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說的因緣是什麼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緣(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因緣,有善緣和惡緣之分。善知識要引導你修學佛法是緣,惡知識要引誘你去參與壞事也是緣。所以,我們要懂得分析、辨別,要隨善緣而不隨惡緣。佛法講因緣,世間任何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其中,有疏的因緣,也有親的因緣。以哲學概念解釋,就是主要條件和次要條件。主要條件為因,次要條件為緣。比如樹的生長,種子是最重要的因,土地、陽光、水分是次要的緣。

比如說,大家來這裡學習佛法,這念發心就是因,法師為你們講佛法,寺院為你們創造聞法機會,就是緣。各種善緣的和合,能使大家的善根不斷增長,在學佛路上不斷進步。與此同時,大家也是法師的緣。因為有大家來聽法,法師才會坐在這裡講法。所以說,每個人都是互為因緣,彼此作用的。

相關焦點

  • 淺談佛教因緣法,佛教說一切法由「因緣」而起,那因緣又何意呢?
    淺談佛教說一切法由「因緣」而起,是佛陀教導我們的積極人生觀,那因緣又何意呢?佛家主張因緣法,即「萬法唯心所造,因緣而起。」因緣又何意呢?而佛教的觀點則不同,雖然主張因緣法,但是對於世界,佛教認為世界上沒有第一個原因,也找不到第一個原因。前些日子有位基督教徒,在大茶經文章中評論,認為佛教最大敗筆是找不出這個世界觀的因出來。對於這一個問題,有很多例子。就如平常探討最多的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這如何說清楚?而基督教則認為,它說第一隻雞不是雞蛋生的,就像人不是第一母親所生的。
  • 佛教的「因緣」與我們所想的不同,一般人不了解是什麼意思
    之前一善行說聊過緣起論,它是佛教的基礎核心,是學佛人應該了解的。而今天說的十二因緣,是佛陀通過緣起論,對人生進行分析後,以緣起論為基礎,將人生分為十二個彼此互存的因緣,是對緣起論的衍生!十二因緣分別是什麼?
  • 佛說:十二因緣是什麼意思?佛教十二因緣解讀
    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汝今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汝今以得佛性清淨,堪為法器。」亦作「 十二緣起 」。佛教「三世輪迴」的基本理論,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支依次緣起,構成三世兩重的因果關係。
  • 武則天和佛教的因緣
    第一個惡評是道德問題,說武則天有四個男寵,這是生活標準問題,武則天有四個男寵,唐玄宗有四萬個女寵,沒有人說唐玄宗道德敗壞。人們用雙重標準要求她,既把她當成皇帝,又把她當成女性,希望她柔順慈悲,如果沒有做到,就說她殘暴。第二個說武則天行政方面有過失,最大過失是酷吏政策,打破了君臣之間相互信任的關係,使得人人自危。武則天既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壞皇帝,但是整體來講,她的功勞大於過失。
  • 佛教所說「緣起」是什麼意思? ※ 佛教·常識
    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佛教教義的基本內容簡單地說來,就是說世間的苦(苦諦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諦或稱集諦Samudaya-sacca),說苦的消滅(滅諦Nirodha-sacca)和滅苦的方法(道諦Magga-sacca)。佛教經籍非常繁多,其實不超出這四聖諦(Cattqri-ariya-saccqni,諦的意義就是真理),而四諦所依據的根本原理則是緣起論(Pawiccasamuppqda)。
  • 佛教中所說的「橫死」是什麼意思?
    一、分段生死與微細生死在佛教看來,生死如幻,死亡是一種幻象。所謂幻象當然不是某種病理性的幻覺,因為活著也是一種幻象,幻象無非意味著不實在,緣起緣滅,如空中花,生無來處,滅無去處,誑惑人眼。幻境由眾生妄心顛倒所起,不實在,即是空或無我。
  • 佛教通史 006-因果的河流-十二因緣
    這就是「集諦」裡的第二大部分——十二因緣說。十二因緣說又叫:緣起論,是佛教的一套獨創理論。佛教立宗以來,每五百年,所有的概念會為之一變,基本上會把前期所有的立論推倒,包括「人生是苦」這麼基礎的概念,在大乘裡都有含混的否定。但,有一個事情從來沒有被推倒過,就是「因緣說」。不光因緣說沒有被推倒,它甚至被宣稱為整個佛教大廈哲學理論的基石。
  • 【佛教常識】趙樸初:佛教所說「緣起」是什麼意思?
    新朋友可點擊本文標題下「騰訊佛學」,查看微信帳號並加關注,點擊【查看歷史信息】閱讀之前發送內容~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 佛教所說的「三乘」是什麼意思?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佛教所說的「三乘」:即三種交通工具,比喻運載眾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種法門。(一)就眾生根機之鈍、中、利,佛應之而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三種教法。1、聲聞乘,聞佛聲教而得悟道,故稱聲聞。其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以此四諦為乘。2、緣覺乘,又作闢支佛乘、獨覺乘。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稱緣覺。始觀無明乃至老死,次觀無明滅乃至老死滅,由此因緣生滅,即悟非生非滅,乃以此十二因緣為乘。3、菩薩乘,又作大乘、佛乘、如來乘。
  • 佛教中所講的緣起是什麼意思?緣起有什麼意義?
    緣起論認為世間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為法),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的因果定律,稱之為「 緣起 」。佛教緣起的定義  要明白佛教的義理,就必須從緣起論開始。緣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來的、必然的、普遍的理則,所謂「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因緣果報
    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普遍法則。佛教的因果觀源自「緣起性空」的道理,旨在闡明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仗「因」託「緣」,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為「因」,待「緣」聚集又生他「果」,如是輾轉相攝,乃成森羅萬象。因此,宇宙間從自然界到眾生界,從天體到微塵,沒有一個現象能脫離得了因果的關係。
  • 佛教:求姻緣本身就是一種因果,因緣具足,果報必現
    佛教中常常講一句話,佛是門中有求必應,因此很多學佛道友或者不學佛的當遇到難事,都會選擇去寺院祈求佛菩薩保佑能順利度過難關,當然我們求財富、求功名、求考試、求姻緣等等,只要發願做善事懺悔改過,以求自己的事情能夠滿願,都是可以做到的。
  • 佛教中所講的「無常」「無我」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所講的「無常」「無我」是什麼意思「無」即沒有的意思,佛教提出無常無我的觀念是告訴世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永恆不變的。大海會變成河流,山川會變成海洋,一切的事物沒有任何一種是永恆不變的,正是因為他會變化,才會給我們帶來痛苦,我們的生命會經歷死亡,家人也會離我們而去,你越是想要抓住什麼,而這個東西就會傷害你越深,「無我」也是這麼一個過程,不僅一種事物的形體不會永存,就連精神也會隨之消失,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常存的生命精神的主體。佛教的「無常」「無我」的觀點的提出都是來自於緣起論和五蘊論為思想基礎的。
  • 佛教中所說的「布施」是什麼意思?「布施」又有何功德?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 佛教中「布施」 就是以慈悲心給予他人福祉與利益之事,然而布施一詞,最早則是出於道《莊子·外物第二十六》中。《維摩經》中曾說:「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舍眾生來生其國」。
  • 佛教:「照見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別再被妄語所欺騙了!
    佛教:「照見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別再被妄語所欺騙了!「照見五蘊皆空」。當觀自在菩薩行持甚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就用般若智光照見五蘊悉皆空幻,無有實際。「五蘊」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佛法中的「色法」,指物質現象。「蘊」是聚集之義,因緣和合是就會聚集起某種暫時的現象。五蘊中的「色蘊」特指與「心」相對的「色身」的聚集。「色」,是一種總合的說法,如果分開來說,就是四大:地、水、火、風。我們身體比較堅固的部分,如骨骼、肌肉等,屬於「地大」。
  • 宏明法師:佛教生死觀與生命教育初探 以四諦十二因緣為中心
    關心生死問題可以說是人類必須面對和關注的終極問題,也是包括哲學和宗教等人類一切文化所無法迴避並進行深入探討和試圖從不同角度作出解答的問題,從古今中外豐富多彩的文化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個事實。本文試從佛教的角度,依據佛陀教義中最基本的理論元素──四聖諦和十二因緣,嘗試探討佛教的生死觀並略述由此開展出來的生命教育。
  • 「人間佛教」的立基點是什麼?
    「人間佛教」必定能夠切合於人間——切合於人間的問題、需要以及實況。人間佛教是揭明——人間一切都是緣生法,因此,必須是從「因緣」的立足點入手,才能符合人間佛教之「法眼」的認識。人間佛教的大用在「四聖諦」,四聖諦的三個大用則在於:解決問題、開展人生、度越煩惱。而這三個大用的立足點,就是「諸法因緣生」這個法眼,這是它的基礎。如果沒有以「諸法因緣生」的認識為基礎,那麼,如何能解決問題呢?試問:若不了解問題是依什麼因緣發生的,卻說要解決問題,這有可能嗎?
  • 佛教的「四大皆空」不是什麼都沒有
    有些因為不懂佛教名相、義理,於是望文生義,理解不當乃至南轅北轍,卻以為這就是佛教;有些因為門戶之見(或者成見、偏見)太深,不肯虛心理解佛教文化,也就很難真正理解。比如「四大皆空」這個成語,確實源自佛教文化。但什麼是四大皆空(或者一切皆空)?四大皆空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且看弘一大師如何解答。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