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醉駕救妻獲不起訴,法治日報:體現司法溫度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法治日報9月10日消息,深更半夜,妻子突然發病暈倒。因住在偏遠鄉村,救護車不能及時趕來,家人和鄰居又沒有駕照不能開車,計程車一時也聯繫不到,醉酒丈夫陳某隻得駕駛私家車,將妻子送到附近醫院搶救。隨後,陳某被警方當場查獲。經鑑定,陳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223毫克/100毫升,遠超醉駕標準,後被批捕。近日,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陳某的行為構成緊急避險,不負刑事責任。最終,檢察機關撤訴。據悉,這是江蘇第一起因構成緊急避險而被依法撤訴的醉駕危險駕駛案,在全國也極為罕見。

這起案件披露之後,引發了輿論的高度關注。相關司法機關的做法也得到了肯定和好評,事實上,這一較為罕見的處理體現了司法機關執法辦案的擔當、定力、文明、善意,並為處理類似案件提供了標杆和指引。

所謂緊急避險,主要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損害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其實,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見的搶險救災、救助他人的見義勇為行為,在刑法或民事法律中,將其視為緊急避險或者正當防衛。譬如,為搶救落水者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他人船隻開走就屬於緊急避險。為制止或抓獲搶劫者而將犯罪嫌疑人打傷就屬於正當防衛。

之所以豁免或者減輕緊急避險者的法律責任,主要在於,其與抓小偷等「壞人」那樣,都屬於值得褒揚、鼓勵、學習的善行義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得以良性運轉,人們安全感得以提升的重要力量。試想,如果看到他人處於危難之中或者遭遇危險時,人們都只是圍觀、拍照而不實施搶救、救助,那麼整個社會將是多麼冷漠可怕,任何人的安全感都將不復存在。

此外,不強人所難作為衡量法律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準,主要指法律不能命令人們實施不可能實施的行為。其另外一種表述為「期待可能性」,指根據當時具體的情況期待行為人實施合法行為的可能性。如果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不能期待行為人實施合法行為,就不能讓他承擔刑事責任。

具體到緊急避險行為中,避險人在不得已的緊急情況下,採取損害較小的合法權益而保護了較大的合法權益。其「不得已的緊急情況」正是法律不強人所難的「難處」。此時,如果依然苛刻地要求避險人不損害較小的合法權益,其就無法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或者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時,不能期待避險人不損害較小的合法權益,否則,其就無法完成避險行為。進而言之,緊急避險的關鍵就在於犧牲較小的合法權益,如果不需要犧牲較小的合法權益就能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也就不需要援引緊急避險來豁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以此事件來說,陳某妻子突然摔倒,昏迷不醒、口吐白沫,生命權益正處於威脅之中,可視作正在發生現實危險。在所處位置偏僻,醫院一時間又不能及時派出救護車,其他人又不會駕車的情況下,不能期待陳某不醉駕而依然等待救護車。加之陳某的醉駕行為並未造成交通事故等嚴重後果,對公共安全的危害較小。此時,陳某醉駕送妻就醫屬於用犧牲較小的公共安全來保護其妻子的身體健康,符合緊急避險的構成條件。

可以說,此案雖非重大案件,但其彰顯的意義非同小可。其一,此案向公眾普及了緊急避險這一較為陌生的詞彙,並有助於激勵更多人在他人陷入危難時敢於及時站出來,伸出援手。其二,此案讓更多人看到,司法機關不僅肩負打擊犯罪的重要職能,而且也肩負著保護合法權益,讓無罪的人不受追究的職責。其三,此案也從某種程度凸顯了文明、理性、善意、平和的執法理念已得到有效貫徹落實,讓更多人感受到司法的溫度和暖意,讓更多人切實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公平正義。

來源:法治日報

相關焦點

  • 法治日報評醉駕救妻獲不起訴:體現司法溫度和暖意
    原標題:法治日報評「醉駕救妻獲不起訴」:體現司法溫度和暖意  法治日報9月10日消息,深更半夜,妻子突然發病暈倒。在所處位置偏僻,醫院一時間又不能及時派出救護車,其他人又不會駕車的情況下,不能期待陳某不醉駕而依然等待救護車。加之陳某的醉駕行為並未造成交通事故等嚴重後果,對公共安全的危害較小。此時,陳某醉駕送妻就醫屬於用犧牲較小的公共安全來保護其妻子的身體健康,符合緊急避險的構成條件。
  • 男子醉駕救妻獲不起訴,法治日報:體現司法溫度
    法治日報經鑑定,陳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223毫克/100毫升,遠超醉駕標準,後被批捕。近日,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陳某的行為構成緊急避險,不負刑事責任。最終,檢察機關撤訴。據悉,這是江蘇第一起因構成緊急避險而被依法撤訴的醉駕危險駕駛案,在全國也極為罕見。  這起案件披露之後,引發了輿論的高度關注。
  • 法治日報評「醉駕救妻獲不起訴」:體現司法溫度和暖意
    法治日報9月10日消息,深更半夜,妻子突然發病暈倒。因住在偏遠鄉村,救護車不能及時趕來,家人和鄰居又沒有駕照不能開車,計程車一時也聯繫不到,醉酒丈夫陳某隻得駕駛私家車,將妻子送到附近醫院搶救。隨後,陳某被警方當場查獲。經鑑定,陳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223毫克/100毫升,遠超醉駕標準,後被批捕。近日,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陳某的行為構成緊急避險,不負刑事責任。最終,檢察機關撤訴。
  • 醉駕救妻獲不起訴體現司法溫度
    來源:法治日報深更半夜,妻子突然發病暈倒。因住在偏遠鄉村,救護車不能及時趕來,家人和鄰居又沒有駕照不能開車,計程車一時也聯繫不到,醉酒丈夫陳某隻得駕駛私家車,將妻子送到附近醫院搶救。隨後,陳某被警方當場查獲。經鑑定,陳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223毫克/100毫升,遠超醉駕標準,後被批捕。
  • 老漢非法採伐一株水曲柳 檢方不起訴體現法律溫度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中全前不久,吉林省敦化林區檢察院收到公安機關移送的於某某涉嫌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一案,經辦案檢察官深入了解,犯罪嫌疑人家庭情況特殊,最終做出不起訴決定,體現了法律的溫度。2020年10月18日,犯罪嫌疑人於某某因家中叉子缺少握把,攜帶手鋸進入敦化林業局某林場林班內,採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水曲柳1株。
  • 我與法治日報|見證《法治日報》與少年司法良緣
    □ 王建平2012年10月,我從研究室主任崗位調任少年審判庭庭長,有幸見證了《法治日報》(當時為《法制日報》)與中國少年司法的良緣,有幸融入了少年審判事業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有幸成就了我到少年法庭改革前沿陣地創新發展再創佳績的夢想。
  • 各省市醉駕的不起訴、免罰、緩刑標準(上)
    各省市醉駕的不起訴、免罰、緩刑標準(上)自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二)(試行)》,其中規定了危險駕駛罪(醉駕)的刑事處罰量刑幅度,並在第3項明確規定了「對於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處罰;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
  • 「醉駕型」危險駕駛適用不起訴之探索完善
    自2011年「醉駕」入刑以來,「醉駕」案件急速增長,大量醉駕者被貼上「罪犯」標籤,既不利於社會的穩定,也佔用了大量的司法資源。當前在全面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大背景下,檢察機關作為「程序分流的調控者」,有必要發揮調控作用,合理適用不起訴裁量權,在檢察環節將其作為刑事案件及時分流的最強手段,實現訴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進一步提升訴訟效率和辦案效果。
  • 男子醉駕被查,未造成事故,認罪態度好,參與社會公益服務並公開悔過,檢察院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10月15日,市人民檢察院對曹某因醉酒駕車涉嫌危險駕駛罪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這是瀏陽落實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對犯罪情節輕微,並自願參與社會公益服務的醉駕犯罪嫌疑人,推行輕緩化處理的首起案件。看新聞學法律輕微醉駕輕緩化處理有法可依讓符合不起訴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參加公益服務,從而實現以購買公益服務的方式落實醉駕不起訴,這在瀏陽尚屬首例。
  • 男子醉酒駕車 認罪認罰不起訴
    經聽證、評議,參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公安民警、駕校學員代表等,同意檢察機關對危險駕駛嫌疑人劉某作出的相對不起訴決定。7月22日1時許,劉某飲酒後駕車送朋友回家,被交警查獲。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後,將犯罪嫌疑人劉某移送審查起訴。婁煩縣檢察院審查認為,劉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較低,剛剛達到醉駕刑事犯罪標準,且案發時段交通流量較小,駕駛過程中未發生交通事故。同時,劉某系初犯、偶犯,在審查起訴階段認罪認罰並籤署具結書,犯罪情節輕微,符合相對不起訴條件。
  • 「啟示」「醉駕入刑」緊箍咒降服「馬路殺手」!
    血液酒精含量200以上(mg乙醇/100ml血液)佔比下降,查處2.2萬起,同比減少12.9%,佔醉駕總數的比例由前年的18.2%降至16.1%,顯示出嚴重醉駕佔比下降,違法高發勢頭有所緩解。懲治醉駕利劍高懸,成效卓著廣獲點讚。
  • 醉駕要鬆綁?江蘇男子醉駕送妻子就醫,司法機關裁定不負刑責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機關刊《人民司法》披露的一起醉駕涉危險駕駛罪引發了關注。江蘇江陰人陳某在醉酒狀態下,妻子突然發病,一時之間急救車無法到達,附近親友又無人能夠駕駛的情況下冒險開車將妻子送到了醫院。途中,陳某被當地警方查處,經查,血液酒精含量達到醉駕標準。
  • 參與社會公益服務並公開悔過,檢察院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男子醉駕被查,未造成事故,認罪態度好瀏陽日報訊(記者李小雷通訊員譚玉芳李詩悅)10月15日,市人民檢察院對曹某因醉酒駕車涉嫌危險駕駛罪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看新聞學法律輕微醉駕輕緩化處理有法可依讓符合不起訴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參加公益服務,從而實現以購買公益服務的方式落實醉駕不起訴,這在瀏陽尚屬首例。
  • 看完這些醉駕案例,如果還有人再犯 就真的令人無語了
    司法鑑定專家出具諮詢意見證實,一名體重80公斤左右的男子,喝了四十度的白酒六兩之後,體內酒精含量應該是214mg/100ml。據此,檢察機關認為,盛某的行為屬於醉駕,涉嫌危險駕駛罪,應予追究刑事責任。2018年11月13日,法院以危險駕駛罪判處盛某拘役3個月,並處罰金3000元。一審判決後,盛某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 男子「隔夜酒」被查出醉駕,遭起訴後口口聲聲「悔過自新」,審查...
    揚子晚報網7月31日訊(通訊員 尹訴 蘇訴 記者 陳詠)一次醉酒駕駛的經歷,並未讓江蘇揚州男子郭某吸取教訓。審查起訴期間,郭某再次醉酒駕駛機動車。記者31日從揚州市廣陵區人民檢察院獲悉,經檢方對郭某涉嫌危險駕駛案及時追加起訴,兩次涉嫌危險駕駛的郭某近日被判處拘役三個月,罰金5000元。
  • 醉酒挪車不屬醉駕引熱議 市民:一律入刑不宜有例外
    這一總則規定,適用所有刑法的罪名,當然也包括作為危險駕駛罪中的醉駕,因此在醉駕案件中,何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就需要司法政策予以細化。浙江省出臺的司法政策也是在此大背景下,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司法實踐中的貫徹。因此,「醉駕一律入刑」表述是對刑法體系性認識不足的表現,導致人們將各地細化醉駕入刑標準的文件誤解為標準的放鬆。
  • 該不該給"醉駕入刑"留口子 最高法引爭議(全文)
    」一直被各方人士密切關注,「第一個被刑拘」、「第一例起訴案例」、「第一例被判案例」相繼湧現,人們確實感受到,嚴懲醉駕已經動了真格。不過,從過去的一些執法教訓看,此時強調司法程序和執法分寸,並非多餘。在我國動用最嚴厲的刑罰治理醉駕、各地陸續對醉駕案展開審理判決的同時,更需要司法依法辦案定罪。懲罰是對正義的有力伸張。「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作為基本的定罪準則,這是度量「醉駕」的規尺。
  • 我與法治日報|我與《法治日報》的三個「第一次」
    由於法治宣傳工作出色,2013年,我院獲評全省「六五」普法宣傳先進單位,成為全省檢察機關4個獲此殊榮的檢察院之一,得到了院領導的充分肯定。特別是《校園貸背後的深淵》被《法治周末》報導後,中央電視臺專門派記者到我院拍攝相關內容的宣傳片,並在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播放,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我院以該報導為腳本拍攝的《美麗貸價》,獲第二屆「法治山東」微電影三等獎。因宣傳工作出色,2017年,我被法制日報社評為「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 黃石市下陸區:醉駕司機上街勸導文明交通
    近年來,城鄉居民擁有的私車越來越多,但部分私車駕駛人員法治意識談薄,酒後開車、逃避處罰的行為仍不鮮見,其行為不僅涉嫌違法,嚴重者已涉嫌犯罪,在這些危險駕駛罪案件中,有部分屬於犯罪情節輕微,如何讓這些輕微危險駕駛人員受到法律懲處,又可以讓其他人引以為戒?針對這一問題,今年9月,下陸區檢察院進行了深入調研。
  • 男子為救人而醉駕,檢方決定不起訴;企業可以扣留女職工的生育津貼嗎?
    4.男子為救人而醉駕,檢方公開聽證決定不起訴據《上海法治報》報導,9月1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近三年楊浦檢察機關辦理的危險駕駛犯罪案件進行通報。最終王某雖被警方截獲,但檢察機關卻根據他為救治病人的從寬情節,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對王某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2019年10月18日,王某與工友在晚間時分小酌了幾杯,回到寢室後,發現同住的工友張某面色發白,喉嚨已經無法發聲。原來,兩天前,張某突然渾身發熱,嗓子腫痛,醫生稱張某患上急性扁桃體炎,需要趕緊上醫院治療。張某並未去醫院,而是在宿舍躺了一天,誰知到了晚上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