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長江:貧困標準、基尼係數,五花八門的說法得理清楚

2020-12-13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夏長江】

明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將要實現全面脫離絕對貧困。十八大以來,經過了七年多的精準扶貧,特別是四年多的攻堅戰,中國的扶貧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據世界銀行數據,按1.9美元/天的標準,中國貧困率2012年為6.5%,2016年為0.5%;2019年應小於0.2%,低於美國。

中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國際上也得到了不少肯定,但在輿論場上就部分問題探討時,還有爭議、誤區甚至謠言。下面就從標準差異、基尼係數和具體的社會保障措施上展開,看看貧困問題目前究竟是什麼狀況。

一、貧困標準

國際貧困有三個收入標準,即1.9美元/天(極低標準)、3.2美元/天(中標準)、5.5美元/天(高標準)。貧困率是每天收入(或支出)標準以下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比,收入標準是國際元,即國際元(美元)相當各國貨幣購買力平價(以2011年測量結果,按購買力平價變化調整)。按2011年測量的購買力平價,1美元相當3.506人民幣,1.9美元/天的貧困標準相當2431元人民幣/年。

中國農村貧困收入標準,2011年為2536元(高於1.9美元標準),2019年為3218元,2020年為4000元左右(高於1.9美元標準,低於3.2美元標準),2011-2019年間居民消費價格平均上漲2.5%,即,中國貧困標準調整遠遠高於居民消費價格上漲。

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按1.9美元標準,美國貧困率還高於中國,至少有0.6%的居民收入低於694美元/年(58美元/月),這可從美國普查局的數據得到驗證。

美國1.9美元標準的貧困人口多是就業年齡段無業的非殘疾(盲人)、流浪者,不能享受貧困福利的移民,不符合貧困福利有關規定者,等等;

中國則是農村貧困人口較多,但自產自用農產品可折價為收入。按中國的貧困標準,2019年貧困率不超過0.6%,計劃2020年全部脫離絕對貧困(還是有相對貧困)。

由於中國物價漲幅高於美國,根據2017年世界銀行購買力平價測量結果,1美元相當4.184人民幣,人民幣購買力平價比2011年有所下降,2020年的3.2美元相當人民幣5000元左右。中國如果要變成中高收入國家,貧困標準也應該參考3.2美元的標準,那樣的話還有居民收入不達標,中國的扶貧工程還應繼續!

二、貧富差距

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主要是基尼係數,有關基尼係數在中國有兩個現象:第一個現象是將國際組織的稅後(再轉移)的數據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比較,這集中在學界,原因在於沒有認真研究基尼係數的類型。

收入基尼係數至少有四個:

一是世界銀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國的計算方法與國際方法相同,用中國城鄉居民五等分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2013-2016年的基尼係數,與世界銀行數據基本一樣(2013年後,中國按國際準則進行城鄉統一調查統計;2012年前按城鄉各五組統計,且農村為純收入)。

二是國家統計局的。為什麼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與世界銀行不同呢?原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王萍萍曾發表《關於我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測算的幾個問題》,詳細介紹了計算基尼係數的方法,其收入為人均可支配收入減去財產性收入,加上虛擬房租。由於城鄉虛擬房租的巨大差距,加上有房戶與無房戶的差距,加大了貧富差距。

三是稅前和轉移收入按市場價格計算(經合組織指標)。

四是稅後和再轉移的可支配收入(經合組織指標),這個是再次分配收入的。中國再次轉移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8倍,且低收入居民得到的福利較多,將減少貧富差距,使基尼係數變小。因此,國家統計局的基尼係數與國際組織的根本沒有可比性。

第二個現象是非常惡劣的。有文章聲稱,「世界銀行基尼係數由高到低排,中國排第38位。2017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基尼係數為0.467,但世界銀行的數據則顯示,2016年中國財富基尼係數已高達0.789,已大大超過警戒線」。

查詢世界銀行網站,2016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385,由高到低排第75位(由低到高排第90位)。世界銀行現有165個有經濟體的基尼係數數據,幾何平均為0.377(中位數為0.371),全球現有200多個經濟體,有的沒有基尼係數數據,高於或低於中國不定。

查詢世界銀行網站的結果,顯然此文章是謠言,其故意將某機構的財富基尼係數託名世界銀行,有意混淆收入基尼係數和財富基尼係數。

2013年後,國家統計局不再公布居民人均收入,也不公布五分組的分類收入,如財產性收入、虛擬房租,這樣就不能驗證國家統計局的基尼係數。國家統計局最好也像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分別統計、公布不同口徑的基尼係數,以便與其他經濟體科學比較。

世界銀行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係數

稅後基尼係數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小,途徑一是個稅和社保費繳納的多,二是政府發給低收入者福利多。分析基尼係數排名可知:

1.原社會主義國家排名靠前。排前7的國家都是原社會主義國家,排名12-26也有7個。原蘇東的勞動保險制度是企業發退休金和報銷醫療費,改為社會保險制度時,繳納的社保費率很高,如斯洛伐克和捷克,費率分別排第一和第三。

2.北歐國家基尼係數較低。北歐國家排在第8-18名。主要原因是勞動收入稅和社保費率高,減少了高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社會福利高,提高了低收入者的收入。兩者都促進基尼係數降低。

如芬蘭稅前基尼係數為0.512,勞動收入稅和保費率是收入的29.9%,稅後降低約0.238;丹麥稅前基尼係數為0.447,勞動收入稅和保費率是收入的36%,稅後降低約0.16;挪威稅前基尼係數為0.429,勞動收入稅和社保費率是收入的25.8%,稅後降低約0.16。

3.金磚國家基尼係數較高。俄羅斯、印度、中國排在85-90位,南非墊底。中國職工勞動保險制度也是借鑑蘇聯,改為社會保險制度時,參加社會保險的就業人員比例很小(1990年繳納職工養老保險者佔全國就業的9%),雖然中國社保單位費率也很高,但職工、自主就業、居民社保制度不同,現在參加職工社保的比例仍較低(繳納職工養老保險者佔全國就業的40%);並且參加居民醫保的高收入者繳納較低。

中國居民收入差距偏大,最大的可能是分紅的個稅(資本利得稅)按20%繳納,而綜合收入的最高稅率為45%,如分紅與綜合收入合併計稅,或分檔不同稅率計稅,將大大減少收入差距

三、貧困保障

很多國家都制定了本國的貧困標準,如美國每年公布聯邦貧困線,又稱聯邦貧困指南(FPG),將八分之一的人口劃為貧困人口(12.5%),聯邦平均貧困線是人均收入的25%左右(家庭平均規模為2.5人,用兩人和三人標準平均)。

常有人說,按美國的貧困線,中國80%以上的都是貧困戶。但是按國際組織規定,貧困線不能用匯率換算,只能用購買力平價衡量。

而且,美國的聯邦貧困線只是指導線,並不能與中國的貧困線相提並論,中國的貧困線能享受「低保」,美國的貧困線卻只可享受食品券(補充營養援助計劃),美國人均食品消費平均265美元/月(2018年),而食品券約是食品消費的一半(2018年平均134.5美元/月),是名副其實的補充營養援助。

中美兩國貧困保障對象稍有不同,美國的主要對象是貧困家庭的老人、殘疾人(盲人),貧困家庭的主婦(夫)、孩子,但收入超過一定標準的殘疾人(盲人)並不能享受;中國保障的對象則較寬,如殘疾達一定程度即可(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一級的肢體殘疾人);就業年齡段非殘疾低收入人員;因病致貧等支出型貧困,等等。所以,中國貧困保障比例大,佔總人口的3.4%左右,而美國不到1%。

2019年,全國共有4317萬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市861萬人、農村3456萬人),460多萬人享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其中農村439萬人)。近幾年貧困保障率有所下降,這是嚴格管理的效果。

中國的扶貧標準是「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和住房安全」,2019年低保金平均為323元/人月(其中城市為512元,農村為276元),特困人員每月供養標準600多元;也就是說,僅低保金就能基本保障低收入組水平的食品、衣著、醫療和教育等消費水平,住房另有保障措施。

美國類似中國的低保有兩個,一是補充保障收入(SSI),二是家庭臨時援助(TANF)。美國「低保」領取人數不到總人口的1%。美國居民要享受貧困福利,有年齡、是否殘疾(盲人),就業及工作時間,收入和資產等方面的規定。

美國領取補充保障收入的佔總人口的0.3%左右,其對象是:貧困的老人(無收入或極低收入)、殘疾人、盲人,無法工作(喪失工作能力)一年以上,或無法獨自生活。

補充保障收入分老年、孩子、盲人、殘疾人,分住在自己家,住在別人家,住在照顧機構,分人數。每月平均680美元左右(由低到高順序是老人、殘疾人、盲人)。

美國的「低保」,主要是聯邦資金,各州有補充資金,各州金額稍不同,加州金額較高,2020年,住在自己家的單身老人最高收益為943.72美元,但必需本人沒有任何收入,只要有收入,就需按規定扣除。

補充保障收入實際收益=最高收益-可計總收入(可計非勞動收入1+可計勞動收入2)-實際自我支持計劃的繳款(PASS)

領取家庭臨時援助的佔總人口的0.65%左右(2018年),其對象是貧困家庭成員,家庭臨時援助實際收益=最高收益-可計總收入(可計非勞動收入+可計勞動收入),可計非勞動收入和可計勞動收入也有規定的扣除。

中國享受醫療援助的比例遠高於美國,中國所有參加居民醫保者都享受(職工醫保也有少量補助),僅居民醫保就達總人口的73%,美國醫療補助(白卡)覆蓋率則僅為20%左右。

中國居民醫療保險繳費率很低,2019年居民醫保年繳費250元左右(集體經濟可助繳),是人均收入的0.8%;美國歐巴馬醫保類似中國居民醫保,其平均年繳近5000美元(僱主可助繳部分),是人均收入的15%左右。

中國貧困戶,政府代繳或免繳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實際年繳低於50元,有的地區全部由政府代繳,享受醫療保險資助的佔總人口的5.6%。美國聯邦貧困線133%以下者的費率是人均收入的2%(政府補貼後),個人實際年繳低於200美元。

中國農村貧困戶住院實際報銷率與美國相當,提高到了95%(有的地區為100%),大病保險起付線比普通參保者降低一半,並全面取消醫療費封頂線;中國城鎮貧困人員住院報銷率不低於90%。中國享受醫療救助(個人應付的住院或門診醫療費,由政府補助)人次佔總人口的4.4%。

美國低收入住房保障主要是房租補貼,住房援助覆蓋率3%左右,支付的房租約是家庭收入30%左右,其餘由政府支付(政府補貼約是房租的30%)。

中國住房保障,除住房補貼(公租房、廉租房也有補貼)外,還提供廉租房、公租房,城鎮家庭有2.2%的住在其中(農村有0.3%),居住面積各地標準不同,北京地區規定:一人為25平米,兩人為35平米,三人為45平米、四人為50平米,廉租房租價為1.2元/平月(有的縣為0.4元/平月),如三口之家,房租僅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0.32%。

中國最具特色的是免費為農村貧困戶改造危房或新建住宅,新建面積依家庭人數而定,特別是貧困山區,免費或僅收少量費用整村異地搬遷。貧困地區脫貧標準還有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現在全國多數農村的基礎設施都已經達標。

最近,「兩辦」發布《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民政部公布《中華的民共和國救助法》(草案徵求意見稿),都將有助於提高中國的扶貧工作。現在中國距中高收入國家是一步之遙,應有選擇地借鑑部分中高收入、甚至高收入國家的一些成功做法。

中國貧困保障現面臨兩個選擇,即保持覆蓋率,提高貧困標準;還是分層制定貧困標準,差異化提高覆蓋率?在住房保障方面也有選擇,即城鎮住房保障是繼續大力建設廉(公)租房,還是加大住房補貼並行?新建房屋需要資金和時間,而提供住房補貼,租住私人房屋,能有效地降低空置率,減小金融危機因素。特別是有的地區時有拆除違章新(舊)住房,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將其沒收作為公(廉)租房,或許也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中國最應借鑑的是防止懶惰者享受貧困福利,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條件的,必需參加相適應的工作;如收入還低於貧困標準,要衡量其工作時間(美國有的州為二分之一,有的州為三分之二,家庭主婦在孩子滿一定歲數後),高於可比人群的工作時間比例,方可領取貧困福利待遇;不參加工作,或低於工作時間,要取消貧困福利待遇(農村也要制定相應的勞動時間和成果標準)。特別要實行享受貧困援助者死亡後的遺產回收制度!

·可計非勞動收入=非勞動收入(含某些福利收入)-$20(一般免稅額)

非勞動收入包括社會保障殘疾保險(SSDI);短期或長期殘疾保險;VA福利;工傷賠償;及從信託或投資獲得的收入,股息或利潤。

·可計勞動收入=(勞動收入-個稅-$20-$65)×0.5

65美元是收入免稅額,0.5是假定基本生活支出是收入的50%。個體戶的勞動收入應減去經營費用

相關焦點

  • 恩格爾係數的下降與基尼係數的上升
    針對我國社會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一些經濟學家及官員們依照收入差距拉大就會引發社會動蕩、破壞社會穩定的觀點認為:「我國的基尼係數增長過快」,「已經超過0.4的國際警戒線」,「中國人是非患寡而患不均的」,甚至發出了警報,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然而,需要搞清的是,我們能否簡單地將基尼係數的大小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呢?恐怕不能。
  • 基尼係數與恩格爾係數
    考題內容的設置一直與熱點密不可分,針對事業單位考試的特點並結合最新國內外熱點事件,今天著重給大家介紹兩個係數即基尼係數與恩格爾係數。一、基尼係數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於192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其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佔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
  • 中國的基尼係數與中產階級數量
    基尼係數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基尼係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平均越是趨向平等。國內外所有經濟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中國的基尼係數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
  • 不妨借用恩格爾係數和基尼係數
    恩格爾係數和基尼係數都是用於分析居民家庭富裕程度或收入水平差距的統計指標,是具有很高國際認可度的經濟分析工具。鑑於民間經濟與公共經濟在一定意義上的可比性,而且目前國內外經濟學界對地區間公共經濟水平差異分析似乎缺少普遍認可的分析工具,在進行必要的改造和衡量標準的研究與選擇之後,借用恩格爾係數和基尼係數來分析一個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財力狀況及其水平差異,或許是一種相對便捷的選擇。
  • 從基尼係數看中國的貧富差距,專家:中國基尼係數高並不可怕
    基尼係數基尼係數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係數在0-1之間,0代表收入分配絕對平均,1代表絕對不平均。在國際上,通常把0.2以下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係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公開數據在2011年之前,國家統計局未公布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的基尼係數。
  • 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英文:Gini index、Gini Coefficient)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  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基尼係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
  • 如何理解「基尼係數」及其意義?
    但是許多學生也都是只聽過這個詞,但對於它所蘊含的經濟學意義及其他社會意義卻知之甚少。老夏在這裡和大家談一談基尼係數及其現實意義。       關於什麼是基尼係數,有兩種版本:一種說法認為,基尼係數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於192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
  • 2021部隊文職經濟學知識:基尼係數與恩格爾係數
    基尼係數和恩格爾係數這兩個名詞的概念要注意區分。基尼係數主要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取值範圍在0到1之間,越趨近於1代表整個社會分配越不公平,越趨近於0代表整個社會分配越公平。所以基尼係數可以用整個社會中不公平分配與社會總分配來衡量。
  • 科普,兩個技巧掌握恩格爾係數和基尼係數,考事業單位有用!
    因此恩格爾係數越小,人民越幸福,國家越富有。恩格爾係數達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49%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基尼係數基尼係數,是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
  • 中國最真實的基尼係數
    隨著相鄰地區產業結構變得越來越同質,如果在政策設計過程中沒有相應的補充措施,政策導向和其他的衝擊都可能使兩極分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二是儘管在內陸地區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很有必要,但是政府更應該注重貧困地區居民住戶的資本積累。在不遠的將來,資本積累可能成為影響地區不平等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發展農村資本市場,特別是提高對貧困人口的貸款,應該放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最高議程上來。
  • 師偉:論基尼係數
    如果A為零,基尼係數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為零則係數為1,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洛侖茲曲線的弧度越小,基尼係數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趨向不平等,洛侖茲曲線的弧度越大,那麼基尼係數也越大。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基尼係數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基尼係數,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恩格爾係數   恩格爾係數是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   關於恩格爾係數的常考點:   1.計算公式: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總額/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100%。
  • 重點|經濟之基尼係數
    推薦指數★★★★★在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的考試中,經濟類佔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而對經濟常見係數的考察也是較多的。這部分內容理解為主,難度不高,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是正確的學習和複習方法。今天主要介紹一下和基尼係數相關的知識點。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在1922年提出了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也就是基尼係數。它是根據洛倫茨曲線來判斷分配的平等程度。其形式如下圖。
  • 怎樣理性看待當前我國的基尼係數?
    在前面一期當中,老夏和大家談了基尼係數的概念及其意義,大家可能對於在衡量收入差距時使用基尼係數的情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當前社會始終存在著「塔西佗」現象,即社會公眾對於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認識理解時,往往都要打個折扣、或根本不相信,甚至任由想像隨意猜測。其實這樣也不是理性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態度,也有可能使認識發生扭曲。
  • 2018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要點整理:考點分析之基尼係數與恩格爾係數
    本文整理2018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要點整理:考點分析之基尼係數與恩格爾係數。更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事業單位考試中經濟部分非常重要的兩種係數—基尼係數與恩格係數。這兩種係數是事業單位考試的高頻考點。
  • 王萍萍:關於我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測算幾個問題
    該指標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在20世紀初提出。社會中每個人的收入都一樣、收入分配絕對平均時,基尼係數是0;全社會的收入都集中於1個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時,基尼係數是1。現實生活中,兩種情況都不可能發生。每個人的收入有多有少,差距大時,基尼係數就高,差距小時,基尼係數就低。  基尼係數是根據洛倫茨曲線,即收入分布曲線計算的。在下圖中,橫軸是累計人口百分比,縱軸是累計收入百分比。
  • 什麼是「基尼係數」? - Chinadaily.com.cn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首次披露過去10年全國居民基尼係數的變化後,北京也將適時公布本地區的基尼係數。 國家統計局北京統計部門發言人表示,北京市將公布2012年基尼係數。
  • 基尼係數是什麼?如何反映一個地區的貧富差異?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反應地區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基尼係數#基尼係數的提出基尼係數是1943年由美國經濟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提出,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係數的值介於0和1之間。並且基尼係數越大,說明該地區的貧富差距越大;反之基尼越小,貧富差距越小。
  • 劉志 | 近代地權分配研究方法芻議——基尼係數與統計方法的運用
    研究地權分配,基尼係數是一個非常有利的研究工具,不過,在利用基尼係數時,必須遵循科學合理的統計方法,方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而統計方法的使用,必須建立在統計資料紮實可靠的基礎之上。從常識上判斷,小學教員不可能完全清楚所在村莊每家每戶有多少人有多少地,而且高苗所統計的土地面積都是以千畝計,因此,估計的程度很大,精確度與可靠性值得懷疑。民國期間的地權分配統計資料類似情況很多,未經實際調查,或由地方人士上報形成,統計質量低劣,有的不堪利用。
  • 官方解釋不發布城鎮基尼係數:高收入者收入未知
    圖/CFP  國家統計局從2000年起一直在發布農村居民的基尼係數,但城鎮居民的基尼係數卻沒有發布。由於基尼係數與社會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密切相關,因此該數據備受關注。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昨天解釋說,由於高收入階層的真實收入信息難以獲取,導致依據目前城鎮住戶調查計算出來的城鎮居民基尼係數偏低,所以這項數據沒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