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肌肉酸痛沒精神?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作祟

2020-12-22 央廣網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早醒來便肌肉酸痛疲憊不堪,每動一下仿佛都是在和身心作鬥爭。美國時尚雜誌《COSMOPOLITAN》提醒人們,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要注意,這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表現。

慢性疲勞症候群通常與其他疾病相關聯,如病毒感染、功能性結腸病等,其病症表現為即便長時間休息,仍然感到持續性疲勞。慢性疲勞症候群會引發很多問題,但人們對它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專業醫生也會出現誤診。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起因大多是由於生活方式不當。人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總是累到筋疲力盡或者睡眠不良,疲憊逐漸累積,就可能引發慢性疲勞症候群。一般來說,患者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習慣中尋找到病因。如果實在找不到具體原因,就需要求助醫生。大多數慢性疲勞並不嚴重,治療的關鍵在於防止過度勞累、壓力太大,努力保持平靜規律的生活,必要時可藉助藥物減輕肌肉酸痛,或進行溫和的抗抑鬱治療。(實習編譯:沈夢瑤 審稿:王戰濤)

相關焦點

  • 無論睡多久都感覺很疲勞?當心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般生理性疲勞可在較短時間內自行消失,若疲勞感經常出現或持續時間較長,則可發展到亞健康狀態甚至成為某些疾病的症狀。  如何判斷「慢性疲勞症候群」? 專家認為,無論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發生一定有誘因,症狀表現有一定的持續性;如果未採取規範、有效的幹預措施,其症狀不會很快消失。若熬夜加班,第二天疲倦乏力,則不能稱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慢性疲勞症候群,確實它在生活當中並不常見。但實際上,在近十幾年中,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人數卻在不停的增加。一旦患上這種疾病,會產生疲勞、無力、易怒、記憶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狀。 那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如何預防——即日常如何緩解疲勞呢? 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 經常感覺累、困、精神不振,你可能得慢性疲勞症候群了
    前些日子還好好的,這段時間突然感覺沒力氣、睡不好覺,幹什麼也提不起精神,有時還會腰酸背痛、頭暈腦脹,醫院體檢也查不出什麼毛病。自己這是怎麼了?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綜合症是指連續6個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強度疲勞感覺或身體不適。
  • 經常覺得累?你可能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長期精神壓力大、過度疲勞,許多人常常以為,自己偶爾累一點沒關係。其實,這很有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圖片來源於網絡)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指以慢性或反覆發作的極度疲勞為特徵的症候群,它主要表現為在當代快節奏、高壓生活方式下,機體出現長期的極度疲勞感。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成因是什麼?
  • 穴位貼敷防治慢性疲勞症候群
    此外,由於過於繁忙,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健康狀況,加之沒時間參加體育鍛鍊,業餘愛好日益減少,因而不能有效地調節自己,放鬆身心,從而導致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發生。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以長期持續疲勞,休息後不能緩解為主要表現,常伴有低熱、頭痛、咽喉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全身肌肉關節疼痛或僵硬、失眠以及多種神經精神症狀,而各項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卻沒有明顯的異常。
  • 睡不飽、一直累,慢性疲勞症候群
    我們稱其為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主要症狀是連續六個月來,患者都覺得疲憊不堪,即使臥床休息仍不覺改善,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活動力。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抽血檢測起來,可能荷爾蒙的數值會有些異常,但異常的程度似乎與症狀嚴重程度不成正比。所以目前還不確定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致病原因,很可能是綜合上述病毒感染、環境、心理、或內分泌,甚至基因遺傳等問題而導致的。
  •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5個飲食錦囊抗疲勞
    很多人認為,工作太忙太累,只要多休息、睡久一點就恢復。事實上,疲勞經日積月累會形成「慢性疲勞症候群」,不但無法藉著睡眠消除,身體或精神上的勞動也會加速虛弱、肌肉疼痛、記憶力受損、注意力減退、睡眠障礙的速度。   營養師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發炎體質有關,建議平時多運動,且多攝取5大類食物,可幫助消除疲勞。
  • 英國將啟動世界最大慢性疲勞症候群基因研究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慢性疲勞症候群基因研究將在英國啟動。這項研究旨在通過收集2萬名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DNA樣本,為這種使人衰弱的長期疾病提供線索。慢性疲勞症候群也被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ME)。慢性疲勞症候群指長期(連續6個月以上)原因不明的極度疲勞感覺或身體不適,症狀有發熱、喉嚨痛、淋巴結腫大、極度疲勞、食慾差、復發性上呼吸道感染、肌肉與關節痛等。
  •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自我檢查法
    在日常生活中,對需要自我檢測的人群,可通過以下簡易自測法對照,自我評估疲勞程度:(1)早晨懶得起床,即使勉強起來,也感倦意。(2)上班後不願向上級匯報,更不願意多與人見面。(3)看書易開小差,寫文章老出錯。(4)說話少氣無力,聲細音短。(5)不願與同事談話,回家後也默不作聲。
  • 當媽後,莫名疲累,怎麼休息都不管用,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嗎?
    文|福林媽咪有一種「累」,叫慢性疲勞症候群……我的朋友前幾天在群裡甩了一個連結,是關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百度百科,她說自己可能得了這個病,而且沒有特效藥。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這個病,但我自己看的都開始對號入座了。
  • 沒精神、易疲勞,一覺醒來更累了,這是怎麼啦?
    一、大家覺得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壓力太大導致的: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各行業競爭也激烈,還有來自生活、工作、經濟各方面的壓力,人們的身心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持久的精神刺激
  • 經常情緒崩潰的媽媽,很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症
    聽完她的描述,我感覺她並不是什麼「心理變態、精神病」,而是患上了在媽媽中常見的一種綜合症——慢性疲勞綜合症。很多人聽說過「產後抑鬱症」,但不知道媽媽們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機率比產後抑鬱症高。如果她和周圍的人都沒意識到她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症,她的家人會指責她,她自己也會常常自責。如果你覺得自己有慢性疲勞綜合症這裡有幾點建議,它可能不是那麼適合你和你的家人,但可以把它作為參考。
  • 你時常身體感覺疲憊,打不起精神?你就可能是慢性疲勞受害者
    別人有沒有說過你不容易集中精神,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心情又不太好,易怒,常常肌肉酸痛有點小感冒的感覺 。 跟身旁的人訴苦,人家就會說你累就去多睡一點啊,不然你就說你是不是因為懶沒有運動才會這樣子。要是你還不死心,最後人家就會跟你說有病去看醫生了。
  • 慢性疲勞症候群—其實你不懂我傷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慢性疲勞症候群發病率在10%~25%之間,傾向於腦力勞動者,以大中城市為主,年齡多在20~40歲之間。目前,很多學齡期孩子、家庭主婦也會出現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該病在1988年由美國疾控中心提出,以乏力、疲勞、睡眠質量差,以及一些軀體疼痛症狀為主。臨床常見患者有自卑、緊張、不滿的情緒,以及低熱、汗出、怕冷、全身酸痛、入睡困難、睡後不解疲勞等症狀。上述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才能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 高危行為後長期疲勞,不要總懷疑愛滋病:你可能是慢性疲勞綜合症
    ,可以考慮屬於慢性疲勞症候群。注意: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最關鍵的地方是要排除其他的疾病。044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可能病因目前,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因尚不能明確,很早有人認為可能跟一種逆轉錄病毒EBV和一類小鼠白血病病毒相關的逆轉錄病毒和腸道病毒,可能跟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關,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處在停滯階段。* 軀體和心理應激心理應激,也就是發生重大或者對個人影響比較大的事情,常常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誘發因素。
  • 匈牙利新冠康復者中有20-25%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
    康復者中有20-25%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南佩斯中央醫院傳染病科主任醫師詹諾斯·斯拉維克(János Szlávik)說,研究發現從新冠病毒中康復的許多人會伴隨慢性疲勞和創傷後應激症候群。他說,世界上發生過兩次大型病毒感染,一次是SARS一次是MERS。
  • 慢性疲勞綜合症教你怎樣克服
    據了解,慢性疲勞綜合症是近年來提出的一個較新的綜合疾病綜合症。流行病學調查提示人群中慢性疲勞綜合症發病率約為0.2%-0.7%,多見於20-50歲的人。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趙亞明介紹說,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亞健康狀態中的一種,又稱第三狀態,既非健康狀態,也非疾病狀態,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
  • 慢性疲勞綜合症讓人未老先衰 專家:調理在於身心兼治
    辨證論治、綜合調理可有效抗疲勞   「對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西醫更多的只是減輕症狀和改善機體功能,而中醫在這方面有獨特優勢。」另外,一些中成藥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如六味地黃丸、歸脾丸、逍遙丸等。   中醫認為慢性疲勞症候群屬於中醫「虛勞」範疇,是一種多臟器、多系統功能失調的疾病,其病機主要為五臟氣化功能異常,病位涉及五臟,以肝脾腎為主。
  • 經常感覺疲勞,是身體不耐累,還是得了特殊疾病?
    疲勞,是每個人都可能有過的經歷。精力及體力透支,或者僅僅是過於忙碌,都會令人感覺沒有精氣神。有些人,會經常感覺疲勞,有時納悶,自己也沒出大力流大汗,咋就累得緩不過勁兒呢?這是身體有病的表現,還是得了什麼不知名的特殊疾病?這是生理,還是心理出現了問題呢?
  • 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疲勞門診即將開放
    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心身醫學科副主任趙穎琳告訴記者,像小吳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在臨床上常聽到患者抱怨自己「覺得渾身無力」「累得不想說話」。事實上,這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累」,在醫學上它被稱為「慢性疲勞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