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對父母心存芥蒂,衣食溫飽只是基礎,這些事情也不要忽略

2020-08-26 爸媽快來看

在生養孩子的這條漫漫長途裡,很多父母都不理解何為&34;,有父母抱著養兒防老、也有人抱著延續血脈的思想去生子,生孩子看似簡單、養孩子卻是一門藝術。每一個新生命呱呱落地時都是父母們掌心裡的寶貝,捧在手心裡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隨著時間的嬌慣孩子變得越來越莫名其妙,比如動不動就發脾氣、放賴、愛哭等情景,是不是讓很多父母們都無可奈何了?

生活壓力很大,教育孩子便很容易成為父母身心疲憊上的一重情緒宣洩,當孩子不耐煩、發脾氣、愛哭的時候&34;便忍不住要爆發,那一刻相信很多家長都明白了&34;,還有很多教育話題需要不斷去歷練。

當親子關係矛盾重重的時候,又有多少家長反省過親子關係心存芥蒂的原因是什麼?

袁大媽有個40歲的兒子,但是她連孫子孫女一次面都沒有見過,每每看到袁大媽孤零零的背影總是說不出地心酸,大家都說袁大媽的兒子是娶了媳婦忘了娘,現實裡的白眼狼形象,但是凡事有因必有果、那些可憐人的背後也必有可恨之處。

原來,袁大媽的兒子對兒時的教育一直耿耿於懷,心生芥蒂的糟糕親子關係從6歲開始就種下了因果。那一年,袁大媽的兒子放學回家撿到一隻流浪貓非常珍惜,結果被母親看到後被狠狠批評、甚至放下狠話&34;,那一刻兒子的善良心被徹底打亂……

上學後,袁大媽的兒子成績平平但非常喜歡搞些小設計,比如用竹條編制小飾品、動物造型等等,但是在袁大媽的眼裡這些小玩意不能當飯吃,也是這些東西讓兒子心亂不能好好學習,所以焦慮的老母親把兒子的所有創作偷偷丟掉,並且還放話不讓兒子再碰學習以外其他的東西。

後來,雖然袁大媽的兒子上了一所不太好、也不是太差的大學,但是一出遠門的兒子翅膀就硬了,大學四年自己兼職打工掙學費,就連暑假寒假都未曾回家和父母團聚,大學畢業後成了家更是連春節回家都來去匆匆,很多人都說袁大媽的兒子不知感恩、是大不孝的偽君子,但又有多少人同情過袁大媽兒子童年的回憶呢?

所以,看待事物我們不能只看表面,而不想孩子對父母心存芥蒂的話,家長則需要明白衣食溫飽只是基礎,以下這些事情也不要忽略了:

1、 對孩子的陪伴做到有質有量

生養孩子衣食溫飽只是基本的給予,而對孩子陪伴才是成長裡最重要的一重關愛教育,很多人都覺得陪伴很簡單只是在孩子的身邊照顧他們的起居生活,或者是監督他們的學業情況。實際上,陪伴並非片面上的那樣簡單,有質有量的陪伴才能夠讓孩子的一生受益多多。如何做到有質有量的陪伴?那麼就要從家長眼裡是否有孩子開始,在智能化的今天有多少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可以一心一意?大多數都是一心二用地一邊照看孩子一邊掌上手機。

不管是從教育方面還是孩子的照看方面來說,一心二用的結果是什麼都做不好,玩手機因為擔心孩子出意外時刻都小心翼翼地心慌,照看孩子的一心二用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當孩子頻繁地問&34;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關愛了,這不只是簡單的求抱抱、渴望關注和爭寵,而是說明孩子內心缺愛了若不及時治癒,便很容易形成較大的親子芥蒂。

2、 欣賞孩子稀奇古怪的興趣

教育好孩子,不僅僅要做到有質有量的陪伴,還要去欣賞孩子稀奇古怪的各種興趣,在孩子的成長當中有很多孩子正是因為自己的興趣得不到欣賞,從而產生自卑甚至是&34;的自我否決,這樣的極端影響會讓孩子不敢前進,就連安於現狀的心理活動都沒有安全感。

興趣是學習的好朋友,只有興趣依舊孩子的學習拼勁才不會隨意消散,就拿上文袁大媽的兒子來說,如果袁大媽當時支持且欣賞兒子的設計天賦,說不準袁大媽的兒子會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但對於傳統的很多父母來說,興趣不能當飯吃、只有成績好才是硬道理,這樣的偏執想法實在是不利於孩子成長,包括親子關係也會受到比較大的牽連。

所以,支持孩子請從孩子的興趣開始欣賞,孩子執著於某一樣興趣並不代表他們不愛學習,反而那些各種不認可的家長很容易讓孩子的興趣全失,甚至是陷入厭學的極端情緒裡。

3、 鼓勵孩子創新而不是服從

最後一點,家長還需要多鼓勵孩子去創新而不是服從,有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幹涉孩子給他們做各種安排,雖然其目的本是好意希望孩子少走一些彎路,能夠一生平平坦坦、順順利利地快樂成長,但是太過於服從的孩子他們缺少了創新和自主,一旦離開父母的指揮他們什麼也不會、什麼也做不好。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一上高中成績就直線下降的原因,因為在初中以前他們都是在父母的監督下學習成長,一旦離開父母后他們便釋放已久的壓抑放飛自我,隨心地對自己的自由&34;,但是一放飛自我成績就很難再追上同僚了。

輔導孩子學好習不是要監督孩子自律,也不是要多少補習班才能補得回來,而是需要父母給孩子自己創新的空間,照本宣科的學習會降低孩子學習興趣,若孩子能夠悟出自己的學習捷徑難道不是更好嗎?

相關焦點

  • 付出才有回報,父母在孩子的這些事情上不要吝嗇!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然而孩子的優秀是需要家長們捨得下血本的。需要家長捨得花時間,捨得給予信任,多給予孩子一些認同,更需要家長們在孩子身上多投資。然而許多家長往往因為忙於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對孩子這些方面的付出,因此也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 不想讓你的孩子人微言輕,這些行為就不要做了
    、又如何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呢,所以說話也是跟父母的教育有關,不想讓孩子以後人微言輕,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方面有很多傷害性的行為就不要去做了,這些行為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假如孩子所說的話被父母粗暴地拒絕或者忽略了,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等同於拒絕的「說話沒用」。
  • 自閉兒家長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爬行訓練
    「對於不善交際的自閉症兒來說,父母千萬不要忽略爬行。的確,專家曾說過孩子爬行問題也許和自閉症患者兒不溝通、不說話有一定聯繫。 我國估計有超過160萬自閉症患兒,來自中國殘疾人普查報告數據顯示,自閉症發病率已佔中國各類精神殘疾首位,平均每500個兒童中就有一個是自閉症患者。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對於自閉症患兒來說非常重要,學齡前一些小症狀例如爬行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 你覺得剛剛好的溫度,對孩子來說就很燙,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
    導讀:你覺得剛剛好的溫度,對孩子來說就很燙,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覺得剛剛好的溫度,對孩子來說就很燙,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假期不想讓孩子沉迷手機?銅川父母,這些事情要及早知道
    尤其是六歲之前的孩子,比起手機上那些虛擬的、抽象的東西,他們更喜歡現實中的互動。我們觀察就會發現,兩個孩子或者更多孩子在一起,他們基本上是不玩手機的,而是有各種各樣的遊戲。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又不想和孩子玩的時候,孩子才會玩手機。想想你們一家三口打打鬧鬧,笑得前俯後仰的時刻,這時候孩子會想玩手機嗎?
  • 孩子都是薛丁格的狗,致走向焦慮的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機會成本
    而育兒焦慮,則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不確定性產生的擔憂。為了消除這種擔憂,很多父母總是忍不住為孩子布控人生,並要求孩子不能出現絲毫的偏移,這種布控意識,迫使父母在育兒焦慮的泥潭當中越陷越深。父母對孩子的焦慮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其中的關鍵在於焦慮的程度——焦慮程度要與事情的危險程度相匹配。
  • 高三模考作文寫作指導:低調於衣食 高貴在心靈
    第二、三兩句話為第二層,先總說「關於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然後第三句話具體列舉管子和孔子的話,管子的話「衣食足而知榮辱」,「衣食足」是「知榮辱」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因此「衣食足」只是「知榮辱」前提和基礎,即衣食足用是追求修養的前提條件;後一句孔子的話「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其意思是「士立志於追求真理,卻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恥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談論什麼了。」
  • 做個細心媽媽,不要忽略孩子情緒的變化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影響智力發展的非智力性因素,如孩子的情緒、情感、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自信心、獨立性、受挫性等,這些都會對孩子的智力成長起到促進或阻礙的作用。孩子同成人一樣,也會有情緒的表達或宣洩。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不明來由地生氣或沮喪時,要識別孩子情緒背後有什麼原因,不妨停下腳步來了解他們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且運用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安全地表達各種情緒。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很多時候總是胡說一氣,很多有關情緒的話都不用當真。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行為。
  • 家長希望孩子快樂沒有錯,但在這些事情上要捨得「逼」孩子一把
    文|好幼師育兒現如今在教育孩子時,大家更傾向民主,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利,希望他們的童年能更加快樂。但個人認為,孩子的思想並不成熟,在有些事上,還是不要對孩子放任自流的好。為了孩子的未來,有遠見的父母會讓孩子這些事上吃苦,狠狠「逼」一把1、學習學習很苦,絕大多數的孩子其實都不愛學習,可是在這個新時代,不學習的孩子是沒有未來
  • 夫妻離婚孩子遷戶口 前妻對男方心存芥蒂不配合
    常報全媒體訊 離婚後,對子女的撫養方式由父母直接共同撫養變成了由一方直接撫養,另一方間接撫養。子女戶口遷至直接撫養方處,對子女的健康成長、實現子女利益最大化都會產生有形和無形的影響。
  • 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孩子,有的只是多餘的襯託
    在這6年裡她心裡最牽掛的是父母,逢年過節儘自己能力,打錢給父母,希望他們過得好。父母是老實本分的農民,一年到頭辛苦勞作,看天吃飯,風調雨順年有個好收成還好,要是遇上天幹年,顆粒無收,一年到頭,能保證溫飽就不錯了。依子暗下決心,掙到工資,一定要給父母留一份,自己存一份。可是依子明白著,父母是捨不得花錢的,她也很無奈,每次只能電話裡叮囑父母,農活能做就做,不要逞強,把身體累垮了,得不償失。
  • 走進分水嶺的三年級,家長不要忽略孩子成長中的這些小問題
    (大多孩子會對新老師好奇,也想博取老師喜愛,開學第一天都盡力表現好的。)老師走進教室,看不出他任何的表情變化。2號那天開了新課,這孩子課堂參與度是極差的,只做自己的事情。課堂和他好像是兩個不同時空。我提問他,他不想回答。我鼓勵他,他稍微把坐姿調整好一些,但很快就打回原形。我對他嚴厲要求,他也只是一分鐘乖學生,下一秒又我行我素。
  • 養老和孩子無關、自己有錢才是王道的老人,只是把錢看得太重要嗎
    這就要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開始了,實際上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媽媽的內心既興奮又有一些小失落,獨佔孩子的寵愛心非常不待見孩子的愛被很多人平分,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當孩子可以獨自大跑、上學、交朋友、考大學……直到孩子自己成家立業搬出去獨住,並且有了自己的責任而忽略父母的陪伴和關懷時,父母內心的失落才達到了頂端、甚至是沒有盼望,以至於他們把金錢看得比較重要,看成了失落和寂寞裡的安全感。那為什麼又說老年後把錢看成「王道」是他們在給年輕教育失敗找藉口呢?
  • 怕人只是害羞嗎?這些教育影響別忽略,尤其第3種很多父母都中招
    在親子的家庭教育裡,很多孩子都喜歡把孩子的認生怕人歸納在害羞行列,比如孩子出門見到陌生人躲在爸爸媽媽身後的時候,有多少家長了解過孩子為什麼會往後躲?大多數都是輕飄飄的一句&34;!難道孩子怕人真的只是害羞嗎?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如果只是強行讓孩子去學校,並不能解決問題
    其實孩子不想去上學,很可能是因為在學校裡受到了挫折傷害,學習成績差、壓力大,在班級裡總是落後生,總是缺乏自信、感到自卑。有些老師本身不太喜歡某些學生,有些班級本身也存在著校園欺凌的現象,這些原因都會造成孩子對學校生活感到疑惑和抗拒,甚至不願去上學的狀況。也有些孩子是因為性格原因。
  • 孩子身上不缺乏優點,只是父母缺乏發現的眼睛
    楓楓的媽媽卻看不到楓楓身上存在的這些優點。在她的眼中,楓楓的成績不好,就一切都不好。因此,由於成績差,楓楓經常受到媽媽的批評和無端指責。 有一次,楓楓正在收拾自己的房間,並且找出了髒衣服準備去洗,他的媽媽走進來,一把奪過楓楓手中的髒衣服說道:「誰讓你整理房間了?誰讓你洗衣服了?不想學習就拿這些事當幌子,沒有一點出息!
  • 合格的家長,不要只看重孩子成績,教育方面不要忽略這些環節
    但是對孩子一生造成重大影響的並不僅僅是這些成績,反而是對於品格的培養。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時代的人才,就要掌握以下的這些重要環節。在對方犯了錯之後,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批評,如果是大的錯誤之後就要給予懲罰,不要對任何的要求都快速的給予應答,讓孩子適當的遭受一些冷落,這樣才可以讓他自己動手做事情。
  • 中國式父母常常忽略的事實:「孩子,我不欠你的!」
    美國教育重視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教會他們責任、勇氣以及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度。中國教育則重視孩子的溫飽問題,孩子的所有事情由父母一手操辦,例如洗衣服、做飯、做家務等等,以至於很多中國孩子上大學之後連衣服都不知道該怎麼洗。雖然這種對比過於誇大美國教育的優勢和中國教育的劣勢,但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從我們身邊就能觀察到。
  • 因材施教,賞識幫助孩子,不要用錯誤的方法去忽略孩子
    下一代的教育可能是每個家長心中最重要的事情。為了培養優秀的孩子,我們投入時間、金錢,不惜代價地把他們送到各種特殊的班級。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已經減少了我們孩子的陪伴。你應該知道,父母應該是真正陪伴他們很久的人,起到以身作則的教書作用。我們在塑造嬰兒方面起主導作用。這種影響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動作中都是微妙而重要的。
  • 孩子負面情緒不要忽略,運用這三招,孩子方可樂觀進行生活
    生活中孩子必定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當他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情緒就會變得負面。很多孩子都伴隨著一些負面的情緒在生活著,而且父母全然不會在乎,這只會讓孩子變得更被動。王女士一直以來都不是太關注自己孩子的動向,以至於最近孩子的情緒變得有些亢奮,她也並不知曉。剛開始的時候,王女士只以為孩子是心情不太好,等過段時間的話就會慢慢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