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俗名大不同 各地管它叫什麼

2020-12-27 觀察者網

昨日,這個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吃起來甜甜脆脆的小果子竟被上萬網友記掛心間,而這全部源自新浪微博知名博主@我與美食的日常發出的一條看似平常的微博……

錢蔥?!

在我的印象中,這個有「地下雪梨」之美譽的東西就叫做荸(bí)薺(qi)呀!《本草綱目》也記載其「味甘、微寒,滑、無毒」。其功能「消渴痺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黃疸,開胃下食。作粉食,厚人腸胃,不肌;能解毒,服金石人宜之。療五種膈氣,消宿食,飯後宜食之。治誤吞銅物,主血痢下血,血崩,避蠱毒」。並且除了生吃,也再無其他嘗試(原來我一直吃得如此單調%>_<%)。

就是嘛!就是荸薺嘛!

就此,來自祖國各地對「荸薺」表示不服的網友,操著純正口音輕聲喚出它更多「小名」:

@大伍頭:馬蹄

@洪思託爾斯泰戈爾洛基德夫斯基:地梨=_=

@AnnnRanShop:詞昆兒… 重慶的

@SealYona:蒲quer 第二個字實在是打不來

@慢熱妹子_:慈菇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

@Sylvia洋:薺米 告訴我 我不是一個人

@那個為為橙童鞋:看了一下大家的評價沒有發現比我們家鄉的叫法更霸氣的,因為我們叫——地雷

@超高校級de紳士:我們那叫暗黑法球

@麓灣WenyLu:表示沒見過,沒見過的抱緊我!

所以對這在二次元世界無法自拔的「暗黑法球」和見都沒見過的小夥伴深表同情時,快告訴觀察者網小編你那兒到底管它叫什麼嘛!

相關焦點

  • 月牙泉的俗名叫什麼 為什麼會被這樣稱呼
    之所以叫月牙泉是因為它彎曲的像一彎新月,故而起名叫月牙泉,景觀奇特,但是你知道它的俗名?月牙泉被稱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是屬於國家級的重點風景名勝區,每年都有許多來自各個地方的人前去觀賞,風景獨特,美絕人寰。
  • 它可能是中文俗名最多的一種魚,浙蘇滬等地叫它「昂刺魚」
    黃顙[sǎng]魚,名字叫起來很拗口,因此它的俗名非常的多,祖國各地的人們幾乎都見過此魚,吃過此魚,釣魚人都愛垂釣此魚,各地叫法也不盡相同。安慶俗稱此魚為「汪丫」,浙蘇滬等地喚其「昂刺魚」、「汪丁頭」,蜀人稱之「黃剌丁」,湘人則稱 「黃鴨叫 」此外它還俗稱:剛針,黃骨聰,昂公魚,黃骨魚、黃丫頭、黃沙古、翁公魚、戈艾、吱戈艾、黃刺公、疙阿、戈雅魚、疙阿丁、黃臘丁、嘎牙子、昂刺魚、黃鰭魚、三槍魚、黃刺骨、黃牙鯁、黃嘎牙,刺疙疤魚,刺黃股,黃鮫,毛泥鰍,黃骨頭,彎丫等等,各地稱呼趣而不一。
  • 春節習俗盤點,全國各地過年大不同,你所在的城市怎麼過年
    春節對於我們所有的中華民族是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關於過節的形式豐富多彩,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因為也會帶有濃鬱的各民族特色。在這樣一個紅火熱鬧、萬家歡樂的節日裡,各地都有什麼有意思的習俗呢?最早的新年林芝工布新年在西藏的2020第一個新年——就是工布新年,2006年12月,工布新年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糖尿病能吃荸薺嗎 荸薺的功效有哪些
    在我們平常吃的水果當中,荸薺也是一種水果非常常見的水果,一般我們可以通過刨刀來進行去皮食用。並且它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果肉香脆可口,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深受人們喜歡。那麼糖尿病能吃荸薺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糖尿病能吃荸薺嗎糖尿病人可以少量食用荸薺。
  • 3個荸薺去皮的妙招 荸薺煮多久最好
    荸薺是一種擁有食用及藥用功效的草本植物,在醫學方面也有它的一席之地,今天我們就一塊來了解荸薺是什麼?荸薺怎麼去皮?荸薺煮多長時間?以及荸薺的營養價值和功效與作用。荸薺是什麼可能有些人會對「荸薺」這個名字陌生,但一說到另一個名字,大家一定會恍然大悟,荸薺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馬蹄,是秋冬季節的時令美食。荸薺有著紫黑色的外表,但是去皮之後露出來的卻是潔白無瑕的果肉,咬一口,香甜多汁且脆爽。你可以將它視為水果,也可以把它當成是蔬菜。
  • 你們家鄉管這個叫什麼?網友吵翻了天,看完還是覺得山東的叫法最好聽
    每到過年的時候,各家各戶總有一些常見的物件,但是一旦問起它們的名字,卻發現同一件東西能有好多種叫法,最近微博上興起了一個話題——#你們家鄉管這叫什麼山東人管它叫「簸箕」,它在奶奶手裡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顛一顛抖一抖,揚米去糠全靠它。
  • 荸薺的功效與作用 荸薺五種美味新吃法
    荸薺是一種很常見的水果,口感清脆香甜,有很好的止渴生津的效果。那麼吉之島荸薺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荸薺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呢?除了生吃之外荸薺的吃法還有什麼呢?荸薺的功效與作用1、清熱止渴,潤肺化痰荸薺的水分十分豐富,它富含新液質,多吃荸薺有清熱止渴的效果。荸薺潤肺化痰的功效也不錯,患有咳嗽、咳嗽出濃痰的患者可以適量多吃荸薺來治療。
  • IAU不喜歡俗名?這是真的嗎?
    事實上,幾十年來,國際天文聯合會一直堅持認為,只有它才是命名恆星的公認權威。我們習慣使用的恆星名稱(畢宿五、參宿四、北極星),甚至是不知名的那些(玉井三、天棓一、右執法),主要來自收錄了數百顆恆星的耶魯亮星星表——這裡一顆星通常有多個不同的名稱——IAU很久以前就採用了這份星表。
  • 荸薺的食用禁忌 荸薺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都見過荸薺吧。荸薺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荸薺具有清熱化痰、消積利腸、生津止渴、通淋利尿、消癰解毒等功效哦。但是荸薺也有它的食用禁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荸薺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吧。荸薺的食用禁忌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淨煮透後方可食用。荸薺性寒,屬於生冷食物,不適宜小兒消化力弱、此外脾胃虛寒、大便溏洩和有血淤者不宜食用。另外,對老人雖有些好處,但多吃會氣急攻心。
  • 俗名造句和解釋_俗名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俗名(sú míng)。反義詞有:學名。通俗的名稱。多有地方性,有別於正式名稱。[郭沫若《我的童年》:「嘉定的土匪大多出自銅河——大渡河的俗名。」]俗名參考例句:1、指甲花是鳳仙花的俗名。2、有名固然利於宣傳,便於記憶,也容易俗名傷品,盛名難副。3、快克古柯鹼,俗名叫「快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早期製造並得到普及。
  • 植物命名的「奧秘」為什麼會俗名的命名方法會「五花八門」!
    當你在野外或公園裡看到一株陌生的花草時,心中一定最想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對於剛開始學習認識植物的人來說,最感困擾的莫過於植物的中文稱呼。因為植物的中文稱呼常隨著時代及地方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種植物往往有不同的稱呼(同物異名),如楊桃又稱五斂子、陽桃、羊桃;甚至不同的植物可能具相同的稱呼(同名異物),如馬齒莧科的馬齒莧以及桑科的水同木(又稱大有樹)。所以要認識植物,不得不先弄清楚稱呼後,才能與人溝通。
  • 地下「雪梨」話荸薺
    荸薺是藥食兩用之品,在品嘗美味的時候,您是否了解荸薺的藥用點滴呢? 荸薺的由來 荸薺,俗稱馬蹄,又稱地慄,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慄子而得名。稱它馬蹄,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慄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慄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慄之稱。
  • 海釣第一次釣到這種魚,名字五花八門還會唱歌,你們管叫它什麼
    海釣第一次釣到這種魚,名字五花八門還會唱歌,你們管叫它什麼?關注釣之娛,天天有新料!由於自己住的地方不靠海,釣到的魚都是一些淡水魚類,常聽身邊的釣友說起海釣的經歷,據說海裡的魚種比淡水魚更多,釣起來也更有意思,內心對海釣十分嚮往,痴迷釣魚的人特別想嘗試不同的地方釣魚,釣友們肯定也是這樣吧!
  • 四喜丸子的做法,不放荸薺就放它,肉質鬆軟又入味,肉香四溢
    四喜丸子是由四個大肉丸子燒制而成,寓意極好,寓人生福、祿、壽、喜四大喜事,是宴席中的壓軸菜。我們這也叫它紅燒獅子頭,肉質鬆軟,香氣四溢,深受大家的喜愛。很多人做四喜丸子用的是荸薺,其目的口感佳。而我用的是雪梨,水分足,做出來的四喜丸子肉質鬆軟不鬆散,口感更佳。
  • 山東各地的方言中「餃子」分別叫什麼?為什麼會有不同叫法?
    不過,山東各地對於餃子的稱呼各不相同,通過這些稱呼也可以看出各城市文化、語言上的差異。1、餃子的本意是什麼?先來看看「餃」的本意,餃,是會意字。從交,從食。而「交」是象形字,小篆中如同兩腿交叉,所以引申意為「交叉」。所以, 餃的本意就是「交叉」後可以吃的麵食。那麼「交叉」是什麼?無疑是指面與餡料的交叉。
  • 農村俗名鼻涕蟲的植物,直到走出一個大學生才找到它的學名
    在農村的一些老瓦屋的屋頂,特別是那種長點青苔的瓦面,經常可以見到一種葉子棒狀,極像一種學名蛞蝓,又稱水蜒蚰,俗名鼻涕蟲的植物。它們向上一面的葉片呈現溝槽,葉子頂端的鋸齒上有許多可以萌生根須的小植株,花序頂生,紅色。
  • 荸薺,長在水田泥巴裡的「水果」,年輕人還有幾個認識
    它長在外部的莖葉就像一根根棍子,因此在外表上很多人都會誤把它當作是另一種植物:光棍草,它們的區別在於荸薺根部會長有果實,而光棍草根部只有根須。人工種植的荸薺是生長在水田裡的,到了秋冬季節,會把水田裡的水放幹,然後再從泥巴裡挖出來,清洗乾淨後就可以食用或者出售。野生的荸薺則都是長在潮溼的水溝裡或者沼澤裡,長的果實比較小,一般只有大母指指頭那麼大,水分也比人工種植的少。
  • 玄奘大師是地道的「官二代」,俗名叫啥為何爭議不休
    其實,玄奘大師俗名到底叫什麼一直以來都有爭議,而且各種觀點都有自己的論據。(玄奘大師紀念郵票)出身官家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得知,用現在的流行語言來說,其實玄奘大師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祖上都是比較有名的官宦。
  • 荸薺被稱為「南方人參、地下雪梨」,食用好處多,但要注意兩點
    荸薺,因為形狀與馬蹄十分相似,因而又名馬蹄。又因它長在水下泥土中,形如慄子,所以又稱水慄。不過很多地方習慣把荸薺叫馬蹄,尤其閩、粵等地。荸薺出淤泥而不染,紫紅色的外表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是醜陋,但「內心」卻白嫩純淨、甜脆多汁、清香滋潤,不管是作為水果生吃,還是入菜,都非常受老百姓的喜愛。北方人稱它是「江南人參」,南方人則賦予它「地下雪梨」的美譽。初冬,是荸薺的應市季節,經常食用這種時令蔬果,對身體健康有許多好處。
  • 煮荸薺的時候要不要去皮?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荸薺是個營養保健的東西,它不僅營養豐富,還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抑菌的良好效果。另外,它的吃法多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等,深受人們喜歡。那麼荸薺煮水要去皮嗎?一般情況下,荸薺煮水可以去皮,也可以不去皮,主要看個人的喜好和口味。不過,荸薺不去皮的口感相對會比較差一些。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