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至少有一半的魅力是來自於維克多雨果的那本小說!

2020-12-22 這個大神太厲害

巴黎聖母院至少有一半的魅力是來自於維克多雨果的那本小說。吉普賽姑娘艾絲美拉達,敲鐘人卡西莫多。

是雨果給這個石頭的建築注進了血液和靈魂。 今天是到法國唯一的一個雨天。巴黎聖母院需要排隊進入,他和許多中世紀教堂一樣,今天依然在正常使用,很多人進來,在門口的盆前蘸聖水,點在額頭上,然後在胸前畫一個十字,還有人在祭壇前點一支蠟燭,然後靜靜地坐下來。

巴黎聖母院位於6 Parvis Notre-Dame - Pl. Jean-Paul II, Paris。這裡交通便利,乘地鐵或公交來這裡都可以。

我知道巴黎聖母院,是緣由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這座哥德式風格的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因為電影,這裡幾乎是來巴黎遊客的必來之處。

我覺得巴黎聖母院裡裝飾華麗的彩色玻璃窗設計引人注目,在肅穆的環境中有如此藝術的一抹亮麗,讓人嚮往窗外明媚的陽光,應該也是一種寄託吧。

從小就看電影巴黎聖母院,深受影響。到了真正的巴黎聖母院之後,發現電影就是電影。

相關焦點

  • 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成法國亞馬遜最暢銷書籍
    據英國《衛報》4月17日報導,巴黎聖母院失火後,法國人求助於小說來幫助他們悼念聖母院。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在法國亞馬遜網站上的銷量飆升,一躍成為最暢銷書籍。截至當地時間4月17日上午,《巴黎聖母院》的不同版本分別佔據了法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和第八名,排名第六的是關於巴黎聖母院的藝術史書籍,巴黎聖母院旅遊指南也榜上有名。
  • 巴黎聖母院大火:這座教堂因何而珍貴?可不只是雨果那本小說
    人們熟知巴黎聖母院是因為雨果的小說,不過除此之外,這座大教堂也有著豐富的歷史,見證了法國歷史的滄桑。,而是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不過小說真正的主角其實是波西米亞姑娘埃斯美達拉,我們知道「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的意思是「我們的女士」,而故事當中的埃斯美達拉得到了所有人的熱愛,尤其是受到人民群眾的尊重,從而她也就成為故事中深受人們熱愛的「我們的女士」。雨果描述她經常抱著一隻寵物小羊,而羔羊在基督教當中正是信徒的象徵,因此在雨果這裡,埃斯美達拉正是「真善美」的代表,正是值得今天的人們所崇拜的東西。
  • 有課│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我很高興在這給大家講巴黎聖母院和《巴黎聖母院》,從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到真正的巴黎聖母院,這是我走過的第一步,因為我去法國看到巴黎聖母院之前已經讀了漢譯的小說譯本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的漢譯本。對我來說是先有小說,再有建築,對我個人來說,確實是這樣。沒有看到巴黎聖母院的時候腦子裡的印象就是雨果的那部小說,給我一種想像,一種固定的形象,可以說揮之不去。
  • 《巴黎聖母院》:雨果積極浪漫主義的反諷和啟迪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積極浪漫主義小說,是浪漫主義文學的裡程碑式代表作,其瑰麗的想像,奔放的語言,對真善美的熱烈追求,將積極浪漫主義文學推向了文學史上的制高點。小說以十五世紀路易十一統治下的法國為背景,講述了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絲美拉達。
  • 上海明珠美術館8月盛大揭幕「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
    共展出逾200件雨果創作及相關作品,包含繪畫、雕塑、攝影、書籍、書信手稿、室內裝飾、日常用品等,按時間與重要作品的脈絡梳理,分五大展區,聚焦《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經典插畫,首次集中呈現雨果繪畫原作與其中國風裝飾藝術創作,特設雨果與中國專題區。源自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珍貴館藏,其中多件作品第一次在巴黎外展出。
  • 巴黎聖母院大火燒毀 你還記得這部小說中的金句嗎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起火,火情迅速蔓延,塔尖在大火中坍塌,現場濃煙滾滾。朋友圈痛心惋惜聲一片……法國當地電視主持人在現場直播中表示,預計聖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時間,在此期間不會對外開放。
  • 一部被教科書誤解的小說——《巴黎聖母院》
    等再次閱讀《巴黎聖母院》,距離我初讀已經過去了五六年的時間.在我最忙的一段世間裡,我突然想起了年少時的質疑,逛物外書店看到打折的書裡面有《巴黎聖母院》時,我就鬼使神差的買下人生的第二本《巴黎聖母院》.和《笑面人》一起成了我一個月前的枕邊書.後來放假我又買了另一個版本的《巴黎聖母院》。
  • 《巴黎聖母院》:善良的撞鐘人
    看,那個人長得好像巴黎聖母院敲鐘的。這不是一句玩笑話,這句話中包含了很多形象信息。因為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有著醜到極點的相貌: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上帝似乎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
  • 揭秘:《巴黎聖母院》這部離奇的愛情小說究竟有哪些看點?
    現如今維克多·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就這樣在人們眼前湮沒在熊熊大火中。人們紛紛嘆息:卡西莫多的家沒了。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15世紀法國文學巨匠維克多·雨果寫下《巴黎聖母院》,讓這座美輪美奐的哥德式鼻祖建築家喻戶曉。
  • 克洛德與愛思梅拉達:雨果《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中譯本,陳敬容譯副主教克洛德在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中,副主教無疑是個大反派。小說第四卷對他有較詳盡的介紹。不難發現,克洛德並非一個平庸之輩。他克制、隱忍,具有淵博的學識。而且,從他收養教育伽西莫多來看,他的本性是善良的,遠非那些「善人們」可比。他的罪惡欲望極有可能源於長期的禁慾生活。
  • 巴黎聖母院,喚起了人類共同體意識
    對於巴黎聖母院,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至為熟悉,無論是從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還是從關於巴黎聖母院的電影影像中,以及在西方藝術史上,我們知道,巴黎聖母院這座塞納河畔輝煌雄偉的教堂,始建於1163年,花了182年時間,才在1345年完工,距今已有670年歷史。
  • 《巴黎聖母院》我的悲劇源自醜陋,你的不幸來自美麗,都源於命運
    今天大早上起來瀏覽新聞,結果網上鋪天蓋地的新聞都是在說巴黎聖母院突遭大火的消息,法國當局正在儘快滅火併搶救巴黎聖母院裡面的藝術作品等。巴黎聖母院不僅是法國地標性建築,還承載了多少人的感情和回憶。其中最出名的應該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所作《巴黎聖母院》,講述了醜陋的撞鐘人阿西莫多對美麗的吉普賽姑娘艾絲美拉達一見鍾情,守候一生卻結局悲慘的愛情悲劇。小編私以為,《巴黎聖母院》翻拍電影最成功的當屬1956年讓·德拉努瓦拍攝的舞臺劇和1999年維克多·雨果編劇的音樂劇。
  • 經濟學人精讀:巴黎聖母院大火 | 外刊雙語
    ——維克多·雨果《巴黎聖母院》就像電影《Before sunset》裡說的那句「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有些事情總是來得那麼猝不及防。卡西莫多失去了心愛的姑娘,終究也失去了他心愛的鐘樓。當地時間15日,位於法國首都的巴黎聖母院塔樓突發大火,造成巴黎聖母院塔尖倒塌,建築損毀嚴重,無數人為之心痛惋惜。此時此刻,有多少人心中想著同一句話,「可惜我還沒有去過呢」?這種遺憾來得過於倉促,讓人猝不及防又無可奈何。
  • 巴黎聖母院有何特殊意義?不僅是卡西莫多的家,也是政治的見證者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吞噬了這座有著近800年歷史的人類文明瑰寶,摧毀了屋頂和塔尖,大火仍在蔓延……旅居巴黎的作家張佳瑋寫道:「最近巴黎聖母院在整修,大火有可能是修復工程的腳手架著火所引起。」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毀,世界著名的玫瑰花窗也被燒毀。
  • 巴黎聖母院:哥德式的建築外觀,絕美的玫瑰花窗!
    巴黎聖母院(港譯鐘樓駝俠,臺譯鐘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於183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說。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拉·愛絲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鐘人卡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介紹下寫作背景
    今天我們要說的作品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跟《巴黎聖母院》比起來,《悲慘世界》的篇幅更長,世界觀也更複雜。如果說寫《巴黎聖母院》時候的雨果,還在努力講好一個故事,那麼到了寫《悲慘世界》時,他就隱約扮演起了造物主的角色。所謂的「造物主」,是說他不僅要給我們人物與故事,還要給我們整個世界。這個世界不是對現實的照抄,也不是對歷史的還原,它比現實更鮮活,比歷史更深刻。讀完這部《悲慘世界》,你可能仍然不清楚19世紀上半葉法國發生過幾次革命,誕生過幾個共和國,建立過幾個王朝,有過幾個帝國。
  • 1956年電影《巴黎聖母院》公映:美與醜的極端,高尚與邪惡的對立
    1957年,在由讓·德拉努瓦執導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中義大利女演員吉娜·勞洛勃麗吉達飾演女主角愛斯美拉達,墨西哥出生的美國男演員安東尼·奎恩飾演卡西莫多。圖片來源:Sunset Boulevard/Corbis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1885年,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及《悲慘世界》的作者,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葬禮。 圖片來源:Bettmann/Bettmann Archive/視覺中國1957年,在由讓·德拉努瓦執導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中義大利女演員吉娜·勞洛勃麗吉達飾演女主角愛斯美拉達。
  •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一場大火讓我想起了敲鐘人,卡西莫多還好嗎?
    今晨忽聞巴黎聖母院大火,教堂的塔尖在火焰和濃煙中倒塌,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經過撲救這座大教堂的主體得以保留。看到這則新聞,不禁讓我想起了雨果筆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同時也在為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感到惋惜。巴黎聖母院這座輝煌的建築是浪漫之都巴黎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建造過程持續近180年。它的雙塔高度大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在哥德式教堂裡,是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除此之外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
  • 《巴黎聖母院》醜陋的皮囊,善良的內心註定是個悲劇(1)?
    【《巴黎聖母院》醜陋的皮囊,善良的內心註定是個悲劇(1)?】大家晚上好,趣讀君又和大家見面了,在忙忙碌碌中平凡的一天又結束了,轉眼間,已經到了七月中旬,一年又過去了一半,不知道你這一年裡,計劃做的事完成的怎麼樣了呢?計劃讀的書讀完了幾本呢?
  • 《悲慘世界》書寫巴黎有什麼意義?對於雨果小說創作有很大影響
    「城市,是承載歷史和文明的一個容器和儲藏所,那構成城市的骨架和靜默的建築物和那作為城市血管的縱橫交錯的街道,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象徵意義。」在文學作品中,開始或多或少地出現了對城市的描繪,經典的城市形象可以為小說創作增光添彩。城市在作家的筆下,大多是體現為具體的場景描寫。雨果筆下的巴黎,注重塑造的就是發生在巴黎的故事和生活在巴黎的人物形象。城市生活的方式,直接影響了小說的敘事空間,而關於巴黎生活的記錄又直接成就了雨果的小說創作。 《悲慘世界》所反映的法國正處在半農業社會與半工業社會的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