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我知道很多家長非常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座位,隔段時間都要問問孩子:你坐在第幾排?和誰同桌?同桌怎麼樣?學習好不好?有時,得到不好的答覆,就想是不是給老師溝通一下,給孩子調調座位?
其實,作為老師,說句真心話,座位和孩子的成績真的不成正比。網上流行的什麼班級座位「學霸區」、「學渣區」,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我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班的學霸就坐在第二排最邊的位置,而不是所謂的第三排正中間。
因為,作為老師在排座位的時候,要兼顧許多因素。一般而言,開學初,第一次排座位一般就是按照高低個排的,這樣的話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看清黑板,當然,也會照顧個別近視的同學。
開學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座位會進行適當的調整,因為有的學生比較活波,性格太外向的兩個學生坐一塊,可能會因為話多,影響課堂紀律。再者,有的學生成績不太好,自制力又不強,可能會把該生往前邊調調,這樣能保證他在上課聽講時保持注意力集中。
不過,現在推行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們要分組討論,分組學習,一組四個學生。這四個學生如何坐座位才最合理,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老師們反覆考慮、探究的問題。一般而言,前後桌四人一組,好中差學生兼顧,這樣才有利於課堂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如果,按照網上所說的好學生坐中間,成績不好的坐兩邊,最差的學生坐後邊,這樣安排座位,只能造成兩極分化,不利於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老師們一般是不會這樣做的。
有的家長會說:有的老師就是把最搗亂、最難管的學生排在教室的最後邊,然後放任自流,其實不是這樣。當然,有個別實在教育不了的學生,老師是會把他排在最後一排角落的位置,只希望不要影響其他同學。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座位和成績之間沒有太大的關係。我曾經把班上學習最好的學生和學習最差的學生排在一起,結果學霸還是學霸,學困生依然沒有轉變。
所以,孩子成績的好壞,在於學習態度是否端正,是否勤奮,能吃苦,與座位關係不大。家長與其花費很多精力和心思關心孩子的座位,倒不如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態度,好好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