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
廈門港口作業
單證全面進入無紙化時代!
每票進出口提卸箱業務
節省作業時間10小時以上!
每年節省約2億元成本!
記者從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獲悉,廈門自貿委聯合廈門港口管理局、市口岸辦於近日正式印發《關於全面推廣貨櫃貨物提貨單及設備交接單電子化操作的通知》——
自2020年7月1日起,在廈門海港口岸全面推廣貨櫃貨物提貨單及設備交接單電子化操作業務,標誌著廈門港口作業單證全面進入無紙化時代。
「港口作業單證無紙化是推動口岸提效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廈門自貿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廈門港口貨櫃貨物提貨單和設備交接單兩個作業單證的電子化項目分別從2018和2016年開始試點,試點期間完成了「半電子化」的「1.0版本」,此次「2.0版本」則是通過流程再造,打通各個環節,實現從企業到船代、碼頭、貨代、拖車公司等各方全流程電子化,以及從港區內到堆場的全港電子化覆蓋。
提貨單和設備交接單電子化由廈門貨櫃智慧物流平臺協同實施,港口作業單證的電子數據通過平臺在進出口企業、船代、貨代、船公司、碼頭、堆場、拖車公司等之間流轉,企業在網上即可辦理進出口提卸箱業務,實現了讓信息「跑路」替代人員跑腿。
「過去我們提貨需要外勤人員拿著紙質提貨單往返於船代、碼頭等各方之間,一跑就是一天,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存在單據丟失的風險。」廈門達達股份有限公司關務部負責人葉梅鳳介紹說——
全面推廣電子化操作業務不僅能使提貨流程更加快速便捷,而且減少了人員送單出行的成本,疫情期間,這種電子化無接觸的單據操作流程也實實在在便利了企業。
據測算,全面推廣電子化操作業務後,可為廈門港每票進出口提卸箱業務節省作業時間10小時以上,極大提升貨物進出口作業效率;廈門港進出口企業、貨代、碼頭、堆場、拖車公司等每年節省約2億元的成本,解決了傳統紙質單證流轉和人員出行成本高等問題。
作為貫徹落實今年5月廈門市政府《關於印發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實施方案的通知》的又一項重要舉措,無紙化也進一步提升了廈門港口物流作業效率和口岸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為廈門市外貿進出口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口岸營商環境支撐。
廈門口岸信息化建設重要節點
●2015年4月,由廈門市政府主導建立的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正式投用,提供跨境貿易、航運物流、政務、金融等一站式公共服務,成為廈門口岸開啟無紙化通關的裡程碑。該平臺2015年被商務部評為自貿試驗區首批「最佳實踐案例」;
●2018年12月,廈門貨櫃智慧物流平臺在廈門港區全面推廣,廈門口岸物流無紙化加速邁進;
●2020年4月,廈門自貿片區成立五周年之際,「廈門口岸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在全國率先提供全流程綜合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集海、陸、空綜合物流信息為一體,實現了廈門口岸通關和物流信息的可視化查詢和系統集成,助力廈門口岸通關再提速,完善綜合物流服務的無縫銜接。
●2020年7月,廈門海港口岸全面推廣貨櫃貨物提貨單及設備交接單電子化操作業務,標誌著廈門港口作業單證全面進入無紙化時代。
【來源:福建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