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婚姻觀念正在物質化嗎

2020-12-15 東方網

      問: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以下簡稱《解釋(三)》)近日生效實施,重點對「婚前貸款買房、父母出資買房,離婚時如何分割」等爭議較大的問題作出解釋。有網友認為,新法規出臺後,結婚前就得著手準備爭取經濟權益,包括談判房產的購買及產權歸屬、雙方的婚前財產公證等,並苦嘆「這太傷感情了」。有人說,法律是現實的影子,其變動折射的是現實婚姻倫理的變化。請問,《解釋(三)》反映出怎樣的家庭倫理觀?婚姻觀念正在物質化嗎?

      ——解放網網友維納斯之愛

      答:從近兩個月媒體對《解釋(三)》的討論來看,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第七條和第十二條,也就是有關離婚時財產分割上。不少人認為,新規只重物質,而忽略情感。這可能是對《解釋(三)》的誤讀。但毋庸置疑的是,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婚姻觀確實在悄悄發生變化。

      近二三十年,我國的離婚率在直線上升,雖然尚未進入世界前十名,但已逼近離婚率極高的美國、俄羅斯。上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離婚率太低,嚴重束縛了人的感情,不是好事;今天的高離婚率則給下一代的成長帶來不便,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累贅,同樣不是好事。

      離婚率怎麼會高起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在物質利益上「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風氣在滋長。有人說:「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人說:「寧願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這明顯違背了「婚姻的基礎是愛情」的基本原理。擇偶不是擇業,夫妻不同於同事。同事,你不喜歡他,可以遠著點。夫妻必須相愛。夫妻是正電子和負電子結成的穩定的原子,必須相愛才能守在一起。有了這愛,幸福指數就高。有了這愛,才能天長地久。因此,必須重申,婚姻的基礎是愛情。

      近年來,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社會風氣在滋長,並影響到婚姻觀念。然而,金錢化的婚姻是紙糊的。魯迅先生曾經尖銳地批評,金錢化的婚姻是「專一的賣淫」。金錢化的婚姻生活是很難過的。寶馬車固然不錯,但在車裡把眼睛哭腫了,還有什麼美呢?金錢化的婚姻更是脆弱的。他或她生意好的時候有錢,「很迷人」。但他或她生意不好,破產了呢?「愛錢不愛人」,很容易轉化成「翻臉不認人」。人間的這類血淚史還少嗎?君不見有些富貴之人在公眾場合親密無間,殊不知他們在家裡常常是怒目而視。再不能讓「男人賺錢後想和老婆離婚,男人賺不到錢老婆想和丈夫離婚」的現象蔓延下去了。

      從明確離婚時夫妻財產分割等角度看,《解釋(三)》確實是進了一步,也讓人們更加慎重地考慮婚姻家庭問題。但僅僅在法律中明確不動產等財產關係,對於穩定婚姻關係、治療當下婚姻中存在的「物質化病」還是不夠的。

      離婚率上升是世界通病,因此,許多國家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的主要做法是提高離婚成本。比如,新加坡規定,婚姻關係不到三年的不得提出離婚。雙方提出離婚理由必須是分居三年。單方提出離婚理由必須是分居四年。感情是磨合出來的。這樣幾年下來,夫妻感情不好的也磨合好了。還有的實行「離婚熟慮制」。韓國規定,離婚從提出到判離,有子女的要等三個月,無子女的要等一個月。新加坡辦離婚手續要花6到8個月的時間。這就防止了因一時衝動而離婚。不僅如此,有的國家實行「再婚熟慮期」,規定離婚6個月後方可再婚。還有的國家規定:離婚三年後方可再婚。這些做法都旨在用時間來鞏固婚姻。

      再就是,在財產上堅持「懲罰式分配原則」。美國1983年出臺的《統一婚姻財產法》規定,婚後夫妻任何一方的經濟收入或創造的財產都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分配財產時,雙方都可享有一半的利益。還有國家規定,離婚成本同婚齡成正比。韓國則規定,如果男方偷情,妻子不諒解,財產全部歸女方所有。很多國家在離婚的財產分配中,堅持婦女優先、兒童優先的原則。例如,2007年6月,美國能源大亨米哈伊爾與妻子瑪雅離婚。米哈伊爾拒絕與妻子平分家產,因為「她只是一個家庭主婦」。但法庭認為瑪雅在丈夫事業低潮時,與其共渡難關,將財產的一半判給瑪雅,價值高達近兩億美元。胡適說,看一個民族的文明要看婦女地位。這是有道理的。男女不平等,就莫談社會平等。婦女解放的程度是社會解放的標誌。忽視婦女優先原則是封建大男子主義復闢,不可等閒視之。

      應該看到,婚姻的金錢化不是孤立的。如果處於拜金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的惡浪之中,婚姻很難成為淨土。過去,道德分三大類:家庭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現在,人們又把保護自然稱為第四道德。道德的這四方面是共振的,在「患病」時又是「交叉感染」的。我們要市場經濟,不要過度的市場經濟,更不要市場泛濫,要防止婚姻買賣、官位買賣,防止市場侵入家庭領域甚至政治領域,否則,道德就會崩潰,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就會異化為「癌細胞」。應從提高全民族道德水準入手,上上下下都來個「去金錢化」,還原婚姻的本質,把婚姻家庭建成鞏固的大後方、溫馨寧靜的避風港。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三)》8月13日起生效實施,對一些爭議較大的問題作出解釋。

      連結

      「啃老房產」歸個人

      【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婚前貸款買房歸自己

      【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籤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若不能達成協議的,法院可判決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生不生孩子老婆說了算

      【第九條】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法院不予支持。

相關焦點

  • 《解放日報》上的「解放」:一個詞裡的70年
    儘管今日大眾的語言與70年前已發生很大變化,但「解放」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其特殊的地位是永恆不變的。70年來,《解放日報》上和「解放」同時出現的高頻詞有「中國」、「上海」、「國家」、「群眾」、「革命」等詞彙。
  • 解放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3年度)
    因為有著這樣的理念,解放日報報人可以連續幾年奔赴被聯合國宣布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寧夏西海固,一邊出色完成報導,一邊領養失助的孩子;解放日報報人可以堅持與癌症俱樂部結對幾十年不變,每一個新員工都成為新的助力器,薪火相傳;解放日報報人可以趕赴雲南,只為協助當地人一起建造希望小學圖書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從來不缺少解放日報報人的身影,總能聽到理性獨到的解放日報聲音……
  • 「無性婚姻」特別報導4:工業文明的碎片
    如果以每個月沒有一次性生活來定義「無性婚姻」的話,那麼在中國,前幾年已經達到了高峰期,現在這種情況正在回落  徐震雷: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副教授,中國性學會常務理事  新聞周刊:有人指出,中國已經進入「無性婚姻」時代。對此,您怎麼看?
  • 國人追求自由幸福60年曆程:從解放婚姻開始
    婚姻自由,既是結婚的自由,也不能忽視離婚的自由,後者更顯得珍貴,考驗著一個社會的成熟度。1900年,蔡元培剛剛32歲,正在做紹興中西學堂的監督。他的原配妻子王氏病逝,這個中過進士的男子在當地已是名人,媒婆紛至沓來,要為他說媒續弦。
  • 解放日報:應對,絕不能「應付」
    這是一場不同以往的國際金融危機,需要我們以新的觀念去尋求破解之道。現在有些幹部習慣於按照老經驗老辦法想問題、做工作,循規蹈矩、按部就班;或是瞻前顧後、躊躇不前,遇事畏首畏尾。要有效應對危機,就要突破思想障礙,轉變觀念。這就需要有突破習慣性思維和挑戰傳統的勇氣。我們的各級政府,各級領導,能否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政策措施落實好,關鍵就在於能否敢於突破思想障礙,樹立一種想幹事、幹成事、不怕事的非凡勇氣。
  • 解放日報:志願"功利化"折射出什麼
    當前位置| 評論首頁 >> 正文 解放日報:志願"功利化"折射出什麼 2010年7月
  • 「疫情後的離婚潮」散場後,再看婚姻觀念轉變
    《婚姻法》的完善賦予婚姻更多元的可能一部《婚姻法》影響了近70年的社會關係變遷,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的法律規定,極大地促進社會思想的進步和男女平等,同時這部法律讓女性的個體獨立意識得到體現以及個人權利得到法律保障,無疑促進了女性的思想解放和社會地位的提升。
  • 兩個知青一座山‖作者/解放日報/顧許勝
    顧許勝在三清山書畫院的釆訪兩個知青一座山2001年10月10日《解放日報》報導: 江西三清山,凡去過的都說好。又來了一位「山痴」 1983年元宵節,三清山滿山霜雪,寒氣森森,一位68年去北大荒的上海女知青楊七芝,在婚姻失敗、萬念俱灰的境遇下,由她的國畫老師陪同,登上了冬季人跡罕至的三清山寫生作畫。「開山老人」劉鵬飛當起了嚮導。滿布冰碴的山道,連挑擔行李的老鄉,一行5人走進了三清山北面的古道崎路。
  • 婚姻觀念變化 結婚年齡增高
    婚姻觀念變化 結婚年齡增高 8月16日,一些新人在成都高新區婚姻登記處領取結婚證後,合影留念。     我省近年來的婚姻登記大數據,透露出婚姻新走向——新觀念  ●情感陪伴、生活扶助等需求取代傳宗接代,成為婚姻的根本目的;個人特質和情感成為決定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新特點
  • 數說婚姻那些事兒:結婚年齡普遍推遲,婚姻觀念地區差異大
    數說婚姻那些事兒:結婚年齡普遍推遲,婚姻觀念地區差異大 澎湃新聞 蘇顥雲 2017-09-09 06:32 來源:澎湃新聞
  • 新文化地理學中的非表徵與再物質化研究進展
    論文對「非表徵」和「再物質化」的概念和核心理論進行了梳理,並對「身份、認同及空間的構建」「情感與空間氛圍」「身體與展演及意義」以及「權力與網絡」4個相關議題進行了討論,以期促進國內文化地理學對感知的、即時的和物質性的空間要素進行關注,並對新文化地理研究方法進行創新。
  • 解放日報:一本筆記簿的細節
    當前位置| 評論首頁 >> 正文 解放日報:一本筆記簿的細節 2010年9月2日 09
  • 離婚律師辦案體會之千萬別基於性而步入婚姻
    然而,隨著人們思想上的解放,有些人對自己的身體也進行了徹底的解放,他們不僅會毫無避諱與異性談論性器官、性體驗,甚至有為數不少的人還會以性愛的能力作為吸引異性的資本。不可否認,性生活也是婚姻生活的一部分,和諧的性生活能夠起到增進夫妻感情的作用。
  • 解放日報:"昆蟲網"為何成"賣蟲網"
    解放日報:"昆蟲網"為何成"賣蟲網" 2012年5月14日 10:20 選稿:實習生 陸揚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許興漢     日前,有家長訴至媒體,節日裡帶孩子去參觀某一頗具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曾說過,寫給孩子們看的科普作品,不能是一個「空酒瓶」,大門緊閉的「科普展館」,不也是一個閒著無用的「空酒瓶」嗎?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科普「酒瓶」裡,即使有「酒」,也未必是「真酒」。某地舉辦了一個「海洋珍奇生物科普展」,當老師帶著學生興衝衝地走進展館,看到的只是十幾個普通的魚缸,裡面遊著幾條菜市場裡也能見得到的魚,連解說員也見不到一個,不由讓人掃興而歸。
  • 今天,新華網、央廣網、經濟日報、解放日報等百家媒體聚焦海鹽!
    此次活動是2020中國長三角·海鹽南北湖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由縣委宣傳部主辦,邀請了新華網、央廣網、農民日報、中國網、經濟日報、中國日報、文匯報、中國經濟時報、浙江日報、杭州日報、世界浙商網、鳳凰網、浙江經視、湖州在線、中華時報
  • 我和《解放日報》徵文|張業先:一篇報導把我推向社會
    之所以為人們所熟知,是因為《解放日報》的報導,將我推向了社會,讓我的接觸面變得更廣。 1989年冬天,我還是虹口區苦艾酒酒家的經理。第一次見到解放日報記者樂纓,那時她差不多40歲左右,頸椎感到不舒服,我自告奮勇給她推了幾下,她立刻說渾身輕鬆,誇我身手不凡。
  • 保守觀念下結合的婚姻與開放思想的婚姻,到底有什麼影響!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女人是應該要保守的,要保持一定的矜持和距離。即便是一個你非常愛的男人,也不能隨意的讓對方接近你,你也不能主動的去靠近對方;即使你非常的愛這個男人,你也不能輕易的向對方表露自己的心跡,更不能輕易接受對方的表白。因為這樣做會顯得你很沒廉恥和羞恥之心。
  • 《盜墓筆記》中秦嶺神樹篇中物質化能力究竟是一種什麼能力
    最讓我看得背脊發涼,魂不守舍的章節莫過於秦嶺神樹的老癢物質化能力那一篇。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秦嶺神樹。吳邪物質化的黑蛇與燭九陰搏殺能力解析:這個能力可以說是「想要啥就有啥的能力」,比如想喝水,那麼水壺裡就有水,想吃東西,那麼背包裡伸手去拿就會有食物。
  • ...財經英文版)、《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
    據美聯社報導,此次被美國國務院列為「外國使團」的中國媒體包括:「一財全球」(即第一財經英文版)、《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SSCP)、《北京周報》、《經濟日報》。美國國務院將要求他們以「外國使團」身份登記。 (環球網)*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的中國媒體包括:「一財全球」(即第一財經英文版)、《解放日報...
    此次被美國國務院列為「外國使團」的中國媒體包括:「一財全球」(即第一財經英文版)、《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SSCP)、《北京周報》、《經濟日報》。美國國務院將要求他們以「外國使團」身份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