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怎麼教才科學?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根據教育部最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2017年9月開始,小學一年級將增設科學課,並將其作為基礎性課程。2001年,依據國務院批准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我國開始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沿用了半個世紀的小學「自然」課更名為「科學」,起始年級也從一年級變為三年級。如今科學課為什麼又重回一年級?新課程標準有哪些變化?針對小學低年級段的孩子,科學課要怎麼教?專業師資匱乏的難題應如何解決?

  在小學低年級段開設科學課程有助於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為初高年級課程的深入學習打基礎。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現狀

  孩子越大對科學興趣越淡

  北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劉穎曾用一道探索性問答題難住了學生,「答案不是書本上現有的知識,但類似的思路曾講過多次。幾乎所有學生都只是照搬課本裡的知識點進行分類討論,壓根沒想過去設計實驗探究。」

  劉穎認為,探索性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真正產生興趣,遇到問題才會主動去探索和思考。

  而在現實中,中國孩子的科學興趣狀況卻令人擔憂。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普研究所共同發布的「中小學生科學興趣狀況調查的五個主要發現」顯示,中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隨年級升高而降低。

  曾在小學從事多年科學課教學、現為東城區科學教研員的路虹劍也從兒子身上看到了這一問題,「幼兒園時,他會興致勃勃地舉起小拳頭模擬地球和太陽,給我解釋為什麼太陽會每天東升西落,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提的科學問題卻越來越少,對科學興趣也越來越淡。」

  在教育界人士看來,科學教育長期淪為「副科」、師資匱乏、課程標準陳舊、科學教育方式不接地氣等都是導致學生科學興趣下降、科學素養不高的重要原因。此次科學課重回一年級、並且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或將有助於解決上述困境。

  對策

  越早介入越易種下科學種子

  記者發現,包括清華附小、北京景山學校、北京市崇文小學在內的部分學校已為低年級學生設計了科學課程和探索活動。

  自去年起負責一、二年級科學課教學的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龔長霞認為:「對低年級段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很有必要」。一方面,他們的好奇心強,對科學很感興趣,「總有學生對我說,為什麼每周只有一節科學課,每天都上多好呀」;另一方面,他們雖接觸過很多科學知識,但僅從書本上獲得,而不是來自於實驗或生活經驗,並未真正理解和掌握,也無法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

  「年齡越小,對事物的好奇心越濃烈,興趣越易培養。在孩子已具備一定知識和理解能力基礎上,越早介入,越容易在他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劉穎相信,如果能在小學階段培養起對科學的興趣與科學素質,將會為學生以後的自主教育打下基礎,並有助於對初高中科學課程的深入學習。

  崇文小學科學課程負責人萬士林表示,此前,崇文小學與校外機構合作,為一、二年級學生開發了科學實驗校本課程。學生每周學一點科學知識,做一個實驗作品,如彈射小飛機、小肥皂等。增設專門的科學課使科學教育更系統規範,但學校原有的實驗活動不會取消,而是重新調整校本課程,使兩者有機結合。

  ■ 熱點追問

  教材

  版本多,各區可按需選擇

  按照教育部規定,各編寫出版單位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對現行小學科學教材進行了修訂,並增編一、二年級教材;審定通過的增編教材從2017年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三至六年級使用現行教材。審定通過的增編教材包括河北人民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以下簡稱「湘版」)、教育科學出版社(以下簡稱「教科版」)等多個出版社的版本,各區可自由選擇。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北京主要選用的教材為人教版、教科版、湘版。

  在以往對教材的討論中,需要教師講授的知識比重過大,不夠契合孩子認知特點是常被提及的問題。從反饋來看,增編的教材在這些方面做出了調整。

  據東城區科學教研員路虹劍介紹,今年東城用的是湘版教材,一年級教材的內容含量上來說要少一些、淺一些,但活動性卻加強了,「如一節課以一個活動貫穿,讓學生充分展開觀察,互相交流討論;而不像以前,涉及較多步驟、要素,留給孩子的觀察交流空間小。」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科學教研室主任彭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主編,她表示,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或有差異,但均圍繞科學課程標準編寫,也照顧了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注重情景引入,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很多孩子喜歡看科普類的繪本,所以教材及活動手冊會採用大量圖片幫助孩子理解,還會建議學生用繪本形式記錄實驗或觀察過程,激發興趣。」

  清華附小一、二年級學生即將使用的是教科版教材。龔長霞介紹說,實際教學內容會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整合與補充。「如一年級上冊的測量問題,在數學課上也有涉及,希望能進行整合,節省課時來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相比於學習原理性知識,一、二年級科學課程更注重接觸和體驗。

  教師

  懂孩子,也要懂「科學」

  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合理配置小學科學教師,逐步建立專兼職結合的教研人員隊伍。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實施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關鍵點和難點。

  科學課的老師不僅要理解兒童,自身也要具備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彭香說,有些教師對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思維並沒有明確認知,「不能一說科學就只想到科學知識。」

  長久以來,專業師資匱乏一直是困擾科學教育開展的難題。一方面,雖然一些高等師範院校開設科學教育專業,但與中小學科學教師的需求相比,數量還是太少。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培養方式與科學教師的專業要求存在差距。

  彭香提到了一個細節,她曾與某校科學教育相關專業的學生交流,「我問學生,你們日常教學中採用科學探究式方法學習的比例有多少,學生的反饋不太樂觀。」與之相對的是,作為一門強調實踐性的學科,探究活動將是小學科學課程學習的重要方式。

  從小學的實際情況看,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由於北京各學校科學教育的發展情況、科學方面的師資儲備和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各不相同,具體安排差異較大,師資水平也有差別。

  路虹劍表示,據以往的師資情況統計,東城區的科學老師3/4左右是專職,1/4是兼職,而兼職的老師中又多以科學課為主,同時兼任其他科目教學。從教師的背景看,部分是畢業於師範院校的科學教育專業,大部分是生物、物理、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這對於指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有很大幫助,也算是專業對口。」

  就低年級段的師資配備情況看,學校採用較多的做法是從3-6年級調老師教低年級的課程或者增加原有科學老師的課時數。

  北京市朝陽區興隆小學校長李景豔表示,學校從前沒有固定的科學教師,而是由三位老師共同負責3-6年級的科學、綜合實踐和信息技術三門課程,交叉進行講授。一、二年級增設科學課後,學校計劃將三位老師中的一位固定下來,專門負責科學課。萬士林表示,學校原有四位科學教師負責3-6年級的科學教學,未來計劃讓他們輪流負責一、二年級的科學課教學。

  此外,也有部分小學原本就自主開設了一、二年級科學課程,配備了專門的師資,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如清華附小等。

  教學

  趣味性強,但不是「看熱鬧」

  「動手做,玩中學,一、二年級不側重原理性的東西,重在接觸和體驗。」在龔長霞的課程設計中,每節課都有動手環節,且佔到整堂課的一半以上,包括實驗、種植、繪畫等。龔長霞認為,科學課的教學一定要結合孩子的興趣、接受能力和成長規律進行。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龔長霞會用生動的語言讓孩子聽得懂,能演示的就不空口說,以便孩子理解和記憶。比如,講細菌繁殖,她會指定教室最中間的一個孩子為「最開始的細菌」,當她喊細菌時,中間的孩子站起來,喊菌落時,全班同學站起來。通過這樣的小遊戲,加深孩子對細菌和菌落概念的理解。

  萬士林說,實驗和情境式教學是崇文小學科學課經常採用的形式。以學習動物進食為例,老師會創設情境,如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動物牙齒化石,與學生們一同討論該動物是雜食性還是肉食性,在共同體驗中學習知識。

  萬士林表示,對一、二年級學生也會採用類似的教學模式,但是會降低難度,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不過分強調知識點教學。同時,老師會針對一年級學生好動坐不住的問題,在課程中增加遊戲等環節,匹配孩子的年齡特點。

  對一、二年級的教學中要使用兒童的語言,注重趣味性,同時也要注意科學規範和標準用語,真正培養孩子的科學習慣,鍛鍊孩子的科學思維,而不是看熱鬧。

  彭香說,看似熱鬧的課堂教學引發的只是學生表層的興趣,並不能持久,重要的是挖掘科學知識、科學概念與興趣之間的內在聯繫,以知識為載體滲透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的培養,讓孩子對科學自然而然地產生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一年級學生只要做實驗就要做記錄,如果不會寫字就用圖畫或者拼音代替。但是記錄一定不能誇張。到二年級,我會教孩子簡單的思維導圖。」龔長霞說。此外,在小組匯報環節,鼓勵孩子使用「我發現」這樣的說法,要求孩子在發言之初就亮明觀點,是同意、不同意還是補充前面同學的觀點,「養成習慣,規範用語。」

  一圖看懂《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與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比,新課程標準有幾點顯著變化:

  課程性質

  由科學啟蒙課程改為基礎性課程,強調科學課在小學階段的重要地位。

  開課年級

  科學課程的開課年級變為1-6年級,按照低(1-2年級)、中(3-4年級)、高(5-6年級)三個階段設置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原則上按照小學一、二年級每周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課程內容

  在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個領域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相關內容。

  課程目標

  將以前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修訂為「科學態度」,新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和社會變遷的影響,在科學技術的研究應用中,考慮倫理和道德的價值取向。

  學習評價

  強調終結性測評與過程性測評並重,增加學生自評與互評活動。(記者 繆晨霞 馮倓秋)

相關焦點

  • 新學年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多校老師暑假備課忙
    新學年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多校老師暑假備課忙 2017-08-22參與互動    新學年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 北京新學期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共8個版本供選用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根據教育部最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本市小學一年級將開始增設科學課。   據史家小學學生發展中心人文科技部主任郭志濱介紹,按照國家課程的設置,以往三至六年級才開始設置科學課;新課標要求新增一、二年級的科學課。與之前的課標相比,新修訂的課標新增了「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相關內容,「以前這個領域的內容一般是在初、高中階段才開始涉及,把這部分內容納入到小學階段,可能更多地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
  • 小學一年級的科學課學什麼?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陳曦  教育部今年年初下發通知,要求秋季開學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
  • 科學課重歸小學一年級—新聞—科學網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科學必修課將進入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堂。根據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並要求執行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小學科學課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 在2001年第八次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前,小學自一年級起開設自然課,其性質為科學啟蒙課程。課改後,自然課改為科學課,起始年級也從一年級變為三年級。時隔16年,科學課從三年級又回歸至一年級。那麼,科學課緣何會受到如此重視?孩子們又應該在科學課上收穫什麼呢?
  • 小學一年級新增科學課,怎麼上才「科學」?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趙琬微)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此前,科學課從小學三至六年級設置。本次調整不僅改變了科學課的起始年級,也修訂了課程目標。
  • 成都:小學科學課重回一年級 和語文數學一樣重要
    一年級《科學》教材科學課是啥樣?科學課重回一年級,不少家長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但也提出了疑問:科學課學什麼?誰來教?怎麼教?成都商報記者為你提前打探。今年秋季開學後,成都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將出現一門「全新」的必修課程——科學。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 學習內容很有趣
    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同時公布。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學習內容很有趣
    &nbsp&nbsp&nbsp&nbsp今年9月我省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2017-02-17西瓜蟲有「耳朵」嗎?做個實驗來看看&nbsp&nbsp&nbsp&nbsp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nbsp&nbsp&nbsp&nbsp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 科學課重回小學一年級:屬必修基礎性課程,與語數同等重要
    一年級《科學》教材。科學課是啥樣?科學課重回一年級,不少家長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但也提出了疑問:科學課學什麼?誰來教?怎麼教?成都商報記者為你提前打探。今年秋季開學後,成都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將出現一門「全新」的必修課程——科學。根據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並要求執行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小學科學課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將科學課程的起始年級延伸到小學一年級。
  • 一年級科學課怎麼上?倡導探究式學習,結合實踐和拓展
    大大君說今年秋季學期,全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也新增了一門必修課程:科學課。過去,科學課只在三年級及以上中高年級開放,這也是科學課首次「提前」到一年級來上。一年級科學課上什麼?幾節課下來,小豆丁們還適應嗎?科學課又該怎麼上?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部分小學了解情況。
  • 溫州各小學一年級將迎來科學課啦
    溫州網訊 今秋9月,我市各小學一年級新生將迎來科學課啦!繼今年2月國家教育部發布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後,昨日,浙江省教育廳又出臺《關於實施小學一二年級科學課程的通知》,對小學一二年級科學課程的課時安排、教材選用、師資調配及教師培訓給予明確規定。  《通知》要求,小學一、二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科學課程,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時數保持不變。
  • 一年級科學課到底怎麼上?先立規矩再講課 強調觀察、體驗、動手
    ……  近兩周,記者奔波於杭州多所小學當一年級科學課的旁聽生。通過現場的課堂觀察,以及和科學老師的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年級上科學課對於部分學校的老師來說並不是新鮮事,比如高新實驗學校從建校起,一年級學生就開始上科學課了,那時浙江還沒有對應的教材,因此用的是美國的版本;半山實驗小學則是依託於自然體驗課程,把一年級的科學課上得更加豐富了。
  • 北京小學科學課是這樣玩起來的
    從今年9月1日開始,小學一二年級每周原則安排不少於1課時科學課程。新學期開始,小學科學課如何開始?北京晨報記者深入小學課堂,調查科學課落實情況。垂楊柳中心小學教育集團組織全校教師學習科學課新課標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科學課起始年級從三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從此科學課走進一、二年級小學生的課堂。
  • 【開學季】科學課回歸一年級課堂!80後家長們,還記得小學有一門課...
    今年秋季新學期起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出現了一門新的必修課程科學課你會用一些簡單的工具、材料做小實驗嗎?對於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小萌新」來說,除了要儘量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還要面臨這個挑戰!鐘樓區小學科學教研員蔣娜說,準確來說,應該是 「一年級恢復科學課」 ,因為2001年課改後,將原來1~6年級開設的《自然》更名為《科學》,並取消低年級科學課。不知道家長們還記得嗎?小學時自然還是門主科,而且受歡迎程度和體育課有一拼。
  • 孵化蝴蝶卵、養蚯蚓 一年級科學課都上些啥
    上周,經教育部確認,從2017年秋季開始,所有小學一年級都要開設科學課。錢報教育微信升學寶第一時間報導了這條新聞,引來眾多家長和學校負責人的關注。家長關心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太小,科學課會不會聽不懂?會不會給家長和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也有些學校負責人給我們留言。
  • 合肥新生開設科學課學校設置科學實驗室 一年級語文大變臉
    》》》推薦閱讀:今秋開學合肥小學一年級將增設科學課 每周不少於1課時另外,從今年秋季起,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將出現一門全新的必修課程——《科學》。昨天,記者探訪臨泉路第二小學,該校今年在新生中首開科學課,並專門設置「科學實驗室」讓新生們體驗科學樂趣。
  • 9月1日起,全國小學生科學課統一提前到一年級
    從今年9月1日起,全國小學生科學課統一提前到一年級記者幫大家打聽了:每周上一節課,第一個單元是「植物」 >小學新生們注意:科學課來了  對今年9月入學的小學新生來說,除了要儘快適應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還將面臨一項新挑戰:上科學課。
  • 小學新生喜歡科學課嗎?
    與此同時,從本學期開始,科學課與語文、數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成為一門基礎性課程。  一門課程學得好不好,師資是關鍵。新增的科學課和中醫課都急需更多的科學老師,那麼溫州的科學師資夠不夠?從一年級開設科學課的消息放出,到教材揭開面紗,再到正式開課,本報一直在追蹤報導。開學兩星期,小學一年級的科學課到底上得如何?一年級新生對這門課程又興趣如何?
  •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
    天津市河東區第二實驗小學科學教師王紅在給學生上科學課。資料圖片小學科學新課標——《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已實施一學年。從2017年9月開始,小學從一、二年級開設科學課,這標誌著小學科學課程進入一個躍升發展的全新階段。
  • 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了!國外是如何開課的呢?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