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各個階層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壓力,導致很多人長期受到慢性疲勞的困擾,它雖不像一些嚴重疾病那樣直接危害到人們的生命,但長期疲勞仍然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隱患,甚至誘發癌症。
有沒有這樣的疑問?前些日子還好好的,這段時間突然感覺沒力氣、睡不好覺,幹什麼也提不起精神,有時還會腰酸背痛、頭暈腦脹,醫院體檢也查不出什麼毛病。自己這是怎麼了?
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綜合症是指連續6個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強度疲勞感覺或身體不適。
目前醫學上對這種疾病的認識還很少,經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更年期症候群、內分泌失調、抑鬱症等疾病。
近幾年,隨著「過勞死」案例層出不窮,慢性疲勞正在高壓力、快節奏的現代人群中蔓延開來。一項涉及全國10個省區11980人的亞健康狀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81.36%的非患病人群屬於慢性疲勞。
消除壓力源。如果壓力是因為繁忙的工作導致,那就要學會合理的安排工作,緊急重要的事情先做,次要的不緊急的事情後做。
若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失眠問題,疲勞能有效改善,此改善是獨立於身體疼痛、焦慮、憂鬱的改善之外。失眠改善的患者,其壓力荷爾蒙可體松也可以更快地回復正常。失眠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維持因素,若能尋求專業醫療積極改善睡眠,能讓治療反應更好。
患者可能會出現全身疲憊、四肢乏力、周身不適、活動遲緩。有時可能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肌痛、關節痛等。如果時間較長,累積數月或數年,則表現得尤為明顯,可有一種重病纏身之感。
體質虛弱者精神不振,心慌虛汗,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有一些積勞成疾者,拖著一個病身子,只有感慨人生的不幸了。
貧血是女性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女性月經期會丟失部分血液,同時伴隨著鐵的流失。鐵是合成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如不能得到補充,長期下去就會有發展成為缺鐵性貧血的可能。血紅蛋白可以攜帶氧氣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貧血患者血紅蛋白或者紅細胞不足就會導致機體各器官氧氣供應不足,機體的營養物質就無法得到很好地利用,因此能量供應不足。對於由於缺鐵導致的貧血,可以服用鐵質補充劑和吃富含鐵的食物,如瘦肉、肝臟、貝類、豆類和富含穀物的食物,都會有幫助。
一般來說,平均每個人每天要睡的時間是7到8小時,但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症之後,睡覺的時間會不斷的延長,由之前的7到8小時,到後來的11-12小時,甚至會還想要多睡一些時間,每次睡完起床之後又會感覺自己精神疲憊,四肢會開始變得酸脹。
有些人出現睡眠障礙常常自行吃些助睡眠的藥物,以為只要有安眠作用的藥都可以吃。其實不是這樣,尤其是中藥,中醫治失眠是需要分型而治的。
此外,也要儘量避免久坐不動,否則會減弱運動的效果。可以嘗試每1~2小時站起來活動5分鐘,不僅有利於血液循環,還可以放鬆肩頸和背部肌肉,緩解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