作,陳老師把課本上的知識點教得很靈活,接下去的幾周,孩子們還將配合活動手冊,把小組的豆苗一直養下去,觀察下去。

相關焦點

  • 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怎麼教才科學?
    此次科學課重回一年級、並且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或將有助於解決上述困境。  據東城區科學教研員路虹劍介紹,今年東城用的是湘版教材,一年級教材的內容含量上來說要少一些、淺一些,但活動性卻加強了,「如一節課以一個活動貫穿,讓學生充分展開觀察,互相交流討論;而不像以前,涉及較多步驟、要素,留給孩子的觀察交流空間小。」
  • 小學一年級新增科學課,怎麼上才「科學」?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趙琬微)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此前,科學課從小學三至六年級設置。本次調整不僅改變了科學課的起始年級,也修訂了課程目標。
  • 一年級科學課怎麼上?倡導探究式學習,結合實踐和拓展
    大大君說今年秋季學期,全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也新增了一門必修課程:科學課。過去,科學課只在三年級及以上中高年級開放,這也是科學課首次「提前」到一年級來上。一年級科學課上什麼?幾節課下來,小豆丁們還適應嗎?科學課又該怎麼上?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部分小學了解情況。
  • 孵化蝴蝶卵、養蚯蚓 一年級科學課都上些啥
    上周,經教育部確認,從2017年秋季開始,所有小學一年級都要開設科學課。錢報教育微信升學寶第一時間報導了這條新聞,引來眾多家長和學校負責人的關注。家長關心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太小,科學課會不會聽不懂?會不會給家長和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也有些學校負責人給我們留言。
  • 科學課重歸小學一年級—新聞—科學網
    在2001年第八次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前,小學自一年級起開設自然課,其性質為科學啟蒙課程。課改後,自然課改為科學課,起始年級也從一年級變為三年級。時隔16年,科學課從三年級又回歸至一年級。那麼,科學課緣何會受到如此重視?孩子們又應該在科學課上收穫什麼呢?
  • 成都:小學科學課重回一年級 和語文數學一樣重要
    一年級《科學》教材科學課是啥樣?科學課重回一年級,不少家長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但也提出了疑問:科學課學什麼?誰來教?怎麼教?成都商報記者為你提前打探。今年秋季開學後,成都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將出現一門「全新」的必修課程——科學。
  • 科學課重回小學一年級:屬必修基礎性課程,與語數同等重要
    今年秋季開學後,成都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將出現一門「全新」的必修課程——科學。根據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並要求執行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小學科學課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將科學課程的起始年級延伸到小學一年級。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 學習內容很有趣
    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同時公布。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學習內容很有趣
    做個實驗來看看&nbsp&nbsp&nbsp&nbsp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nbsp&nbsp&nbsp&nbsp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
    在天津市河北區昆緯路第一小學教師孫曉麗執教的《給動物分類》一課的課堂上,學生們正在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視野,推進科學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孫曉麗巧妙運用數位化終端設備掃描二維碼進入「動物博物館」和「珍藏館」網上展館、體驗展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自主學習及合作探討,進一步豐富教材內容,使學生了解更多動物的基本特徵,進行觀察、比較,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徵。
  •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庭規矩到底怎麼立?
    各位家長們要明白,規矩必須立,但是要明白到底怎麼去立。 太過嚴厲的父母則認為:孩子要從小抓起,不從細節上面處處管教孩子,之後怎麼讓他在社會上立足呢? 這兩種思路聽起來好像都有道理,但是為什麼實施起來卻不順利呢?
  • 先識字後拼音 一年級語文大變臉
    另外,從今年秋季起,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將出現一門全新的必修課程——《科學》。昨天,記者探訪臨泉路第二小學,該校今年在新生中首開科學課,並專門設置「科學實驗室」讓新生們體驗科學樂趣。   變化一:先識字後拼音,先學「天地人」再學「a o e」   翻開小學語文新教材,原本佔據第一課的「a o e」被「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取代,9月1日上小學的孩子們將先認漢字,開學一個多月後再學拼音。   據臨泉路第二小學語文教研組組長賀冬梅介紹,與原來的課本先學拼音不一樣,新教材第一節語文課孩子們要識字。
  • 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了!國外是如何開課的呢?
    此前,科學課從小學三至六年級設置,本次調整不僅改變了科學課的起始年級,也修訂了課程目標,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科學課與語文、數學一樣,從一年級就開設,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引發廣泛關注。那麼國外的科學課程又是如何設置的?本文將介紹俄羅斯、美國、以色列三國各具特色的科學課程。
  • 【開學季】科學課回歸一年級課堂!80後家長們,還記得小學有一門課...
    今年秋季新學期起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出現了一門新的必修課程科學課你會用一些簡單的工具、材料做小實驗嗎?對於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小萌新」來說,除了要儘量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還要面臨這個挑戰!滿滿的 童年 記憶從一片葉子的形狀脈絡到水的三態變化;從觀察記錄到動手操作,養蝌蚪、搗鼓電磁鐵、製作植物標本……雖已過去多年,但當時上課的情境卻歷歷在目。還記得做標本那節課,那會老師說用書夾著植物的葉子就能做標本,大家一下課就興致勃勃的到操場上撿葉子。
  • 9月1日起,全國小學生科學課統一提前到一年級
    從今年9月1日起,全國小學生科學課統一提前到一年級記者幫大家打聽了:每周上一節課,第一個單元是「植物」 >小學新生們注意:科學課來了  對今年9月入學的小學新生來說,除了要儘快適應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還將面臨一項新挑戰:上科學課。
  • 小學科學課到底有多重要,再不重視起來,你將要為「科學」買單!
    杭州老母親們真的在科學這門科目上操碎了心。那麼,如此豐富的科學課,到底是什麼呢?還記得在我們小時候,與體育美術一樣有趣的「自然課」嗎,它就是如今科學課的前身。在自然課上我們可以挖土、撿葉子、做標本、抓昆蟲、觀察熱脹冷縮、嘗試用放大鏡點火。在自然課上,我們總用大半堂課的時間遊走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尋找大自然的影子。自然課上涉及到的很多知識,我們講不出太多的細節和原理,但我們樂在其中。
  • 北京小學科學課是這樣玩起來的
    中關村二小拓展課強化動手實踐在科技教育方面頗具特色的海澱區中關村第二小學,對於一年級新生開設科學課感到遊刃有餘,並利用學校自身的科學教育優勢,在拓展課中強化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升級教材內容。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海澱區所選用的科學教材為教育科學出版社版本。
  • 小學新生喜歡科學課嗎?
    記者從溫州市教研院獲悉,目前,由省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60萬冊《中醫藥與健康》教材正在加急刊印,不久將出現課堂上。  與此同時,從本學期開始,科學課與語文、數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成為一門基礎性課程。  一門課程學得好不好,師資是關鍵。新增的科學課和中醫課都急需更多的科學老師,那麼溫州的科學師資夠不夠?
  • 北京新學期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共8個版本供選用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根據教育部最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本市小學一年級將開始增設科學課。   據史家小學學生發展中心人文科技部主任郭志濱介紹,按照國家課程的設置,以往三至六年級才開始設置科學課;新課標要求新增一、二年級的科學課。與之前的課標相比,新修訂的課標新增了「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相關內容,「以前這個領域的內容一般是在初、高中階段才開始涉及,把這部分內容納入到小學階段,可能更多地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
  • 溫州各小學一年級將迎來科學課啦
    參加暑假青少年科普培訓班的小學生在體驗機器人魅力。  溫州網訊 今秋9月,我市各小學一年級新生將迎來科學課啦!  至於教材方面,2017年9月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材分別為《科學》一年級和《科學學生活動手冊》一年級,教材版本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小學三至六年級使用現行科學教材不變。小學二年級科學課程從2018年9月開始開設。  記者採訪獲悉,目前我市小學科學課程按照三、四年級每周2課時,五、六年級每周3課時的安排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