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上朝去哪兒吃飯?講講紫禁城裡的早點路邊攤

2020-12-22 孔甲丙

「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離不開「吃喝」二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大臣們上朝的時間就確定了,那便是雞鳴之時。按照如今的時間來說,應為凌晨四點多。

如此早的時間,家人們往往還在睡夢之中,叫醒全家只為吃一頓早餐,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凌晨上朝又該去哪吃飯呢?不少大臣給出了一個相當接地氣的答案——路邊攤。

在古時候,沒有城管的約束,不少百姓以擺小攤為生。那麼紫禁城裡的早點路邊攤,究竟有哪些吃食?令人驚訝的是,這其中的大多數,直至今日人們還可以在北京品嘗到。

早點路邊攤背後暗藏玄機

別看紫禁城的路邊攤小,可他們的老闆都是大有來頭。因為紫禁城路邊攤,做的就是朝中大臣的生意。想要賺他們手中的錢,少不了背後有人支撐。看似普通的商販,家中大多有個內務府的親戚。只有手持紫禁城的腰牌,才能在規定的範圍內行走。

相傳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某個平民百姓撿了別人的腰牌,來到紫禁城賣起了饅頭。雖然生意紅火,但事情總有敗露的一天。在那時候,這可是要掉腦袋的大罪。紫禁城的早點生意辛苦,卻也不是普通人想做就做的。與如今相比,當時的官兵可比城管要嚴厲得多。

油條豆漿豆腐腦很常見

紫禁城裡最為常見的早點攤,還要數油條豆漿豆腐腦。在東華門附近,早點攤的品種會更豐富一些。

在朝堂上針鋒相對的大臣們,此時此刻卻拋開了種種偏見,坐在一起共進早餐。在用餐之餘,他們也會談論身邊的八卦,這可是個交流感情的好機會。剛出鍋的油條外表酥脆,內部軟嫩,咬上一口那滋味兒真叫絕了。

喜歡甜食的人,可以選擇用油條搭配豆漿,在豆漿裡加上些白糖。酥脆的油條可以先直接吃,一口油條一口豆漿帶來不同的口感。等到油條表面變冷了之後,還可以將它蘸著豆漿吃,又是一種不同的口感。

而喜歡鹹食的人,則會選擇豆腐腦搭配油條。豆腐腦是南方北方都有的吃食,口味的不同體現在滷上。紫禁城豆腐腦以木耳、黃花、雞蛋為主料,價格稍貴的裡面還會加入肉絲。

濃厚的滷汁滋味十足,將白嫩的豆腐腦賦予了全新的體驗。一口豆腐腦一口油條,感受酥脆與柔軟的不同口感。

蘇造肉是滷煮的前身

「蘇造肥鮮飽老饞,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在紫禁城的早點路邊攤上,少不了蘇造肉的身影。

蘇造肉原本是地地道道的宮廷菜,以肥美的五花肉為主要原料,配以十多味香料烹製而成。做好的蘇造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深得宮廷上下的喜愛。可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五花肉價格昂貴,很少有食用的機會。

為此,民間選擇用豬肺、豬腸、豬肝、油炸豆泡替代五花肉。現如今北京的滷煮火燒,就是在民間蘇造肉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直至今日,滷煮火燒依然是老北京人非常喜歡的一道美食。

朝中大臣均為男性,早起上朝本就覺得疲憊不已。這時候,一碗熱騰騰的蘇造肉,不僅可以驅趕身上的寒氣,還能充分調動食慾。在吃蘇造肉的時候,大臣們喜歡配以大蒜,以便中和蘇造肉自身帶有的臟器味兒。吃完這樣的早餐,上朝的時候口裡的味道可想而知。

對於不少朝臣來說,上朝前最值得期待的事情就是吃上一碗蘇造肉。男性對於豬下水的喜好,可謂由來已久。但在平日和家人吃飯時,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很難在家中吃到這樣的美味。

而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匆匆忙忙地吃上這一碗,不僅不會覺得尷尬,還會和身邊的大臣有一種無需言表的默契。

賣蘇造肉的攤販,大多與街上的肉鋪有些聯繫。屠夫殺豬之後,小攤販以很低的價格將豬下水買回來,經過多次的清洗,配以厚重的調料,在大鍋中長時間烹製。等到吃的時候,直接從鍋中取出大塊的下水,用快刀切小放入碗中,再加上餅一類的主食,就是一道完美的早餐。

豆汁焦圈小鹹菜成為北京特色

「外地人的砒霜,北京人的蜜糖。」聽完這句話,就會想到北京的豆汁。早在宋遼時期,民間就有喝豆汁的傳統。相比於解饞的蘇造肉,豆汁焦圈小鹹菜顯然更適合日常食用。

賣這種早點的小攤,往往是兩個鍋的配置。油鍋用於炸焦圈,現炸現賣口感好。大鍋用於加熱豆汁,熱騰騰的豆汁令人挪不動步。再加上一大盆鹹菜,構成了大臣們豆汁焦圈小鹹菜的早餐標配。

隨著小販的一聲吆喝,熱乎乎的豆汁出鍋了。豆汁以綠豆為主要原料,用做完粉條、涼粉後所剩的殘渣發酵而成。

雖然聞上去有一股類似泔水般的難聞氣味,但是仔細品嘗會發現它既有豆子的香醇,又有酸中帶甜的口感。再加上豆汁是發酵類食品,對於調節腸道有很多好處。因此年齡稍大些的人,都對豆汁青睞有加,喝了還想再喝。

「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詩中所描寫的這種美食,就是北京人才知道的焦圈。焦圈的烹飪方法與油條類似,但口感上又有很大的不同。

相比於油條的外酥裡嫩,焦圈的酥佔了大多數。如果單吃焦圈,可能會感到有些油膩。但是配上了酸爽的豆汁,就達到了微妙的平衡。喝豆汁配焦圈的時候,少不了鹹菜的助力。在這種早點攤上,鹹菜往往是免費的。

芥菜疙瘩洗淨後用鹽醃製,待其變得柔軟之後,泡入精心調製的醬汁之中。等到食用的時候,醬菜早已變成深紅褐色。由於這種醬菜很鹹,往往三五根就能解決一餐。

對於朝中大臣而言,選擇豆汁焦圈小鹹菜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物美價廉。幾文錢的價格,就能吃飽吃好,實在是令人無法拒絕。

在豆汁的刺激下,整個人從昏昏欲睡的狀態中清醒過來,在上朝的時候,也能擁有更為出色的表現。小小的豆汁,為工作增加了些儀式感。

早點路邊攤是不少大臣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他們開啟一天工作的關鍵所在。而對於那些身兼重任的大官來說,吃路邊攤畢竟是一件有損自己身份的事情。因此他們寧願在室內吃些個糕點,喝杯熱茶,也不願意到外面湊熱鬧。從這一點看來,大官們的生活似乎也不是那麼自由自在。

在朝堂之上,外表看似嚴肅的大臣們,不知道心裡會不會想著明天吃什麼早餐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相關焦點

  • 大臣們凌晨上朝,去哪裡吃早飯?講講紫禁城裡的早點路邊攤
    在京城做官,就免不了定時上朝打卡,雖然皇帝一般都在卯時(五點-七點)後才開始理政,但碰上個別愛早起的(比如雍正),沒事愛住個遠處的(想想頤和園),再算上趕路、列隊、等傳的消耗,上朝的時間只能早之又早,所以要是趕上朝會,怎麼著也得凌晨一點就往紫禁城裡趕。
  • 明清皇帝究竟在哪裡上朝?故宮太和殿裡能容的下文武百官嗎?
    那明清兩代皇帝辦公在哪兒呢?明朝:御門聽政明朝每天上朝的制度是朱元璋定下的,作為一個創業者,老朱知道其中的難處,也特別愛護他的江山,因此,他非常勤政。他要求大臣們每天都要來朝見他,給他匯報工作。在哪兒匯報呢?
  • 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
    但是,皇帝是如何吃飯的?一天吃幾頓,每頓幾個菜?皇子們都要學什麼課程?古代的手爐和冰箱長什麼樣?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大臣們上朝的時間竟然是在漆黑的凌晨?皇宮裡的孩子平時都玩什麼遊戲?交泰殿中的自鳴鐘是怎麼運行的?
  • 清朝的大臣們是如何上朝的?
    再往裡到乾清門就更莊重了,乾清門外,東邊朝東的門,名曰隆宗門,平常上朝的司員,都在此門外,倘無公事,不必說不進乾清門,連隆宗門都不肯隨便進去的。由西華門內,到隆宗門外,路相當遠,人人須有燈籠。進,堂官則有人持大燈籠前導,此燈籠即在外邊轎前之燈;司員則自己手持,玻璃紙燈均可,惟隆宗門,則必須玻璃燈,紙燈不許通過,防火災也。
  • 延禧攻略裡帝后妃嬪生活的紫禁城
    延禧攻略雖然講的是乾隆朝的故事,但是紫禁城卻是明朝就有的,從朱元璋第四子永樂皇帝朱棣遷都北京就建成了。紫禁城分為外朝和內廷,從大清門進去,端門,午門,然後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當然還有隆宗門,養心殿在乾清宮西邊,等等。延禧攻略的故事,多取景在內廷,也就是乾清門裡面,有乾清宮,養心殿,交泰殿,還有坤寧宮,東西六宮,御花園等等。
  • 當時清朝官員上朝,為何不吃早飯,而是選擇含一片人參?
    而在完成這一些成就的過程中,古時候的早朝就發揮著很大的作用,話說早朝制度,也其實就跟我們早上開班會一樣,朝廷大臣上報最近的事物,君臣一同在那大殿裡共同商討,有事便大論一番,無事便也就早早退朝。而對於那時需要很早就準備上朝的官員們來說,很多時候都是顧不上吃早飯的那如果就算吃了早飯,吃壞肚子朝上想如廁怎麼辦?。那面對這個問題,那時候的人們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 清朝時期,誰能在紫禁城內騎馬、乘轎?只有三種人可以
    在清朝時期,紫禁城是皇帝們居住、辦公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整個朝廷的心臟。在皇權至上的封建時期,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因此在紫禁城並不是誰都可以騎馬、乘轎的,只有經過皇帝批准的人,才能這麼做!那麼都有那麼些人可以這樣做呢?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自唐朝起,因「金鑾」二字的尊貴與霸氣,人們只把皇宮裡最彰顯帝王皇權至高無上的大殿稱為「金鑾殿」,而太和殿就是紫禁城裡的「金鑾殿。只有和「天子」皇帝有關的大事件,才能在這兒舉行儀式和慶典。太和殿和沿故宮中軸線依次往北的中和殿、保和殿,是明清皇帝處理國事的前朝。今天只簡單介紹一下太和殿。
  • 古代皇帝上朝都是幾點,時間都是怎麼安排的
    要說幾點才是早朝,大臣會在午夜就開始起床準備了,走過京城的各大地方到午門,凌晨三點大臣們都聚集了,一直到大約凌晨五點的時候,大臣們都開始去上朝了。等到宮門開啟了,就依次排隊覲見,其實並不是所有朝代都這樣,由此可見,上一次早朝耗費了不少時間,真的非常辛苦。 上早朝這一制度形成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期,當時朱元璋從放牛娃做到了皇帝,實屬不易,他也十分珍惜。
  • 古代皇帝上朝去太和殿是走雲龍浮雕還是走臺階?
    這正是紫禁城的最高規格、皇權威嚴最無上體現的地方。這篇小論文,不做其他高大上的說明與解釋,單單針對我們許多小學生和古建歷史文化愛好者做一個最簡單的講述:第一、正如我們學的那篇課文,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 明朝很狡猾的皇帝,騙過所有人,20年不上朝卻批奏摺到凌晨5點
    四朝元老楊廷和在短短三年時間裡被掃地出門,後來被貶為平民。整風以後,嘉靖皇帝開始改革,政治上集思廣益,勤政為民,打擊權貴宦官,提拔大批賢臣,可謂是對朝廷官員的一次大清洗。經濟基礎上還民,鼓勵農耕,整頓賦役,賑濟災荒,減輕賦稅,體恤民情,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時激烈的社會經濟矛盾。軍隊重用以戚繼光、俞大猷為首的抗倭將領,徵剿倭寇,掃除異己,整頓邊疆。
  • 宮裡的福筒,點亮紫禁城
    宮裡上新福筒,重現紫禁城的新春景象 來源:財訊網 • 2020-12-14 16:18:24
  • 路邊攤,中華美食界的半壁江山
    就像武俠片裡的經典套路,絕世高手恰恰無需包裝,大隱於市。最近擺攤在網上變得挺熱鬧,什麼一天掙三萬、年入百萬的說法……當然,這些新聞看了樂呵樂呵就得。其實,地攤的熱鬧,最幸福的大概還是各路吃貨們。一個合格的吃貨,應該既能享受星級餐廳裡的精緻堂皇,也能在其貌不揚的路邊攤裡找尋專屬美味。
  • 2018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紫禁城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8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紫禁城 2018-12-05 11:27 來源:
  • 紫禁城四大城門,進出有什麼規則,東華門為何被稱之為「鬼門」
    紫禁城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呢,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周六裡,廣袤1680丈3尺2寸,南北236丈,東西各329丈5寸。規模的龐大可見一斑。為了紫禁城的安全,在其周圍僅僅設置了四個門,與外界相連。另外,紫禁城,城牆高三丈,垛口四尺五寸,基礎厚二丈五尺,頂收二丈一寸。四個大門與城牆,角樓相連,加上外面的護城河,組成了一個四位一體的防護屏障。那麼,四個門出入有什麼限制,有何說法呢!
  • 於正那麼自信自己的編劇能力,卻被《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打臉
    《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是於正在綜藝節目《演技派》中拍攝的短劇,節目中各位嘉賓以試戲和即興表演的形式,爭取《紫禁城裡的小食光》中的人物角色,從節目中來看,被於正誇獎的演員大多為自己公司藝人,對於其他公司來說藝人,於正總是能挑出許多毛病,而對自家藝人帶著濃濃的濾鏡。
  • 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是誰建造的,為什麼稱為紫禁城呢?
    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是誰建造的,為什麼稱為紫禁城呢?北京故宮,也是中國的標誌之一,而在舊時,北京故宮稱之為紫禁城的,而北京故宮,同樣是在中國古代的對宮廷建築之精華。故宮是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換個名字大家可能更熟悉,就是古裝電視劇經常說到的紫禁城。於公元1406年,也就是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至明永樂十八(公元1420年)年才完工。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
  • 去海底撈吃火鍋出來,網友:我是來吃飯的,不是來享受服務的
    去海底撈吃火鍋出來,網友:我是來吃飯的,不是來享受服務的科技發達了,經濟發展了,人們對吃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多,不僅要求好吃,還要要求美觀服務好。為了順應大家的要求,我們的飲食文化也是變得豐富多樣化了。作為一個真正的吃貨不僅要下得了路邊攤大排檔,更要上的了米其林大餐廳,吃貨們對吃喝對生活有著無限的嚮往。但是吃貨和美食家是不一樣的,吃貨們都是隨性而來。周末下班的時候,難得的清閒片刻就喜歡約上三三兩兩幾個好朋友一起聚聚,喝喝茶,吃吃飯。說到和朋友一起吃飯,那一起吃火鍋就是最好的選擇,首先火鍋不僅好吃,而且氛圍還比較熱鬧,容易帶動和朋友一起聊聊天。說到火鍋,就會想到鍋內現在比較知名的火鍋店——海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