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給大家分享育兒的相關知識,小編最近在認真學習著名兒科醫生西爾斯所撰寫的《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今天看到「安全順產的10個要點」時,小編很驚訝地發現其中第九點竟是——避免做會陰側切。要知道,咱們國家的會陰側切率是相當高的,有數據統計高達92%,部分三甲醫院會陰側切率甚至幾乎100%。
而小編好奇地到網上查閱了一下資料,竟發現從網友們分享的經歷來看,似乎外國的醫生並不建議側切。比如某論壇的網友就曾提到「我姐去美國生產,醫生不建議側切。我是沒條件去了,乾脆直接剖了。」
而權威組織是怎麼說的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會陰側切率應在20%左右,最好能控制在5%。會陰側切並非自然分娩的一種常規操作,而是應儘量避免。誠如美國助產聯盟主席 Jan Tritten所說,「自然分娩是一個神聖的過程,任何的人為幹預都是有風險的。」而目前美國婦產科醫學院也已經宣布取消常規的會陰切除術,因為他們發現會陰切除術的缺點要多過優點。
美國助產聯盟主席 Jan Tritten有一句話讓小編印象深刻,「歸根到底,會陰側切率居高不下原因在於教育和觀念問題,我們要讓婦女了解側切的真相,主動要求『反對側切』。」因此,今天小編將會陰側切的缺點羅列如下,讓大家了解會陰側切背後的真相。
缺點一、對產婦身心造成難以磨滅的創傷
很多孕媽在談到會陰側切時都十分緊張,很擔心這一刀會給自己的產後恢復帶來障礙,更擔心這一刀會造成盆底肌鬆弛,影響產後的夫妻生活。所以,當順產產婦被告知要進行會陰側切時,產婦的反應有兩種。要麼是因為緊張和害怕一鼓作氣,一急之下加速分娩出孩子;要麼是感到擔憂和恐懼,越著急越慌亂,甚至導致產程延長。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其實產婦的感知都是極其不好的。
缺點二、會陰側切出血多、疼痛劇、癒合較慢且感染率高
雖然不同於剖宮產那樣在肚子上直接來一刀,但會陰側切其實也是一刀。相比於普通的撕裂,會陰側切的出血要多很多,疼痛感更劇烈,長長的傷口癒合起來更慢且更容易造成感染。現在咱們社區一般有產後訪視這個環節,社區醫生就發現很多會陰側切的產婦因為沒有注意傷口的護理,導致傷口發炎感染。本來月子期間需要飲食上的「熱補」幫助恢復,但傷口感染卻使得產婦不得已只能飲食清淡。
缺點三、不利於產婦照顧新生寶寶
生完娃並不是就沒啥事了,帶娃才是重中之重。身體處於恢復期的產婦,照顧新生兒本來就心有餘而力不足,需要家人的幫助。如果這時候還要處理自己會陰側切的傷口,並且傷口的不適感還讓產婦坐立難安,這著實也是個不小的折磨。很多產婦月子期總是奶水不足,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會陰側切傷口導致產婦不適,休息不好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奶水才遲遲不來。
了解了如上這三點,相信孕媽們都更不願意側切了。而事實上,除非遇到很緊急的情況,比如胎兒較大,胎位不正,產力不強的情況,擔心胎頭會被阻在會陰,才會考慮會陰側切,正常條件下的分娩產婦是可以和醫生商量,儘量不要側切的。而為了給「不側切」創造條件,孕媽在孕期也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孕晚期學習會陰按摩,定期接受產檢,努力了才能為自己爭取產後更好的恢復。
如上是小編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關於會陰側切,正在閱讀文章的你還有什麼要分享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