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學習緊張,工作節奏加快,用腦時間過長,生活壓力增大,感情及思想負擔加重等現代生活特徵使我們容易患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由於大腦神經活動長期持續性過度緊張,導致大腦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而產生的一類以精神容易興奮,腦力容易疲乏,伴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生理症狀為特點的神經性障礙。患者常因睡眠障礙、軀體不適而苦惱。常常是存在持久的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
20世紀初,神經衰弱曾在各國風靡一時,美國醫生把大多數神經症、部分人格障礙及某些神經疾病都納入本病的範疇,認為這種疾病主要見於中上層白領的腦力勞動者。把神經衰弱看作是美國社會迅速工業化造成的文明病。美國醫生Beard(1869)把兩個希臘字根「neur」(神經)和「asthenia」(衰弱)結合起來組成了一個新詞「neurasthenia」(神經衰弱)。三四十年之後,這一名稱便成為當時社會最流行的診斷名詞,一些人甚至以患神經衰弱來炫耀自己身份的高貴。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神經衰弱仍然是我國常見的神經症。在專科門診中佔全年初診病例的65.8%,且女性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以腦力勞動者居多。
神經衰弱是由素質、軀體、心理、社會和環境等諸多因素引起的一種整體性的疾病。可以認為完全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過度緊張,特別是過度緊張引起的不愉快情緒是引起神經衰弱的主要原因。在易感素質的基礎上,復加誘發因素的刺激,產生過多的心理衝突,導致神經疲勞而致。易感素質是指個體具有發生某種情緒反應的特殊性易感傾向,主要指人格特徵。
臨床觀察發現,多數誘發因素神經衰弱患者體質羸弱,身體瘦長,骨骼單薄,肌肉軟弱無力,心臟較小,自主神經易興奮,血管功能不穩定,血壓常偏低;性格不開朗,缺乏對生活的熱愛,缺乏抱負和自信心,慾念過高,脫離實際,有膽怯、孤僻、自卑、敏感、多疑、任性、主觀、依賴性強等性格特點。
#誘發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過度緊張。強烈的精神刺激,沉重的精神負擔,持久的環境壓力,不當的工作方法,家庭糾紛,學習工作中的激烈競爭,人際關係緊張等,使大腦活動過度緊張,超過了神經系統的耐受界限。
②用腦過度。腦力勞動時間過久、工作任務過重,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大腦神經細胞過分消耗能量,失去正常的調節。
③生活工作無規律。生活、工作忙亂無序,工作與休息時間不定,經常熬夜,晝夜不分;睡眠不足,缺乏科學的學習、工作方法,缺乏自信心,壓力過大等導致大腦過度疲勞,不能及時恢復,有損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④精神創傷。生活中遇到某些事情而產生憂傷、焦慮、驚恐等不良情緒,若持續或過於強烈,成為大腦的一種不良刺激。
⑤生活工作單調。一定量的刺激和緊張對於機體的健康是不可缺少的,神經系統的過於鬆懈和過於緊張一樣,同樣不符合用腦衛生。缺乏豐富多彩的精神活動,生活枯燥乏味,天長日久,也可能會誘發神經衰弱。相反,熱愛生活,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即使工作繁重,也不易感到疲勞。
⑥內心矛盾衝突。理智和情感、希望和實際,常會在人們的思想上發生矛盾衝突。內心矛盾長期不能解決,主觀願望不符合客觀實際,神經系統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成為慢性精神創傷。
⑦自然環境因素不良。長期處於嘈雜喧鬧的環境中,身心無法安寧,休息睡眠不得保證;長期接觸亮光、刺鼻的氣味或汙染的空氣,也會使神經系統受到損害。
⑧疾病困擾。患有傳染病、慢性中毒、顱腦損傷或營養障礙等疾病,全身抵抗力下降,加之精神緊張,不能採取正確的態度去對待疾病,產生精神負擔,對外界各種事物逐漸失去興趣,經常處於煩惱、焦慮之中,使神經系統長期緊張。
上述誘發因素,可單獨作用,也可能是綜合影響,使得易感個體發生神經衰弱。
#生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