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會陰如何護理

2021-01-13 網易親子

2013-01-13 12:34:23 來源: 網易親子綜合

舉報

會陰的表皮傷口約在1~2周內癒合,而較為深層的傷口內包含較為細緻的神經,需要1個月左右才能復原。

產後會陰恢復時間:

會陰的表皮傷口約在1~2周內癒合,而較為深層的傷口內包含較為細緻的神經,需要1個月左右才能復原。

整個產道,也大約需要3~6周的時間才能夠恢復到產前的彈性與大小。

家人護理技巧:

A 傷口護理

1 溫水坐浴

產後24小時內,傷口仍十分腫脹,這時候可用冰敷的方式來消腫。

等到滿24小時之後,再開始進行溫水坐浴:讓會陰傷口浸泡在溫水中約10~15分鐘,一天可進行三四次,並持續兩周或直到傷口癒合為止。

產後的前3天可在溫水中加入水性優碘,以利殺菌。

TIPS:

在進行溫水坐浴前後,都必須衝洗會陰傷口。如果傷口有感染的話,則要以淋浴的方式洗澡。

2 衝洗傷口

產婦在如廁過後(包括大、小便)都應以溫開水衝洗傷口,而產後第一周亦可在衝洗的水中加入水性優碘消毒。但是千萬不要使用酒精性優碘,因為它會使傷口疼痛。

3 採取側坐

若是傷口極為疼痛,可採取側坐姿,或是坐在類似遊泳圈設計的氣墊上,以免碰觸到傷口。

B 食物料理

產後的前幾天,務必要多攝取纖維質。

TIPS:

產後多久可開始性生活?

考慮到產道與會陰傷口復原狀況,還有惡露必須要排乾淨。大約是4~6周後,生育器官逐步恢復以後才能進行性生活。

文章來自:《嬰兒母親》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產後媽媽如何護理會陰裂傷或傷口?
    陰道分娩後,或輕或重都會有會陰裂傷,少數人還有會陰切開的傷口,會陰部的傷口如果護理不當,更容易發生感染,如何讓傷口癒合得更快呢? 什麼是會陰裂傷和會陰切開?
  • 新媽媽產後會陰傷口癒合護理方法
    產後會陰傷口癒合護理(資料圖)會陰切開術常有兩種方式:正中切開術與側斜切開術,兩者各有特點。正中切開術有出血少,易縫合、術後傷口疼痛輕,癒合好及瘢痕少等優點,適用於會陰體較長者。但助產技術要求高,易發生會陰撕裂,不宜用於胎兒較大、會陰體短、產鉗術、臀位牽引術等陰道助產手術,以免切口下延造成會陰嚴重撕裂。斜側切開術雖無上述那些優點,但能避免嚴重的會陰裂傷,而且產後切口癒合也良好,是目前產科中常用的手術方法。由於會陰傷口經常與產後惡露、大便、小便做伴,產後會陰的護理顯得極其重要,否則,可能導致產後生殖道感染,會陰傷口癒合不良,影響今後生活。
  • 女性產後如何護理陰部?
    在生產過程難免使會陰受傷。會陰傷口經常與產後惡露、大便、小便做伴,產後會陰的護理顯得極其重要,否則,可能導致產後生殖道感染。會陰傷口癒合不良,影響今後生活。那麼問題來了,女性產後如何護理陰部呢?日常女性如何護理陰道呢?女性產後如何護理陰部?
  • 產後會陰疼痛的護理(圖)
    會陰是在陰道與肛門之間的皮膚與肌肉,假如該處有縫合口,或是生產時由於嬰兒的頭部通過而造成了瘀血,會陰部位會在最初幾天感到非常疼痛。在此,提供一些改善的方法。  產後會陰疼痛的護理  在休息的時候,儘量平躺著,以減輕肌肉的壓力。
  • 產後一級痛!會陰側切怎麼辦?產後護理這樣做輕鬆減少痛
    很多順產的媽媽在生完寶寶之後,會陰隱隱作痛,上下床都非常困難,上廁所就別更說了,簡直生不如死,為什麼生了寶寶之後,會陰會那麼痛呢?一、產後會陰痛的原因在分娩過程中,宮頸口和陰道組織有一定程度的撕裂,而且在必要時候還會進行會陰側切。
  • 會陰側切該如何護理,怎麼判斷傷口是否感染
    作為專業母嬰護理人員如何護理會陰側切的產婦呢?英國產後護理專家皮普·瓊斯建議您這麼做。 會陰側切多久恢復? 一般會陰側切在術後的一周左右就可以癒合。完全恢復大概需要1~3個月。會陰側切不嚴重的傷口在術後3--4天就不會痛了,術後7-10天就可以拆線癒合。
  • 產後會陰傷口
    順產一般會留下陰道撕裂傷口或會陰側切傷口。雖然自然分娩產後併發症少,復原速度比剖腹產快,但因傷口處於尿道口、陰道口、肛門交會的部位,所以在護理上也需要注意。  護理要點一:防止外陰感染。勤換衛生墊,避免溼透,傷口浸泡在溼透的衛生墊上會很難癒合。每天可用溫水擦洗會陰部,應該由前向後擦。
  • 產後坐月子期間,寶媽應該如何呵護會陰傷口?
    很多寶媽不想在身上留下傷口,所以會選擇順產,但等到順產過後發現,自己依然被切了一刀,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會陰側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醫生給寶媽會陰側切,主要是為了預防寶媽生產時出現會陰撕裂,保護盆底肌肉,以免對身體造成更大損傷。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準媽媽產後如何護理恢復更佳?
    準媽媽產後如何護理恢復更佳?下面美媽咪從子宮、乳房以及私處三個方面分別介紹產後護理。 準媽媽產後如何護理恢復更佳?要說孕期變化最大的器官,那就非子宮莫屬。經過十個月的漫長孕育,寶寶終於從媽媽的子宮裡走出來了,然而媽媽的子宮卻受到了一次撕心裂肺的傷害。因此,子宮的恢復,可是產後新媽媽的重中之重。
  • 自然產後的傷口該如何護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自然產後的傷口該如何護理 2011-07-21 14:25 來源:健康863網
  • 會陰側切了,真後悔沒做好這些護理!
    可是同時,自然分娩會陰側切所帶來的傷口卻讓新媽媽們感到很困擾,切口的護理是很重要的。下面就給媽媽們介紹一下會陰側切口護理的方法。自然分娩,會陰側切口的護理會陰側切是產科常見的小手術之一,是在宮頸口開全、胎兒即將娩出時所採取的助產手段。初次分娩時,為避免造成會陰部嚴重撕裂、使寶寶順利的娩出,大多數孕媽媽要做會陰切開術。
  • 產後護理問題及措施 產後護理問題及措施護理查房
    產後護理問題及措施如果孕婦發生產後出血,此時正確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產婦一定要隨時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自我檢查,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憂思鬱怒等不良精神刺激,才更有利於恢復。1、產褥期是生殖器官復原的一段時期,由於氣血虛弱,特別容易導致風寒入侵而形成瘀阻。
  • 高危產婦的產後如何護理
    其產後護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產後應每日測量體溫、脈搏及呼吸4次,監測至正常。若體溫正常而脈搏增快,排除心功能不良後,應考慮產婦是否貧血,如果貧血應積極糾正貧血,補足血容量。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高血壓產婦,產後仍應監測血壓變化,尤其是開始的3天,至少每天測血壓4次,以防止產後月子病的發生,根據血壓變化逐漸減少測量次數,直到血壓恢復正常。
  • 準寶媽必學技能之一,產後這樣緩解會陰傷口疼痛
    一般情況下,產後 1 周內,側切的傷口會有疼痛感,1 周以後疼痛感就會緩解消失, 2 周左右傷口癒合。在傷口恢復的這段時間,往往由於你忽視了傷口的護理,導致傷口疼痛一直不能緩解。那麼,到底怎麼做才能緩解疼痛呢?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須知,寶媽如何護理產後傷口?
    今天美媽咪想來跟大家討論一下母親的這個角色,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知道,母親把我們生下來是非常不容易和辛苦的,但是大家知道產後的準媽媽們是如何恢復自己的身體的麼? 產後傷口護理,是女性分娩後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話題,雖然在醫院有醫生每日的觀察,出院後,新媽媽在家裡的護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 會陰側切的新手媽媽產後要這樣做,能幫助傷口恢復
    會陰側切是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幫助順產的一種方式,能夠有效的避免會陰撕裂,盡最大的可能保護女性的盆底肌肉。但是順產過程中,會陰側切並不是必要的,只要產房的助產士有足夠的的耐心、專業素質夠高,有九成的產婦都可以避免被側切的風險,但是我們國家產婦側切的機率卻在90%以上。
  • 產後會陰傷口自我呵護的4個方法
    目前提倡產婦早起床活動,特別是剖宮產後24小時左右拔除導尿管,家人即可攙扶產婦起床解尿,有利於恢復體力和自主排尿。產婦產後早起床適當活動,一周後可做產後健身操,還能恢復骨盆底及腹肌張力,避免腹壁皮膚過度鬆弛。
  • 新手爸媽看過來,教您產後第一周如何護理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產後第一周,是整個圍產期的最後一周,也是產褥期的第一周,在臨產分娩以後,產婦們不僅要忍受傷口帶來的疼痛,還需適應體內激素發生的劇烈變化,子宮及其他器官急需恢復。因此產後第一周的護理工作非常關鍵,關係到整個產褥期的恢復效果。
  • 「產後護理」面對產後各種不適,產婦該如何應對?
    又因為妊娠期雌激素水平明顯增加,使準媽媽身體內瀦留一些水分,這些多餘的體液在產後就要通過尿液和汗液排出,因此在產後2周內,新媽媽會經常出汗。如何應對?要適當飲水,補充體液,還要注意皮膚清潔,經常洗澡。穿衣服要適當。
  • 產後護理到底應該怎麼做?
    在中國,一提到產後護理,那些生過孩子女性和眾多的婆婆媽媽們都能隨口說出一大堆所謂的「坐月子」的經驗來。仿佛只要生過孩子,每個人都至少成了半個專家。那麼,如何正確進行產後護理真的已經全民皆知了麼?其實,在中國,尤其是北方,關於產後護理的誤區還是相當多的。下面就讓我一一道來。首先,最根深蒂固的誤區就是產後不能「受寒」和「見風」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