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上古時期第三個朝代,亦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先後共傳34王,歷時長達800多年。
周朝史分前後。前稱西周,後稱東周。分界線是由於遷都。西周時都城是設在鎬京(今陝西省長安);東周時都城是設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因為從地理位置看,鎬京在西,洛邑在東,故此,史家慣分西周、東周。
周朝,是由武王建立,滅後才開始。不過武王之父姬昌,史稱文王,生前曾費力打基礎。最為人樂道的故事就是文王會姜太公。姜太公是姜尚。他在河畔釣魚,文王兵至而不動。王感覺奇怪,停下查詢。見姜垂釣無鉤,遂上前再三詢問。交談之下,認是能人。於是用為軍師,不斷徵戰擴地。
據傳,其時三分天下有二。商王為之大震,遂將文王囚禁。後經說項,才獲放還。 周文王之後,文王死,武王繼。幾度聯合諸侯,卒將商朝推翻。史稱,武王原叫姬發。祖先原本叫棄。曾於舜時協助大禹治水,又任農官,後來才賜姓姬。世代居鄧(今陝西省枸邑)。
根據同一傳說,棄下傳14世然後武王。武王滅商之後,回到鎬京登位,才開始了周朝。又「王」,從此改稱「天子」。他取號為周武王。尊父為周文王。與此同時,他為了鞏固周朝天下,把親屬和功臣分封各地。而且授命他們建諸侯國。
此外,諸侯可將自己封國內的土地分封給屬下的卿大夫,作為「採邑」;卿大夫亦可將部分採邑分給屬下,作為「食地」。這就是西周開國時的大分封,史稱「封藩建衛」。它是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之下,利用宗法緣紐帶,嚴格規定來屬關係,務使各方諸侯奉天子為共主。最終目的就是,封建親戚,以潘護周。各諸侯國均以周的模式層層分封管轄。
近年來,很多講周朝的影視作品中都有這樣一句話「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這是一個典故,孰真孰假並不能求證,但是君主這種求賢若渴的心,卻一直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