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為大家分享的是《寶馬3系和奧迪A4L差距有多大?開起來對比後,老司機想說一句話》
手握25萬,想入手豪華品牌中型車的小夥伴一般都會想到寶馬3系和奧迪A4L,至於奔馳C級1.5T版本不用多說,操控運動和它都關係不大,那麼這次就來看看這兩款車都完成更新換代後,誰的三大件和綜合機械素質更高級,下面一起來看看
首先寶馬3系的外形依舊緊湊充滿力量,在運動曜夜套裝的加持下,運動氣質和視覺衝擊力都被進一步放大。隆起的機艙蓋與加大的雙進氣格柵都似乎在暗示著你它內在的能量不容忽視。3系四驅系統完全基於傳統後驅平臺的布局,因此它可以將發動機主體完全置於前軸之後,有效平衡了車身前後軸的重量分布。
是什麼讓A4L外形氣質大變?不是更富攻擊性的前臉造型不是更有科技感的大燈,甚至不是19英寸的輪圈和那塗滿鮮紅色的四活塞卡鉗,而是採用運動底盤之後低矮的姿態。業內有句話叫「一低遮三醜」奧迪quattro四驅系統在發動機變速箱機艙布局上有利有弊,相對3系來說,能適當降低發動機重心高度,但縱向布局也會更加靠前,發動機本體位置基本位於前軸之上。
全新一代寶馬運動方向盤握感過於飽滿寬大的多功能鍵區域更方便了使用,只是風格看起來不夠運動。雖然是三幅式設計,但我真的更懷念以前的"T字型"。真皮包裡的A4L運動方向盤手感真不錯,皮質細,尺寸粗細適中,手感貼合更適合亞洲人。雖然沒有紅線縫合盤底也沒有 S Liner運動標誌,但平底造型已經很滿足了。柔軟的3系座椅有些忘了本,舒適性快能和5系看齊了,座椅包裡性也為身材的兼容性讓了步。注重舒適性倒也不是錯。只不過這又是一個能降低你駕駛代入感的配置。
兩臺車都是高功率車型的三大件方面:寶馬3系搭載2.0T渦輪增壓發動能爆發258馬力,400牛米。8AT變速箱。奧迪A4L則搭載2.0T渦輪增壓發動機252馬力370牛米,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箱。高功率版本間的爭鬥讓駕駛節奏暢快了許多,豐滿而充沛的動力。即便不是純運動車型,卻也能帶給你極大地滿足聰明的變速箱在最運動的模式下,你完全不會感覺到動力會在某個轉速區間有明顯的疲軟,收放自如的動力。
運動模式下,寶馬3系的ZF 8AT變速箱確實更聽話。推動腳下的油門變速箱能爆發出最積極的反應,轉速飆升至紅區不自動升擋,收油也能將轉速維持在動力活躍區間一段時間,聽候駕駛者隨時發號施令,只是太過順滑的換擋少了ー些原始的衝擊感。
奧迪A4L的7速雙離合表現也不錯,運動狀態下,換擋絲毫不會有拖泥帶水的情況發生,而且雙離合變速箱如機槍上瞠的換擋感確實更加運動,但這臺變速箱確實還會有自動升擋的情況在山路上這倒不是令人無法忍受的問題。
寶馬3系更偏向於後驅的四驅系統夠智能,駕駛起來也很自然但是輪胎欠佳的抓地力影響了四驅系統的執行效率,尤其是兩條較窄的前輪,在入彎前軸需要更多牽引力輸出時它卻過早的觸動了穩定系統。我們也別再為A4L上新的四驅系統感到困擾,在豐富的傳感器和電腦的協同工作下,這套適時四驅系統對四輪驅動力的分配更具前瞻性,最顯著的地方就是入彎推頭的情況明顯改善,出彎時前軸強大的牽引力也能讓車身儘快走上正軌。
寶馬3系較軟的懸架帶來了很多不利的效果,在高速通過一些下坡時,懸架壓縮回彈的過程相對緩慢,底盤不能很好地吸住地面。整體底盤的反饋也增添了更多的隔絕感,路感也有些模糊。車身在運動中還產生了很多讓人心煩的震動。
A4L的底盤完全就是一副運動駕駛,懸架處理起路面反饋高效直接,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四個輪子的抓地力。你完全能夠以駕駛高性能車的強度在山路中摧殘而底盤出色的支撐性和動態響應速度也能立刻博得你的信任,寶馬3系轉向電子味濃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問題出在車身響應速度總是有所怠慢,轉向較強的隔閡感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你對它的駕控欲望。而A4L高轉向比轉向機配合四驅系統能更主動地去回應轉向指令,車身瞬態反饋也顯得更加積極
結語:寶馬3系和奧迪A4L差距有多大?開起來對比後,老司機想說一句話:寶馬在動力方面更佔優勢一點,變速箱爽快度上沒有奧迪直接而邏輯比奧迪好太多。升擋節奏跟著你的右腳隨時變化入彎時也懂得降到最合適的檔位。轉向不像奧迪那麼鋒利,3系的懸架支撐也比較差,不過前後軸重量分配平衡可以輕鬆用油門調動態,四驅分配更偏後,更有樂趣。
極限駕駛時,變速箱不夠熱血,入彎降擋不果斷,導致出彎前收油時變速箱才後知後覺得再降擋,對出彎速度影響很大。轉向很銳利阻尼力度不強也沒有路感,但車頭反應速度快。堅實的懸架也為車身提供了充足的抗側傾和俯仰能力。奧迪A4L的四驅系統更平衡,照顧好車頭就好,樂趣不如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