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紅披風》: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直面恐懼,快速適應新環境

2020-11-07 多多成長手冊

」媽媽,怕「,雖然只有18個月,但女兒已經學會用她那有些蹩腳的普通話,嘣出3個字來向我們表達她的害怕與恐懼的情感,我知道她是真的有一些害怕。她的害怕很簡單,有時只是因為第一次玩滑滑梯或者蕩鞦韆。

一開始我並不能理解女兒的心為何這麼敏感脆弱,後來我發現很多孩子面對新事物都會有同樣的牴觸與害怕,要讓他們接受並不是隨便說幾句鼓勵的話那麼簡單。

但若仔細觀察會發現,成年人也會習慣性去選擇自己相對熟悉的人與環境去接觸,所以孩子亦是如此。

那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家長該如何去引導孩子戰勝恐懼呢?無意中發現美國著名繪本作家蘿倫.卡斯提羅在繪本《奶奶的紅披風》中給出了答案。

奶奶的紅披風

書中的小男孩對於奶奶居住的陌生城市充滿恐懼與害怕,但奶奶送了他一條紅披風,讓他獲得了勇敢,他學著去發現這座城市的美,慢慢敞開心扉,接受與包容一切,最後他也開始喜歡上這座城市。

《奶奶的紅披風》繪本解讀

《奶奶的紅披風》是2015年凱迪克銀獎獲獎繪本,凱迪克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它每年會從上萬本繪本中評選出金獎1個、銀獎2-4個,所有的得獎作品均為舉世公認的繪本傑作,可見《奶奶的紅披風》在繪本界中的高品質。

當時買這本書時,完全是衝著它的獲獎頭銜去的,到貨後隨手翻看了一遍,卻被它溫暖的畫風,輕柔簡單的文字感染。故事以第一人稱展開,講述我(小男孩)和奶奶以及這座城市的故事。

1、我愛奶奶,也愛奶奶的城市

爸爸把我送去奶奶那住幾天,這是我第一次來奶奶的城市。

我要去和奶奶住幾天

地鐵裡烏泱泱的全是人,每個人走路都特別趕。

這個城市很忙碌

馬路上都是喇叭聲,吵得我只能捂著耳朵。

這個城市很嘈雜

路上還有兇惡的狗朝我狂吠,有個髒兮兮的「怪叔叔」拿著個杯子追著我。

這個城市很可怕

這座城市忙碌、嘈雜又可怕。可奶奶和我說,這是一個很棒的城市。

奶奶說這裡很棒

夜深人靜,奶奶還在燈下織東西。

奶奶燈下織披風

早晨醒來,奶奶給我披上織好的紅披風,它給了我勇氣,我迫不及待的要穿著它,跑遍整座城市。

奶奶送給我一件紅披風

我變勇敢啦

我要帶著披風出去

我和奶奶來到了公園,這裡的人悠閒自在;

這個城市很忙碌

我們還去看了街頭藝人表演,歌好聽,舞也好看;

這個城市很嘈雜

奶奶還買了幾塊餅,送給街角的乞丐,叔叔還說了一聲:謝謝;

這個城市並不可怕

我還摸了路上的小狗。這座城城市真的繽紛多彩。我開始喜歡這裡了。

這個城市太神奇了

分別的日子到了,臨走前,我把紅披風給奶奶繫上,讓紅披風保護奶奶。

2、作者在《奶奶的紅披風》裡藏的「小秘密」

《奶奶的紅披風》整體用色很溫和,雖沒有很精緻的畫風,但裡面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多看幾遍。繪本的主題顏色是紅色,代表奔放、火熱、幸福與激情。同時書裡還出現了對比鮮明的綠色,代表平和、寧靜與舒適。作者巧妙地在紅色與綠色間切換,以此刻畫奶奶和「我」的心理變化。

奶奶出場時戴著紅色眼鏡,背著紅色包,穿著紅色的鞋子,戴著紅色的帽子,可以看出奶奶性格很開朗陽光,熱愛生活。

但在回到公寓後,奶奶換上了綠色的眼鏡,這是奶奶接受「我」的恐懼害怕,尊重我的個人情感表達,不強迫「我」立馬接受這座城市。而奶奶原先織的不是紅披風,卻是綠披風,這也是作者給的暗示。

如果你多讀幾遍,就會發現作者在一些細節處真的頗費心思。一個很簡單的故事,裡面卻有「我」和奶奶多種情緒的變化起伏,是奶奶的包容、陪伴讓「我」走出恐懼,教會「我」不要逃避,而要主動去順應新環境與變化。

《奶奶的紅披風》教會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媽媽,我怕!」

「這有啥好怕的呀?」

「你怎麼這麼膽小!」

「這點小事都怕,將來長大你還能幹啥啊!」

.........

中國式家長在如何幫助克服內心恐懼這件事上,往往喜歡去打擊孩子的恐懼,給孩子貼上膽小、內向等標籤,更喜歡把一時的恐懼和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關聯到一起,這樣不但不會讓孩子變得勇敢,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恐懼。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內心的恐懼,總結《奶奶的紅披風》給出的答案:

1、家長接受孩子的恐懼,並一起面對

《奶奶的紅披風》裡奶奶一眼就發現了」我「內心的恐懼,但奶奶沒有斥責」我「,而是告訴」我「這其實是座很棒的城市。

《正見》裡有句話,大意是說人更多的恐懼源於對未知的恐懼,而克服恐懼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面對恐懼。任何人都會有恐懼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家長首先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恐懼。

恐懼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達,它能激發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只有感到恐懼,人才會懂得保護自己,就像感覺到疼痛才知道是不是流血了,要及時止血。

孩子的恐懼其實是在尋求大人幫助的一種方式。很多父母對於在孩子表達害怕的時候,會對孩子說:別怕、沒事的或者是怕什麼要勇敢。

這個時候孩子並不需要你安慰和鼓勵的話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希望你能發現他的緊張和壓力,他正在尋求你的幫助。那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害怕,其實媽媽小時候也怕。

2、找到恐懼的根源

克服恐懼的第二步就是找到恐懼的根源,在《奶奶的紅披風》中的「我」對這座城市的恐懼來源於未知的環境,奶奶就帶著「我」去發現不一樣,讓「我」親手摸摸小狗的頭看看它們會不會咬我;帶我去熱鬧的公園,看到忙碌的人也會有放鬆的時候;乞丐拿了奶奶給的餅,會說聲「謝謝」,幫助他人也能收穫快樂。

孩子的恐懼有很多種原因,可能是來自對陌生人的恐懼,可能是來自對某些聲音的害怕,可能是對某個動物的害怕,或者是對從沒做過的事情的害怕。

針對孩子不同的恐懼原因,家長要採用不同的解決辦法。例如我女兒第一次玩滑滑梯時,對於從高處滑下來她很害怕,我會牽著她的手先讓她摸一摸滑滑梯,先抱著她從中間段往下滑,中間兩隻手都拉著她,如果她不拒絕,就慢慢增加高度。

害怕、恐懼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忽視,應該理解孩子的情緒,分析原因,逐個擊破,和他一起度過恐懼,成長為更好的人。

繪本《奶奶的紅披風》講解技巧

孩子閱讀能力發展,圖像先於文字,經典的國外繪本,每一頁只有寥寥數語,卻因為雋永、鮮活的插圖流傳於世。所以繪本的閱讀,家長要充分發揮想像拓展思維,不能只念書中的幾行字,要拓展的說明書中的圖片,甚至是封面,扉頁。下面分享下我是如何給女兒讀這本《奶奶的紅披風》的:

1、封面、扉頁重點讀,用紅色點題

一本繪本的封面和扉頁包含了本書最精髓的內容,讀繪本一定不能省掉這兩部分,必須認真的給孩子介紹。

我會先和女兒說下繪本的名字,然後開始介紹封面上的奶奶和哥哥,先講講奶奶的著裝特點,「奶奶的包、帽子、鞋子,連眼鏡都是紅色的,奶奶好喜歡紅色啊!「,再說說哥哥的身上有一件紅色的披風,哥哥看上去很喜歡奶奶,描繪下他們的神情。

扉頁裡是兩隻貓咪,因為我女兒特別喜歡貓,所以我會和她說,」不會我們去書裡看看是不是有貓,有的話你就指給媽媽看。「後面在書裡看到貓時,她會特別開心的指著貓,告訴我」貓,貓「,這樣繪本的互動性就有了。

簡單的介紹封面和扉頁的內容,試著找出孩子可能感興趣的點,勾起孩子閱讀的欲望,帶著一兩個問題去書裡找答案。

2、多指指書裡的色彩和圖案,再加上一些肢體語言

這本繪本中有很多地點場景:地鐵、大馬路、不起眼的街角、公園、公寓等,翻到每個地點時指著對應的物體,給孩子描繪下顏色、形狀、聲音等,對於圖畫書中的物體一定要指讀,幫助孩子把名稱和物體對上,增加認知。

當書中的某個物體,身旁就有,可以問問孩子在哪裡,讓孩子指指,第一遍以讀故事為主,提問帶一些,不用過多。

一些帶聲音的物體,讀到的時候可以擬聲,例如火車是哐當哐當,計程車是滴滴,只要我給女兒模仿聲音,她就會聽的特別的入神,還會跟著我學。

3、與生活結合聊聊自己孩子的害怕,給孩子也披上紅披風

繪本裡」我「害怕狗,很多孩子也會有怕狗的情況,那讀到這裡可以讓孩子也摸摸繪本中的小狗,給每隻小狗取個名字,再和他聊聊狗狗的忠誠,小狗的喜好,試著輕聲學學狗叫,漸漸讓孩子放下對某些動物的害怕。

再比如讀到奶奶給流浪者買餅時,問問孩子:」你猜猜叔叔會和奶奶說什麼?叔叔會說謝謝。那平時阿姨給你好吃的,我們也應該說一聲謝謝。「讀繪本要多和孩子平時行為習慣結合一起。

讀到奶奶給」我「披上紅披風時,也給孩子披上一件隱形的紅披風,再做個總結問問孩子平時都怕些什麼,為什麼會害怕,那下次再遇到我們有紅披風了,是不是就不用那麼怕了。

總結

奶奶給的紅披風其實就是普通的披風,它並沒有什麼魔力,而是大人教會了孩子鼓起勇氣克服恐懼。孩子的恐懼可能來自打針,來自刺耳的聲音,來自黑暗的屋子,來自......我們要為孩子縫製一件特別的」披風「,給他們力量,告訴他們勇敢去克服恐懼,這世界並沒有那麼多的可怕。

相關焦點

  • 新生初入澳洲中學,家長如何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
    作為老師、家長的著名作家 Misha Ketchell 分享了他的體會,如果你家裡有即將步入中學的孩子,那麼不妨看一看。中學新生產生焦慮的原因想要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就必須了解讓他們產生焦慮的原因。盡你所能幫助他們獲得足夠的睡眠時間、健康的飲食和有規律的鍛鍊。所有這些都會幫助他們控制壓力。幫助他們參與進來了解或者讓你的孩子了解他們學校所在的課外活動。參加俱樂部、運動或者活動,是快速建立朋友圈和適應新環境的好方法。
  • 開學季,孩子快速適應新環境不失眠
    全新的環境,未知的挑戰,交織著新鮮、興奮和不安的複雜情緒,很多孩子會因為不適應而出現前幾晚睡不好的情況,還有一些孩子會因無法及時調整過來而進入長期失眠。那么爸媽們,要如何幫孩子快速適應新環境,睡個好覺呢?為什麼換新環境會睡不好?
  • 寶寶到了入園年齡,家長要做這些準備,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
    孩子進入幼兒園會哭是很常見的,雖然有時候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讓孩子去幼兒園像是要殺了他一樣,讓家長又擔心又發愁,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其實就像我們換了一個新工作,或者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突然去上班了是一個道理,突然換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就算大人也是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何況一個孩子呢?
  •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每年9月新學年開學的時候,每所幼兒園門口,新入學的小班幼兒和父母、爺爺奶奶都會上演一幕幕「生離死別」的場景,新生入園是幼兒離開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是每位幼兒獨立生活的開始。
  • 開學在即,家長如何幫孩子快速適應新學期?
    面對「神獸歸籠」,有的家長竊竊自喜,有的家長緊張擔心。在迎接「開學」上,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譜」,讓孩子儘快適應開學。那麼對於家長來說,怎樣幫助孩子重新回歸到緊張有序的校園生活,儘快適應學校的節奏,又是新學期的重要一課。
  •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焦慮,快速適應新環境
    那首從20世紀就開始傳唱的校園歌曲《找朋友》,唱了多少年,又唱出了多少孩子的真實心聲。心理學家達成共識,即兒童行為問題和消極情緒的背後幾乎都藏著未能滿足的需要,其中對安全、對愛與歸屬的需要是核心需要。我們對兒童的認知,還遠遠不夠,「童年的秘密遠遠沒有被發現」。「除了學習,你什麼都不用管」,抱著這樣的養育觀,我們會深度忽略兒童成長中的核心需要。
  • 開學適應期,如何幫助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那麼,在新學期的開學階段,如何能幫助孩子快速適應學習狀態呢?這可是有方法的哦,且聽小編跟你細細說道吧~第1式:模擬開學節奏提前幫孩子調整好心態和作息生物鐘,模擬開學節奏,營造收心環境。暑假放縱的節奏,就讓它快速成為過去時。開學前,要按孩子平常的作息時間起居調整,適應開學後的「時差」變化。特別要注意家庭氛圍,逐漸減少孩子看電視、上網、玩遊戲、出去玩的時間,和孩子商量安排一個合理娛樂時間表。此外,還要讓孩子保持一定的體育運動,防止心理疲勞。
  • 為了拼「孩子」,父母轉學忙,該如何幫助孩子適應環境?
    現在看來,轉學的效果並不是很好,那麼到底孩子轉學後要怎麼適應新環境呢?首先,家長要積極跟老師溝通一下,幫助孩子心理上融於新的班級。拿瑞瑞的情況來說,剛到省裡面的重點學校,肯定是沒在熟悉的環境裡面適應。而往往初中的孩子不能拿手機什麼的上學,好多孩子換了環境不適應,加上想家,晚上就偷偷躲在被子裡哭,睡不著覺。第二天上課自然沒有精力好好聽課。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是跟同宿舍的同學打好招呼,讓她們從生活上熱情關照一下新同學,儘快幫助她適應住宿環境。
  • 家長如何幫助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
    幼兒園開學了,分離焦慮是所有寶寶和家長都要面對和解決的心理問題。幫助寶寶儘快適應與家人的分離,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是當下的主要任務。主要是因為孩子突然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環境突發巨變,也叫作&34;。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哭泣、對新事物抗拒、逃避不想去幼兒園。
  • 如何能適應新環境、快速適應?
    本篇文章,主要討論適應的話題。適應, 是適應哪些?為啥有的人適應、 有的人不適應? 都有哪些方面要素?如何能快速適應新團隊新環境?挺有用的不傳之秘。可以回想一下,能適應的人、 如魚得水的人、 都是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沒太仔細回憶, 不羅列太多例子, 真正很快適應的人可能也很低調, 低調到人家適應了巨大環境變化驚濤駭浪, 而別人根本看不出來、覺得很自然。
  • 錄用新員工後,老闆怎樣做?才能幫助新員工適應環境!
    錄用新員工後,需要幫助他們快速進入工作角色、適應工作環境,要讓新員工感受到公司的關懷與溫暖,同時能夠迅速的融入團體,適應工作崗位做出業績老闆要幫助他們儘快適應環境,因為新員工的到來往往起新老雙方的恐懼。
  • 開學第一天 | 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新老師?
    所有的學生都升了一個年級,特別對於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而言,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快速融入新群體。特別是對於小齡段的孩子來說:新的班級、新的教室、新的老師,新的開始也意味著新的「考驗」。想要建立起和新老師的友好關係,對不少孩子來說,更是一個大挑戰。
  • 名師談「一年級新生」如何儘快適應學校環境
    從此愛上校園——「一年級新生」如何儘快適應學校環境  步入九月,對於小學、初中新生來說,經歷了繁瑣「題海折磨」,冗長假期等待,終於迎來了全新的求學階段。此時此刻,對即將步入新校園的學生們而言,離開熟悉的家庭、校園,進入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多少都會有些恐懼。只不過,相比成功升學的狂喜,這種恐懼便顯得有些渺小和「後知後覺」。
  • 新學期換了新班主任,如何幫助孩子適應老師?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很多家長看到新老師不自覺的就眉頭一皺:怎麼又換新老師了?新老師的教的怎麼樣?好不好相處?管理嚴不嚴格?孩子能不能適應?等各種問題湧上心頭。身為學生、家長包括老師都是無法左右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自己和孩子的心態,快速適應新老師的管理方式,把影響降到最低。
  • 入園焦慮是道坎,學會這3招,幫助寶寶順利適應新環境
    其實孩子入園焦慮表象的背後都有著對應的原因,有因必有果,所以搞懂了原因,才能幫助父母理解為什麼孩子產生焦慮,從而明白如何去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所以如果父母過於嚴重的焦慮會反過來影響到孩子對新環境的判斷和適應。 3、缺乏獨立自主性 從當今的生活空間來看很多孩子從小就生活在高樓裡,和自己的養育人長期單獨相處。他們缺乏和他人之間的交往,也缺乏和同齡人之間的正常社交。與外界過少的接觸導致了孩子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容易產生壓力感。
  • 小學三年級,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小學課堂
    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的度過這樣一個幼升小的過渡期?因此,家長必須事先與孩子溝通,讓他清楚地意識到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特別是在課堂上。 首先,小學主要是課堂教育,與幼兒園相比,有越來越明確的規範要求,小學要求孩子自我控制,自理能力越來越高,等等。 如果孩子是自制力,自理能力強,那麼他適應學校生活的速度會更快,相反,會造成適應困難。 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適應小學課堂,由於性質活潑好動,經常違反課堂紀律,容易受到老師的批評。
  • 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小學生活?
    家長面對孩子進入小學生活比較憂慮,擔心孩子不能很好適應小學生活。那麼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小學生活呢?提前熟悉小學環境小學和幼兒園有很大的區別,小學老師管的學生比較多,不可能像幼兒園老師那樣都照顧到位,因此,家長一定要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能自己事情自己做好,如此才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生活。
  • 寶寶不願意上幼兒園,家長們該怎麼辦?看我如何幫助寶寶克服恐懼
    馬上又到了寶寶們入園的時候了,每到開學的時侯,我們經常可以在幼兒園門口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歇斯底裡的哭鬧,不想去幼兒園,不願意和家人分開,爸爸媽媽淚眼婆娑的捨不得孩子,更有爺爺奶奶在一旁急得團團轉等類似的場景。對於一個只有三、四歲的孩子來說,去上幼兒園意味著從一個自由且寬鬆的家庭環境進入到一個有規則的集體環境中。
  • 如何快速讓貓咪適應新環境
    貓咪是一種對環境很依賴與不想改變的動物,它每天都會用身體去蹭家裡的每一處它能留下氣味的地方,以便它處處都有熟悉感,但是當它到了一個陌生環境,全然沒有了它的氣味,而且如果這個環境中還有其它寵物存在,那它會渾身不自在,只想找個角落先藏起來,至於時間多久,會因主人、環境大小、與其它寵物的相處情況而定
  • 新生入園,幼師如何分類指導幼兒適應新環境
    當孩子踏入幼兒園後,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會讓他們產生不安,幼兒對父母或照看者有著強烈的依戀感,與父母或照看者分離會使他們產生「分離焦慮」,出現情緒波動,哭鬧不安,亂發脾氣,或者悶悶不樂,不願與老師、小朋友交往等現象,個別幼兒甚至幾個月下來,情緒都難以穩定。為了讓幼兒儘快適應集體生活,幫助幼兒緩解適應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