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求心篇》原文及譯文,全文版!

2020-12-12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萬善之源章

原文:帝君曰:人之有心,如天之有日。心之邪正,如日之升沉。日升沉而晝夜分,心邪正而鬼神判,故心者萬善之源,而百行之所由出也。

譯文:呂純陽祖師說:人擁有心,如同蒼天有太陽。人心的邪正,就如同太陽的升起與降落。太陽因為升起與降落而有白天黑夜的區別。人心因為正念與邪念而有天地鬼神的監督,所以人心是所有善行的源頭,而且所有的行為都是由心所感召而做出。

三教一理章

原文:儒曰「正心」。道曰「存心」。釋曰「明心」。心正則不亂,心存則不放,心明則不敝,三教一理也。

譯文:儒家稱為「正心」。道家稱為「存心」。佛家稱為「明心」。心念純正就不會迷亂,心念久存就不會放縱。心念明朗就不會有害,三教的道理是相同的。

求心之道章

原文: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今之心若亡羊然,蓋歸而求之,求心之道無他,屏諸幻想,除諸惡念,獨置力於倫常而已。蓋屏諸幻想則心存,除諸惡念則心明,置力於倫常則心正而不亂,聖賢不外是矣!

譯文:孟子說:「學問的道理其實沒有別的什麼,就是把那失去的本心找回來而已。」如果人心像危險的羊牢一樣,何不趕快回來探求,探求本心的道理沒有別的,屏蔽所有幻想,消除諸多惡念,就是用心修為好倫理道德而已。屏蔽所有幻想心念就會久存,消除所有惡念心念就會明朗,致力於修為倫理道德心念就不會迷亂,一切聖賢都不超出其中的道理。

擇善固執章

譯文:至於消除妄念致力修心的道理,就在於認定目標之後能夠堅持不懈。堅持不懈的道理,必定以倫理道德為根本。必須心地清明純淨,沒有一絲毫的雜念,不生出慾火,在何處都歡喜,自然心中不忘記親恩,常存有忠、孝、悌、忍、善等敬重善念,推及對待君、父、兄、妻、友五倫綱常,沒有不正確的。時常想到聖賢的言語,潛下心來領悟。每想到父母師長的教訓,敬重謹慎的奉行。見到聖典流傳的至理名言,眼前豁然開朗。見到父母的遺物遺言,心內謹慎對待。見到別人做善事,聽到他人說善言,心中生起仰慕。見到有人做惡事,聽到有人說惡語,心中生起警覺。聽到邪淫的話語而純真不改變,見到美貌的女人而心地不痴迷。喜樂時知道節制,憤怒時知道克服,深刻的銘記使命,與人和善相處。與人發生了仇怨,時常想他的優點來原諒。別人對自己不滿,時常想自己過錯來寬容。別人對我沒有禮儀,不要心生報復。別人對我心機算計,沒有心思還擊。身處繁華世界有恬淡的心,身處貧賤生活沒有抱怨的心。認真籌辦別人的託付,完成說過的話。時常想起別人的恩情,日後必將報答。見到別人不盡如意,生出同情難過的心。見到別人實現抱負,生出歡喜讚嘆的心。見到別人才能卓越,生出欽佩嘆服的心。見到別人飢餓寒冷,生出憐憫同情的心,見到別人勤勞刻苦,抱有體恤慈善的心。見到別人荒謬失誤,沒有嘲笑戲弄的心,見到珍貴的寶物,沒有僥倖取得的心。見到別人榮華富貴,沒有虛榮愛慕的心。不會因為權勢而生出攀附的心,不因為衰敗而生出討厭的心。不因為貧困生出無志的心,不因為急迫而生出狡詐的心。見到年老長者心生敬仰,見到道德君子而知曉尊敬。見到別人愚痴無禮而不生氣,見到別人享樂過度而不恨憎。見到別人言語荒唐而不討厭,見到別人虛張恐嚇而不心驚。見到別人有功德,常思念他的善報,見到別人有過錯,常考慮他的艱難。聽到別人的喜訊不感到懷疑,聽到別人的噩耗不完全相信。將過錯歸於自己,推善事給別人,受到羞辱不嗔恨,受到誹謗不辯解。安靜時常反省自己過錯,做事時不妄加評議懷疑。久而久之必然產生變化,氣質變得純正完美,哪怕是方寸之間,也潔白如冰雪,舉心動念,也是忠誠信義。上可以超凡入聖修道成真而證得果味,下可以永保福祿而福蔭萬代子孫。

心謀未善章

原文:茍或祭先不敬,事親不誠,父師教誨,口應心違,父母家庭,心疑偏愛,兄弟叔侄,有欲而憎。天地鬼神,臨財不畏,聞善知悅,過後即忘,起念為善,未幾即怠,聞人有善,心疑不信,聞人有惡,心信不疑,見方正而不恭,對老成而多慢。心欲勝人,時生嫉妒,心惟利己,時生忿怒,學未成而自負,事已誤而自寬,艱難輒起怨尤,富貴便生驕泰,心圖人物,而口卻支吾。心服其人,而口偏倔強。借財不得,遂若仇讎,欠債不還,反生怨恨。才不及人而故欲傲之,識不逮其人而故欲非之。心知己錯而怙終,心議其非而面諛。淫念、貪念、惡念、嫉妒念、媚世念,輾轉不除。忿心、躁心、傲心、不平心、陰賊心,循環不已。所謀未善,反恨人之不從,作事多乖,卻恨人之不用,見好子女輒生意戀,聞婦人聲便爾心移。作計欺公,起心害眾,常懷陰險,自作聰明,在在憎嫌,時時懊悔,凡若此者,事雖未彰於言行,心先觸怒於鬼神,罰在其身,毒流子孫。

譯文:如果祭祀先祖不尊敬,侍奉親人不真誠,對待父母師長的教誨,嘴上答應心中違反,父母家庭之中,懷疑他們心存偏愛,兄弟叔侄之中,因利益而恨憎。在天地鬼神面前,面臨錢財不知道敬畏,得知善事應當歡喜,隨後卻全然忘記,心生行善的念頭,沒過多久就懈怠,聽聞別人的善事,心中懷疑不信服,聽聞別人有惡事,心中信服不懷疑,見到正人君子不恭敬,對待年老長者起慢心。心中想著爭強好勝,時常心生嫉妒,心中只考慮自己,時常心生嗔怒,學業沒有成就而自以為是,事業已然耽誤而自我放縱,艱難之時就心生抱怨,富貴之時心生驕橫,心中貪圖別人的財物,而嘴上卻不承認。心中佩服此人,卻嘴硬倔強不服。別人沒有借錢給自己,立刻視為仇家,別人欠財物不及時還,反而心生怨恨。才華不如別人而故意表現出傲慢,見識不如別人而故意議論此人是非。心中知道自己過錯而不悔改,心中誹謗別人卻表面恭維。邪淫念、貪心念、惡念、嫉妒念、諂媚念、始終不去除。憤怒心、煩躁心、傲慢心、不平心、暗中損害心,循環不停止。謀求事情未成功,反而恨別人不順從,行為做事多怪癖,卻仇恨別人能力不夠。見到美貌的女子便心生淫念,聽見婦女的聲音就心緒漂浮。用心機欺瞞公家,起心念謀害眾人,時常心存陰險,自以為很聰明,在何處都會心生憎恨嫌棄,隨時心情都會懊悔煩惱,凡是這樣的人,做事雖然沒有先表現在言行,但心卻已經觸動了天地鬼神,首先懲罰他的自身,隨後毒害殃及子孫。

善惡之分章

原文:嗚呼!善惡之分,如絲染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茍改過以為良,亦從兇而反吉,倘執迷而不悟,終怙罪而遭殃。然而,善噁心生,吉兇心召。茍正其心,則無適而非義矣!茍求其心,則無適而非正矣!聖賢千言萬語,不過於斯。

譯文:唉!善惡的分別,如同白絲染上的黑色,善惡的報應,如同影子追隨身體。如果能夠改過錯化賢良,也可以逢兇而化吉,倘若執迷不悟,終會因為罪業而導致災殃。然後,善惡由心而生,吉兇禍福由心感召。如果能夠端正內心,就沒有什麼地方不符合道義了。如果能夠修為內心,就沒有地方不會品行端正了。聖賢所說的千言萬語,其實都不過如此而已。

知要存心章

原文:靈樞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謂要者,行住坐臥,常存此心,在腔子裡,自然雜念不生,自然舉念皆善,天地鬼神,交相保護,兇災惡星,無自而幹矣!

譯文:《黃帝內經·靈樞》說:「知道其中要點,一句話就能說清。不知道其中要點,說多少也沒用。」所謂的要點,就是在日常行住坐臥的時候,都保持一顆正心,在胸懷當中,自然而然不產生雜念,自然而然心生善念,天地鬼神,都會爭相擁護你,兇災厄難,與你沒有關係。

相關焦點

  • 原來呂祖也有《心經》,原文及譯文全錄
    原文:呂祖曰:天生萬物惟人最靈。匪人能靈實心是靈。心為主宰一身之君。役使百骸區處群情。譯文:呂純陽祖師說:天地自然萬物之中人最為通靈,並非人本身能通靈,而是因為人心的通靈。心是人身的主宰,可以驅使人的身體,控制人的情緒。
  • 《千字文》原文及譯文
    【原文】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崑岡。【譯文】雲氣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裡露水遇冷就凝結成霜。黃金產在金沙江,玉石出在崑崙山。【原文】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譯文】最有名的寶劍叫「巨闕」,最貴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中的珍品是李和奈,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薑。【原文】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 《黃帝陰符經》原文譯文對照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譯文:「自然之性是人之本性(即『虛靜』),人心卻是虛偽的。所以要以自然之道來確定人性之道。」原文:「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 論語丨為政篇(原文譯文匯總)
    【譯文】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原文】子曰:「君子不器。」【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原文】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譯文】子貢問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就夠說是一個君子了)。」【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論語丨學而篇(原文譯文匯總)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 呂祖都有哪些著作?
    世傳呂洞賓的各種著作和詩歌很多,據《國學寶典總目·現存唐人著述書目》所載,有《易說》二捲圖解一卷、《五經合編》、《呂帝文集》一卷、《呂帝詩集》一卷、《純陽真人渾成集》二卷、《太上玄元道德經解》一卷、《呂祖沁園春
  • 《多寶塔碑》原文及譯文(帶注釋、注音)
    【原文】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注釋】西京:即長安(今西安)。感應碑:奉皇帝的敕令、感應皇帝的聖德而立的碑。【譯文】(這是此碑的碑額)為紀述大唐西京千福寺內修建多寶佛塔而立的碑文。【原文】南陽/岑(cén)勳/撰。朝(cháo)議郎/判尚書/武部員外郎/琅邪(láng yá)/顏真卿書。
  • 孫過庭《書譜》原文及譯文(帶注釋、注音)
    2.「[ ]」符號用在譯文中,是針對比較長的段落、為了通讀全段文字內容而標註的關聯詞語。3.文中藍色標註文字為注釋,棕色標註文字表示對部分內容的總結和備註。【原文】書譜卷上 吳郡孫過庭撰【注釋】書譜卷上:關於何為上卷,何為下卷,目前存在很大的爭議。
  • 《周易參同契》原文及譯文
    【原文】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俱得序。  譯文:每天的修煉過程是按自然與人體運動規律進行的,是按後天八卦返先天八卦進行的。
  • 【心經】原文注音及譯文
    (譯文:形相不異乎空間)  kōng bù yì sè 。  空 不 異 色 。(譯文:空間不異乎形相)  sè jí shì kōng。  色 即 是 空。(譯文:所以形相等於空間)  kōng jí shì sè 。  空 即 是 色。
  • 初中課外文言文原文題目答案譯文:哄堂大笑
    初中課外文言文原文題目答案譯文:哄堂大笑   哄堂大笑   故老能言五代時事者雲,馮相、和相同在中書。一日,和問馮曰:"公靴新買,其直幾何?"馮舉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顧小吏曰:"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垢責小吏久之。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哄堂大笑。時謂宰相如此,何以鎮服百僚。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呂祖孚佑帝君醒心真經
    開經偈禍福無因 惟人自取吉兇休咎 非天所與善惡之報 不爽錙黍改過自新 天曹獎許呂祖醒心真經爾時,無上仙師,雲遊空中呂祖親示奉行規條果報一、凡讀是經者,務於每日清晨盥漱焚香,洗心滌慮,志誠朗誦此經一遍,然後精理諸事,不得束置高閣。二、持誦之後,務須潛心玩味,身體力行。
  • 初中課外文言文原文題目答案譯文:質凜然餞別
    初中課外文言文原文題目答案譯文:質凜然餞別   王質凜然餞別範仲淹   初,范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黨,士大夫莫敢往別,王待制質獨扶病餞於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範公天下賢者,顧質何敢望之,若得為範公黨人,公之賜質厚矣!"聞者為之縮頸。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 《大學之道》原文和譯文第5-7章
    「關注」心靈人生伴侶,幸福人生《大學之道》原文和譯文第
  • Lesson1 原文+譯文
    原文: Pumas are large, cat-like animals which are found in America.
  • 荀子-勸學第一題解+原文+注釋+譯文
    [譯文]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固步自封。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出來的,但比蓼藍更青;冰,是水變成的,但比水寒冷。木料筆直得合於墨線,但把它燻烤彎曲而做成車輪,它的彎曲度就與圓規畫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曬,它也不再伸直了,這是燻烤彎曲使它這樣的啊。
  •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論語》《子張》原文和譯文
    「關注」心靈人生伴侶,幸福人生執德不弘,信道不篤《論語》《子張》原文和譯文  譯文:子張:子張說:「有志者應該見到危險時,奮不顧身;見到利益時,考慮道義;祭祀虔誠,居喪悲哀。這樣就可以了。」  2 原文:子張: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譯文:子張:子張說:「擁有優點不發揚,信仰道義不忠誠,這樣的人,有他沒他一個樣。」  3 原文:子張: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
  • 道教赫赫有名的大宗師「呂祖孚佑帝君」,為何受到百姓的廣泛信仰
    農曆四月十四日為呂祖先師誕辰。萬教中內道獨尊,上古原是天地根。生人生仙生世界,立玄化胡定乾坤。呂祖感悟,知功名皆幻境,再拜曰:「先生非凡人也。願求度世術。」雲房故辭曰:「子骨節未完,志行未堅,若欲度世,須更數世可也。」呂祖叩頭乞度,誓修現在良因。雲房曰:「子尚有數年塵緣,猶未了也。」翩然別去。呂祖如有所失,不得已,強赴春闈,名書雁塔。呂祖啞然曰:「又入黃粱夢耶?慎勿至立馬風雪時也。」
  • 《慎子》原文及譯文
    《慎子》原文及譯文《慎子》慎到在《慎子》一書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具有明顯的道家和法家的特點。【譯文】天有無限的光明,不必擔憂人間存在的黑暗;地有無窮的財富,不必擔憂人間存在的貧窮;聖人具有美好的德行,不必擔憂人間存在的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