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的第一聲啼哭,媽媽在生產中所忍受的疼痛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初為人母的喜悅和幸福。可是同時,自然分娩會陰側切所帶來的傷口卻讓新媽媽們感到很困擾,切口的護理是很重要的。下面就給媽媽們介紹一下會陰側切口護理的方法。
自然分娩,會陰側切口的護理
會陰側切是產科常見的小手術之一,是在宮頸口開全、胎兒即將娩出時所採取的助產手段。初次分娩時,為避免造成會陰部嚴重撕裂、使寶寶順利的娩出,大多數孕媽媽要做會陰切開術。女性會陰位於尿道口、肛門交匯部位,很容易被尿、便汙染,而且產後又有惡露通過,如不注意個人衛生,很容易發生感染,使切口不易癒合。
會陰側切口的護理6要點
1.保持會陰部清潔
如廁大、小便後,一定要清潔會陰部,保持乾淨,如有條件應使用流動的溫水衝洗會陰部,便後擦拭時應由前往後(由尿道口往肛門方向),不要由後向前擦或反覆擦拭,以免汙染切口。
2.勤換護墊,保持會陰部乾燥
生產過後的惡露會持續將近一個月,衛生護墊要及時更換,避免溼透,浸溼切口。內褲要選擇棉質透氣性好的,洗衣時要與其他衣物分開單獨手洗。
3.避免過度用力
最好採用坐式大便,避免下蹲用力動作。當發生便秘難解時,不要用力屏氣,這樣易導致會陰切口的裂開,可用開塞露幫助通便。拆線後一周內不宜過多走動,也不宜進行動作幅度過大的鍛鍊。產後1個月內,不要提舉重物,也不要幹任何耗費體力的家務活。
4.保持正確的臥位姿勢
多數側切口為左側,應採取右側臥位或仰臥位,以防惡露流入傷口,增加感染機會。坐位時身體重心要偏向右側以防切口受壓表皮裂開。還要避免大腿過度外展等動作,以免傷口再度錯開。
5.盆底部肌肉的功能鍛鍊
早期做提肛運動,有利於促進盆底組織、會陰組織及產道的恢復。
6.合理飲食
以清淡、營養豐富的飲食為主,如魚、肉、蛋、豆類製品等可促進切口的癒合;多吃新鮮的青菜和水果,除細糧外應補充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不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會陰側切口可能出現的異常及處理
1.側切口血腫和水腫血腫。常出現在會陰切開術後2小時內,表現為切口部位出現嚴重疼痛感,而且越來越重,甚至出現肛門墜脹感。此時應立即告訴醫護人員,並及時進行檢查。
這種情況一般只要及時拆開縫線,清除血腫,扎住出血點,重新縫合,絕大多數切口可以正常癒合。第二產程時間過長,側切後縫合時間長,縫線過緊的孕媽媽可導致會陰水腫,出現這種情況可用50%硫酸鎂溶液進行局部溼敷,每天2次;臥位時要抬高臀部,利於體液回流,減輕水腫。
2.側切口感染。產後2~3天會陰側切口腫脹、疼痛並有硬結,並在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出現這樣的情況,可拆除縫線清創,以利膿液流出;局部採用1:5 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每天2次,每次10~15分鐘。必要時需口服抗生素治療。
3.側切口裂開。因會陰位於尿道口、肛門交匯部位,切口容易汙染,造成會陰切口癒合不良,或產婦對腸線的排異而引起會陰切口裂開的現象也並不少見。如切口組織新鮮,裂開時間短,可在嚴格消毒後可再次進行縫合,只要注意切口的護理,多數可恢復如初。
如切口感染、有分泌物,則不能縫合,處理方式與感染傷口相似,可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並服抗生素預防抗感染治療,待其局部形成瘢痕後癒合。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孕育那些事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