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宮被燒毀,為何中國人更該心痛?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執筆/馮鉞

加州山火未滅,今天凌晨時分,在太平洋對岸的衝繩,又燒起一把大火,琉球王國都城遺址首裡城正殿、北殿和南殿全部被燒毀。琉球最重要文物遭受二戰之後最嚴重的摧毀。

和加州山火相比,衝繩大火不僅僅是離中國更近,而且更有著特殊的淵源。這是今天日本的土地上,最後一塊「中國符號」的物理載體。在王宮中保存著當年琉球王室與明朝的文書往來,都是中文的。琉球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後被日本入侵。二戰後,衝繩曾有機會交由中國託管,可惜國民黨政府不爭氣。

琉球王宮既是這些歷史的見證者,其本身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它被付之一炬,了解這段歷史的中國人心裡也隱隱作痛。

1

據資料記載,首裡城始建於15世紀,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於16世紀建成,成為琉球王國時代的王宮,是琉球王國政治和權力中心。這座古城以紅漆為主,南北走向,布局依照明清的紫禁城作為藍本而建,以中國文化為主,融合了當地的建築風格。

燃燒的首裡城

琉球王宮裡各個門的名稱上也頗有深意。「守禮之邦」就刻在牌坊式的門上,意味著琉球國遵崇中華禮節,奉中華為正朔所在。其他的如歡會門、廣福門等都體現著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

首裡城正殿(燒毀前的樣子)

早在公元三世紀的中國三國時代,孫權就曾派將軍衛溫率大型船隊到達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琉球群島。近代很多文章,甚至我們的官方文件、教科書將夷洲指為臺灣,是不準確的,這主要是受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臺灣的隨軍學者有意曲解中國典籍的誤導(關於夷洲是琉球群島的觀點,已有長文論證)。

應引起我們注意的是,西方國家和日本在侵略別國時,都會帶上各種專業的學者,這麼做恐怕不只是為了學術研究。

衛溫率大型船隊

關於夷洲的記載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出現過多次,這一稱呼主要在隋朝以前使用,從隋朝開始,隨著中國人對海洋了解的大量增多,開始使用流虯、流求、琉球等同音詞來具體稱呼已知的確切島嶼,這裡的流求、琉球、流虯等同音詞便是指今天的琉球群島,而夷洲這類泛指的詞彙在隋朝以後則較少使用。

夷洲到底是何義,是指哪裡?

首先我們需對中國古代夷字的內容有所認識。在中國古代,先秦時期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族群有不同的稱呼,東方稱東夷,北方為北狄,西方是西戎,南方謂南蠻。那個時候的東夷指居住在今天淮海至黃海、東海邊一帶的群體,有淮夷、山夷之說。

其後隨著朝代更迭,族群不斷交融,領域範圍不斷擴大,對「夷」的稱呼逐漸擴展和轉移到了海上,出現島夷之說。「洲」的意思歷來很明確,指水中小島。「夷洲」就成了對海上遠處島嶼的稱呼。早期的夷洲是一個泛指,包括琉球與臺灣都可以叫做夷洲。

三國時代的琉球國

隋朝時,隋煬帝派朱寬到達琉球,撫慰當地,並正式稱之為琉虯,因從海上望去,萬濤之間,蟠旋蜿延,若虯浮水中,故名琉虯。這意味著原來的夷洲從此有了正式名稱,而這個名稱是中國隋朝給定的。唐朝撰寫《隋書》時改為「琉求」。後來的《元史》又寫作「琉求」。

2

可見從三國時起,琉球就與中原開始有了聯繫,而不是主流觀點所認為的從明朝時起,琉球才與中原有了聯繫。到隋朝時隨著中國航海技術的提高與發達,琉球與中原的來往就更密切了。至於後來的唐宋元就更多了。琉球群島上原來分為多國,後來逐漸統一,成為琉球國。

明朝時琉球國接受中原王朝冊封,直到19世紀末,一直都是中國的藩屬國。琉球歷代君主都向當時的中原王朝宣誓效忠,並接受冊封,每年或每隔幾年派人例行進貢。每當琉球的老國王薨世,新國王即位時,都會向當時的朝廷奏報,同時請朝廷派員前往確認其合法地位。

因此琉球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與中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琉球人也一直以中華文化為學習榜樣。而對中華文化的尊崇也表現在了琉球王宮的建設上。

日本從17世紀就覬覦琉球,開始派兵入侵。到了19世紀末,清朝國力衰微,日本派兵將尚氏王朝的第19代國王尚泰逐出琉球王宮,開始設立衝繩縣。後又侵略朝鮮,侵略中國並強佔臺灣。這時的清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自顧不暇。

琉球最後的國王——尚泰王

20世紀上半期,日本數十年間不斷對外擴大侵略,終至1937年全面侵略中國,這時的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45年3月,美軍進攻琉球,一般文章認為當時島上的日軍幾乎都自殺了,原住的老百姓大多也被日軍強迫自殺。這其實是有意識、有步驟的消滅原來的琉球人。

日本戰敗後,美軍先佔領後託管了琉球群島,在島上設立軍事基地。1971年美國私自將琉球的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遭到海峽兩岸的一致反對。我們要注意的是,當時美國是將琉球的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而不是將主權交給日本。

美軍在琉球的軍事基地。

盟國在針對日本的幾個重要文件中都明確規定了日本的領土範圍。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兩次提出將琉球交給中國,但未獲正面回應,此事遂寢。《開羅宣言》提出,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除此之外,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在《開羅宣言》的基礎上,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布《波茨坦公告》,對日本的領土做了更明確的規定,第八條寫道: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小島在內。

《開羅宣言》英文版

公告明白無誤的規定,日本國土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其本土四島,二是由「吾人決定之小島」。「吾人」是誰?當然是制訂公告的三方中美英三國,而且重點在於「由三方協商決定」。

3

二戰結束之後,琉球群島在美國的管理之下,直到1971年美國和日本才籤署了《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將琉球群島交給日本管理。但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1971年美國只是將琉球群島的行政管轄權交給了日本,實際上未認定琉球主權的歸屬。

我們不應將美國和日本《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簡稱為《返還衝繩協定》或《歸還衝繩協定》。無論是歸還或者返還,都與英文原文的本意不合。返還、歸還兩個屬於詞嚴重誤表,含有強烈的心理暗示意味在其中。

1971年,美國和日本籤定的《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英文版本並未使用「返還」「歸還」等詞語,而使用了「放棄、移交」的用法,而且僅指移交行政管理權。

因為,返還意味著這個地方、東西原來就是人家的,現在只不過還給人家。而直到近幾年,我國官方文件、白皮書在提到這份《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的時候,竟然仍特地註明「簡稱『歸還衝繩協定』」,這一簡稱完全改變了《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全稱的本義。該協定名稱的全稱中根本就沒有出現衝繩二字,明確使用的是琉球諸島,名稱中也未出現返還、歸還二字,只是使用了關於這類含義模糊的大概說法。

1971年,美國和日本籤定的《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

衝繩是日本人不久前強佔琉球群島後才起的名字,而不是其正式、傳統稱呼,日本曾多次要求美國將琉球群島的名字改為衝繩群島或日本西南諸島,但一直為美國所拒絕。現在看來,美國非常明白使用不同的詞彙表達的含義完全不同。美國這樣做的意味值得我們深思。

4

琉球群島的地位按道理、法理、歷史來講,其實到現在也可視為未定的。這與當初英國將香港返還中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在將一些英文協定譯為中文時,應尤其注意中英語言不同的表達方法。在不少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圖上,都以歷史上傳統的音譯Ryukyu Islands標示琉球群島,而很少使用日本人所起的名稱Okinawa Islands衝繩群島。

反而是我們出版的不少地圖還特地在「琉球群島」上註明「日本」字樣。我們的幾乎所有媒體,包括國字頭的,就在今天上午和今天晚上還在誤導成自然的稱之為「今天凌晨日本衝繩的首裡發生大火」。良可嘆也!

固然,發生如此重大火災,是文物的一場浩劫,大家都非常悲痛,似乎不應有什麼陰謀論的想法出籠。但文物、重要的歷史建築,哪怕是復原的建築,也是一種文化的代表和象徵。武力的徵服可以一時讓人被迫服從,但文化的徵服則是長久和影響深遠的。西方和日本近代以來對徵服有很多實踐經驗,若想滅其國,必先滅其史。

琉球的海灘(資料圖)

有的朋友認為,一些有點年頭的建築不過就是一些木頭堆積起來的東西,其實沒什麼實際意義,都應由現代化建築取而代之,現代化建築多方便,多時尚。須知,古建築乃至那些有點年頭的建築,雖然不那麼古老,但它們的意義在於它是人們心中的象徵,是我們從小到大每天從它旁邊路過時的熟悉和親切,是那種突然一天不見了之後感到的無比悵然。重要的古建築是無聲的文化和教育。

它,在那裡,我們就知道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會思索將來到哪裡去。

1895年以來的臺灣、二十多年來的香港,都是活生生的擺在我們眼前的文化教育失敗的例子。

據日本富士電視臺報導,當地縣立博物館館長31日接受採訪稱,「琉球王國是與中國和日本都有關係的獨立王國,而首裡城正是其象徵。再加上其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對於當地人來說,造成的衝擊是十分巨大的。」這就是文化、文物的影響。

不知以後,會不會再建仍充滿中國文化意味的新宮。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日本第11個世界文化遺產灰飛煙滅,琉球王宮被徹底燒毀
    2019年10月31日,日本時間凌晨2點40分左右,位於日本衝繩縣的世界文化遺產——琉球王國時代首裡城王宮突然發生火災,這座王宮的正殿和北殿全部被大火燒毀,由於火勢太大,蔓延至了南殿,截止日本時間早上7點,大火仍在蔓延,現場火光沖天,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說是被大火毀於一旦。
  • 被燒毀的「琉球王朝故宮」
    公元1429年,尚巴志(1372至1439年)創建了琉球王朝,並模仿北京的故宮建成了一座王宮。這座宮殿便是首裡城。直到1879年日本政府將琉球合併到衝繩縣為止,首裡城一直是「琉球王朝的故宮」。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末期。在4月至6月進行的「衝繩之戰」中,首裡城因遭受美軍的空襲而燒毀殆盡。戰爭結束後,衝繩曾一度被美國佔領,後於1972年重回日本的懷抱。
  • 整整6小時還未熄滅,衝繩世界遺產毀於一旦,琉球王宮首裡城火光沖天
    今天凌晨,日本衝繩的象徵首裡城突發大火,正殿、北殿和南殿被全部燒毀。直到今天早上7點,火勢仍在蔓延中。當地民眾大呼「不敢相信」和「痛心」! 首裡城為紅色木製建築,正殿被全部燒毀,與之相鄰的北殿和南殿也未能倖免。火星還飛濺至附近的衝繩縣立藝術大學,引起雜木林起火。
  • 首裡城被燒毀,衝繩真的變日本孤兒了
    首裡城的大門,刻有「守禮之邦」四字/ 圖蟲 而琉球王宮的面積,正好為故宮的九分之一。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以「九」為尊,表示臣服於天朝。 被燒毀的正殿,風格和功能都和我們的太和殿極為相似。 雙層宮殿,161根柱子,6萬塊紅瓦片,雕有金獅飛龍的石刻,再加上明豔的琉球色彩風格,在數百年前,琉球國王正是在這處理公事和舉行重要儀式,向外訴說琉球王朝的輝煌歷史。
  • 專家:衝繩首裡城是琉球文化的象徵 中國元素非常多
    首裡城既是琉球王室成員居住的王宮,也是首裡王府的所在地,它可以說是琉球文化最高的象徵。」「可以說,首裡城中中國的元素太多了。」徐靜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首先,首裡王宮是仿照中國的王宮樣式建造的,只是規模要小得多。
  • 復旦徐靜波:衝繩首裡城是琉球文化的象徵,中國元素非常多
    首裡城既是琉球王室成員居住的王宮,也是首裡王府的所在地,它可以說是琉球文化最高的象徵。」「可以說,首裡城中中國的元素太多了。」徐靜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首先,首裡王宮是仿照中國的王宮樣式建造的,只是規模要小得多。
  • 琉球人民的象徵首裡城慘遭大火,為何首裡在東亞諸都城如此特殊?
    首裡城牆為石制,王城(或者用王宮更恰當)內按傳統的儒家禮儀要求,有正殿、官衙、國家禮儀殿等處,但首裡城有「違制」之處, 即王城的正殿不是朝南,而是偏西。雖然古代社會整個東亞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天朝大皇帝,但是各個藩國國王在本國內是大宗,可以按儒家要求南向而坐,所謂「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易經》)。
  • 中國、琉球與日本的恩怨情仇,為何熱愛中國的小弟會被日本吞併
    2019年的日本衝繩縣,發生了琉球王國的故都-首裡城慘遭大火的新聞,許多重要文化遺產遭到焚毀,不過,琉球王國的外交檔案卻登陸在臺灣的世界記憶國家名錄中,你沒看錯,可不是登錄在日本,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琉球曾是日本南部海域的小王國,被日本吞併後才改成衝繩,那琉球是怎麼被吞併的呢?這就得從中國與日本爭奪東亞老大的亂局說起。
  • 世界文化遺產衝繩首裡城大火,正殿、北殿完全被燒毀
    據悉,日本世界遺產衝繩首裡城深夜發生大火,正殿、南殿、北殿均起火,正殿、北殿被完全燒毀,整體建築面目全非。當地消防局於2點40分左右接到電話報告火情,隨即出動20臺消防車近100名消防隊員前往救火,但是截至當地時間上午5點,火勢尚未得到控制。
  • 日本網友要求「日系風」修復琉球故宮 專家:那是明朝風
    作者 | 王西洛▲衝繩民眾在首裡城正殿前舉行傳統儀式(衝繩時報)日本衝繩首裡城10月末發生大火後,日本網上開始有人主張,首裡城原本使用的是「日系黑瓦」,之前重建時之所以使用紅瓦,完全是根據中國人的喜好。
  • 衝繩人淚不止,「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被燒毀,「日本國寶」沒了
    到目前為止,城堡正殿、北殿、南殿已被燒毀,但還沒有收到人員受傷的報告。首裡城是位於琉球群島的衝繩島內南部,那霸市以東一座琉球式城堡,建造於13世紀末到14世紀間,為15世紀至19世紀琉球國的都城所在地及王宮,是琉球王國的象徵。
  • 為何古代琉球發展成文明國家,而離大陸更近的臺灣則是一片蠻荒?
    琉球,這個名稱很多人可能聽說過,不過對於這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現在有一個琉球群島、古代有一個琉球國、但歷史課本又說臺灣的古稱是「琉球」,那「琉球」到底是指什麼呢?而後來「琉球」就泛指包括了臺灣到奄美群島之間一系列島嶼,當然,明朝的人對於臺灣島和琉球本島有區別,這還是有清醒認識的,所以稱呼琉球群島上的國家為「大琉球」;而稱臺灣島上的土著為「小琉球」。不過,從這裡也能看到,古人對於臺灣和琉球哪個大根本沒有正確的認識, 實際上臺灣比琉球要大得多。
  • 衝繩首裡城公園,曾多次被破壞燒毀,是琉球王國象徵性的建築
    裡城曾是琉球王國時代的政治、外交、文化中心,500餘年的繁華歲月讓它擁有著極高的文化和歷史價值。首裡城面積不大,但內部建築融合了中式和日式兩種建築風格,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值得一去。這裡是舊琉球王國的王宮。
  • 大火一周年後衝繩首裡首次舉辦城祭 重現琉球王國氣象
    穿上紅色古裝的國王和王妃,在燒毀的正殿舊址附近亮相。(圖源:共同社)海外網11月2日電 日本衝繩縣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大火一周年,那霸市上周六(10月31日)起一連4日舉行傳統節慶活動「首裡城祭」,首裡城公園有傳統技藝等表演,吸引3000人參與,讓遊客體驗琉球王國的氣象。
  • 世界文化遺產衝繩首裡城燒毀,去哪了解琉球國前世今生
    那霸警署稱,首裡城除了正殿之外北殿、南殿也幾乎全部燒毀。最新消息,首裡城的正殿、南殿和北殿,幾乎燒到全毀,夷為平地,另一座建築物也在燃燒。所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收到人員受傷的報告。衝繩擁有「日本十大最美海灘之一」的美名,位於日本九州島和中國臺灣省之間,屬於日本地域中的九州地方。其以琉球群島為中心,由宮古諸島、八重山諸島等島嶼組成,眾多小的島嶼沿中國大陸圍成一個弧線。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琉球、日本的愛恨糾紛(上)
    琉球不但加入了群組,大明哥還在福建設置了俗稱「琉球館」的接待處,專門接待琉球派遣的特使,專門處理交換禮物事宜。大明哥聽到琉球文化水平不高,甚至還派了號稱「閩人36姓」移民琉球當幫手,將福建特色的中華文化帶過去。
  • 日本有意燒毀衝繩名築?清廷冊封活動時有人高喊:醜陋的琉球王
    2019年10月31日,一把大火將琉球文化的象徵的首裡城燒毀殆盡。在那一天,衝繩(琉球)人最高的文化象徵崩塌,全人類一座重要的文化寶庫消失。 當地時間31日凌晨,日本衝繩縣首裡城發生火災,其中正殿和北顛全部被焚毀,僅剩中心部分的瓦礫。
  • 日本衝繩曾是中國屬國,如今古蹟被大火燒毀,為何網友拍手稱快
    近日,日本衝繩因一場大火上了頭條熱搜,位於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被燒毀,火宅從正殿開始蔓延至城內多處建築。據報導,目前正殿、北殿和南殿先後燒毀。這場大火不禁令人感到痛心,又一處世界遺產消逝在大火中,不由想到之前的巴黎聖母院。
  • 衝繩首裡城主要建築全部被燒毀 今年已有三個世界文化遺產發生火災
    然而,該建築群的主要建築物幾乎被完全燒毀,人類文化遺產遭受重創。火災致主要設施全毀,保安確認正殿起火日本衝繩縣那霸市市消防局稱,保安人員在熱感報警器啟動後不久確認到,正殿北側部分充滿煙霧,隨後火柱升騰。衝繩縣警方將在1日進行現場勘察,調查起火原因。
  • 【大別學苑·悅讀】琉球紀事
    衝繩原來也有個美好的名字,叫琉球。不同的是,琉球是結下疤痕的苦難,而衝繩是正在發生的苦難。上了飛機,我的鄰座是一位中國人,他正改一張「曹妃甸領導考察日本計劃」的表格。待他合上電腦,我和他聊了一會兒。他畢業於日本的國學院大學,在日本待了十幾年。除了強調中國人對日本很不了解外,他還表達了另一個觀點——美元不會止跌,美國完全可能崩潰,各州將會獨立。我耐心地聽著,心想他對美國太不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