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是由羅伯.萊納執導,兩個影帝級演員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的電影。單是看這個陣容就知道影片的質量不會差。
影片講述了本是兩個世界的富商科爾和汽車修理技工卡特,因身患癌症住到了同一間病房。科爾開始十分討厭和其他人共住一間病房,但由於自己之前為了賺錢公開發表的「一房兩人,無一例外」的言論,迫於輿論的壓力,即使是自己的醫院也不能搞特殊化。
在和卡塔相處的過程才,科爾發現這個病友雖然只是個汽車修理技工,但卻博聞強識,十分有趣。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科爾無意間發現了卡特的「遺願清單」,於是他決定幫助卡特實現這些看似瘋狂的願望,發現生命的意義。
本片劇情並不複雜,但極易引發觀影者的共鳴,思考關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說要看他創造了多少財富、有人說要看他得到了多少人的尊重,還有人說人生毫無意義,一切都是徒勞。
今天,我就從三個階段淺析兩位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及帶給我們的啟發。
01、第一階段:生病前,覺得生活平平淡淡、缺乏激情,想改變卻缺乏勇氣,迷茫困惑
卡特是一名汽車修理廠的工人,每天按時上班下班,認真工作,熱心幫助同事,賺的錢全部上交給妻子,將三個孩子培養成才,是老闆眼中的好員工、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孩子心中的好爸爸。
外人都覺得卡特很幸福,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幸福美滿的家庭,可觀的退休金。很多人都求之不得。
但卡特其實活得並不開心。他年輕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大學教師,但妻子的意外懷孕讓他不得不過早的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於是他退學進入工廠成為一名工人,一生都在為家庭奔波。但當把三個孩子都培養成才後,本以為可以輕鬆一點了,他卻更迷茫了,他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一生都在為了兒女努力拼搏,可把兒女培養成才後自己卻迷茫了,因為之前還知道,努力工作是為了給兒女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可當兒女已經可以獨立時,自己卻不知道人生還有什麼意義。雖然不喜歡當下的生活,但幾十年的慣性已經讓自己麻木,很難有勇氣改變,只好一邊糾結、一邊妥協。
而另一位主人公科爾是一位富商,平時接觸的都是達官貴人,有著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外人眼中妥妥的人生贏家,可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煩惱。
科爾經歷過四次婚姻,到老了卻外人伴其左右,親生女兒也拒絕與他聯繫。在最需要陪伴的年紀,卻窮得只剩錢。普通人可能覺得這是幸福的煩惱,但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可以明白,有些東西是錢買不到的。
科爾和卡塔代表了完全不同階級的兩類人,但他們都有各自的煩惱。對現狀都有諸多不滿,想要改變卻不知從何下手,生活仿佛陷入了死循環,所以總是不快樂,深深的迷茫和自我懷疑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
02、第二階段:遭遇命運的重擊,遺憾沒有珍惜往昔的日子,過的都是不喜歡的生活,決心改變
科爾和卡塔本是兩個世界的人,但突如其來的癌症讓他們產生了交集。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開始他們互看不爽,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們無話不說,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科爾得知身患癌症後,情緒特別不穩定,覺得命運對自己不公,要求醫生用最好的藥、給自己最好的治療,可當醫生對他說只剩下半年到一年的生存期時,他反而沒有大吵大鬧,而是安靜了下來。
他想起了曾經為了賺錢機關算盡,在死亡面前好像都沒有了太大意義。如果能重新再來,他可能不會選擇那麼累的生活方式。開始後悔了。
可人生可以重新來過嗎?當然是不能的,生命本就是一趟有去無回的列車,只能向前行駛,無法回頭。
而卡特最大的遺憾便是覺得一生都被家庭所累,放棄了追求夢想的機會。因此在生命的末期,他寫下了遺願清單,雖然很難實現了,但畢竟那也是他曾經活著的痕跡。
當科爾發現卡特的遺願清單後,覺得十分有趣,決定幫他實現這些願望,同時也讓自己生命的最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卡特開始是拒絕的,覺得科爾的想法太瘋狂,對於家庭及其不負責。但在科爾的誘惑下,卡塔心中不安的種子被徹底激活,他決定要為自己活一次。讓自己的人生少一些遺憾,做一些別人可能不理解,但對自己很重要的事。
人總要經歷一些重大變故後才會大徹大悟,做出改變,去做以前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03、第三階段:歷經繁華,才發現內心的平靜才是最重要的
克服重重阻礙後,科爾和卡特開啟了冒險之旅。跳傘、飆車這些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都一一實現,他們覺得這才是生命的意義。可當他們走的地方越來越多,對世界的好奇越來越小,他們發現外界的繁華並沒有太大意義,內心的平靜才是生命最終的歸宿。
卡特最渴望的還是家庭,曾經視為負擔的妻子、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人,沒有了他們,自己過上怎樣的生活都沒有意義。
科爾雖然嘴硬,說自己和凡人不同,不怕孤零零的死去。但卡特清楚,他內心對女兒的思念是藏不住的。於是勸他放下父親的架子,去找女兒和好。
很多人都嚮往轟轟烈烈的人生,殊不知平平淡淡的幸福才更讓人踏實。活著本身就是一場盛宴,無需對生命有過多苛責。
兩位主人公是不幸的,本是安享晚年的年紀卻身患絕症,剩餘的時間開始以天計算;
但他們也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了無遺憾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04、兩位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對我們有什麼啟發?我們到底怎麼過,才不負來這人世走一遭?
①珍惜當下,知足常樂
我們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看得見的當下總是諸多不滿,而對回不去的過去和抓不住的未來總是有過高期待,然後辜負了當下的時光。
白巖松說過: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應該喜歡那一段時光,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責任,順生而行,不沉迷過去,不狂熱地期待著未來,生命這樣就好。
認真對待當下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就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②想到就去做,不要把事情留給未來
今天天氣不好,明天再跑步吧;今天心情不好,明天再讀書吧;今天沒有靈感,明天再寫作吧。有的人總是喜歡把事情留給以後,覺得還有很多時間,殊不知來日並不方長,後會未必有期。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一個先來。
對生命最大的尊重,就是把握當下的分分秒秒,用心生活。
③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路遙在《人生》中寫道: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完美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一個人眼中的完美,在另一個人眼中可能就是及格水平。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所以也不要苛責自己不完美。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堂必修課。
總結:生活可能不會總是盡如人意,但總有它可愛的地方,希望我們我們都能過好這不能重來的一生。當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我們都可以驕傲的說一句:這世界,我來過,我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