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京華時報9月5日報導,開學沒幾天,南京有家長就反映,孩子所在的學校一年級沒有開英語課。當地教育部門回復,小學一、二年級英語課不作要求,三年級正式上課。不過,家長們還是「很著急」。
錢女士的孩子在南京月苑小學上一年級,新學期開學,拿到新書,對照課表的時候,她發現「沒有英語課」,再看看周邊的小學都有英語課,家長群裡炸開鍋,「大家的意思就是說,不管學校開一節課也好,或者說老師教得好不好,就是這個是義務教育,感覺是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利。」
事實上,絕大多數小朋友在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了,市民李先生的孩子今年也入讀月苑小學一年級。從兩年前還在幼兒園的時候,李先生就讓自己的孩子到培訓機構上英語課了,兩年的花費將近3萬元,本來想上小學後就在學校裡學,不另外再花錢上培訓班。不過,現在看來,一、二年級不開英語課,他們還必須得把培訓班續上。如果等三年級才上英語課,前面的學習怕是前功盡棄了。
北京一小學學生通過創新記憶法學習英語。
小學一年級是否統一開授英語課?記者電話諮詢了南京市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國家課程計劃,英語從三年級開設,一、二年級不作要求,各個學校根據各自情況開設。
記者又找到月苑小學,校長李小兵說,學校一、二年級能否開英語課,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場地,二是師資,目前學校共有11位英語老師,要帶三、四、五、六年級,每周每個班三節英語,如果在一、二年級開設英語課,師資跟不上。李小兵說,一、二年級開設的英語課程屬於「校本課程」,也就是說學校可以自己設定課程,他們學校安排了「生命安全」取而代之。
李小兵介紹,上學期剛剛開館的「江蘇省生命安全綜合館」進入中小學他們是第一家,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會自救、自護,生命安全、抗震減災等,讓他們遠離災害。
不過,像月苑小學這樣,一、二年級沒有開設英語課的小學,南京並不多。大部分是一個星期一節,有的兩節。以南京市鼓樓一中心小學為例,他們是一年級入學就安排了英語口語課程,而且還配備了書。二年級學的是音標,不過正式接觸英語,正兒八經地上課應該是三年級開始學的。而南京市遊府西街小學一位家長說,學校從一年級開始一個星期開設兩節英語課,除此之外還有外教陪著上。
家長認為,「說老實話,你說英語對他有幫助,真沒有什麼幫助,他們最喜歡上的是老外的課。因為這個老外的課和平時老師不一樣,你可以隨意的,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你想把腿放到桌子上都行,因為沒有硬性指標和硬性的考核,他所有的語法都是我和她媽在家裡交流。」
之前江蘇當地媒體就有報導說,新學期開學南京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就有4個學生轉學,原因都是一年級沒有開設英語課。 在採訪中有家長坦言,他們曾經花了3萬塊錢的借讀費把孩子轉到了一所一年級就開始教英語課的學校。同時教六年級小學英語的吳老師也告訴記者,在小學階段,教學大綱一共安排了500個單詞,每個學生平均要掌握的單詞量是300個左右,如果僅憑這些詞彙,小升初的時候想要脫穎而出是特別難的。事實上許多一、二年級就已經開設英語課的小學的學生,很多還會利用課餘時間上培訓班補習英語。南京的小學曾經有過類似的調查,全校有近6成的學生在校外進行補習英語,每周至少補習2小時以上,為的就是在小升初的南京外國語學校加試中可以獲得橄欖枝。
、
資料圖
當然,在採訪中,記者也遇到了很多一、二年級的學生家長,他們表示,正是因為沒有對一、二年級的英語課有硬性要求,有的學校開得比較馬虎,不是簡單「見面打招呼」,就是播放一段英語動畫片,實實在在的內容學到的並不多。一位長期從事英語教學的曹易羽老師認為,讓學生早些接觸英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現在很多學校卻沒有把這門課開好,「絕大多數學校開設英語課,是以副科的形式,類似興趣課的形式,沒有很重視起來,一二年級我們輕鬆,不需要考試,三年級開始,把英語當成主課了,背單詞,背書,默單詞,考試,這種情況下,小朋友第一反應就是『我不喜歡』。」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對小學生過早學習英語持反對意見。據《南京晨報》報導,有20年教育經驗的教育專家張老師認為意義不像家長和某些輔導班吹噓的那麼巨大。「主要是家長太著急。」她笑稱,「如果說一二年級開課的學校有半數,但在外給孩子報班的家長卻超過80%。家長的盲目和浮躁推動整個教育也越來越沉不住氣。」
很多學校的校長則認為應該因人而異。長江路小學的宋校長說:「有的孩子連規定內的課程都要補習,再讓他學英語,不僅起不到鋪墊作用,還會打擊學英語的積極性;而對於那些學習輕鬆,有大把時間並且不排斥英語的學生,家長完全可以幫他報班上課。」不過,校長們一再強調「鋪墊」要適當,「家長太看重孩子的提前學習,一年級時學二年級的課本,二年級再學四年級內容,完全忽視了一個大前提:小學階段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根本。」
而據杭州網早前的報導,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武建芬稱,從兒童自身成長研究角度,這個階段是已具備學語言的能力。學習語言有三個要素:發音、詞彙和語法。小年齡階段,9歲之前,是語音發展期。根據母語的學習規律,兩三歲是掌握母語的口語關鍵階段,是敏感期;四五歲,幼兒園階段,是早期閱讀期,從口頭語言轉到書面語言的學習。但這個時候雙語同步學習, 會產生混亂。有些國際家庭,父母來自兩個國家,孩子受不同語言刺激,學說話都比較慢。
如果三年級之前要學英語,武老師贊同以遊戲化的方式,讓孩子感受發音,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應以考試為目的。
(觀察者網綜合京華時報、南京晨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