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遺願清單》:從生命的盡頭,看家庭的意義

2020-12-14 龐玉果果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每個人的平均壽命,大概在三萬多天左右,而在三萬天的盡頭,我們會在思考什麼呢?

是家庭,還是愛情,還是親朋好友?又還是我們的人生?

通過本文,你將可以收穫到:

1、 "遺願清單"告訴我們的家庭人生哲理

2、 家庭的意義是什麼?

3、 如何讓家庭情感永存?

正文

電影《遺願清單》:卡特來自中下層階級,愛德華來自上層階級,兩位老人因為特定的原因偶然地聚在了一起,兩人雖然社會地位不同,但是都時日無多,重病纏身,兩人決定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並且幫助各自完成各自的心願。

卡特雖然貧窮,但是有著深愛自己的妻子孩子,愛德華雖然富可敵國,身邊有不少美女相伴,但是缺乏家人的關愛。

兩人在這生命的最後時刻,互相抱團取暖,各取所需,一起坐上火車,飽覽鄉村,城鎮的各種景致,一起做了很多挑戰自我的活動,突破自己的極限,最終嘗試幫助各自得到彼此需要的人情的溫暖。

這是他們去世前最後的生活,足可以寫成一捆捆遺願清單,只不過,他們都在盡力地實現而已。

一、"遺願清單"告訴我們的家庭人生哲理

1、沒有一種人生是完美的

故事裡的兩位男主人公,來自美國社會的不同階層,擁有著不同的社會地位,以及生活軌跡,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富裕的主人公並不會比貧窮的主人公開心。

故事裡,愛德華雖然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然而自己長年以來接觸的都是利益和欲望,別人接近他,對他好,都是只不過是看重他的財富,他雖然可以要什麼有什麼,但是內心從未得到真正的溫暖。

而卡特,雖然生活比較拮据,很難實現自己希望的夢想,但是他擁有一個平凡人擁有的家庭,有一份最純真的愛情,和一份最純真的親情,也有一個家庭在背後默默支持他,他在精神生活上並不會孤獨。

2、生命的盡頭需要家庭的陪伴

愛德華最終的夢想,只不過希望有家庭的溫暖而已。

我們很多人希望在人生的盡頭有數不盡的財富以及數不盡的閱歷,然而我們發現,愛德華即便這些都擁有了,最終也還是希望一個家庭的陪伴罷了。

3、 人生和家庭彼此不可分割

影片中兩個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然而我們發現兩個人的生活中人生和家庭總是緊密聯繫。

一個是希望達成人生的夢想並渴望擁有家庭,另一個是希望過好自己的人生,並且十分注重自己的家庭建設。

我們發現,人生和家庭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二、家庭的意義是什麼?

1、是我們精神情感的歸宿

"休說鱸魚堪膾,季鷹歸未。"

宋朝詩人一日想到家中的鱸魚湯之後,便立刻拋下手頭的工作,退休返鄉。

可見家庭對我們的吸引力有多麼之大!

它的吸引力,正是在於其獨特的職能,也就是歸宿。

我們每個人生在家庭,最終也希望在家庭中結束,家庭的魅力和渴望,在我們離家萬裡之時,最為明顯。

2、是我們人生道路的後盾

我們每個人出社會闖蕩,都很難不說離開家庭。

因為家庭,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保障。

當你遭遇挫折,你的朋友因為看你窮途末路而離你而去的時候,只有你的家人不會拋棄你,也只有你的家人,你的家庭,會對你的人生進行最大,最無私的幫助。

有家庭在身後,心安理得。

3、 是我們人生價值的體現

一個人,這輩子走南闖北,嘗盡世間冷暖,但到頭來,卻還是一個人,最終孤老而死。

我們可以說他是成功的代名詞嗎?

不行。

因為他沒有家庭,也就沒有人生價值的實現。

社會人生,就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一個人的最大的人生價值就在於家庭的建設和成立。

一個人沒有家庭,對自己不是一種寬慰,對社會對人生也沒有什麼多大的建樹。

三、如何讓家庭情感永存?

1、抵制各種"家庭虛無主義"

近期,流行著一系列"主義",譬如"不婚主義","不育主義"等,這些都是典型的"家庭虛無主義"。

對於這些對成立和建設一個家庭有害的主義,我們要堅決抵制,切不可認為其新穎獨特,就照搬下去,到頭來,受害者就是我們自己。

這個社會能運行幾百年,一些傳統的家庭觀念之所以存在,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而這些主義不是一種思辨,而是一種病態。

2、把握距離的藝術

家庭中,一個最敏感的詞彙,就是距離。

我們經常和家庭的成員存在這樣那樣的距離。

距離太遠,家庭的親情不再,而距離太近,會由愛生恨。

我們需要時刻注意和家人保持一定的合適的距離,不可以一直黏在家人旁邊,也不可以一直對家庭不管不顧。

3、對家人學會原諒

是家人,就會犯錯誤,這些錯誤也會很可能直接傷害到你。

不過,對家人大動肝火,是最無能,也是最愚蠢的表現。

我們對家人的錯誤要學會原諒,我們就算有火氣,有本事的話最好也衝惹到自己的外人撒,千萬不能拿我們的家人當靶子。

因為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不能原諒家人,這個社會也沒多少人可以原諒我們了。

綜上,家庭的意義在於情感世界的歸宿,和我們人生堅實的後盾,以及人生價值的體現。我們要對家庭把握距離,學會原諒包容,抵制一些負面思想。

結語

無論身在何方,人生家庭都是我們永恆的主題,而人生最終還是要回歸家庭,不要讓家庭,成為負能量的地獄。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豆瓣8.6《遺願清單》:生命的意義在於你是什麼
    如果我問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怎麼回答我?你可能會說,賺錢;也可能會說,生活是你生命的意義,答案不同,沒有真正確定的人。胡適先生曾經說過:「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怎樣看人生。」再看看《遺願清單》,感覺這句話正是他想要表達的主題。
  • 《遺願清單》告訴你什麼是人生的意義
    《遺願清單》是由導演羅伯·萊納打造的一齣喜劇寓言,它用輕鬆的口吻和觀眾暢談著人生的意義。影片中兩位70歲高齡的實力派演員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用他們嫻熟的表演訴說著對人生的理解。死亡是個宏大又神秘的話題,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都見過,每個人都熟悉,但每個人都不了解。
  • 《遺願清單》:從三個階段淺析兩位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及其現實意義
    《遺願清單》是由羅伯.萊納執導,兩個影帝級演員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的電影。單是看這個陣容就知道影片的質量不會差。影片講述了本是兩個世界的富商科爾和汽車修理技工卡特,因身患癌症住到了同一間病房。科爾開始十分討厭和其他人共住一間病房,但由於自己之前為了賺錢公開發表的「一房兩人,無一例外」的言論,迫於輿論的壓力,即使是自己的醫院也不能搞特殊化。
  • 如何度過《遺願清單》的兩個女人,生命的最後一刻你選擇?
    01年當如果你得了絕症,只有幾個月的生命時,你想過你將如何度過剩下的時光?放棄還是享受?電影《遺願清單》是關於講述如何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時光中度過兩個人。2007年,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主演的電影獲得了巨大的票房。十二年後,日本重拍了由吉永小百合和天海佑希主演的電影。由吉永小百合扮演的家庭主婦幸枝患有胃癌。
  • 《遺願清單》▏好作品從不對你的人生指指點點,惟願帶來一絲光亮
    人生意義何在?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相信可以通過信仰來衡量,有人認為要用愛來評判,也有人說人生本來就毫無意義。兩位老人在醫院的重症病房相遇了。在等來死亡通知的不幸中,萬幸的是事業成功的科爾看到了這份遺願清單——他擁有巨大的財富,而有限的生命卻讓他再也無福消受,最重要的是,對於這份清單他也是心動的,於是他「慫恿」卡特:既然你想完成你的人生遺願,那麼不如由我來出資,我們一起去完成這份遺願清單!
  • 《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活將給勇敢堅持的人答案
    如果有一天被告知你的生命就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你會做些什麼?是整天自怨自艾,混沌的過日子。還是振作自己,積極的面對。或許你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列一張遺願清單,去做那些自己曾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在卡特的內心中其實是有點責怪妻子的,因為家庭才導致了卡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最終也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實際上,通往夢想的道路往往是隔著現實中的各種瑣事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不同的。在理想和現實面對,如果做不到相互成全,那就相互適應和相互磨合吧。
  • 遺願清單:如果生命只有一個月你有什麼願望呢?
    所以有人面對死亡,盡全力治療,最好的病房最好的藥物,卻最終還是帶著極大的留戀被推到生命的終點;而有人面對死亡,卻為自己而活,帶著一張「bucket list」,微笑著走向旅途的終結。影片《遺願清單》就是描述兩位被診斷為癌症患者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是怎樣度過的。雖然一直有科爾的狂妄搞笑,但是《遺願清單》還是讓我在最後的十幾分鐘裡哭了出來。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認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毫無意義。而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麼標準,愛德華·科爾在人世間最後的時光,比大部分人畢生的光陰都要充實。他在最終離世的時候合上了雙眼,卻敞開了心靈。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一切都來得及實現
    《遺願清單》這部劇的劇情很簡單:一個是叛逆的少管所常客、因為家庭種種問題而妄圖輕生的問題少年楊曉宇,一個是身患絕症卻依然陽光、溫暖積極而不願向命運屈服的可愛暖男劉寶,兩個十幾歲的少年在人生低谷時相遇。
  • 人生的意義|《遺願清單》: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價值觀活一次
    《遺願清單》一開始,就是兩個老頭子先後被醫生告知,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了。一個貧窮、一個富有。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這種階層的距離又神奇的消失了一般。他們最後相邀一起,完成一份兩人一起手寫的「遺願清單」。電影中,貧窮的老頭子是一名普通的汽車修理工人,養育有多名子女。
  • 高分電影《遺願清單》,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有目標地活著
    當生命只剩下半年或者一年的時候將最想完成的事情記在便利貼上逐一完成,這就是遺願清單,除了能夠讓人生了無遺憾,還能時刻提醒每個人自己這一生有沒有真正且認真地活過。遺願清單在很多電影中都曾經出現過,高分電影《遺願清單》堪稱其中的佳作。
  • 《我的遺願清單》首次登陸「主場」,華語音樂劇市場「造血能力...
    《我的遺願清單》聚焦當下戲劇內核凸顯共情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講述患病少年劉寶和厭世少年楊曉宇一同完成「遺願清單」的故事。他們在啼笑皆非的過程中經歷了彼此救贖和成長,最後終於領悟生命的真諦:每天都不留遺憾,才是活著的意義。 自2016年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開啟整劇製作以來,《我的遺願清單》在四年裡演出逾百場,足跡遍布全國22座城市。作品以溫暖與堅定的戲劇內核爆發出一種持久而繾綣的力量,鼓舞著走進劇場的觀眾。
  • 英青年「臨終遺願」清單:登長城位列第四
    英國《每日郵報》21日晨報導稱,一項調查列出了人們在臨終前最想做的事,而這50大遺願清單中,成為百萬富豪、看北極光、到長城走一趟都居於前列。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一場暴病和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當你回首往事時,會因怎樣的「臨終遺願」尚未實現而悔恨呢?英媒體調查年輕人的「臨終遺願」,為您揭曉英國人的遺憾。
  • 《遺願清單》告訴你,如何給自己的人生,一場「盡歡」的擁抱!
    滿懷期待的喜悅,打開了這部電影,看著兩位實力派影帝同臺飆戲,讓我覺得又好笑又好哭,看完後卻又覺得內心之中多了一些細微的感觸深藏其中。如果你的人生還剩下不到100天的時間,你會選擇做些什麼?面對死亡你又有著什麼樣的看法?你會如何面對?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 《檸檬桌子》:向死而生,在生命的盡頭探尋人生的意義
    就像《遺願清單》裡的卡特和愛德華,假如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以學識為重的卡特必然看不上重財且粗鄙的愛德華,而愛德華也不會將自己辛苦拼搏回來的錢財花在別人身上。但是兩個命不久矣的老年人,卻在晚年惺惺相惜,不過是想在生命的盡頭不那麼孤單罷了。
  • 《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認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毫無意義。我?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人生的意義。而在法庭中正品著魯瓦克咖啡的富翁愛德華,看他的律師打官司時,疾病突然而至。有因必有果,愛德華因為一個病房兩張病床而打官司,所以即使是在自己的醫院,他只能享受他的兩人病房。因緣巧合,病房中的另一個人則是卡特。在病房中的兩人都看到對方遭遇病痛時的模樣,只是都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畢竟都不想將自己的軟弱被他人看到。
  • 《遺願清單》的6個啟示,早看早成長,人生更遼闊
    《遺願清單》,豆瓣評分9.1分,看完覺得這個分數配得起。這部於200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導演羅伯·雷恩組織拍攝,主要講述兩個癌症晚期病人愛德華和卡特如何面對癌症帶給他們的「死刑」、回顧他們以前的生活與思索以及餘下的日子兩人一起彌補一直以來想幹的事情的故事。
  • 高以翔生前簡單遺願落空:浮生若夢,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間裡,他連續工作了17個小時,在參加浙江衛視節目的三天前,他還出席了廈門舉辦的金雞電影節。生活在節奏過快的大都市裡,我們每一個人都害怕自己被別人甩到後面,我們深深地懂得什麼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我們似乎忘了,過度忙碌的人生,是會透支生命的,我們似乎忘記了活著並不是為了工作。
  • 《遺願清單》——活出夢想中的自己,才能無懼死神來襲
    」 ……3《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電影)——在死神面前,你我生而平等!我的牧師總說:「我們的生命就像小溪,最後匯入同一條大河,大河盡頭的瀑布之上,在迷霧後若隱若現的,就是天堂!」尋找你生命中的快樂吧,愛德華。我親愛的朋友。閉上眼睛,讓流水帶你回家吧! It'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sum of a person's life.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杭州站 喚醒關於友情、愛情、自由的回憶
    這是一段關於友情和熱愛的故事,是一場關於勇氣和生命的較量。而他正在策劃自己死前一定要完成的「遺願清單」 。二人雖是同學可感情並不深,劉寶認為就算自己離開了人世楊曉宇也不會傷心,便向他提出如果一起執行清單就願意支付其高額的費用。於是,兩人便開始了這場瘋狂的 「安慰劑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