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歌舞音樂

2020-12-17 正步音樂教育

結合聲樂、器樂、舞蹈等藝術形式,歌舞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藝術中綜合性較強的藝術類型門類。

歌舞音樂具有較強的集體性和群眾性,生活化氣息濃鬱,節奏特點鮮明,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歌舞音樂

作為情感的外在表達方式,從語言到歌唱,從歌唱到舞蹈,再由歌舞融合來表達更高級的情感,歌舞音樂一定是產生於語言和歌唱之後,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藝術展現形式,歌舞音樂經過長期的存在和延續,最終形成了高度綜合的體裁形式。

一、民間歌舞音樂的特徵

載歌載舞、歌舞結合,或以舞蹈為主,唱歌為輔,等形式展現,表演形式靈活多樣,歌舞音樂的旋律比較平緩,節奏輕快活潑,律動性較強,歌舞音樂因為存在地域差異,所以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整體來說北方歌舞信譽更加的熱情奔放,南方歌舞音樂相對來說比較溫柔細膩。

1.漢族歌舞音樂——秧歌

秧歌是漢族歌舞音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秧歌分為兩類,分別是地秧歌和高蹺秧歌兩種形式,秧歌源于田間插秧勞動,在元宵節時用來表演,期盼明年有一個好收成。

秧歌表演

秧歌音樂的舞蹈形式:以集體為主,有過街秧歌、大場秧歌和小場秧歌三中類別,其中過街秧歌在街上隨著整體秧歌隊伍在行進中表演,步伐簡單,分為大步和小步;大場秧歌隊形變化豐富,步伐簡單,以集體為主;小場秧歌具有一定的規定情景,屬於小場合歌舞表演。一般在表演過程中開始和結尾稱為大場,中間穿插的各種形式稱為小場。

秧歌音樂來源於當地,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各地秧歌風格迥異。

秧歌分別有陝北秧歌和二人轉

陝北秧歌,以唱為主,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曲調婉轉悠揚,音樂元素中會時不時出現切分和附點等節奏,以次來表現秧歌的舞蹈性。

東北秧歌的代表——二人轉,主要流行於東北三省,類別有高蹺秧歌、地秧歌和二人轉三中類別。二人轉表演形式有三種,分別是一旦一醜的對口;單出頭,一人演唱;拉場戲,以小型歌舞的形式,以醜和旦為主。

東北秧歌

二人轉表演注重唱功,音樂元素有九腔十八調和七十二嗨嗨之說,曲調豐富多彩,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演唱方式讓二人轉更加具有地方濃鬱特色。

二人轉音樂伴奏以嗩吶和板胡樂器為主,配上三弦、墜胡、鼓、翁子、鑼、竹板、等打擊樂器組成樂隊。

2.花鼓

花鼓以安徽鳳陽花鼓最為出名,流傳於我國安徽、湖北、山東、湖南、浙江等地區,別名花鼓小鑼、打花鼓、地花鼓、花鼓子等。

鳳陽花鼓產生於乞討賣藝,表演形式常常以兩人對唱為主,男的拿小鏜鑼,女的拿小花鼓,邊唱歌邊奏樂,相對舞蹈。

鳳陽花鼓表演

鳳陽花鼓以小調為主,旋律流暢優美,節奏特點具有濃鬱特色,鑼鼓節奏點鮮明。

3.雲南花燈

花燈音樂來源於明清時期和當地民歌小調,流傳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四川、貴州等地,表演形式有走街和踩場兩種形式,走街以歌舞表演為主,踩場以戲曲表演為主,其中雲南花燈最具有代表性。

旋律悠長飄逸,節奏輕盈,音樂情調起伏變化多樣。

花燈表演

二、少數民族歌舞音樂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本內容在這裡將不一一介紹,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歌舞音樂為大家講解學習。

1.蒙古族安代舞

安代舞的表演以一人領唱,眾人迎合的藝術形式,舞蹈形式眾人圍成圓圈,身體隨著音樂一前一後擺動,左手叉腰,右手揮動絲巾,舞蹈速度由慢到快,安代舞沒有樂器伴奏。

安代舞者

歌詞一般有固定的形式,但是領唱者可以即興編詞。音樂風格與蒙古族民歌一樣,具有濃鬱的羽調式色彩。

2.堆諧

流行於我國雅魯藏布江的上遊地區,堆諧音樂分為快速和慢速兩種,舞蹈動作較少,以腳步踢踏動作為主,輕快熱烈,伴奏樂器沒有嚴格規定。

3.萊派爾

萊派爾歌舞音樂屬於維吾爾族音樂,比較著名的曲目有《達坂城》,音樂形式常常以小型歌舞為主,舞蹈動作輕盈,複雜多變,萊派爾多由男女二人表演。

歌舞音樂

維吾爾族音樂節奏中出現較多的有各種各樣的切分音、三拍二連音、三拍四連音和弱起節奏等。節拍使用複合拍子較多,各種切分等細碎的節奏類型和交錯不平的律動共同形成了維吾爾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4.農樂舞

農樂舞是朝鮮民族最喜愛的民間歌舞音樂,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朝鮮族的宗教儀式上,農樂舞是朝鮮族舞蹈形式的總稱,它主要包括發鼓舞、延豐臺舞、假面舞和像帽舞等。在表演過程中人們熱情似火,充分展現了朝鮮族人民的樂觀與豪放的民族特色。

5.長鼓舞

起源於廣西,有兩人或四人表演,是廣西瑤族的一種民間舞蹈藝術,舞者右手執鼓,左手敲擊,邊敲擊邊舞蹈,節奏比較緩慢,曲調相對平穩,帶有一定的朗誦性。

舞蹈表演

各民族的歌舞音樂在傳統社會裡基本上都是以自然的形態存在和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民間歌舞音樂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音樂工作者深入山間田野和鄉村各地,採集和整理民間歌舞音樂,這些工作不僅不進了我國民間歌舞音樂的發展,還為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創作除了一大批優秀作品,讓傳統歌舞音樂重新煥發新的光彩。

表演的少女
演出場地

在改編過程中出現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比如由李煥之老師創作的管弦樂《春節序曲》和翟維老師1946年創作的鋼琴曲《花鼓》,等等,這些改編和創作都是根據我國傳統藝術而來。

相關焦點

  •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的概念與特點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是舞蹈音樂的一個分支,它的概念狹義地說是指那些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的音樂,包括用民間樂隊演奏的器樂曲牌,民歌小調和歌、舞、樂相結合的歌舞音樂。廣義的說也包括那些按舞蹈藝術的規律,為民間舞教材和民間舞劇目而編創的音樂。即從廣場到課堂到劇場,或從民間到教材到劇目這樣一個完整的體系。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樂器的發展
    按照表演形式民族樂器可以劃分為獨奏樂器和合奏樂器,最開始民族樂器主要是用來演奏我國各民族的特色音樂。民族樂器一共可分為吹、拉、彈、打四大類,獨奏樂器有吹奏、彈撥和拉弦三大類,民族樂器中打擊樂一般很少作為獨奏樂器,合奏樂器有清鑼鼓樂、吹打樂、弦索樂和絲竹樂等。
  • 民族民間歌舞—維吾爾族!音樂教師考試必備知識點~學霸總結筆記
    少數民族歌舞音樂維吾爾族維吾爾族——歌舞音樂1、木卡姆是由民歌、歌舞和器樂組成的大型套曲2.賽乃姆維吾爾族大型歌舞形式沒有固定程式的要求,即興表演伴奏樂器:手鼓(固定)維族民間樂器
  • 李宏峰:民歌是民族音樂的基因
    適逢第二屆西部民歌展演系列活動期間,為了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民歌愛好者有更多研究、學習民歌保護傳承的專業意見,本期講堂特邀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宏峰以「非遺視野下民歌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為題,為大家講解了我國民歌的歷史沿革及保護措施。
  • 北京民族樂團讓民間音樂「走出圈子」
    北京民族管弦樂團團長李昌俊坦言。 這已經不是北京國家交響樂團第一次線下表演和在線付費了。今年,他們演出了五場類似的演出,每次網上售票9.9元,與平均票價在300元左右的線下演出相比,有很多優勢。在國內職業院校繼續進行付費直播的情況並不常見,李長俊的自信在於:「北京民族樂團已經把民族音樂走出了圈子。」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小調音樂的分類和特點
    一、小調音樂的分類小調音樂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時調和地方性小調。1.時調體裁形式較為規範,經過長期藝術加工,傳唱悠久,經常被一些民族樂器、地方戲曲和曲藝吸收並重新演繹,時調種類又分為幾大類分別如下鮮花調:旋律優美抒情,旋律形態大多為徵調式,曲式結構呈現為前半部分是兩個呼應性樂句,第一樂句大部分是一對重複短句,停在G音上,第二樂句停留在C音上,以四小節為主要樂句
  • 馬可——中國民族音樂的豐碑
    他說,馬可先生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作為中國音樂學院的創建者之一,他奠定了中國音樂學院的辦學基礎,明確了辦學目標與任務,對中國音樂學院的建設及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14年9月,在中國音樂學院迎來建校50周年之際,舉辦這次紀念馬可先生的研討會,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馬可一生的音樂活動始終圍繞著中國民族音樂展開。
  • 當代影視音樂作品的民族氣質
    影視作品中若採用了契合本民族審美取向和民族心理的音樂元素,則會表現出獨特的民族氣韻和精神氣質,並使作品所要傳達的意蘊得到升華。縱覽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影視作品,可以看出有很多影視音樂成功地將中國的民族音樂元素創造性地運用,形成獨具中國氣韻的影視音樂經典。具體來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更好地用音樂傳達出了民族氣質。挪用——移花接木挪用是影視音樂創作的主要藝術手段之一。
  • 宋樂文化剪影丨民間音樂盛行的背後,映射的是人們思想觀念的升華
    在中國音樂發展的歷史中,宋代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在歌舞伎樂趨向於衰敗的同時,民間音樂的發展日益旺盛,中國的音樂文化走進了以民間音樂為主的時代。除了民間音樂以外,在宋代還誕生了許多新的音樂品種,聲樂和器樂都得到了全面發展,這也成為了中國近代音樂的基礎。
  • 安徽省歌舞劇院音樂製作室項目簡介
    一、項目名稱  安徽省歌舞劇院音樂製作室。  二、項目所在地  安徽省合肥市。  三、項目背景和優勢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文化演出市場繁榮。安徽省歌舞劇院作為項目單位(本項目即建於該劇院大院內),位於合肥市素有文化路、學府路之稱的黃山路東段,毗鄰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在內的十幾所高等院校及文化單位。
  • 中國傳統音樂體系能再現嗎?
    民族音樂就是產自於民間,流傳在民間的,表現民間生活,生產的歌曲或樂曲。中國的民族音樂藝術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音樂體系。這一體系在世界音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淺談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
    鄧麗君演唱的大多是以民間小調為素材創作的歌曲,如《小城故事》、《原鄉人》、《路邊的野花不要採》等,臺灣高山族民歌《娜魯灣情歌》的流傳更是給了大陸音樂製作人很多啟示。隨著崔健的一首《一無所有》的流傳,整個中國都颳起一股強勁的西北風,《黃土高坡》、《高天上流雲》、《信天遊》等一大批以西北民族音樂為素材的流行歌曲到處傳唱、家喻戶曉。
  • 簡論邵東民間音樂對賀綠汀音樂藝術的影響
    對於推動中國音樂事業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邵東民間音樂;賀綠汀;音樂創作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是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她有著豐富的音樂寶藏,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所無可比擬的。這份遺產是我國作曲家特有的禮物,是所有作曲家的命根。」馬思聰的這段話不僅是對中華民族豐富民間音樂作用的高度概括,而且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理。
  •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什麼是中國民族歌劇音樂
    原標題:什麼是中國民族歌劇音樂   何為中國民族歌劇?我以為,就是用中國民族唱法演唱的,將中國的戲曲和民間音調融匯、升華、發展出的審美樣式,這是一種用母語歌唱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的舞臺藝術樣式。   何為中國民族唱法?我以為,就是從民間唱法到民間唱法糅合戲曲唱法,再發展到結合了科學發聲之後的一種唱法。
  • 讓小學生愛上民族音樂(圖)
    本報訊(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昨天中午,天津歌舞劇院「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走進西青區田麗小學,為學生們帶去一場精彩的民樂演出。  天津歌舞劇院本輪進校園演出始於今年10月。
  • 在音樂教學中培育學生民族精神,激發學生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這種審美追求,一方面實現了民族音樂的獨特中國韻味,另一方面也巧妙地塑造著中國氣質。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如何通過民族音樂教育培養民族精神?總的來說,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三個教育渠道:第一,充分利用統一的教材,上音樂課。第二,開發校本教科書,並提供校本音樂課;第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聲樂活動。
  •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經典作品系列之民族管弦樂合奏《壯族詩情之...
    指揮家介紹 / 洪俠 /洪俠,國家一級指揮,中國歌劇舞劇院常任指揮,瀋陽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特聘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指揮專業委員會副會長。2016年獲得「新繹杯十位傑出民族管弦樂指揮」稱號。
  • 一個痴迷於中國民族音樂的樂人——記關乃忠的音樂生涯
    1956年關乃忠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指揮專業,時年17歲。是年該專業只錄取了4名學生,關乃忠是其中之一。從此,關乃忠開始了自己的音樂生涯。   他的一生可以分作兩個階段:40歲之前,對音樂,尤其是中國民族音樂的掌握已十分純熟,並有了豐富的社會經歷;40歲之後,在中國民族音樂作曲、指揮領域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
  • 民樂線上課堂|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到了清代,嗩吶稱為「蘇爾奈」,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到了近現代,嗩吶成為中國各族人民使用頗廣的樂器之一。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文化潤疆|進入新疆民間音樂,從木卡姆開始
    這片土地上的音樂是明珠的靈魂。周吉在20世紀80年代曾提出:「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特別是其中與各種特定的、自古至今沒有多大變化的生產方式及生活習俗緊密結合的那些部分,完全有理由被認為是古代西域音樂文化的歷史殘餘」,並通過研究考證,推斷出古絲路音樂的形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