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學方言談趣聞玩遊戲論歷史

2020-12-13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新聞營裡有群快樂的兩岸大學生

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營員在故宮合影。張元融/攝

  7月13日晚,半年沒見的寇紀美和楊雅芸一直聊到凌晨兩點。寇紀美枕邊的柜子上擺著一對耳釘,其中一枚的花樣是宮崎駿筆下的龍貓,另一枚是《龍貓》中的另一個角色「黑小鬼」。去年寒假,寇紀美隨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到臺灣參訪時第一次見到楊雅芸,兩個女生很快熟絡起來。寇紀美的那對龍貓耳釘就是楊雅芸陪她在臺灣夜市上買到的。

  楊雅芸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學生,寇紀美則來自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這個暑假,她們和另外5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大學生一起,參加第25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2004年8月,中國記協、臺灣中國新聞學會和世新大學共同搭建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這一未來新聞人交流平臺。新聞營每年舉辦兩次,每年寒假,兩岸大學生共同到臺灣交流,暑假則在大陸參觀媒體和祖國的歷史文化勝地。今年夏天,兩岸未來新聞人來到了北京和浙江。

  寇紀美第一次隨新聞營前往臺灣前,心裡不免有些擔心:「和臺灣的同學交談時,會不會有很多注意事項?會不會沒什麼共同語言?」到了臺灣她才發現,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臺灣姑娘楊雅芸看過的大陸綜藝節目和偶像劇比寇紀美還要多,說起《奔跑吧》《中國新歌聲》和《楚喬傳》來如數家珍。楊雅芸偶然哼唱起的流行歌曲,寇紀美可以馬上接出下一句,她們一起唱大陸明星迪麗熱巴的《捨不得》,也一起唱臺灣歌手弦子的《捨不得》,唱周杰倫的《晴天》,也唱趙雷的《成都》。

  「來到大陸以後,我看到的是臺灣和大陸的相同點。」世新大學的張元融說,「我們有相同的歷史和文化,我們使用相同的語言。」雖然沒有到過浙江,但張元融一直有種奇妙的熟悉感,對他來說,無論是前往錢塘江畔,還是參觀徐志摩故居,都像是一次尋根之旅。

  據中國記協臺港澳工作部交流處處長陳建平介紹,每屆新聞營都會選出一部分曾經參加過上屆活動的「老營員」,還會在兩岸高校中選擇一批「新營員」。「『老營員』帶『新營員』,可以讓同學們儘快熟悉起來。」陳建平說。兩岸的大學生相處還不到1天就打成一片,吃飯時大家一起在餐桌上玩「傳筷子」「狼人殺」「大冒險」等小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施鈺告訴筆者,「臺灣腔」的感染力太強,相處幾天下來,就像親臨臺灣偶像劇的拍攝現場,大陸的同學說話多多少少都帶點兒「臺灣腔」。「平時我們都覺得東北方言特別容易『傳染』,但現在我們組裡來自東北的營員都已經有臺灣口音了。」來自臺灣銘傳大學的張茜怡則最愛學說北方話,幾天下來已經把南方人不擅長的「兒化音」練得爐火純青。「有一次她問我『廁所在哪兒』。作為一個浙江人,我覺得她這個兒化音比我發得好多了。」施鈺笑著說。

  陳建平告訴筆者,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肩負著雙重使命,一是兩岸年輕人的交流,二是兩岸未來新聞人的交流。「海峽兩岸新聞類院系學生之間的交流有特殊的意義。新聞行業影響整個社會,比其他領域更有帶動作用和示範作用。新聞人領域的交流,除了增進這一批營員彼此之間的感情、讓他們本身對對岸的認識更加客觀和公允外,未來媒體人的報導抱有客觀和善意,還能讓兩岸的老百姓透過這些新聞人的筆或鏡頭看到對岸的真實樣貌,能夠更好地增進兩岸百姓之間的相互了解。」陳建平說,「我們希望一期新聞營影響的不只是這60位學生,而是兩岸數以萬計的讀者和觀眾。」

  7月17日,張元融隨新聞營從浙江前往北京。這是他第一次乘坐火車臥鋪。晚上9點半,車廂剛剛熄燈,張元融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邵宇航、施鈺打開下鋪的小夜燈,繼續輕聲聊著參訪的見聞。參觀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後,張元融的第一感覺是「酷」,第二感覺是想留下來實習。「在臺灣見不到這麼大規模的電視拍攝中心,但大陸的電視臺可以做出真正的『大場面』。」張元融從中看到的是大陸市場巨大的規模,「這裡有真正的大製作,如果浙江廣電集團招收臺灣的實習生,我當然是搶破頭也要來。」

  施鈺沒有去過臺灣,她對張元融描述的臺灣媒體很感興趣。「張元融講到臺灣有一家新媒體的運營方式非常有意思。那是一家非營利性質的媒體,只做深度報導。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資金來源是捐款,並且設有專門審查所有捐款來源的部門,必須保證捐款來源不會影響記者的立場。」了解新聞業的新嘗試,讓施鈺覺得很長見識。

  暑假開學後,寇紀美即將升入大四,她正面臨著人生重要的選擇——畢業後是步入工作崗位,還是到國內或國外的大學繼續深造。「越是這種迷茫的時候,越應該出來看看。多看看新聞行業的前沿,多和同齡人聊一聊,才不會閉門造車。」

  楊雅芸一直想來大陸作交換生,但沒來新聞營前,直到大四她都沒有邁出這一步。「聽我的學姐說,大四的畢業設計做好以後可以申請延畢一年,到大陸來交流。」現在楊雅芸已經開始為一年後的交換做打算。

  兩岸大學生走到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邵宇航和張元融提起臺灣的文化名人蔣勳和他對《紅樓夢》的見解,話匣子一下被打開;施鈺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林方韋說到兩人都看過「三言」「二拍」《封神演義》,激動得又拍大腿又握手;圍坐在一起討論兩岸新聞行業共同面對的困惑、轉機和挑戰時,所有人的情緒都一樣時而低落、時而興奮。參加過兩屆新聞營的寇紀美告訴筆者,營員在這裡收穫的不只有知己,還有畢生的愛人。「新聞營還有一個外號,叫『脫單營』。每屆新聞營都有幾對牽手成功,還有的成了一家人,有一位大陸男生和一位臺灣女生已經結婚了。」寇紀美笑著說。(廈門大學 畢若旭)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在長沙開營
    新華社長沙7月14日電(記者謝櫻)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開營儀式13日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舉行,來自臺灣世新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臺灣東吳大學、臺灣藝術大學等11所臺灣院校的50名師生和大陸8所院校的28名師生共計78人參加了開營儀式。
  • 我從海上來,浪聲滿袖——兩岸新聞學子的臺灣之旅
    十天九夜的臺灣之旅接近尾聲,第26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於當晚宣布結營。來自兩岸16所高校的58名師生結束了在臺灣多所新聞院校的訪學,將難忘的回憶融進節目、編作報紙、剪成視頻。來自大陸的師生2日踏上歸程。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辦海峽兩岸大學生暑學營體驗齊魯文化
    7月17日至21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辦的「發現:齊魯文化&臺灣文化」海峽兩岸大學生暑學營活動在青島、曲阜、泰安等地舉行。  7月17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在山東青島參觀琅琊石刻,探尋歷史文化。
  • 海峽兩岸18名大學生相聚齊魯 共話青春友誼
    7月17日至21日,為了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大學生之間的交流,2017年「發現:齊魯臺灣文化」海峽兩岸大學生記者暑學營順利舉行。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18名學生記者在五天的時間裡參觀了「三孔」、泰山等文化景點、體驗中國「新四大發明」,共同經歷一場齊魯大地的文化、科技、友誼之旅。
  • 2014年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策劃書
    在此背景下,由湖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聯手武漢大學、共同推出,由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承辦「首屆海峽兩岸微電高峰論壇」,將以「微電影」為切入點,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首屆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在近期以青年大學生團隊合作的方式為主,逐步面向兩岸社會各階層,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兩岸文化交流的高端平臺和嶄新品牌。
  • 第五屆海峽兩岸高校大學生記者挑戰賽啟動
    第五屆海峽兩岸高校大學生記者挑戰賽啟動 2019年08月07日 08:23:00來源:東南網 8月6日,「品味刺桐古城·文化尋根之旅」第五屆海峽兩岸高校大學生記者挑戰賽在泉州啟動。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青年聯合會、泉州市青年聯合會、臺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會主辦,來自兩岸55所高校的84名高校大學生記者參加,活動將持續至8月11日。
  • 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海滄舉行
    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現場大家雲集。(本版圖/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本報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張韌)作為與2019海峽兩岸(廈門)樂活節同期舉行的國臺辦對臺重點交流項目,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日前在廈門海滄舉行。本屆論壇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共同主辦,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廈門市石室書院)承辦。
  • 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開賽
    福州新聞網11月2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江海)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以下簡稱「海辯賽」)將於11月26日至29日在福州舉行。 本屆大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支持,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牽頭聯合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福建省教育交流協會等共同主辦,首次採用「雲辯論」方式舉辦。
  • 2017成都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舉行
    2017成都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舉行 2017-10-1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孔慶玲   中新社成都10月16日電 (賀劭清)2017成都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
  • 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舉辦
    本報訊 (記者 楊珊珊) 6日,作為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在第十三屆海峽文博會上舉辦。 來自兩岸文創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大學生代表會聚一堂,以「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為主題,圍繞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實踐、合作等方面展開腦力激蕩,對海峽兩岸高校文創發展提出建議。 論壇上,還頒發「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工作特殊貢獻獎」「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合作優秀單位」等獎項。
  • 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在福州舉辦
    呂明 攝  作為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舞蹈嘉年華系列活動之一,「海峽彩虹·青春築夢——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16日在福州啟幕。兩岸30多所高校近600名舞者同臺共演,舞動火辣今夏。呂明 攝  組委會特邀全國舞蹈名家及臺灣舞蹈專家共十人擔任決賽評委,包括北京城市當代演藝劇院院長、當代舞蹈藝術家滕愛民,海南省舞協副主席、海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白金峰,福建省舞蹈家協會顧問、國家一級編導吳玲紅,國家一級編導阮少銘,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舞蹈學系主任張曉雄,臺灣動態藝術協會理事長、亞洲青少年街舞公開賽創辦人陳繼為,第21屆臺大杯街舞冠軍獲得者莊均翔,福建省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副主任姜勇
  • 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籃球賽開賽在即
    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籃球賽開賽在即 2019年10月21日 13:4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10月21日福州訊 記者從福建省臺港澳辦獲悉,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籃球賽(簡稱CCBM)將於2019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福建省舉行,16支兩岸頂尖大學生球隊將展開激烈角逐。
  • 海峽兩岸銅雕藝術大學生實習(銅陵)夏令營
    臺灣東海大學學生來銅陵市實習系列報導 海峽兩岸銅雕藝術大學生實習(銅陵)夏令營實訓側記  >    叮叮咚咚……」8月23日的下午,銅陵新九鼎銅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廠房內一派熱鬧而忙碌,來自臺灣銅陵兩地40多名師生歡聚於此開展海峽兩岸銅雕藝術大學生實習(銅陵)夏令營實訓,一件又一件包羅「親情」「友情」「夢想」等元素的藝術珍品精雕細琢而出。
  •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在福州舉辦
    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現場  「以辯會友,啟智未來。」 25日,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在福建福州正式拉開序幕,來自兩岸16所高校的參賽辯手現場展開「唇槍舌戰。」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落幕呂明 攝  湖北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辯論隊總教練周玄毅是「辯手型評委」,他表示,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促進了兩岸的文化交流,這是比賽的最大意義所在。「因為辯論的時候必須要對對方的理解有一個預測,而當你預測對方的理解的時候必須要認真去學習對方的文化背景裡對這個辯題怎麼理解。」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在福州決出勝負
    新華網福州7月23日電(記者 許雪毅)經過3天的激烈交鋒,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23日在福州決出勝負。河海大學、臺灣世新大學和臺灣大學榮獲前三名。此次兩岸各有8所大學代表隊參賽,每個代表隊7人。
  • 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在廈成功舉辦 2019年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節圓滿落幕
    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指導,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共青團廈門市委員會、廈門市文化發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主辦,思明區文化和旅遊局、思明區臺港澳事務辦公室、廈門市大學生文化創意協會、廈門市當代紙藝文化館、臺灣聯合報社聯合承辦的「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於11月03日上午在廈門會展中心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中共廈門市委副書記陳秋雄、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副書記楊溢、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姚玉萍等領導出席
  • 以辯會友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福州舉辦
    25日上午,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簡稱「本屆海辯賽」)在福州聚春園會展酒店正式拉開序幕。在歷時三天的比賽中,兩岸各8所高校共16支參賽隊將以辯會友,展開「唇槍舌劍」。視頻: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在福州舉行在25日上午的小組賽第一場比賽中,臺灣世新大學與福建師範大學首先登場。
  • 臺灣大學生摘取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金獎
    臺灣大學生摘取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金獎 2018-07-17看過臺北大學生街舞聯盟的演出,福建工程學院大學生們也感覺「燥」起來了。  「海峽彩虹·青春築夢——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17日晚間在福州決出戰果。臺灣高校選送多個作品問鼎金獎。
  • 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落幕 臺灣東吳大學奪冠
    7月27日,第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在福州開賽
  • 第三屆海峽兩岸(廈門)紙藝產業博覽會舉辦
    紙博會上的鄭成功像19日上午,第三屆海峽兩岸(廈門)紙藝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紙博會)在廈門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隆重開幕。開幕式上,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廈門市當代紙藝文化館榮譽館長夏敏代表活動主辦單位致辭:「近年來,廈門市政府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通過主辦支持海峽兩岸紙藝產業博覽會、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積累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藝術品,這是廈門的無價之寶,也是兩岸人民的珍貴藏品,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把優秀文化留給我們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