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階段發表大量時評文章,結集出版三本時評專著,天津市武清區楊村一中高三學生肖亞洲近期受到部分主流媒體的關注。10月22日,肖亞洲作為封面人物,登上我國唯一的英文日報《中國日報》旗下的《21世紀學生英文報》「高三版」,成為讀者關注的焦點。英文媒體視角下的90後時評作家肖亞洲是什麼樣兒?
不趕時髦的「非典型」青少年
《21世紀學生英文報》是國內第一份面向中學生的英語時事周報,以視角獨特著稱。該報「高中版」頭版追求雜誌式設計風格,每期以一個整版推出一位封面人物,報導每周風雲人物、熱點事件,輔以大幅彩色圖片。「封面人物」是該報一個知曉率和關注度都很高的欄目。
報導稱,肖亞洲是一個「非典型」青少年。這位18歲的學生不趕時髦,也沒有整日埋頭題海,相反他熱衷於寫一些時評。儘管只是一名高三學生,他已經為全國的許多家報紙和網站寫了大量觀點鮮明的文章。
今年暑假期間,肖亞洲公開發表過的200餘篇時評文章已經結集成三本書出版,總字數達到60萬字。他的文章關心社會問題,比如戶籍限制、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問題。
該報記者說,肖亞洲看待社會問題的敏銳視角在北京讀小學的時候就開始顯露。有一次他路過路邊的燒烤攤,發現濃煙滾滾,他覺得自己有必要給北京市市長寫封信。在這封信中,他指出路邊燒烤攤對環境的汙染和危害,並且給出了具體建議。後來這封信被多家報紙刊載。
報導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肖亞洲對社會現狀表現出比其他青少年更大的興趣。他說他在高二的時候的寫作狀態近似「瘋狂」,幾乎是每天一篇。肖亞洲會在午休時瀏覽新聞,下午會記下他的零星想法,而晚上,在他完成作業後,他就開始醞釀並完成一篇時評。
「對現實無法保持緘默」
作為該期報紙的主打新聞,該報封面的引語這樣描述肖亞洲:一個對現實無法保持緘默的90後時評作家。
「我不會沉迷於虛幻的世界,反而喜歡了解世界的真實面目。如果不能傳達90後的聲音,我會睡不著覺。」肖亞洲對該報記者表示。去年,他的一篇關於陝西上訪者的文章被湖南紅網「紅辣椒評論」評為年度最佳時評。直到那時,編輯才知道這位投稿踴躍、筆鋒犀利的寫手其實是一位高中生。
肖亞洲對該報記者透露,他的家庭對他影響很大。他的父親是北京某媒體資深的調查記者。他們經常會在晚餐時談論社會熱點,而肖亞洲總會積極參與討論。
「我擔心這孩子看了太多社會中不公正的事情,將會影響他的健康成長,但是我又無法使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肖亞洲的父親對該報記者說。「幸運的是,他已成長為一個關心社會、實事求是、有人文情懷和公共意識的人。這些也正是我們希望他具備的品質。」
鼓勵更多中學生成為「站起來的人」
《從「標準答案」中突圍》,是著名政論家、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皇甫平)為肖亞洲三本時評集所作序言的題目。周瑞金說,應試教育環境下的青少年面對無數需要背誦的「標準答案」,我們的教育常年累月地做著束縛孩子們創造性的「工作」,而肖亞洲卻從學校教育對思想的制度性、系統性的束縛中,突圍而出,令人欣慰。周瑞金希望肖亞洲能在應試教育中倖存一些創造能力,甚至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創新人才,因為他具有這方面的潛質。
而這一點,正是《21世紀學生英文報》為何在眾多90後作家中,單單把注意力投向肖亞洲的主要原因。該報編輯、記者劉金梅說,目前包括一些「少年作家」在內的高中生,寫作普遍追求華麗文採,而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對重要的社會現實明顯疏離,思想蒼白為所謂的文採所掩蓋,這已經成為限制中國學生學術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劉金梅說,通過寫作來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已是當今教育的世界性趨勢。該報將肖亞洲作為封面人物推出,旨在鼓勵和引導更多中學生張揚個性,彰顯獨立人格,追求精神上的大氣,成為「站起來的人」。 (汪文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