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羅馬尼亞人怎樣幫德國度過了一場危機

2020-12-17 世界說

在德國,蘆筍是一種珍貴的、國家級的蔬菜,因其在呈白色的階段食用口感最佳,許多人把它稱為「食用象牙」或是「白金」。蘆筍又是一種典型的春季蔬菜,它的收穫也標誌著德國春季收成的開始,在採摘蘆筍的季節,許多地方都會舉辦蘆筍聚會進行慶祝。

但在這個春天,蘆筍產業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供應德國家庭餐桌的蘆筍主要食用的是它剛剛生長出的嫩芽部分,一旦嫩芽打開,它就將迅速木質化,生長環境中過高的溫度也會導致纖維增多。為了保持嫩芽的口感,德國蘆筍只在春季採收,生長期需全程覆蓋在有意堆高的土壤之下。這一方面意味著它必須在嫩芽生長到足以破土而出之前搶收完畢,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採收蘆筍是一種高度依賴經驗和技巧的密集型勞動。

從土地中伸出的蘆筍 / 網絡

一般而言,採收蘆筍的工作集中在四月下旬至六月的清晨和傍晚,一天兩次,熟練的採收者會使用特製工具插入土中,將品質合適的嫩芽在土中截斷並掘出。這一過程並不容易,而如果考慮到同時還有速度要求,就更是非熟練工人不可——經驗要求高、過程辛勞,加上報酬相對微薄,過去幾十年裡幫助德國蘆筍產業蓬勃發展的原本是數萬名來自歐盟東部成員國的季節性農業工人,他們像候鳥一樣來了又走,在此迅速完成蘆筍採收,然後帶著勞動報酬踏上回國的旅途。

今年,他們如何抵達又如何工作,成了一個國際問題。

收穫幫手

德國農業依賴來自較偏遠地區的季節性僱工的傳統由來已久,19世紀末馬克斯·韋伯的著作中就曾討論過受僱於普魯士農田的波蘭工人對當地的影響,在德語中,這些應採收季節而來的農業僱工被稱為「Erntehelfer」,意為「收穫幫手」。過去十年,德國農業吸收的「收穫幫手」達到每年30萬人,大多數來自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波蘭等地。

在農田中工作的羅馬尼亞工人 / 網絡

這一群體參與收穫的作物種類很多,蘆筍因其價值高昂、可採收時間短暫、以及目前仍難機械化,成為其中尤為突出的一種:恰恰是在2004年歐盟開始擴容,並在2007年將羅馬尼亞等國吸收進來以後,德國蘆筍產業才迎來了迅速擴張,其種植面積在2008-2012的幾年間增長了10%。

2020年,春季農業對於外來僱工的需求與新冠病毒的肆虐幾乎同時來臨,在全歐相繼封鎖、德國本身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同時,德國政府仍然通過包機等形式,從東歐國家調動了八萬名季節性農業工人,再一次地,其中絕大多數來自羅馬尼亞。

但這一次,情況已經變得與過去的經驗完全不同,當這些羅馬尼亞工人湧入德國包機停靠的機場,他們面對的是疫情已經呈現爆炸式增長的西歐和當時形勢似乎尚算樂觀的德國,而在他們背後,是當時距離疫情似乎還有些距離的祖國羅馬尼亞,和家鄉蘇恰瓦縣——直到現在,這仍是羅馬尼亞疫情爆發最為嚴重的地區,普遍相信與同西歐來往密切有直接關係。

疫情當前,數萬人的跨國流動對於旅程兩端都是沉重壓力,更不要說這些僱工們原本在德國的打工生活與「社交距離」扯不上任何關係。為了安置他們,僱主們需要引入多種防護措施和政策,並承擔可能的健康與經濟風險。

但也正因如此,這些外來勞工的不可或缺終於得到普遍承認——根據德國巴登符騰堡州農業部的數據,僅4月的該州就需要至少4900名季節性僱工,這項工作的低報酬使得農場幾乎招不到德國工人,它所要求的技術和熟練程度也非一般人所能勝任,而如果勞動力不能及時就位,將有大量原本價格高昂、被視為貴族食物的白蘆筍在地裡變成無用的雜草。

在農田中收穫白蘆筍的工人 / 網絡

在此之前,這些東歐僱工曾長期被貼上「非熟練勞動力」標籤,僱主們用它來壓低價格,社會則以此來為這些外來勞工只能獲得微薄薪水提供一種貌似合理的解釋。

「不是奴隸」

4月11日晚,來自羅馬尼亞的「收穫幫手」Nicolae Bahan停止了呼吸。他自3月20日起一直在巴登符騰堡州一處蘆筍農場工作,死前曾抱怨過咳嗽和發冷。死後在屍檢中,他被檢測出冠狀病毒陽性,沒有人知道他是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感染的。

在他死後,羅馬尼亞環境保護部向歐盟監察部門遞交了正式信函,其中呼籲採取行動保護季節性農業僱工們,「羅馬尼亞的季節性工人不是奴隸。人的尊嚴與健康是無法商量的。」

但事實上,這些僱工們近乎別無選擇,在發生悲劇的蘆筍農場,僱工們名義上的最低時薪為9.35歐元/小時,然而由於夥食費、安置費和差旅費需要從工資中扣除,每位僱工每天還要給農場交12歐元。如前所述,蘆筍收穫的特殊性決定了工人們的工作時間不可能太長,到手報酬之微薄可想而知,但即使如此,去德國農場中收割蘆筍依然是羅馬尼亞工人們趨之若鶩的不錯出路:這樣的收入水平已經遠遠高過了經濟凋敝的羅馬尼亞國內,許多人是依靠每年在德國的這幾個月的收入才得以養家,其中也包括死後才被確診的Nicolae Bahan。

抗議薪水不合理的羅馬尼亞工人 / 網絡

而在Nicolae Bahan死後,農場的蘆筍收割工作仍在繼續,他的同鄉與同事們仍住在並不寬敞的集體宿舍中,在公共食堂裡吃飯,乘坐公共汽車或者貨車上下班,唯一改變的是出於防疫需要,他們被與自己的僱主嚴格隔離開來,也不能在隔離期內離開農場範圍。

4月28日,羅馬尼亞政府再次通報稱有200餘名工人在德國一家屠宰場中集體感染。除了具體工作內容有所區別,屠宰場僱工的故事與蘆筍農場並無二致,而同樣的情形仍在更多的行業內反覆上演:工人們付出艱辛勞動,換取微薄報酬,但地區間巨大的經濟差異仍驅使著這些普通工人一次又一次回到購買他們勞動力的農場和企業,較短的僱傭時間則幫助他們更容易忍受工作條件的艱苦。

而幾乎理所當然地,這些短期僱工中的大多數人既沒有合同,也不會有職業保險。

歐盟擴大後的十幾年,從德國的蘆筍和草莓,到義大利的西紅柿和西班牙的柑橘,這樣的季節性勞動力流動早已成為歐盟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僅每年組織工人往返就已產生相關「產業鏈」,此前幾年,這些異國工人的存在還曾成為部分地區右翼勢力排斥的對象,但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這一打工群體的重要性終於凸顯出來:他們並非「自由流動」不受歡迎的結果,而是結構性不平等的一部分。

在飛機舷梯上揮手的羅馬尼亞工人 / 網絡

蘆筍危機已經過去

5月底,德國多地傳出蘆筍價格上漲消息,除了疫情期間可以預想到的經營成本上漲,另一個影響因素是更多人開始傾向於本地農產品,而不再是價格更便宜的荷蘭進口蘆筍,哪怕需要為此付出更高價格:5月20日,德國市場中本地蘆筍的直銷價格漲至10歐元/千克,22日的一則消息則稱,得益於各地搶收的成果,目前德國市場上蘆筍已經達到供需平衡。

而隨著天氣漸熱,蘆筍的季節正在過去。

但「外國僱工」的問題已經深入到了全歐各國農業的各個角落,在西班牙他們是來自拉丁美洲的短期僱工,在愛爾蘭是保加利亞勞工,在義大利往往是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工人,在北歐、波蘭和波羅的海地區則更多是烏克蘭農民。

在歐洲更靠北的地方,從沙拉菜、西紅柿到洋蔥,五月的草莓和六月的豆子,採收時間更晚的土豆和黃瓜……這些作物能否保證收成,還是擺在農場主們面前艱巨的挑戰。(文/李曉暖 責編/張希蓓)

相關焦點

  • 羅馬尼亞:疫情下的議會選舉
    12月6日,戴口罩的選民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處投票站投票。羅馬尼亞議會換屆選舉於當地時間6日7時拉開帷幕。全國1800多萬選民將投票選舉新一屆參眾兩院議員。新冠疫情下的羅馬尼亞目前仍處於宵禁狀態。
  • 新冠病毒考驗德國的聯邦制
    次日,根據德國負責疾病控制和預防的聯邦政府機構兼研究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Rober Koch-Insitut)發布的數據,德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為2369人,死亡5人。論感染人數,排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之後,列歐洲第四位。 默克爾首次公開就新冠疫情表態,說明德國疫情已經進入較為緊急的狀態,德國媒體評論,這「已經成為大領導的事了」。
  • 新冠疫情下的集體心理危機
    這一周來發生了很多事情,隨著疫情的擴大,很多事情,急需從集體心理的角度進行梳理。1公共管理人員普遍面臨的適應障礙。這其實是一個急需心理幹預的人群,在這次疫情爆發過程中,很多公共管理人員表現出各種無法適應危機狀況的心理問題,這一點嚴重影響到公共管理的效率。
  • 新冠疫情下的德國留學之路
    無奈隨著感染人數快速增加,德國各聯邦州一個接著一個宣布將課程調整為透過網絡通訊軟體授課,老師和學生們不得不把上課地點從教室搬到自己家中。這半年以來,德國的疫情逐漸獲得控制,但透過網絡授課的模式仍會繼續維持到下個學期,多數德國大學也將秋季學期的開學日期延後一個月,只為做好更完善的應對措施。
  • 3月26日新冠疫情:中國暫停所有外國人入境,北威首位重症病人脫離...
    新冠疫情新聞發布會RKI所長Wiele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德國每10萬居民平均有44人感染,儘管存在地區差異。值得慶幸的是已經有超過5000人康復。病毒感染是否減弱還不清楚。Spahn:我不曾想到如此境地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長Spahn稱現在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沒人能說下面幾周會發生什麼,必須增大醫院的容量。
  •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新冠病毒感染率超警戒線
    10月20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人們戴口罩在公交車站候車。 羅馬尼亞新冠疫情防控規定,如果一個城市或地區每千人中確診病例超過3例,即感染率超過千分之三的警戒線,則自動成為「紅色」區域。首都布加勒斯特新冠病毒感染率已超警戒線。
  • 新冠疫情引發抗議,是德國的特例?
    據媒體報導,大約有400人來到聯邦總理府前舉行示威,抗議聯邦政府為防治新冠疫情採取的限制措施以及反對所謂的疫苗接種義務。然而,此次報導的並不是發生在德國的眾多抗議活動之一,而是發生在奧地利的一次抗議集會。
  • 在紐約長島,把臥室當成方艙,他度過兩次新冠危機
    他講述了如何在四個星期中,度過兩次新冠危機的經歷。我的方艙文|蔡維忠「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不同年齡、不同身體體質的人,治癒經歷是不同的。像我年齡六十歲出頭的人,熬過病毒折磨,度過至暗時刻,不容易,很樂意與大家分享我與病毒鬥爭的經過。」
  • 新冠疫情下,德國家長將獲取長達20周的育兒津貼
    德國政府計劃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為照顧孩子而失去工作的父母提供高達20周的補貼,這是德國衛生部長本周二給予的明確答覆。德國衛生部長延斯·斯潘(Jens Spahn)周二表示,育有子女的夫婦將有資格申請10周的所謂「二次工資支付」,而單親家庭則可以領取20周的工資補貼。通俗地來說,「二次工資支付」就是指國家向那些因為照顧年幼孩子而無法工作的父母支付補貼,補貼金額等同於稅後工資的67%。補貼金額的上限為每月2016歐元。
  • 移民客戶眼中疫情下的德國生活:理性的自由和互助的溫暖
    環球優格★專注德國ID:globaljunger四月的德國,春光明媚,就像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春之歌》裡描繪的那樣,讓人感到輕鬆愉悅。去年春天,我曾有幸漫步于波恩城美麗的櫻花大道下,觀賞一整天,任意地選一家櫻花樹下的咖啡館坐下喝上一杯,享受這一天的愜意與愉悅。
  • 新冠疫情下的利好消息:德國4月新規出爐,躺在家裡就有錢拿!
    作者:段遜 現在儘管處於新冠疫情中,但司法機構的車輪仍在繼續轉動。從4月起,仍有新的法律法規生效。且,為應對新冠危機,政府也出臺了「緊急救援計劃」。
  • 啤酒節意外缺席 德國啤酒業如何度過「最艱難一年」?
    (抗擊新冠肺炎)啤酒節意外缺席 德國啤酒業如何度過「最艱難一年」?中新社柏林10月8日電 (記者 彭大偉)每年10月第一周,本應是慕尼黑啤酒節最熱鬧的時候。世界各地的人來到慕尼黑特蕾西婭草坪,在巴伐利亞風情的音樂和美食中暢飲啤酒。然而,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慕尼黑啤酒節自二戰結束以來首次停辦。中新社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啤酒節主會場空空蕩蕩的草坪背後是疫情下正艱難求生的德國啤酒業者。
  • 一場公共安全危機下歐盟各國如何相愛相殺
    來源:新浪美股文/新浪財經歐洲站站長 郝倩 http://weibo.com/haoqianlondon35年歷史的申根同盟已在一個月前按下暫停鍵;一場抗疫義大利感覺被遺棄,荷蘭德國覺得被背鍋,歐元區和歐盟的大流行病危機演化為一場金融,政治和社會信任的多重危機
  • 「德國奇蹟」:四大原因幫助德國戰勝新冠疫情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柏林4月17日報導: 近期,德國是新冠病毒治癒者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德國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2.75萬例 REUTERS / FABRIZIO BENSCH儘管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7日上午報告該國確診人數已超過13.3萬人,累計死亡3380人,但所有患者中半數以上的人已被治癒,即超過8.1萬人。自4月13日以來,德國一直持續這種治癒者大幅增加的趨勢。
  •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另一場自然災害也正在醞釀,糧食危機或難避免
    對全人類來說,2020年堪稱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了,澳洲大火、新冠疫情、南美登革熱、東非、西亞和南亞的蝗災相繼登場,不過如今除了新冠疫情之外,其他三場災難都仿佛都結束了,實際上真正結束的恐怕只有澳洲大火,南美登革熱還沒有完全消失,而蝗災只是暫時性的低谷罷了。
  • 3月13日新冠疫情:德國大部分聯邦州終於關閉學校和幼兒園,希望一切...
    海外新冠疫情海外疫情新冠肺炎蔓延到121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超過5000人。這些人數主要來自中國,義大利和伊朗。其中中國大陸3176人,義大利1016,伊朗514人。
  • 周春生:近憂與遠慮——如何度過疫情危機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截至目前,國際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而我國在政府的科學防控措施的指引下,全民同心戰疫,疫情防控已得到有效控制,已基本恢復復工復產。在此背景下,如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疫情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是一道多重挑戰的考題,考驗著每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 德國新冠死亡近2萬人,默克爾哭了……
    她說道:「我很抱歉,我發自內心地感到抱歉,但如果我們付出的代價是每天590人死亡,那麼在我看來這是不可接受的。」她還提醒稱,「如果我們現在在聖誕節前夕有太多接觸,而最後卻成了我們和祖父母度過的最後一個聖誕節,那麼我們一定做錯了什麼,不應該讓這種事情發生。」
  • 新冠疫情下,日本大學生面臨壓抑極限?日本高校園的危機與應變
    華輿訊 據旅日僑網報導 一轉眼,新冠病毒在世界肆虐已逾半年。世界各地在疫情與財政的威脅下,採取校園封鎖、遠距離授課、停招碩博生、停聘師資乃至整合學系等應對措施的大學日漸增加。日本的學年度本是四月開始,由於疫情延後開學,目前上學期才剛結束;原本疫情一度稍歇,包括大學在內的諸多校園開始陸續解封。
  • 新冠病毒改變美國政治的五種可能性,疫情危機如何影響美國未來?
    前的焦點自然是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本身。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發稿,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110.3萬例,死亡的累計病例達到64943例。但從長遠來看,新冠病毒可能在以下五個領域產生政治影響。也就是說,新冠病毒改變美國政治的五種可能性,疫情危機如何影響美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