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出上聯「育人才,苦口婆心似慈母」,小學生對出下聯,很欣慰

2020-09-11 明明說史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師重教同樣是華夏兒女銘記於心的操守。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古人就已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的理念,所以大家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足見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地位。

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會議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所以,1985年9月10日,就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教師節。教師節的存在,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

今天是中國第36個教師節,同學們一大早就手捧鮮花在校園裡等候,清晨第一縷陽光照耀在臉龐時,老師們會受到來自學生們最真誠的祝福,還有那來自心底的敬意。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大家已習慣用花朵來比喻他們的朝氣蓬勃。花朵也代表著愛意和敬意,祖國的花朵帶著香氣四溢的鮮花送給敬愛的老師時,那場面實在太溫馨。中學和大學自然不必說,他們都是大孩子了,表達對老師的敬意方式多種多樣。小學生們的表現,從某個方面來講,更能觸動人的心弦。

如火如荼的小學招生結束後,轉眼就到了開學季。孩子們脫離了幼兒園的「照顧」,踏入小學一年級那一刻起,就必然要快快長大。第二周的周四,也就是今天,就迎來了他們小學生涯中的第一個教師節,如何去表達,如何去面對,這將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一課。

家委會的成員們為了讓孩子們盡情發揮才能,想到了以對聯的方式來給老師們一個驚喜。思來想去之後出了一個上聯:「育人才,苦口婆心似慈母」。這個上聯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孩子們一看就能明白。

把6歲的孩子教育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肩上的擔子很重。這個年紀的孩子心智還不太成熟,所以苦口婆心自然是少不了的,有些時候不得不佩服這些年紀輕輕的老師們的耐心和細心。這樣的愛和教誨,難道不正如每一個孩子的媽媽嗎?「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這首歌大家都會唱,不同年齡段來唱,內心的感觸完全不一樣。

現在的教育方式是家長與學校高度融合的模式,在學校裡孩子們聽老師教誨,回到家與父母一起完成家庭作業,同時增進彼此之間的心靈交流,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可謂良苦用心。這樣一個上聯,既凸顯出了老師的光輝,也間接說出了父母的不易。

雖然只有小學一年級的年紀,但如今的孩子們早就涉獵廣泛,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後,給出了一個讓家長和老師都很欣慰的下聯:「授知識,千絲萬縷如春蠶」。不得不說,祖國的未來一片大好,不僅對仗工整,還用了「千絲萬縷」和「春蠶」兩個詞來做對,可見孩子們也是深謀遠慮,用情至深。

眾所周知,春蠶冰清玉潔,氣質高貴。食幾莖綠葉,吐一片錦繡;同時春蠶生命不息,吐絲不止,春蠶這些優秀的品質,只有光榮的人民教師才無愧於這樣的稱謂。著名教育家朱光潛說:「只要我還在世一日,就要吐絲一日,但願我吐的絲,能替人間增一絲絲溫暖,使春意更濃。」

在歷史上,很多文學大家也都用春蠶來讚美老師。《詩經》中最早出現了「春蠶」,而把「春蠶」進行擬人化的比喻最聞名的則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把春蠶的執著、堅貞、奉獻精神表現到了極致,成為千古傳唱的佳句。

除此之外,著名畫家潘絜茲的《春蠶頌》寫道:「春蠶化生,蕞而微蟲,春蠶何取,一桑始終,春蠶春蠶,萬世可風」,他對春蠶的品質進行了高度讚美。人們生動地把教師比作「春蠶」,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

孩子們用「春蠶」來形容老師,足見小小年紀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之深,而且還用了「千絲萬縷」來形容與老師之間的情感,可謂十分到位。當然,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暗指,父母和老師一起教育自己,為的就是能夠成才,這樣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孩子們的理解,很是欣慰。

小結

一方講臺,三寸粉筆;寒來暑往,勤耕不輟!老師是播種未來的辛勤園丁,是青春夢想的指路明燈。教師節裡你最想對老師說些什麼?

參考資料:《詩經》《春蠶頌》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私塾先生出上聯:谷黃米白飯似霜,多年後皇帝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生肖、姓氏、對聯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對聯又是一種集結中華語言特色的藝術形式,所以能對出一個完整工整的下聯也並非一件易事。唐伯虎、紀曉嵐等人都是對對子的高手,其實古代的皇帝更是對對子高手,因為皇帝接受的是古代最高級別教育,自然更善於對語言和文字的運用,當年明朝皇帝弘治帝,就曾對出過一個好多年人們都沒對出的下聯,堪稱經典。
  • 千古絕對,上聯:莫言相思苦,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妙了!
    千古絕對,上聯:莫言相思苦,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妙了我們都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也知道在古代人們的娛樂方式少之又少,而我們的祖先在這期間便創造出了很多非常經典的文化,一直流傳至今。
  • 張之洞出上聯「陶然亭」,才子對出下聯:張之洞
    對聯是古代文人重要的文化形式,尤其是在明清,很多文人在平時宴遊時經常互相對對聯打發時間,經常是一個人出上聯,一人出下聯,對不出的人則為輸了。對聯比唐朝的律詩更加注重平仄,也更加注重意境,所以能寫出一副好對聯也是不容易的事。
  • 乾隆作對出了個上聯,紀曉嵐對不出下聯,而說了句話博得皇上賞識
    這樣的一副上聯剛出,各位大臣連聲叫好,這個時候的下聯任務很顯然就交給身邊的大臣了,皇上讓各位大臣對出下聯則是重重有賞,這個時候的紀曉嵐站了出來,沒有回覆皇帝的上聯,反而是這樣說道:皇上貴為一國之君,作出的上聯實在完美,微臣不敢輕易對下聯,不管怎麼對下聯都不如皇上的上聯完美。
  • 農民出上聯,「上床睡覺」,網友對的下聯寫盡人生百態
    一年春天,二人相約在郊外飲酒,農民出了一個上聯,聯曰:上床睡覺。蘇東坡一聽這上聯,差點樂噴了,心想:這麼簡單,不是逗我玩麼?想罷,蘇東坡對道:喝酒吟詩。話雖然這麼說,但「上床睡覺」這個上聯卻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下聯,農民心裡很惆悵。900多年後的今天,網絡發達,網友們的文化修為高深,信息傳遞迅捷。當網友們聽說農民出的上聯後,紛紛留言對下聯。在分析網友們所對的下聯好與不好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宋朝農民當年出的這個上聯妙在何處。
  • 少女出對聯招婿,上聯:鐵錘打鐵鏟,鐵打鐵,窮木匠羞澀對下聯
    少女出對聯招婿,上聯:鐵錘打鐵鏟,鐵打鐵,窮木匠羞澀對下聯對於對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對聯在我國又被稱為對此門聯又或者春聯,而其實這都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寓意,因為我們每家每戶在過年又或者是有喜慶的日子之時,都會在門檻上貼上十分具有意義的對聯
  • 上聯「山石巖下古木枯」,紀曉嵐靈機一動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一副標準的對聯是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一般是出題者吟出上聯,而應答著要對出合適的下聯,所以對聯在古代經常用作選拔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上聯多少字,下聯也要有相同的字數,而且平仄方面要押韻,上聯是平仄平,那麼下聯就要是仄平仄,這樣才算是嚴謹。
  • 寡婦出上聯:年年難過年年過,路過的才子對出下聯,堪稱妙對
    但是想要對出一副好的對聯,還是需要幾分真才實學的。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叫出句,通常都是別人以出題的方式給出,下聯也叫對句,一般是結合上聯的語法,然後對出下聯。對聯主要看意境一副好的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有序,上聯出現了名詞,那麼下聯也要以名詞對出,這樣才符合對聯的邏輯特點。當然,僅僅掌握了對聯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
  • 知府千金招親,出上聯:「孫權嫁妹,有備而來」,窮書生巧對下聯
    但孫小姐卻一巴掌都給拍死了,命人全部給回絕了,這讓孫知府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於是對女兒進行了一番詢問後,方知曉其心意,孫小姐想著自己選擇夫婿,且以對聯的方式,一聯定姻緣,由她出對,能應對者,只要尚未婚配的年輕男子,她均願意下嫁,且當場寫出了一上聯上聯:孫權嫁妹,有備而來
  • 縣領導隨口出上聯 5年來無人能對出下聯(圖)
    誰能對得上這「口水對」上聯,將終身免費吃嶽池米粉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2月24日報導 「如果誰能工整地對出嶽池米粉下聯,我們將授予其『嶽池榮譽市民這位領導的興致更濃了:何不以此作個上聯,向社會廣泛徵集下聯?當年,嶽池在原環城東路南門外段規劃出了一條小吃街,名曰「米粉一條街」,並樹起了大牌坊,將「嶽池好,好嶽池,嶽池米粉越吃越好吃」作為牌坊的上聯,而在本應寫下聯的一側牌坊立柱上卻連續標記著幾個大大的「?」。
  • 華羅庚出上聯「三強韓魏趙」,難倒眾人,下聯一出更是經典
    談到歷史,華羅庚就來了靈感,他順口就說出了一副上聯,上聯是「三強韓魏趙」,向眾人徵求下聯如何應對。 這還不是此聯的精妙,精妙之處在於『三強』隱隱暗藏「錢三強」的名字,這副上聯是即景生情,玄機暗藏,可謂是十分的難對。 在場之人皆知道此聯的奧妙,一時間無人應對,難倒了眾人。時間過了好久,眾人還是無法對出下聯,紛紛轉向華羅庚,要求他給出合理的下聯。
  • 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看牛人們都對出了什麼下聯
    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看牛人們都對出了什麼下聯。對聯是明朝時興起的,因為朱元璋喜歡對對聯,朱元璋還會經常拿對聯來考驗人,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總結出來一些識人的方法,而對聯就是朱元璋識人的方法。如果對的好重重有賞,所以大臣們為了討好朱元璋開始在對聯上下苦功,不久後民間也流行了起來。
  • 上聯:「青天白日,進退兩難」,才子對出下聯,喜結良緣
    大戶人家千金招親的消息很快遍布全城,到了才女招親那一天,許許多多想要抱得美人歸的青年才俊慕名而來,等到開始的時候,這位千金說出了自己的要求:她給出一副對聯的上聯,能對出下聯的就能和她成親;女子的上聯是:青天白日,進退兩難。這一聯一語雙關,才女這麼出對也有幾分不滿和無可奈何的意味。
  • 狀元坐船回家,船夫出了一個上聯,狀元至死都沒有想出下聯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叫羅洪先的狀元,一次坐船回老家的時候,在船上與船夫聊天,船夫隨便出了一個上聯,立馬把羅洪先難住了,他至死都沒有想出下聯。羅洪先,明代江西吉安府吉水人,出身於官宦之間,家庭條件相當優越,但他與其他公子哥不同,讀書相當努力。在羅洪先看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考取功名利祿,更能夠增加自己的修養,他立志要成為大學者。
  • 藥材店上聯「玉葉金花一條根」,下聯被一公子對出,堪稱經典!
    錢商人平時就喜歡吟詩作賦,而且對中國的對聯很感興趣,於是就想以對聯的方式為女兒選擇一門親事,於是他就出了一個上聯「玉葉金花一條根」。這個上聯很有意思,首先「玉葉金花」是一種藥材,有清熱解毒去火的功效,而且這種藥材只有一條細根相連接。可以說這副對聯正好也和自己的藥材鋪有關,寫好之後就懸掛在自己的門店內。
  • 丈夫出上聯:美猴王,水簾洞,可進可出,妻子給出下聯有點意思!
    丈夫出上聯:美猴王,水簾洞,可進可出,妻子給出下聯有點意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距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一段歷史長河之中,展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傳統文化就是對聯,對聯又被稱為楹聯或者是對子,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對聯具有著很好的寓意。相信大家都看過周星馳演的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吧!
  • 清華招生,陳寅恪出上聯「孫行者」,下聯怎麼對?
    清華招生,陳寅恪出上聯「孫行者」,下聯怎麼對?中國對聯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文人還是民間創作過程中,都衍生出很多故事,既有段子的趣味,又不乏知識的雅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流傳已久的對聯佳話。輕鬆一下。這副對聯非常奇怪,上聯:袁世凱千古;下聯:中國人民萬年。上聯5個字,下聯6個字,按對聯常識,上、下聯字數都不一樣,根本就構不成對聯。然而絕就絕在這裡。因為「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這裡挑戰了常識,卻深挖了對聯涵義,如此奇特構思,反而成就了諷刺藝術的絕唱。此聯也成為對聯史上標誌性的奇聯、絕聯之一。
  • 才女出對聯招親,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書生智對下聯獲芳心
    張小姐知書達理,飽讀詩書,最愛吟詩作對,所以她決定用對聯來選擇自己的如意郎君,隔天,張府大門貼出了張家的「擇婿公告」以及張小姐的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聲明只要對出下聯,就有機會成為張家的如意郎君!
  • 朱元璋出上聯:老子天下第一,才子接出下聯,為何被殺?
    書生們一口答應這個比賽,提議的書生略微思考之後,率先吟出一首詩「一輪明月掛枝頭,長絲垂地飄悠悠。晚風一陣吹過來,枝擺影斜露光溜。」旁邊有一位書生看到朱元璋流出來的鼻涕快到嘴唇邊,隨口吟詩「山下飛出兩白龍,不知不覺過草叢。眼看遊到黃河邊,「嗖」地一聲回龍洞。」眾人見狀,哈哈大笑。
  • 上聯:凹凸互補成方塊,數學和語文學得不好的,基本對不出下聯
    李隆基決定出個對聊調節一下氣氛。他左右看看,冒出一句:「兩人土上坐。」這句上聯看似簡單,但仔細一想還確實不好對,首先是環境,李隆基加上楊貴妃這不正好是兩個人,高臺是土做的。上聯點出了環境還用了拆字。下聯自然也得照著這個規矩來。要說這楊貴妃難怪這麼得寵呢,智商情商雙高的人啊,她左右看看,立刻對出了下聯:「一月日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