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科學課怎麼上?倡導探究式學習,結合實踐和拓展

2020-12-15 騰訊網

大大君說

今年秋季學期,全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也新增了一門必修課程:科學課。過去,科學課只在三年級及以上中高年級開放,這也是科學課首次「提前」到一年級來上。

一年級科學課上什麼?幾節課下來,小豆丁們還適應嗎?科學課又該怎麼上?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部分小學了解情況。

教材:更加倡導探究式學習

據悉,與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比,新版的課程標準將科學課的性質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地位更加重要。

課程目標除了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外,還新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和社會變遷的影響,在科學技術的研究實驗中考慮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

在教學內容方面,新修訂課標新增了「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相關內容,更加重視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

「認識空氣」「水沸騰現象的觀察」「西瓜蟲有耳朵嗎?」……在教育部今年下發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這些來自生活的科學現象,都成為生動的教學案例。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通過多種方法尋找證據,運用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解決問題,倡導探究式學習。

課堂:多媒體教學與實驗課程結合

「往兩張紙中間吹氣,你們猜紙會往哪個方向飄?」「往外飄!」「不,我覺得會掉在地上」……這是記者日前在華師附小體驗的一節一年級的科學課堂,這堂課是在專門的科學實驗教室進行,一節課上,老師演示了幾個小實驗,涉及到了大氣壓、光反射等物理知識,同時還邀請孩子們參與實驗結果預測和實驗的過程,不少小朋友都興致盎然。

「在一年級開科學課程,最大的困難就是孩子們還不識字。」華師附小一年級科學課老師葉國輝表示,在課件設計上,都儘量從一年級孩子的角度考慮,文字內容少且都標註拼音,更多的是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結合的課程,並且穿插了很多拓展性的實驗課程。

記者翻看《科學》教材發現,該教材內容分「植物」和「比較與測量」兩大模塊,並設有「科學閱讀」。編排以圖片為主,文字量很少。課本中的知識點都是身邊的自然科學。如在「植物」單元,由「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找找大圖中哪些是植物」等部分組成。

「對比三年級和一年級的教材可以發現,其實知識架構基本是一樣的,只是一年級的相對簡單。」葉國輝表示,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相對沒有中高年級學生那麼集中,思維相對跳躍,因此,老師在課程準備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找到能夠吸引住孩子們的地方,貼近學生。「其實課堂上做和氣壓、光反射等知識有關的實驗,不是為了讓孩子聽懂,而是為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科學,從而可以愛上科學,所以在我的課上,引導和設疑佔了80%,剩下的20%則簡略地講講原理。」 葉國輝表示,一年級的科學課,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啟發孩子對科學的熱愛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初的出發點,現在幾節課下來,效果還不錯:「現在孩子們都還挺喜歡這門科學課,因為都覺得實驗有意思,內容比較輕鬆。之後上到相對枯燥的『測量』部分,我也打算帶孩子們到戶外去測量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譬如滑梯,這樣也會比照本宣科的效果好很多。」

師資:有學校專門聘請專職老師授課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合理配置小學科學教師,逐步建立專兼職結合的教研人員隊伍。記者採訪了解到,由於廣州各學校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既有專職科學課老師,也有兼職的老師,兼職的科學課老師大部分有數學、生物、物理、計算機等相關專業背景。

在華師附小,有三名專職科學課老師,葉國輝就是其中一員,去年受聘。據悉,在今年開課前,葉國輝已經參加了相關的新教材培訓和基本素質培訓,此外也在暑假期間與全省和全國範圍內的老師和學校交流,了解和借鑑其他學校在科學課上的做法和準備。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外語學校則在去年聘請了科學老師研究劍橋科學課程的內容,以「實驗項目」為名給孩子們進行科學知識的補充。今年科學課任課老師配備了兩位老師,由一名英語碩士畢業的老師和專職科學老師進行雙語上課。

目的:保護好奇心,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過去,科學課在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小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科版《科學》教材主編鬱波表示,「此前我們在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教材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滿足不了國家發展需要以及孩子們和老師們的需求。」

「一年級更應該開發科學素養,這對接下來中高年級的科學課程銜接也是有好處的。」目前在小學階段教授科學課程的專職科學老師黃健聰表示,以往三年級才開始上科學課,由於學生此前的知識面不同,教學的時候會出現部分學生跟不上,部分學生吃不飽的問題,而如今在一年級的起步階段便開設科學課程,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少老師表示,一年級開設科學課程,有利於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文字:羊城晚報記者 葉志垚

編輯:艾琳

溫馨提示

學大大是《羊城晚報》的教育官方微信平臺。關注大大君,及時獲取「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相關熱點新聞等。趕快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者搜索「羊城晚報學大大」關注大大君吧!

相關焦點

  • 9月1日起,全國小學生科學課統一提前到一年級
    >小學新生們注意:科學課來了  對今年9月入學的小學新生來說,除了要儘快適應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還將面臨一項新挑戰:上科學課。因為教育部發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將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並於今年秋季開始實施。  近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出通知,對浙江一、二年級科學課的課時和教材作出安排。  在課時安排方面,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小學一、二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科學課程,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時數保持不變。即浙江一年級小學生今後每周要上1節科學課。
  • 小學一年級新增科學課,怎麼上才「科學」?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趙琬微)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此前,科學課從小學三至六年級設置。本次調整不僅改變了科學課的起始年級,也修訂了課程目標。
  • 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怎麼教才科學?
    增設專門的科學課使科學教育更系統規範,但學校原有的實驗活動不會取消,而是重新調整校本課程,使兩者有機結合。「如一年級上冊的測量問題,在數學課上也有涉及,希望能進行整合,節省課時來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相比於學習原理性知識,一、二年級科學課程更注重接觸和體驗。
  •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
    「實踐性」則體現在學生使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像科學家研究科學問題那樣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並能夠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問題。「科學教師既需要關注科學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也要有獎勵和懲戒的方法,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和學習習慣,其中懲罰要講究梯度和逐步升級的懲罰措施,使他們意識到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在實際的教學、聽課和調研中,我們發現學生對一年級的科學課學習非常感興趣。」王紅表示,學生們和老師一起種大蒜、蘿蔔,並通過大蒜和蘿蔔的生長認識植物是有生命的。
  • 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了!國外是如何開課的呢?
    維加說,他和他的同學們都覺得《周圍的世界》是一門開拓思維的課程,那些普通的自然現象背後竟然隱藏著那麼多神奇而又有趣的事情。俄羅斯教育學家認為,不喜歡上學的根本原因是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而設置科學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孩子們對於科學的興趣,對知識的好奇心。俄教育學家倡導「主動學習」的概念,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們對課程有了興趣,他們的學習態度就會變得主動、自覺、認真。
  • 中關村一小是怎麼上科學課的?快來看課堂視頻
    跨學科意味著,STEM教育將重心放在特定問題上,強調利用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等學科相互關聯的知識解決問題,跨越學科界限,從多學科知識綜合應用的角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當前的科學課教學缺乏工程類課程的實踐空間,很難對學生進行系統思維訓練,學生的工程和技術素養較低,難以自覺主動地從應用技術和工程的角度思考問題。
  • 小學科學教學如何充分發揮探究式學習的作用?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倡導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施探究式學習符合課標的要求,科學教師應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推行探究式學習。
  • 孵化蝴蝶卵、養蚯蚓 一年級科學課都上些啥
    上周,經教育部確認,從2017年秋季開始,所有小學一年級都要開設科學課。錢報教育微信升學寶第一時間報導了這條新聞,引來眾多家長和學校負責人的關注。家長關心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太小,科學課會不會聽不懂?會不會給家長和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也有些學校負責人給我們留言。
  • 溫州各小學一年級將迎來科學課啦
    溫州網訊 今秋9月,我市各小學一年級新生將迎來科學課啦!繼今年2月國家教育部發布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後,昨日,浙江省教育廳又出臺《關於實施小學一二年級科學課程的通知》,對小學一二年級科學課程的課時安排、教材選用、師資調配及教師培訓給予明確規定。  《通知》要求,小學一、二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科學課程,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時數保持不變。
  • 今年9月起 浙江小學一年級將開設科學課程
    今年2月,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今年9月份開始,小學一年級就要開設科學課了。  通知要求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小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也同時發布。
  • 北京小學科學課是這樣玩起來的
    中關村二小拓展課強化動手實踐在科技教育方面頗具特色的海澱區中關村第二小學,對於一年級新生開設科學課感到遊刃有餘,並利用學校自身的科學教育優勢,在拓展課中強化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升級教材內容。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海澱區所選用的科學教材為教育科學出版社版本。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 學習內容很有趣
    昨天,快報記者從浙江省教研室了解到,今年秋季開始,浙江一年級小學生確實要上科學課了,而在之前,小學科學課是在三年級開始上的。浙江省教研員喻伯軍老師說,目前,各出版社已經把編寫好的一年級新教材送審,教育部會組織專家評審,評審通過後印發。浙江省教研室將在拿到新教材的第一時間,組織全省教師進行課標解讀、新教材備課等活動。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學習內容很有趣
    做個實驗來看看&nbsp&nbsp&nbsp&nbsp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nbsp&nbsp&nbsp&nbsp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 科學教育中的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類歸納式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許多各有側重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基於案例的教學、發現式學習和即時學習等。在傳統的科學教育中,往往採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演繹式的教學方法。
  • 小學科學課合作學習探究
    合作學習是科學探究活動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在構建合作小組時,通常按照異質組合的方式來分組。因為由不同背景、能力和興趣愛好學生組成的小組,能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在認知上產生更多分歧,這會加深學生的認知。構建好小組後,學生間需進行明確的分工,做到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才能在合作時「活而不亂」,高效完成任務。科學課課型不同,角色分工也不宜相同。比如科學實驗課,我設置了組長、材料員、記錄員、安全員4種角色,並規定了每個角色的職責。
  • 新學年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多校老師暑假備課忙
    多校老師暑假備課忙  本報訊(記者 劉冕)9月1日起,小學一年級將開設科學課。  業內人士介紹,一二年級學生科學課不會像高年級一樣強化探究模式,構建概念等,更多地是讓孩子們在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活動中去觀察、描述,從而感知科學,構建科學概念。比如教育部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涉及「了解地球形成晝夜交替等有規律的自然現象」,一二年級時,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 讀書有得 | 從經典走向經典——重讀《走向探究的科學課》
    2012年11月,喻伯軍老師送了我一本《走向探究的科學課——章鼎兒、路培琦、李子平評說科學課》,當時拿到這本書如獲至寶,前後讀、劃、研了三遍,並以此影響自己對科學課課堂教學的認識和實踐;2018年12月,在杭州崇文實驗學校舉行的全國「走向探究的科學課」教學研討會上,又拿到了第二本書——《走向探究的科學課——致敬經典》,前後也讀了兩遍。
  • 科學課重歸小學一年級—新聞—科學網
    在2001年第八次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前,小學自一年級起開設自然課,其性質為科學啟蒙課程。課改後,自然課改為科學課,起始年級也從一年級變為三年級。時隔16年,科學課從三年級又回歸至一年級。那麼,科學課緣何會受到如此重視?孩子們又應該在科學課上收穫什麼呢?
  • 怎樣的科學課才能體現STEAM教育的精髓?
    怎樣從科學課上學習和鍛鍊這兩種能力?這是科學羋盒創立之初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早在2017年,教育部下發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突出強化教學實踐環節,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實驗。」
  • 9月起,江西小學一年級新增一門課程,跟語數外一樣重要!
    2.明確新增對社會與環境的責任,不僅僅是科學技術在現實上的應用,還在新增了科學技術對倫理、環境、生活影響的思考。變化:劃分了三個學段。劃分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三個學段。階段知識更細化。增加1-2年級的科學課。學習評價方式更多元。從之前的行為表現評價、紙筆測試評價、綜合評價等轉變為課堂教學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以及終結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