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和孩子爸一直比較佛系。S一歲前,從沒有提早設想過上學的事宜。
一周歲後有次去上圖書館的早教,和S同齡的媽媽告訴我已經把不到一歲的孩子送去daycare(相當於國內的託兒所)了。之後,我有意無意地開始接觸起幼兒園的信息,並思考什麼時間該把Stella送進幼兒園?
△一家蒙特梭利私立幼兒園的午餐區
在加拿大,五歲開始上公立幼兒園(Kindergarten)。五歲之前幼兒園分為Daycare (Family care)或者Preschool,和美國英國情況類似,都是私立的。招收的年齡門檻,有六個月,也有一歲到兩歲不等。
幼兒園在北美也是各式各樣,比如強調孩子獨立性,培養探索意識以及動手能力的蒙特梭利幼兒園。有些是順應孩子天性,以聽音樂做遊戲等娛樂活動為主的放養型,理念類似國內比較流行的瑞吉歐。
上幼兒園的時間需要預約,加拿大對幼兒教育規定,三歲以下的孩子,幼兒園的師資配備必須是4:1,四個孩子配一個老師,三歲以上大致是8:1。因此每家幼兒園孩子數量不會多,規模也都不大。有些生源多的熱門幼兒園,排隊就要排上一年半載。不誇張地說,聽說有些媽媽孩子在肚子裡時就去預約了。
和孩子爸達成了2歲送去幼兒園的共識後 (2歲之前,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我們開始了對附近幼兒園的預約參觀,下面來說說這三家吧:
Cefa
△cefa 其中的一間教室
離家開車七八分鐘,距離可以接受。
參觀學校的第一印象是非常乾淨,學校在二層,有很大的露臺,作為孩子的露天遊樂園,材料都是環保的原木,有玻璃高牆遮擋,很安全。最吸引人的是學校提供的午餐,特地參觀了他家的廚房,可以說是一塵不染了,當時工作人員正在做午餐,看上去是芝士焗飯之類的,用心且專業,每天的菜譜很誘人。(PS:大部分幼兒園是需要自己帶飯的)
說說cefa獨創的教育理念,這是一家教學理念偏向於精英教育的私立幼兒園,在加拿大口碑很不錯,也深受華人的喜歡。他既不贊成蒙特梭利的理念,對瑞吉歐的教育效果也表示懷疑。
cefa認為蒙特梭利的理念已經將近100年,依靠教具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現代化社會的要求,而瑞吉歐的教學理念聽上去很美好,真正實現所說的目標非常難。
因此,學校開設了有特色的技能課,比如手工,英語,數學,閱讀,科學,兒童瑜伽等等,時間安排很豐富。每天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分別在不同的教室,個人感受是,學校在課程上很花心思,總之不會讓孩子感到無聊,能學到不少東西,老師也都特別專業。
非常明顯的是,Cefa是有明確的教育目標的,就是學習能力的培養。
Bright Path
這是離家最近的一間學校,走路大約5分鐘,也不需要穿過大馬路,學校的房子是平房,沒有任何樓梯,操場有露天遊樂園,擺滿了孩子們的小推車,小廚房等大型玩具。環境安靜,挨著森林和一座小學,共享一個特別大的操場。
院長把我們帶進了辦公室,中間穿過孩子們的活動區,我看了下兩歲以上的孩子在大教室,混齡上課,一歲半以下有專門的嬰兒室,和大孩子隔離,提供的遊戲毯,嬰兒午睡床也都不同。
交談間,S不停的去撿地上的小石頭,我才發現這家幼兒園的理念有點開頭所說的放養型,場地大,孩子有充足的自由活動空間,老師幾乎都是西方人,對孩子很熱情,也很nice,沒有特別多的規矩,老師教唱歌跳舞時,孩子們就圍坐在地上,想躺著都行,感覺孩子在這兒會特別開心,能夠足夠釋放天性。
當然,缺點就是不會像cefa那麼乾淨整潔,場地也有些亂,還有一點好處是,相比其他學校常常在公共假日放假,這間學校幾乎不放假。
其實,這個放養的教育理念是我和孩子爸所認同的。
LP Montessori
最後說一下LP,這家只接受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它的地理位置很理想,穿過一條小路,對面就是附近最大的兒童公園,有大片森林,戶外條件五顆星。
△公園設施很新,都是環保材料
學校在寫字樓的一層,外觀並不起眼,但是推門進去時有些驚喜,進學校需要脫鞋,所有的孩子都是光腳,每個孩子有自己的衣帽間,裡頭放著雨衣雨鞋,外套,書包。
不同年齡段孩子雖然分布在不同區域,但整個教室是打通的,可以互相看到對方。這也是蒙氏比較推崇的混齡學習。
△學校門口貼的蒙氏教育理念,主要強調孩子的獨立性與自我探索
三歲以下的孩子有獨立的區域,閱讀角,遊戲毯,小課桌,衛生間都布置得像家裡一般,溫馨且整齊,以及隨處可見的蒙氏教具,老師一邊介紹一邊強調他們的不同材質,希望孩子通過觸感來體會。參觀的時候,孩子們正準備去戶外玩,他們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穿鞋穿衣服。
午睡是打地鋪的,有點像日本的榻榻米。這倒是挺安全的一個方式,不用擔心孩子跌落。
院長告訴我,即使是下雨天,孩子們也都得出門活動,早上一小時,下午一小時,雷打不動。所以需要給孩子準備好雨鞋雨衣放在小衣櫃裡。
乾淨,沒有嘈雜的玩鬧聲,很大的圖書室,擺滿正面牆的繪本,設計科學的衛生間,以及通透而有空間感的大教室,這些細節是這家幼兒園打動我的。
△ 3歲以下孩子使用的小小衛生間
△教室裡有很多蒙氏教具,老師在教S套圈
△ 孩子們在感受麵粉的質感
我認真思考了下上幼兒園的幾點訴求:
第一,交通方便或者離家近,這一點後兩者比較符合。第二,乾淨衛生安全,CEFA是做得最好的,LP其次。第三,多和大自然接觸,這一點上LP做得最好。最核心的一點,我希望S成長為怎樣的孩子?
S剛滿16個月,已經顯現出她的一些小個性,比如她有點小潔癖,地上一點點髒東西,她會撿起來遞給我,吃飯時小桌板弄髒了,她會指著讓我擦掉。那麼,衛生狀況不理想的Bright path我就直接pass了。
S是個樂於社交的孩子,會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微笑,樂於交朋友。很愛看書,玩玩具的時候一個人也可以研究較長的時間。
她非常有主見,早晨起床換衣服,不喜歡的衣服,她直接說不要,想做或者不想做某件事,能向我明確表達Yes or No。
當然,她有自己的小脾氣,比如比較沒耐心,一秒都不能等待,容易急躁。
△參觀三歲以下的幼兒班時,老師們正給孩子們穿鞋子帶去公園玩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我希望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她的包容心和專注力,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希望S能多和大自然接觸,富有想像力,所以對提早學習很多數理化之類的技能,我並不care。
對比下來LP在諸多方面都符合了我的需求。畢竟蒙氏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體系完善,既有理論,又有一套完整的課程和教具。強調孩子心智發展,獨立專注,這些都是我所欣賞的。
至於蒙氏的負面信息,預先也有了解,比如正因為蒙氏課程強調兒童安靜遊戲、培養獨立專注的能力,孩子的自由空間會受到些約束,有朋友告訴我,孩子如果影響其他小朋友很可能父母要被約談。
認真思考了下,S在家一直是很懂規則,又安靜的寶寶,比如我說過看動畫片必須坐到離電視兩米外的小凳子上,她每次都會乖乖遵守。出門遇到很吵鬧的孩子,她會主動走開。那麼蒙氏的缺點,我想反而是適合她的。
所以,你們應該知道我的選擇是什麼了吧 ?
△參觀的幼兒園遠不止這三家,比如這家幼兒園的位置靠近海灣,室內硬體也很棒,室外風景宜人,有很漂亮的公園,和孩子的遊樂場,遺憾離家有點遠,選擇放棄。
最後說一句,育兒的路剛剛開始,我的決定並不代表,蒙氏就是最好選擇,歡迎大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