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筆者要與各位讀者解說的廣東古國——驩兜國,這是一個勇敢之國!它曾敢於與「三皇五帝」之一帝堯相爭,最後落敗了而不得不從中原遷徙至南蠻(今廣東珠三角地區)。
一.關於「驩兜國」在史書的正式記載
1.乍一看到「驩兜國」,各位讀者肯定會想這「驩兜國」該怎麼拼讀呢?「驩」讀音huān ,兜讀音 dōu,「驩兜」即讀音huān dōu。
驩音同「歡」,因而很多書上,「驩兜國」也譯作歡兜國。
2.秦朝《呂氏春秋》記載:「縛婁國、陽禺國、驩兜國,多無君」。意思是縛婁國、陽禺國、驩兜國這三個國家,多數都是沒有君主君王的。
3.這是史書對「驩兜國」作為一個國家的正式記載。且縛婁國、陽禺國與驩兜國一樣,也都是廣東歷史上存在的古國,且處於同一時期。驩兜國與廣東歷史上另外兩個古國縛婁國、陽禺國並列,可見與其並列的驩兜國,也是廣東歷史上同時期的古國之一。(關於縛婁國、陽禺國,筆者會在後面的章節再慢慢解說。)
二.「驩兜國」位於今廣東的推測
1.《大戴禮記》之《五帝德》記載:「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意思是流放驅逐驩兜部族到崇山,使它變成與南方的原始部族一樣。那麼文中提到的「崇山」位於哪裡呢?
2.《古文孝經》漢孔安國傳中記載:「崇山,南裔」。由文中可知,「崇山」這個地方位於「南裔」之中。那麼「南裔」又是指代哪裡呢?
3.說到「南裔」,就要說到「四裔」。《孔傳》記載:「幽州,北裔;崇山,南裔;三危,西裔;羽山,東裔。」意思是幽州在北裔,崇山在南裔,三危在西裔,羽山在東裔。可見,四裔就是指四方邊遠地區,而南裔,就是指南方的邊遠地區。南方的邊遠地區,即今廣東廣西一帶,瀕臨南海。
4.我們再看看史書對「南裔」是怎麼記載、解說的。晉朝張華《博物志》中記載:「南越之國,與楚為鄰。五嶺已前至於南海,負海之邦.交趾之土,謂之南裔。」意思是南越國這個國家,與楚地(楚國)相鄰(是鄰邦),它從五嶺一直延伸到達南海,這個國家背靠大海,跨越交趾地區,人們稱它為「南裔」。
5.簡單的說,「南裔」就是指南越國故土,相當於嶺南地區。而南越國的核心統治區在廣東,南越國都城也在廣東廣州。即相當於「南裔」的核心地區在廣東、在珠三角。因而,驩兜國是遷徙到了嶺南,並且是遷徙到了其核心地區今廣東、珠三角地區。依據為:「崇山」位於「南裔」,「南裔」即嶺南,而嶺南的核心地區是廣東、珠三角地區。
我們再回頭看看,驩兜部族從何而來,以及「驩兜國」的起源。
三.「堯伐驩兜」,驩兜部族原先是生息在中原地帶
1.歷史一般都認為驩兜部族是三苗族中的一支,從丹水下遊向上遊發展部落得以發展壯大,曾一度威脅堯部落的安全,因而帝堯要討伐驩兜部族。
2.戰國時期史書《荀子》記載:「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意思是過去神農討伐補遂,黃帝討伐涿鹿並擒獲蚩尤,堯討伐驩兜。這就是史書對帝堯驩兜部族的描寫,史書也稱之為「丹水之戰」。
四.驩兜部族敗於帝堯,並不得不從中原遷徙至南蠻
1.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是驩兜被放居南蠻,亦處丹水也。」意思是於是驩兜被流放驅逐到南方那些部族當中,途徑歷經丹水。我們知道,「南蠻」是中國古代對南方的原始部族的稱呼;而丹水即今河南省丹水。河南在夏商周時期一直是核心中原地帶、核心統治區。
2.《大戴禮記》之《五帝德》也有記載:「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意思是流放驅逐驩兜部族到崇山,使它變成與南方的原始部族一樣。再且《尚書·舜典》也有相似的記載:「(舜)放驩兜於崇山」。由此可知,「堯伐驩兜」是帝堯取得了絕對勝利,驩兜部族戰敗,並且作為戰敗一方的的驩兜部族,被流放到了南方的原始蠻荒之地。
3.《呂氏春秋·召類》記載:「堯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舜卻苗民,更易其俗。」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堯伐驩兜(即丹水之戰)」驩兜部族戰敗,以及「是驩兜被放逐南蠻,亦處丹水也」、驩兜部族向南方遷徙經過「丹水」。
4.這就是「驩兜國」的起源來源,驩兜部族曾是中原地帶炎黃部落聯盟中的一員,是一個至少具有四千多年歷史的古老部族。後面由古華夏的核心地區中原地帶,遷徙至南方蠻荒之地。即中原驩兜部族是南蠻(廣東珠三角)驩兜國的前身,驩兜部族遷徙至南蠻(廣東珠三角)後逐漸形成新的驩兜國。
五.「驩兜國」存在時間的推測
1.根據戰國時期史書《荀子》記載:「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可知「驩兜」與「堯」是處在同一歷史時期。「堯」又稱帝堯,是「三皇五帝」之一,約公元前2188年-公元前2067年。由此可知,驩兜國及其前身驩兜部族,約存在於4000多年前。
2.而且「驩兜」能夠作為帝堯的討伐對象,可見「驩兜」不是一般的小部族,而是有一定實力的大部落。不然也不會值得帝堯親自討伐,並為戰國大思想家、政治家荀子所記載。這也說明了驩兜部族遷徙至南蠻廣東珠三角地區後,能夠有實力形成方國——驩兜國。
六.驩兜國在廣東的考證
1.2000年,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橫嶺山,發現了商周時期墓葬300餘座,並且出土了貴重的銅鼎、銅鐘等青銅器具,以及大量的陶器、原始青瓷器和玉石器、鐵器等。
2.據我們所知,銅鼎、銅鐘等青銅器具在夏商周時期都是非常貴重的器具,是古代禮治社會政治權力、經濟權力的象徵,一般為王侯所有。
再且,青銅器具的製造技術,在當時無疑是最為先進的科學技術。當時地處蠻荒的珠三角,青銅器具先進的科學製造技術是從何而來呢?
3.筆者大膽推測,正是驩兜部族在丹水之戰中戰敗於帝堯,從中原核心地帶遷徙至南蠻,從而把青銅器具先進的科學製造技術從中原地區也帶到了今廣東珠三角地區。
4.而銅鼎、銅鐘等貴重的青銅器具,非王侯不能擁有和使用。驩兜部族從中原遷徙至南蠻珠三角地區,形成新的驩兜國,能夠使用銅鼎、銅鐘等貴重的青銅器具,是正常的也是與驩兜國的身份向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