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變成「貓媽」後,孩子走出了一個大怪圈

2020-11-14 心靈耳光師瀟姐研習社


最近,演員唐嫣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引起了廣泛關注。

她說,之前她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給女兒玩,但她發現,女兒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小孩,有自己的喜好。

於是她開始讓孩子去體驗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不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女兒。

她本以為自己會是一個「虎媽」,沒想到卻成了「貓媽」。

在我看來,「貓媽」跟「虎媽」最大的區別,不僅是更加溫柔、有耐心,更重要的是:

「虎媽」會安排好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按照自己規劃好的路線成長;


而「貓媽」則會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引導孩子擁有更加豐富的生活體驗,讓孩子自由地探索世界。

那主張孩子獲得豐富體驗的「貓媽式教育」,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呢?



01


「貓式父母」,養出自主自信的娃


在早教中心工作時,我對不同養育方式對孩子的不同影響深有感觸。

班上有個叫木木的小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次來上課,無論是玩玩具還是畫畫,其他孩子都非常積極、興奮地參與,唯獨他安安靜靜躲在角落裡。

我很納悶,為什麼他上課不積極?直到我仔細觀察他和父母在課堂上的互動,才找到原因。

比如在畫畫的時候。大多數小朋友在自由選擇顏料、開心作畫時,木木媽媽會提醒他:不要影響別人,就用你面前這兩種顏料就好。

而在玩玩具時。很多孩子跳來跳去,這裡玩一下,那裡試一下,木木的媽媽則是讓木木「不要亂跑,以免影響課堂紀律」。

想體驗的東西都體驗不了,所以木木有點沮喪。

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我和木木媽媽做了溝通,木木媽媽意識到:

自己原本好心想規範孩子上課,反而限制了孩子的體驗,也因此影響了孩子上課的主動性。

在溝通之後,她嘗試改變,對孩子從「限制」變成「引導」。


一開始,木木反而不太適應媽媽的轉變。

當媽媽告訴他可以多選幾個顏料或手工素材去做自己的作品時,他遲疑了一下。

但此時媽媽依舊堅持給他介紹各種各樣的顏料,告訴他每一種他都可以用,想怎麼用都沒問題。

他這才開始嘗試著用不同的顏色去搭配和混合,感受不同顏料在視覺畫面上的差異和變化。


當他混合幾種顏料做出了新顏色時,他會非常驚喜,開心地蹦起來。

這些豐富的視覺體驗,讓他對色彩有了豐富的認知,知道用什麼顏色更能表達自己,並且更喜歡上了畫畫。

除此之外,在玩玩具、唱歌跳舞和交朋友上,木木媽媽也鼓勵他去嘗試,並且從中獲得快樂。

這些豐富的體驗,讓木木更多地鍛鍊了自己不同的能力,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慢慢地,他從原來的膽怯不自信,變得主動嘗試,越來越愛上課,還交到不少朋友,讓所有人感到驚喜。

從他的轉變,我欣喜地發現:

當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空間,引導孩子更豐富地去體驗時,會讓他學得更多,擁有更積極向上的動力。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美國媽育兒經:我所經歷的「虎媽」「貓媽」
    貓媽也好,虎媽也罷,只要是愛孩子的美國媽媽,都值得我學習和借鑑。雖然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巨大的,但中美媽媽對孩子的舔犢之心卻是類似的。貓媽也好,虎媽也罷,只要是愛孩子的美國媽媽,都值得我學習和借鑑。身處美國這個大環境中,不管我是多麼愛和華人媽媽扎堆,但美國媽媽畢竟佔有大多數。我和美國媽媽低頭不見抬頭見,和她們打交道多了,總算能品出點兒美國媽媽的育兒之道。
  • 趙薇七年後回歸電視螢屏 牽手佟大為組"虎媽貓爸"
    原標題:趙薇7年後回歸螢屏牽手佟大為組「虎媽貓爸」   佟大為吐槽劇中的「虎媽」十分兇狠,而戲外的趙薇卻「很乖很可愛」。   昨日,趙薇新作《虎媽貓爸》正式定檔,這也是在2008年主演電視劇《一個女人的史詩》七年之後,趙薇回歸螢屏之作,該劇將於5月3日登陸東方、天津兩大衛視黃金檔播出。《虎媽貓爸》由趙薇、佟大為、董潔、潘虹、韓童生等聯袂出演,其中佟大為與趙薇這對「大銀幕CP」此前在電影《赤壁》、《親愛的》中已有過兩次合作,《虎媽貓爸》是二人攜手回歸螢屏的第三次合作。
  • 貓媽還是虎媽,對孩子來說,溫柔有耐心,就是最好的父母的模樣
    談到當媽媽後的變化,唐嫣表示:本來以為自己會是個虎媽,直到孩子出生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個貓媽,對孩子說話特別的溫柔,也有很大的耐心,連自己的父母也都為此感到特別的驚訝。01 每個人都願被溫柔以待,何況孩子!狼爸、虎媽,這種非正常的育兒方式不適合所有普通的孩子,對孩子來說這一種傷害式教育法。孩子需要的是溫柔以待。
  • 「聽我說,虎媽貓爸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正如我昨天所說,是誰搶走了我的麥克風,沒關係,我還有我的喉嚨,喔喔…… 例如周六參加的昂立教育公益論壇,主持人就問,如何看待「虎媽貓爸」現象?——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問題,實際上看這就是一個陷阱。畢竟同臺的另外三位:「帶上屁孩去旅行」的喵媽、「大手牽小手」的星言、「點亮媽媽」的桃子姐,都是女性。
  • ​放養長大的80後變成虎爸虎媽,是一場「要與不要」的矛盾的修行
    該書譯者、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田雷在接受梨視頻文化採訪時說,《虎媽戰歌》在十年前剛剛引進的時候,相當一部分中國中產家長並不感冒,現在為何大家都變成了虎爸虎媽?一方面,擔心孩子掉隊;另一方面,不許孩子冒一點風險。這是對現在社會中廣大家長朋友的一個高度概括,可能不是全部,但絕對存在一定的廣泛性!
  • 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 話題性、針對性是必殺技
    劇中的媽媽畢勝男目睹奶奶朋友的孫女彈琴、識字、背古詩等「十項全能」後,深受刺激,接下來便和爸爸羅素一起,在為女兒羅茜茜爭取「第一小學」名額的過程中,遍嘗了一個家長所能遇到的一切苦頭:發動全家找關係求人;啃老加貸款買天價的學區房;為滿足入學條件,讓女兒推遲一年入學;媽媽放棄多年打拼下來的職位,回家做全職媽媽……劇評人李星文說:「這部劇是一部七齡童升學全攻略,話題的尖銳性、針對性和普適性是這部劇的大殺器
  • 做一個「虎媽」有好處,但要注意這兩點,別在孩子的教育上走彎路
    虎媽貓爸的教育模式,在一段時間內非常流行,因為在電視劇上不斷播出的這種教育模式,很多女性看到虎媽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優秀的孩子,不禁紛紛效仿。在大學裡曾經有一個男孩喜歡女兒,但一直礙於面子沒有表達,現在已經畢業了,男孩要到了女兒的電話號碼,約女兒出來吃飯,吃飯的過程中,男孩對女兒表達了愛意,其實在女兒內心並不喜歡,但女兒不知道如何拒絕。男孩誤以為女兒答應了,於是三天兩頭過來找女兒。雙雙知道後,覺得男孩各項條件都不行,為什么女兒卻不知道去拒絕呢?女兒卻這麼回答:「我害怕我拒絕他之後,會傷害他,我不敢。」
  • 兩個女兒哈佛畢業,8年後《虎媽戰歌》再版,「虎媽」贏了?
    《虎媽戰歌》再版,是虎媽蔡美兒教育方式勝利的「宣言書」?孩子學業的成功,是否能證明「虎媽」教育方式的大獲全勝?一個月前,中信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虎媽這本育兒著作,書名改為《虎媽戰歌》——從原本英文書名直譯而來。新書中,最大的看點是新增了兩個女兒給虎媽的話以及各界評論。
  • 「虎媽」式教育,讓孩子變成沒有感情的學習機器,他真的快樂嗎?
    ,抓住了廣大家長課後陪伴孩子寫作業的心酸和無奈,讓我產生了共鳴,在第一期的綜藝中,一位「虎媽」的育兒觀念讓我印象深刻,同時也讓我十分震驚,她7歲的孩子徐敬凱成績優異,但是卻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學習機器」。
  • 從美國「虎媽」想到的孩子教育問題
    01中外版「虎媽」大PK前幾年,美國有一位華裔母親因為她教育子女的自傳書《虎媽戰歌》而出名,這本書連續多次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虎媽」以嚴格到有點殘酷的教育方式引發了美國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激烈討論。在以崇尚個人自由和權利的美國,《虎媽戰歌》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虎媽的教育方式讓很多美國孩子的父母大跌眼鏡,一度被評價為「虐待兒童」。比如通過辱罵、恐嚇和體罰的方式教育兩個女兒,小女兒在練習小提琴的時候,被要求一直從傍晚練習到深夜,期間不能休息,不能上廁所。隨著兩個女兒的長大,兩個人都表現的非常優秀,先後考入耶魯和哈佛,成為天之嬌女。從結果來看,虎媽的教育是非常出色的。
  • 「虎媽」式教育讓孩子變成沒有感情的機器,他真的快樂嗎?
    也導致了,孩子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一份家庭作業後,還要完成媽媽布置的另外一份家庭作業才可以。這位家長也表露,堅持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讓他們先苦後甜,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吃苦、努力,以後才能生活的更好。1、讓孩子發掘到學習的快樂之處學習,其實本就是一個比較枯燥的過程,想要讓孩子們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也不太容易實現。那麼,我們家長首先就要幫助孩子去找到一個點,一個可以讓孩子喜歡上學習的點,或者是孩子所感興趣的點。
  • 這是我見過最「坑娃」的貓媽,小奶貓都被揍懵了!
    當可愛的小奶貓碰到一個糊塗的媽媽,萌貓想說這會是一個悲劇!貓媽媽對孩子的愛雖然很偉大,但它們一旦不靠譜起來,坑起娃來也是十分恐怖的。萌貓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正是「坑娃的貓媽」,看到這些貓媽媽對孩子的神奇操作,貓友們都在感嘆簡直不是親生的!
  • 【薦讀】為什麼「虎媽」越來越多?
    一周強化訓練後,女兒次次速算測試都穩拿第一。7歲的小女兒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蔡美兒就要求她從晚飯後一直練習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不許上廁所。  也是那一年,在飛往新加坡的航班上,《虎媽貓爸》的製片人黃瀾看到報紙上關於「虎媽」蔡美兒的報導,越看越覺得感觸深。「我原本屬羊,有了孩子以後,就變成了老虎。
  • 「虎媽戰歌」唬住了誰?
    在書中,蔡美兒指出中國父母得以「成功」有三大特質: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蔡美兒堅稱以強迫壓力為特點的中國傳統子女教育方法,遠優於西方的教育方法。這些雷人的育兒經和「咆哮式」教育方式經媒體報導,儼然成為中美家庭教育比較的典型樣本,甚至被扯到中美兩國競爭力的話題上。
  • 一個暑假做376套試卷,這位虎媽的教育方式引爭議:孩子可憐
    極品「虎媽」驚呆眾人,376張試捲成孩子的暑假全部這檔節目中要說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徐敬凱母子倆,記憶點標籤是:一個暑假376張試卷!在她的觀念裡,唯有嚴格的童年,才能成為長大後快樂的資本,眼前如果快樂了,長大後就只能吃苦!
  • 「虎媽貓爸」與「貓媽虎爸」,哪種家庭孩子更有出息:差距明顯
    這樣一句短短的詩句,說明了養育孩子的艱辛,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作為父母的一個終極話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道出了父母的心聲,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有出息,長大以後能出人頭地。雖說媽媽強勢點,更加有利於家庭和睦,更有利於孩子成長,但凡事應該有個度,不能一味態度強硬,也要適當考慮孩子和奶爸的感受。我有這樣一個閨蜜,把老公和兒子管教得服服帖帖的,簡直就是叫他們往東,就沒人往西走的哪種。一次孩子犯錯了,寶爸和兒子一起被罰跪,事後閨蜜認為很正常。
  • 《虎媽貓爸》裡中西方教育體制的相互碰撞,你是孩子或家長,你會...
    「幾乎所有人都對自己的「虎媽貓爸」和中國教育的「狠」 持有感激,雖然對具體一些方式方法有所不認同,認為有可改善,但是無一例外地反對所謂「快樂教育」。」 這句話是在《虎媽貓爸》熱映時一位在美華人說的。無論從當時還是現在,這句話無疑將「虎媽」與「貓爸」之間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凸顯得淋漓盡致。
  • 教育「軍備競賽」中的虎爸虎媽
    一幫小屁孩在一起的時候,成績好的並不一定就受待見,街上玩耍的孩子有另外一套遊戲規則,有時候決定誰是孩子王比拼的是拳頭。父親的教誨也很簡單:「別挑釁,對人要公平,但是如果別人打你,你可別慫,打回去!」以上這段話裡描述的場景,中國70後、80後可能會有強烈的共鳴。不過,這裡描述的不是中國,而是1970年代的北義大利。
  • 從《虎媽貓爸》看名人明星的孩子上什麼學校
    新晉金像獎影后趙薇暌違電視螢屏7年後回歸,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虎媽貓爸》裡飾演虎媽畢勝男,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