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億騰醫藥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
作為國內CSO(醫藥銷售外包)公司巨頭之一,億騰醫藥有著廣泛的產品覆蓋領域和相當可觀的銷售實力,上市路上也不孤單,因為就在6月底,身為關聯公司的泰州億騰景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億騰景昂」)已在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
然而,《每日商業報導》發現,在強勁的銷售業績背後,也許更多來自於主銷產品的實力。
01
銷售費用近4億
億騰醫藥是於2001年在香港成立,管理總部位於上海。作為一家CSO(醫藥銷售外包)公司,其商業模式主要是將外部產品帶入國內市場進行銷售。
在國外,醫藥產業鏈發展完善,醫藥行業的專業化分工趨勢越來越明顯,相對於自建銷售代表隊伍去分銷藥品,歐美藥廠更青睞選擇CSO這樣的第三方公司來進行市場營銷推廣,CSO在保證銷售規模的同時,還能有效控制銷售渠道的成本並且將營銷合規化。
而面對國內的「兩票制」「營改增」組合拳,傳統代理商銷售模式面臨挑戰,大批小分銷商、居間人被擠出流通環節,大量CSO公司在2017年之後的出現,代替了多級代理商的角色。億騰醫藥也逐漸轉型,放棄代理業務轉為綜合醫藥公司。
轉型帶來的好處相當顯著。公司目前已覆蓋研發、製造及供應鏈管理至銷售及營銷各環節,銷售及營銷網絡擁有1000多名銷售代表,包含中國30個省超過22000間醫院,使公司能夠獲得可持續的銷售額及現金流入。
從公司營業收入情況也能看出公司銷售能力強勁,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主要靠兩款產品公司收入就達到17.86億元、14.78億元及18.74億元,2018年由於兩票制導致的業績下滑次年便快速修復。
誠然,銷售能力強也會導致銷售費用的高佔比。數據顯示,2017到2019年,億騰醫藥銷售費用分別達到4.32億元、4.44億元和3.82億元。由於銷售費用高企,公司在營收十餘億的情況下,整體出現兩年的虧損,2017年、2018年公司分別虧損3853萬、2.15億,2019年扭虧為盈,盈利1.72億元。
但是由於業務重心大多放在藥物銷售上面,億騰醫藥的自主研發方面仍未受到重視,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僅達2550萬元。
2
主力產品來自禮來
具體來看,公司核心產品均來自收購及授權引入。其中"穩可信"及"希刻勞"是億騰醫藥的拳頭產品,報告期內,來自"穩可信"及"希刻勞"的收入分別為3.89億元、2.45億元、2.8億元;8.69億元、7.95億元、7.26億元,2019年兩者合計貢獻近一半收入。
希刻勞和穩可信都是禮來產品線中的老牌產品,希刻勞是全球最暢銷抗生素產品之一,於1993年進入中國,是口服抗菌藥物的王牌產品;穩可信於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系治療MRSA(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金標準。在日漸變化的中國醫藥市場中,隨著更多抗生素藥物在國內上市,抗生素業務逐步成為跨國藥企尋求與國內醫藥企業合作的試水性選擇。
"穩可信"及"希刻勞"為億騰收購而來,2016年,億騰醫藥獲得美國禮來公司(下稱「禮來」)授予獨家權利,2017年起可在中國推廣及銷售穩可信及希刻勞。2019年,億騰醫藥耗資489.6百萬元,完成自禮來收購穩可信在中國及義大利的產品權及希刻勞在中國的產品權和蘇州的希克勞生產設施。
此外,億騰醫藥還向GSK收購了核心呼吸系統產品丙酸氟替卡松噴霧劑乾混懸劑(「FPN」),FPN為最新一代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噴霧劑,另有三款授權引進的在研新藥,獲授權引進的核心後期在研新藥Vascepa為其中一種引入他汀類藥物後最具變革性的降低心血管風險療法,並有可能顛覆目前治療標準。其他兩種獲授權引進的核心在研新藥,分別為Mulpleta及EDP 125。
03
實控人旗下兩家公司 同時上市
3個月前,作為「姐妹公司」的億騰景昂走向科創板,3個月後,億騰醫藥也敲響了港股市場的大門。值得一提的是,億騰醫藥的實控人倪昕也正是億騰景昂的創始人,若此次上市順利,倪昕將一舉獲得兩家上市公司。有媒體認為,近段時間,醫藥公司分拆不同資產在科創板與港股兩地上市似乎已經形成「套路」。
億騰景昂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創新藥的探索、開發及商業化的醫藥公司,與其不同的是,億騰醫藥作為一家綜合醫藥公司,產品主要覆蓋抗感染、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三個核心治療領域,其產品組合包括六種核心產品,其中五種已經成為或有潛力成為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產品。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年抗感染為中國第二大治療領域,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2255億元,佔整個中國醫藥市場的13.8%。心血管疾病為中國第三大治療領域,有最高的疾病負擔,於2019年的市場規模為人民幣2120億元。而呼吸系統的市場規模為人民幣908億元,自201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0.3%。由此可見,億騰醫藥產品的覆蓋領域相當並不小,唯獨不包含相當熱門的腫瘤領域。
考慮到關聯關係,不知億騰醫藥是否會在日後獨立設置自己的腫瘤領域產品管線,或是在此方向上與億騰景昂有財務、渠道或者研發等的交叉。分拆公司上市也一定會分散投資,即便同屬一個人,兩家公司也勢必要在資本市場裡爭個高下。
(END)
作者|劉向南
來源|每日商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