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係數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基尼係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平均越是趨向平等。國際慣例把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
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係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國內外所有經濟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中國的基尼係數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據世界銀行的有關報告,中國的基尼係數已擴大至0.458;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目前的基尼係數為0.45,佔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佔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佔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佔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表明,我國最富裕的10%人口佔有了全國財富的45%,而最貧窮的10%的人口所佔有的財富僅為1%。
關於中國中產階級的數量,說法不一,評定標準也各不相同。但我認為比較中肯、靠譜的數字應該是2億多,那種僅以個人資產來評定中產階級的標準已經「out」了。
因為以此標準被列入中產階級中的相當多一部分人,都是背負巨額房貸的「房奴」,他們的後半生必須拼命努力工作,才能還請銀行房貸,其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哪裡還談得上什麼生活質量。
因此他們算不上是真正具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前段時間,關於中國消費能力的問題,著名企業家曹德旺和馬雲曾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曹德旺認為中國的大多數人沒有消費能力,而馬雲的看法則相反。
實際上他們說的都沒錯,只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曹德旺是從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表示自己的看法,而馬雲則是從電商的角度看問題。現在有相當多的90後、00後們通過支付寶的「花唄」、「借唄」、各種網貸和銀行信用卡來透支提前消費。
儘管他們這一代人已經養成了超前消費的習慣,具有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但他們卻並不具備中產階級所應有的經濟實力,因此不能將他們劃入「中產」行列。
現在中國的社會階層日趨固化,表現為,富人的下一代仍然是富人,「富二代」,而窮人的後代依舊是窮人。因為富人的孩子一出生就可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佔有更多醫療、教育等社會資源,正如同人們所描述「出生時嘴裡就含著金鑰匙」。
富人家庭的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學校或花重金出國留學,學業完成後又有家庭雄厚財力的支撐,將來的發展必然一路順暢,自然而然進入「上流社會」生活圈。富人中還有的父母為其子女未來的發展深謀遠慮。
如最近因疫情而曝光的1.5萬名留學英國的小留學生,這些小留學生10年後即可獲得英國國籍,成為大不列顛公民。學業完成後,憑著洋文憑和熟練的英語再回國發展,顯然早已贏在起跑線上了。
如若創業投資則屬「外商投資」,還可享受外商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未來事業發展,必將會一路順風,理所當然成為「富二代」。而如此發展下去,富人家族將形成良性循環,後面將會有「富三代」、「富四代」。
而窮人家庭的子女,其父母每天忙於生計,為養家餬口而四處奔波,哪裡有資金、時間和精力去教育撫養子女,導致許多孩子不得不輟學,提前
走入社會靠打工養活自己、補貼家用。因此窮人的後代仍然是窮人,而由此所形成的惡性循環,其後代將會成為「窮三代」、「窮四代」。
社會階層固化的狀況就導致,一個人出生在什麼家庭,對其今後的發展和一生的命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許可馨所言,她之所以能混到今天這一步,全靠父母的權勢、金錢和蘇州的人脈,個人努力算個屁。
的確,在目前商品社會的大背景下,物慾橫流,一切物品無不被打上商品的烙印。正如人們所常說:「人要有尊嚴地活在這個世界,沒有錢是不行的」。古人云:「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當下社會,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因收入、社會地位、社會階層的不同,而形成各自的生活「圈」。諸如,演藝圈、影視圈、收藏圈等,還有富豪們的圈子-各類會所。而低收入人群的窮人們,平時的生活圈子也是由一些窮朋友、窮哥們所組成。
按社會階層形成人際交往的圈子,這似乎已成為社會潛規則。
基尼係數越低表明收入差距越小,分配越公平,社會越穩定。目前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基尼係數均較低,他們收入人群的分布狀態如同橄欖狀。即特別有錢的富翁和貧困人口位於橄欖兩端,中間部分是佔總人口80%的絕大多數中產階級。
這也就是為什麼歷任美國總統競選時,都把中產階級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因。如川普在其當初的競選綱領和競選口號中,就信誓旦旦地向選民表示,自己一旦當選就會履行競選中所提出的要提高就業率,並讓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承諾,因為中產階級佔了美國人口的82%。
而這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藍領工人,所以要想競選成功,就必須提出有利於絕大多數中產階級利益的競選綱領。
發達國家收入人群的橄欖型構成,有利於社會穩定並易於形成和諧社會。而我國收入人群的分布形狀卻如同金字塔,即最有錢的富豪位於塔尖,而後按收入多寡向下,以此類推,位於金字塔底部的就是數量眾多的低收入人群。
目前在中國,2%的人佔有了80%的社會財富,而中產階級的人數也才僅僅2億多人。基尼係數表明,我國貧富差距還很大。這對於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是十分不利的。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始終將扶貧、減貧工作作為經濟工作中的重點,一直常抓不懈。採取了許多新舉措,如定點扶貧、精準扶貧等。隨著各項工作不斷深入發展和持續向前推進,扶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
到去年年底,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2013年-2018年,每年有1200多萬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中國一半的貧困縣,80%的貧困村,85%的貧困人口已經實現脫貧。
我國的扶貧工作得到了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稱讚,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稱讚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國家對於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也十分重視,一直將其列為改革重點。中央目前採取的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調節過高的收入的舉施,就是為了儘量縮小收入差距,擴大中產階級的數量。
當前我國正在朝著「二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努力前進。儘管遭遇了突發疫情,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不會受阻的。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在2月24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各項發展目標任務可以實現。
相信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推進分配領域內的深化改革,我國的貧富差距一定會逐步縮小,中產階級的人數也將與日俱增。
好了,囉囉嗦嗦說了這麼多,就此打住!最後用一句話結束此文,「眾人尚為中產,同胞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