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乾貨|股權激勵引發的「天價索賠案」:高管鎖定期內辭職後套現...

2020-12-12 前瞻網

極乾貨|股權激勵引發的「天價索賠案」:高管鎖定期內辭職後套現,公司索賠8000萬!

 極客法律 • 2020-12-11 11:22:42 來源:極客法律 E214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極光研究組  來源|極客法律(ID:geeklaw_aurora)

股權激勵作為一種利益與約束共存的機制,通過賦予經營者股東的身份,能夠有效地將股東利益、風險與經營者利益、風險進行統一。然而,時常發生的企業高管辭職並套現的行為嚴重衝擊了該機制本身的效果和資本市場的信心。那麼,在高管違反股權激勵鎖定期約定辭職,後又將公司股票套現獲益的行為,公司能否向其索賠呢?本文將以股權激勵第一案富安娜案著手對此問題進行分析,闡明該案的爭議焦點以及法院的裁判傾向。

案情簡介

2007年6月,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公司」或「富安娜」)制定《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以定向增發方式向公司的股權激勵對象發行了共計700萬股限制性股票,用於激勵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主要業務骨幹。2008年3月,為了配合IPO進程,公司終止上述計劃,並將所有限制性股票轉換為無限制性的普通股;同時,與持有原始股的餘松恩、周西川、陳瑾、吳滔、曹琳等人協商籤署了《承諾函》,在《承諾函》中雙方約定:持有原始股的員工「自承諾函籤署日至公司上市之日起三年內,不以書面的形式向公司提出辭職、不連續曠工超過七日、不發生侵佔公司資產並導致公司利益受損的行為,若違反上述承諾,自願承擔對公司的違約責任並向公司支付違約金。」

由於恰逢2008年金融危機,富安娜的上市計劃受到影響。2008年7月起至2009年9月期間,餘松恩、周西川等人先後向富安娜提出辭職申請,並跳槽至富安娜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水星家紡。這一舉動嚴重衝擊了公司利益,也導致此後富安娜市值大幅縮水。2009年12月,經歷波折後的富安娜終於成功上市。

而此時,曾經離職的高管由於是個人持股,依然可以享受上市後股權增值帶來的財富。對此,2012年12月26日,富安娜對餘松恩、周西川、陳瑾、吳滔、曹琳等自然人股東就《承諾函》違約金糾紛一事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訴訟,要求判令各被告分別賠償違約金累計達8121.67萬元。經過審判,富安娜公司終審勝訴。

律師分析

勞動關係是用人單位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的基礎,但是,勞動法律法規中並未規定股權激勵相關權利義務。那麼,股權激勵糾紛究竟是勞動爭議還是合同糾紛?這個問題素有爭議,我們在此以兩個不同角度分析此類糾紛的核心法律問題:

1

從合同約定來看

公司基於股權激勵協議要求員工服務滿一定年限,否則應承擔違約金等違約責任的爭議,司法實踐中基本上會被認定為股權糾紛,而非勞動爭議。富安娜案件中,法院認為違約金約定合法有效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雙方爭議屬於公司與股東之間的普通合同糾紛,非勞動合同糾紛。

富安娜能獲賠8000萬的關鍵在於:做股權激勵方案的同時與激勵對象約定了鎖定期內離職的違約責任。雖然後來因公司進入上市進程中,原有規則被迫失效,但隨後富安娜又及時的、單獨的以承諾函的方式與激勵對象做了補充約定,並明確寫明違約金的數額,以此來繼續約束激勵對象,防止其背信棄義,使股權激勵計劃失去意義。正如本案法院判決書中對該《承諾函》的評價:「這是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原則,該約定合法有效」。

2

從勞動關係來看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只有在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了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情形下,才可以約定服務期來綁定員工,除此情形之外,用人單位不能限制員工辭職的自由,更不能要求辭職員工承擔違約責任。

這是否意味著,股權激勵政策中設定「鎖定期」「服務年限」等約定需要補充修訂勞動合同?或者「鎖定期」「服務年限」這些設計本身就不能與勞動關係兼容呢?

協議中的「鎖定期」「服務年限」等約定性質上不同於《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的服務期,二者歸屬於不同的法律關係,應當獨立分析。雖然「鎖定期」「服務年限」等約定還是不能限制勞動者的擇業自由,勞動者仍然可以依據勞動法的規定享有自由辭職的權利,但是公司有權基於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理合法的股權激勵協議(民事合同)要求員工承擔違約責任。

通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並籤署相關的股權激勵協議,公司與員工建立了勞動關係以外另一層獨立的民事法律關係。雙方基於平等民事主體身份而在相關協議中約定的授予條件、違約責任、退出機制等,屬於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應為有效,公司可以據此要求員工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3

富安娜案折射的社會事實

富安娜公司對外宣稱,此次訴訟是在向A股市場痼疾——高管離職+拋股圈錢說「不」。就法律關係而言,「離職」與「拋股」屬於兩個不同邏輯層面的事情。

對於不持有公司股份的普通員工而言,其與公司之間為勞動關係;對於持有公司股份並且在公司內任職的員工而言,其與公司之間除了勞動關係,還有股權投資關係。現實中,上市公司高管「離職」與「套現」的事實往往緊密相連,同時發生,但兩種行為的法律關係基礎並不相同。

上市公司發起人股東和高管的套現行為,事關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利益保護,因而《公司法》和證監會出臺的《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等文件,均對高管減持公司股份等行為作出了嚴格的限制。但關於限制股東「辭職」,卻找不到任何法律依據。

因此,公司可以在股權投資關係層面作出一定的安排,約定「鎖定期」或「服務年限」及相應的違約責任,雖然仍不能限制高管辭職,但可據此向其索賠,挽回一定的損失。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極客法律(ID:geeklaw_aurora),作者:極光研究組

本文來源極客法律,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華為科學分錢:落後的分錢方法四:股權激勵成為負向激勵
    大多數公司,會做股權激勵,尤其是這一兩年,相信大家都有這個感受。很多的中小板、創業板的上市公司,都會給高管做配股,上市後還會再做限制性股權和期權激勵,但這裡面會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說,上市前一次性做的配股,有可能3年才上市,有可能5年才上市,中間可能又有高管進來,你之前的總監配了股,新進的總監沒配股,這個時候一起工作,就會覺得不公平。
  • 證監會提高股權激勵行權門檻 凸顯監管四大意圖
    證監會提高股權激勵行權門檻  股票期權等待期或限制性股票鎖定期內,各年度淨利潤不得低於授予日前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得為負  □本報記者 謝聞麒  證監會昨日公布《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3號》,將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行權和解鎖條件與公司淨利潤掛鈎。
  • A股公司新年再現天價離婚案 東尼電子實控人付3億元分手費
    信息時報訊(記者 袁嬋)A股公司新年再現天價離婚案。東尼電子昨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因離婚財產分割,將其持有的1290.15萬股股份轉至前妻名下。按照東尼電子今日午間收盤價來看,所轉股份價值逾3.5億元的。
  • 盤點2020年資本市場那些天價離婚案
    而在此前,沈曉宇曾籤訂一份《自願延長股份鎖定期的承諾函》,稱將所持東尼電子全部股份的鎖定期延長至2023年7月10日。這就意味著,張英通過財產分割獲得的部分股票將不能馬上變現。在東尼電子披露的相關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張英也承諾,將繼續履行沈曉宇的前述承諾。
  • 評論:股權激勵應完善分配標準
    例如,一個年收入數十萬的上市公司高管,股權預期收益若只佔其收入的5%至10%左右的話,那麼其激勵效果就極為有限。  銀行業員工薪酬過高廣受詬病,而通過股權激勵機制,可以使職工股權在其總薪酬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而唯有這樣才能使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業績有正向拉升作用。  再者,上市公司應該注重現金分紅,讓員工所持有的股權能夠穩定下來,儘量避免高管們減持股票給股價帶來負面衝擊。
  • 3.6億併購1元賣,業績連虧遭遇索賠,聯建光電高管紛紛離職
    此外,公司還面臨著投資者索賠的尷尬境地。暴漲暴跌高管離職近期,因為創業板實施註冊制漲跌幅改為20%,部分遊資惡炒創業板低價股,聯建光電也因此而暴漲。該股4日和7日連續兩天收出20%的漲停板,8日又大漲逾9%。然而,好景不長,聯建光電9日暴跌近19%,10日更是跌停,高位博傻買入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 新乳業發7.18億元可轉債,同時股權激勵41人高管團隊
    新乳業董事長席剛等高管和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中信證券相關人員出席,並在線回答投資者提問。12月15日晚間,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新乳業,002946.SZ)公布,公司擬公開發行718萬張期限6年、面值100元可轉債「新乳轉債」,債券代碼為「128142」,初始轉股價格為18.69元/股,募集7.18億元用於收購寰美乳業40%的股權及補充流動資金。
  • ...一月內現多次減持:控股股東套現18億,大股東鎖定期後「閃電」離場
    近日,記者注意到,晶片龍頭韋爾股份(603501.SH)出現大股東頻繁減持,先是控股股東「因個人原因」套現18億元,再是大股東剛過鎖定期,立即套現20億,此後還有兩家具有一致控制人的股東合計減持股份達到1%。股權投資人苗有鵬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解禁後退出是股東基本的權力。
  • 中文在線為三名高管專設股權激勵計劃? 深交所下問詢函
    1%,難道是為三名高管專設股權激勵計劃?為三高管專設股權激勵計劃? 自主定價受質疑3月6日,中文在線發布了《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本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期權3636.48萬份,約佔本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72729.53萬股的5%。本計劃所涉及股票期權份額一次性授予。
  • 楊俊欣:員工辦理停薪留職,股權激勵沒有規定,該怎麼辦?
    公司辦理了停薪留職後,老闆突然發現一個問題,股權激勵中沒有提及這種情況下是否還要繼續給股權?繼續給股權老闆不甘心,不繼續給又沒依據的話,擔心落下沒有誠信的口實。懷孕的女高管準備生小孩,向公司提出離職,由於是老闆非常器重的人才,極力挽留之下達成停薪留職的處理方式。可是老闆後來發現,正在實施的股權激勵文件裡沒有關於員工停薪留職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的規定。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 男子向今麥郎索賠450萬被刑拘,天價索賠等於敲詐勒索?
    今麥郎方面認為此事屬於消費者拿著過期一年多的產品向公司索賠,達不到目的後,在網站對企業進行攻擊,公司認為影響比較大所以選擇報案。檢測報告檢測報告3月23日,李海峰將檢驗結果及今麥郎方便麵拍照上傳到微博上發布,引發「知名打假人」王海的轉發關注。今麥郎就此事派人與李海峰協商,並表示賠償李海峰7箱方便麵和電話費用,李海峰不接受,表示「今麥郎侵權成本太低」,以「懲罰性」為目的提出了300萬元賠償額,後又追加到450萬元。
  • 鐵打的「夫妻店」流水的高管 我樂家居7個月內出走4位高管
    日前,我樂家居披露,曾從事運營工作的副總經理張祺,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而這已經是近半年來第三位副總經理「因個人原因」辭職。據了解,此前7個月內,從我樂家居辭職的高管還有分管會計工作的副總經理劉貴生、分管品牌和市場工作的副總經理瀋陽,以及董事會秘書張華。這些高管任期最長者不足3年,最短的僅有40天。
  • 年內644位重要高管辭職而去,董秘佔比最高,最霸氣理由是「追尋心中...
    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2月12日,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董秘和財務總監辭職人數已到644人,超過去年同期的570人。 (資料來源:上市公司公告,下同)值得注意的是,重要高管辭職的上市公司當中,有不少公司上市至今不足兩年時間。
  • 【視頻】又一樁天價離婚案!董事長3成股權被分割,前妻分得15億
    又一樁天價離婚案出現在A股市場。信捷電氣(603416)10月14日晚公告,根據實控人、董事長李新與劉婷莉籤署的《自願離婚協議書》,李新應將其直接持有的公司1686.72萬股股份分割過戶至劉婷莉名下,價值15億元。
  • 國有金融高管離職亦需「冷凍期」
    應該說,銀行等國有金融機構高管正常職業轉換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積極投身民營企業,也會為活躍經濟做出相應的貢獻。並且,從目前看,農業銀行應該是國有企業背景,於建忠不屬於公務員,不需要履行法律上的「冷凍期」(即一定時間內,不能從事相關職業),也無可非議。
  • 昔日妖股長亮科技現原形:收購引爆股價+高管套現12億
    與此同時,長亮科技董事、監事和高管近年來減持不斷。據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至今,長亮科技董高監已經減持12億元之多。   上市後迅速變臉   董登新認為,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應該屬於短期,如果長期如此沒有得到好轉,需要提高警惕。
  • 中國電競天價索賠案:「00後」遊戲主播遭前俱樂部索賠5000萬
    在普通人看來,這條微博似乎是一位職業選手告別職業賽場、告別前東家的感言,然而經常看遊戲直播,熟悉電競的的朋友們或許吃過一些「小叮噹」與前俱樂部RNG的瓜:由於小叮噹沒有按照RNG俱樂部的要求從鬥魚轉戰虎牙,從而引發合同糾紛。隨後,RNG以違約為由將小叮噹告上法庭,索賠5000萬元違約金,似乎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電競史上最貴的索賠案了。
  • 元力股份(300174.SZ):股票獲5連板,無奈深陷「減持套現」泥沼
    但截至目前,夫婦倆合計持有公司29.8%股權。也就是說,自2014年股份解除限售以來,夫婦倆已減持有的近半公司股權。(資料來源:同花順財經)具體而言,2014年,在股票鎖定期結束後,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的王延安就開啟了其減持之路。2014年9至11月,她分4次減持公司800萬股,累計套現1.05億元。
  • 市值5000億醫藥巨頭:四位高管辭職,創始人是中國醫藥界首富
    7月27日,市值5000億的大牛股,恆瑞醫藥超過4位副總經理集體辭職,其中有三人還繼續留在公司工作。消息一出,市場一片譁然。畢竟,高管辭職後,減持就不再受到限制。這讓醫藥公司如此高的估值,再次遭受了廣泛熱議。恆瑞醫藥高管辭職,推測只是為了套現,高管辭職後半年內不能減持,後邊就方便了。
  • 翰宇藥業:實控人曾少貴如何巧用成紀生物做局套現
    解禁期後非但沒有解禁,還時不時小額「增持」堅定中小投資者的持有決心,其真正套現減持卻悄無聲息的發生在成紀生物前實控人張有平的股權轉讓上。  和訊網試著分析翰宇藥業近幾年的業績與相關重大事項,發現除了在2015年併購成紀生物之外,翰宇藥業可謂是「業績持續增長的三好生」,但和訊網對「三好生」仔細研讀之後,發現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