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豆瓣評分9.1分,看完覺得這個分數配得起。這部於200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導演羅伯·雷恩組織拍攝,主要講述兩個癌症晚期病人愛德華和卡特如何面對癌症帶給他們的「死刑」、回顧他們以前的生活與思索以及餘下的日子兩人一起彌補一直以來想幹的事情的故事。東歌覺得本劇值得一看,啟示頗豐,且光看主題「遺願清單」,就感覺到一股特別坦蕩和遼闊的意味。
人生,就是由一個個問題和困難組成,期間少不了的是遺憾與失落。當你最終必須面臨死亡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中,還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沒有去做,只可惜歲月不饒人,那些你曾努力想實現的願望,總是被你無情的錯過了。
1、關於人生結局
愛德華是一家健康醫療機構的CEO,從16歲起就學會賺錢,最終憑著自己的本事成了億萬富翁。在一次會議中,他發現自己突然「病的不輕」,不得不住進自己經營的醫院裡。值得「諷刺」的是,他畢生經營的醫院理念是「一個房間兩張病床,誰也不能搞特殊」,自己住院想搞特殊化,被助手們給攔住了,說眾人在這個檔口都在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呢。
沒辦法,愛德華只能和別人同享一間病房。這個「別人」就是卡特,出身工人階層,是個優秀的機修工人,卡特學富五車,年輕的時候想一名大學裡的教授,只是因為黑人的身份以及家庭的原因,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任。這個隱忍負重前行45年的男人,生活的全部就是為了子女們能心無旁騖地學習和工作。他累了。
2、關於愛情
愛德華說他愛結婚,一生結婚四次,但也喜歡單身,他的婚姻沒有一次是長久的,最成功的一次婚姻是他和事業的結合。他的一生都在為賺錢而奔走,每分每秒討論的都是錢的事情。愛情對於他也許就是「爽一次」,所以,在和卡特飛往城市的飛機上,他都不忘找一個美女讓自己「爽一次」。
卡特的愛情呢?他和我們大多數人的愛情一樣,曾經在最好的年華牽手最愛的女孩,那種刻骨銘心的情愫一輩子也忘不了。「同走一段路,那麼久,有些東西卻已經一去不復返,再也找不到」。當卡特道出這段話時,心靈真的被震了一下。45年的負重前行,當初牽手最愛女孩的感覺已經找不到,所有的激情已經全部被生活磨滅,消失跆盡。多麼痛的領悟。
3、關於健康
愛德華在得知他只有6個月,最多一年的壽命的時候,一如既往地暴起。他感嘆「人活著是為了某天死去」、「我才不相信狗屁實驗能出現奇蹟」、「早晨的化療多麼芬芳」。在準備化療之前,他享受美味冠絕洛杉磯的美食,結果在化療後,吐成捲縮的死狗。那一刻,他覺得那些死於心臟病的人多麼的幸運,不用被折騰得半死。
睿智的卡特早早看淡死亡,只是她沒有想到這一刻來得那麼快。他給愛德華講了一個故事:「他讀書的時候,一個教授出了一個問卷調查,如果可以知道自己的死亡時間,你願意知道嗎?」這個實驗的結果是96%的人不願意早早知道自己死亡的結果。現在他和愛德華都成了4%的人。深夜裡,他們彼此看對方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來,最大的渴望是爭取活下去,最想要的是能得到一張健康證,但是他們從沒考慮過自殺。
4、關於快樂
在埃及,卡特又出了一個問題考驗愛德華,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卡特聽說的。這個問題是在進入到天堂之前必須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的一生是否快樂?」愛德華回答得乾脆利落。第二個問題,「你的一生是否給別人帶來快樂?」這下把愛德華問得難以無言,但他還是回答了。他說他的女兒在做公益事業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男孩,那個男孩他覺得並不靠譜,不過女兒不管他的看法還是和男孩結婚了,連婚禮都沒通知他參加。
女兒和女婿第一次吵架的時候,女婿趁著酒意打了她。於是她來向父親訴苦,父親說當初為何你不聽我的話。第二次,女婿又打了女兒,女兒沒有來訴苦,但是愛德華還是知道了。愛德華沒有和女兒商量,叫人「收拾」了那男人,從此那男人再也沒有出現。因為這個事情,女兒用最難聽的話詛咒他,逢人就說自己的父親已死。女兒的舉動讓愛德華覺得大受打擊,從此兩人形同陌路。
試問,你的人生給別人帶來快樂過嗎?人生的對與錯,實難點評。別人的生活我們不了解,更沒資格去評價。更多的時候,沒人在意你會怎麼想。
5、關於造物主
卡特一直覺得,世界之巔,一定存在造物主、存在神明,它深邃且寂靜,遙望著眾生,人應該心存敬畏,不能帶著抱怨和恨意。人無論逃到天涯海角,還是逃不脫造物主的掌心。愛德華則從他的經驗出發,他從不相信上蒼和造物主會幫助人類這樣的話語,他覺得人類95%的閱歷和經驗都是錯的。這個連「總統都要徵求我意見的」男人,自有一套自己的作為強者的生存法則。
6、關於遺願清單
思考的人生才有意義。每個人剛出生時,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夢想,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想做的事情一直沒有去嘗試,以致到頭來後悔不已。愛德華和卡特的遺願清單有趣而真實,「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笑著流眼淚」、「親吻世界上最美女孩子的臉」、「跳傘」、「飛車」……這兩個老混帳東西,最後真的敞開心靈,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一一實現清單。
愛德華和卡特在「死刑」前遇見、相識、相知,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