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愛上音樂吧
有人說,語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樂開始的地方。任何語言不通的人,可以通過音樂進行交流。我認為喜歡音樂,不要拘泥於是何種音樂。無論是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還是古典音樂,都有著各自的美好。每個民族的音樂都代表著那個民族的傳統和文化,在與世界的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音樂就象是一張名片,它能讓不同膚色,不同語種的人在音樂中,心與心相通。古典音樂的美更是不可言說。它是一種非常美麗的語言,自己會說話,你認真去聽它,一定會聽到屬於你自己的東西。不要說我沒有學過,我不會看譜,我不會樂器演奏。只要你認真去聽,一定會聽到屬於你自己的東西。
-
設計課堂遊戲,吸引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讓孩子愛上音樂
這話講得不無道理,所以小學音樂教育的宗旨無疑就是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可是光有興趣這只是暫時的,培養學生愛好音樂則更持久。學生一旦愛好音樂,教師就能引領學生打開音樂殿堂之門,讓他們插上遨遊音樂世界的翅膀,在音樂上就能走得很遠。在課改實踐中,我認識到培養學生愛好音樂對於小學生學習音樂是十分重要的。
-
小學生寫作文難?用思維導圖讓孩子激發興趣、找到靈感,愛上寫作
素材老掉牙、結構不嚴謹、語句不優美、邏輯不通順……小學生寫作的問題多多。孩子寫作有兩難:孩子難,拿起筆來咬筆頭,半天憋不出幾個字;家長難,輔導孩子寫作,根本無從下手,數學、英語都好整,關鍵這個作文沒有標準答案,必須孩子自己完成。不管?
-
內蒙古小學生音樂課齊跳賽馬操
內蒙古小學生音樂課齊跳賽馬操 這段視頻來自寧城天義實驗小學 為了讓音樂欣賞課不那麼枯燥乏味 音樂教師齊曉藝
-
李宏峰:民歌是民族音樂的基因
李宏峰:民歌是民族音樂的基因 李宏峰在巴蜀文藝講堂開講。省文化館供圖 【實錄】生於「草根」,是非遺保護的重頭戲 按照音樂理論界較為通行的認知,一般從音樂體裁、演奏(唱)形式角度,將民族民間音樂劃分為傳統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傳統器樂等五大類別。
-
在印尼「玩轉」中國民族音樂的「父女幫」
中新社雅加達5月7日電 題:在印尼玩轉中國民族音樂的「父女幫」 中新社記者 林永傳 有這麼一位父親,不僅自己放棄在中國穩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而且還先後動員3個女兒也放棄了理想工作,來到印尼從事中國民族器樂的教學,傳播中國民樂,成為印尼社會了解、學習中國民樂的一扇窗口。他就是印尼雅加達弘華音樂學校校長吳章義。
-
愛上它就是無悔的選擇——隴川縣隴把鎮龍安民族小學普寬龍
普寬龍,女,景頗族,36歲,是隴把鎮龍安民族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也是邊境民族小學的一顆閃閃的星星。自2003年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和學校大隊輔導員。她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用愛心和恆心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深受學生的愛戴和當地村民的歡迎。
-
「民族天籟」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師作品音樂會
北京時間11月2日19:30,「民族天籟」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師作品音樂會將在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由邵恩教授指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奏。邵恩現任斯洛維尼亞廣播電視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英國北方皇家音樂學院名譽院士,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
-
讓孩子愛上詩詞!酷我音樂《百家講壇》2020《詩歌故人心》正在熱播
近日,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為大家帶來最新節目《詩歌故人心》(第二部),在酷我音樂與您領略詩詞之美,傾聽詩歌故事,讓孩子從此愛上愛上詩詞、愛上語文,傳承中華古典文化,發揚中華詩詞之光。
-
淺談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
淺談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在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流行音樂中民族音樂的因素來更好的弘揚民族音樂。流行音樂中有哪些民族因素,又如何運用這些因素,這些因素對民族音樂的教學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目前社會上流行音樂大行其道,而民族音樂卻處在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學生在學校裡每天耳濡目染的全部都是各式各樣的流行音樂。但在多元文化的世界背景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讓遠離學生生活時代的民族音樂接近學生;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欣賞民族音樂;如何將民族音樂更好的教授給學生,能否運用流行音樂的因素與民族音樂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在一種索求而不是被求的情況下吸收民族音樂的知識。
-
用中國民族樂器演奏俄羅斯民族樂曲,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
圖說:上海民族樂團在演出中 官方圖此次,樂團邀請了奧西波夫俄羅斯民族樂團的多姆拉琴、三角琴演奏家加入演出。對奧西波夫而言,上海民族樂團是「老朋友」了。去年,上海民族樂團原創音樂現場《共同家園》在滬首演,其中的《相遇》一曲便是由奧西波夫的三角琴演奏家與中國阮的演奏家配合演繹。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樂器的發展
按照表演形式民族樂器可以劃分為獨奏樂器和合奏樂器,最開始民族樂器主要是用來演奏我國各民族的特色音樂。民族樂器一共可分為吹、拉、彈、打四大類,獨奏樂器有吹奏、彈撥和拉弦三大類,民族樂器中打擊樂一般很少作為獨奏樂器,合奏樂器有清鑼鼓樂、吹打樂、弦索樂和絲竹樂等。
-
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聚焦「精準扶貧」
劇照 中央民族樂團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央民族樂團創作出品的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於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保利劇院完成首演。該劇以民族合唱隊和民族管弦樂隊為表演主體,「脫貧攻堅奔小康」工作中發生的感人故事為原型,戲劇化的表現手法為特色,通過音樂行者們的所見所聞,歌頌「精準扶貧」政策和「決勝小康」的目標,展現在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脫貧致富的精氣神,以及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
【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太圖 音樂朗誦贊「不朽」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太圖 音樂朗誦贊「不朽」 2020-09-04 06:20:40.0 本報訊(記者曹秀娟)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歌舞音樂
結合聲樂、器樂、舞蹈等藝術形式,歌舞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藝術中綜合性較強的藝術類型門類。歌舞音樂具有較強的集體性和群眾性,生活化氣息濃鬱,節奏特點鮮明,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花燈表演二、少數民族歌舞音樂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本內容在這裡將不一一介紹,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歌舞音樂為大家講解學習。
-
民族音樂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music)又稱民族流行音樂(Ethno pop),可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樂,它是民族音樂走向國際音樂市場後形成的一種音樂類型。從朱哲琴到薩頂頂再到如今的杭蓋、帕爾哈提和山人,他們在國外做大量演出、出唱片,而後通過電視、網絡等大眾媒介讓國內的觀眾接觸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民族音樂,並且更進一步刺激了國內流行音樂的多樣化。中國的民族音樂樂手在國內外獲取的成功中包含著如何面對本民族的音樂身份、如何適應國際市場中的角色等問題。
-
上音民族樂隊學院成立 加強民族音樂學科人才培養
圖片說明:圖為上海音樂學院民族樂隊學院揭牌儀式現場。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5月25日報導:今天,上海音樂學院宣布成立民族樂隊學院,探索建立更符合中國民族器樂表演特點和學科規律的民族樂隊發展模式。這也是上音對中華音樂進行系統性學科性梳理、傳承、發展的創新舉措,將有助於加強民族音樂學科人才培養,創新學科建設機制,有效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眾所周知,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是在借鑑西方交響樂的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
-
馬可——中國民族音樂的豐碑
研討會由中國音樂學院院辦主任倪賽力主持,他首先宣讀了賀敬之先生發來的賀辭:"人民音樂家馬可同志的作品是中國民族音樂和革命音樂的寶貴財富,由他和安波等同志創建的中國音樂學院是新型的、民族音樂教育的成功範例,這二者永遠值得我們珍視、傳承並發揚光大。"
-
當代影視音樂作品的民族氣質
影視作品中若採用了契合本民族審美取向和民族心理的音樂元素,則會表現出獨特的民族氣韻和精神氣質,並使作品所要傳達的意蘊得到升華。縱覽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影視作品,可以看出有很多影視音樂成功地將中國的民族音樂元素創造性地運用,形成獨具中國氣韻的影視音樂經典。具體來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更好地用音樂傳達出了民族氣質。挪用——移花接木挪用是影視音樂創作的主要藝術手段之一。
-
論音樂教育對小學生心理成長的作用
例如,小學生由於離開了父母的陪伴,容易產生對學校環境的不信任感,從而降低安全感,由於在學校需要經常面臨作業與考試,以及與他人的評比,容易使小學生產生緊張感;由於難以適應與他人的交往,導致在學校中朋友較少,也容易使小學生產生孤獨感。而作為美育的音樂教育,則能緩解甚至消除小學生心理中的一些不良情緒,使小學生心理更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