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好茶,有標準嗎?
有。
只是每個人對好茶的定義迥異,自然衍生出不同的看法。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當我們喝遍六大茶類,體會過頂級茶後,不難發現它們的共性。
好茶之所以能成為好茶,本質在於它的品質好。追本溯源,品質好的茶葉,又離不開兩大因素——產區、工藝。
這兩大元素,成就一款好茶。
我國幅員遼闊,產茶的省份不勝枚舉,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孕育精英的茶的產地,又有何共性?
六大茶類,加工工藝千差萬別,又是什麼,直接影響了茶的品質?
且讓產區、工藝,替六大茶類發聲,一同解密好茶的必備元素!
《2》
產區,「原生家庭」的配置,總是出奇地相似。
產區,各大茶類中叫法不一。巖茶中,叫做山場。普洱茶裡,稱之為山頭。在人類社會,也叫做原生家庭。
不論是什麼叫法,總歸只有一個說法,那就是茶葉的生長環境。
說到產區,自古就有對名山的追求。都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而產好茶的地方,都是擁有靈氣的山頭。這一點,陸羽在《茶經》中,早已做出了深刻總結。
《括地圖》:「臨遂縣東一百四十裡有茶溪。」
山謙之《吳興記》:「烏程縣西二十裡有溫山,出御荈。《夷陵圖經》:「黃牛、荊門、女觀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永嘉圖經》:「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
《淮陰圖經》:「山陽縣南二十裡有茶坡。」
……
自古名山出好茶。
現如今,各大優質的茶葉,也多長於較高海拔的山中。
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高山成就好茶。
在福建地區,好茶多產自名山(海拔還不低),如太姥山、武夷山,還有桐木關。在雲南,盛產普洱茶的地方,更是不缺高山。
而這些名山、高山之所以能孕育出好茶,不外乎五大因素——溫度、光照、水質、空氣、土壤。
溫光水氣土,是塑造一款好茶的必備元素。
實地走訪過這些名茶的產區,你更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殊途同歸。
武夷山三坑兩澗、桐木關、太姥山、老班章村、易武落水洞、麻黑……好茶的生長環境,總是出奇的相似。
其一,海拔高。
其二,雲霧繚繞
其三,水質好
其四,光照以漫射光為主
其五,土壤疏鬆, 以爛石居多
其六,土壤中礦物質豐富
其七,遠離人煙,空氣品質好
這七大要素,是鍛造出茶葉好品格的重要因素。親自駕車前往,對這些環境的共同點,越是感同身受,不論是太姥山,還是三坑兩澗,又或者是桐木關,這些生長要素,仿佛是複製粘貼一般。
尤其是在布朗山,見過了獨特的龍王雨(即一個範圍內下雨,其他地方晴天,類似西邊日出東邊雨的奇妙景觀),更是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讚嘆不已。
造物主在塑造茶葉品質時,其實也是設定好程序的,甚至代碼都有些類似,否則,怎麼會有如此相像的生態系統呢。
在溫光水氣土的共同作用下,才有了肥嫩的茶青,豐富的內在物質,充足的有機物……以上種種條件,奠定了好茶的基礎。
而要真正獲得好品質的茶,還離不開工藝。
《3》
工藝,後天教育也講究精英化!
工藝,相當於是茶葉的後天教育,它對茶葉品質的塑造,同樣至關重要。
製作工藝好,才能讓茶葉物盡其用,不浪費產區的天然資源。
若是工藝不好,即便生在三坑兩澗,做出來的茶葉,品質也不能達到滿分,只能令人暗自嘆息,暴殄天物。
親自走訪過各大茶區,到茶農家看過制茶過程,深入了解制茶工藝,你會發現:好茶的製作工藝,處理手法,也是那麼地相似。
白茶、巖茶、普洱茶,這種三種茶類,製作工藝是完全不同的。
白茶,萎凋與乾燥是主要工序。而巖茶的工藝,複雜地多,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乾、毛火、足火,後形成毛茶,而後再進行精製。普洱茶,則是萎凋、殺青、乾燥。
制茶工藝間,看似千差萬別,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要將茶做得好喝,不論是什麼茶類,萎凋這一環節,不能忽視!
不僅僅是白茶講究及時萎凋,巖茶、普洱茶也不例外。萎凋,是許多茶類初制環境的靈魂步驟之一。
只有及時萎凋,茶才能有更大的機會,問鼎好茶寶座。
若是沒有及時萎凋,茶葉厚厚地堆疊在一起,熱量無法散發,將會對茶青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苦澀、沉悶、不鮮爽,還會損耗芳香物質,最後導致茶葉的品質直線下降。
相反,要是及時攤晾、萎凋,那產區與工藝的結合,將達到1+1>2的效果。
此處,要提到牛欄坑肉桂。
為什麼牛欄坑肉桂好?
其中一大因素,就在於它離天心村制茶地的距離是最近的。
距離近,意味著茶青在採摘下來之後,可以第一時間運回茶廠,攤晾開、及時萎凋,避免茶青悶紅、悶壞、悶熟,影響品質。抓住先機,才能獲得香清甘活,桂皮香濃鬱的好茶。
反觀其他茶類,也講究及時加工。
前些年,無人機運輸綠茶茶青的新聞,一度刷屏。
為什麼要用無人機運送茶青?
講的還是一個快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抓住制茶的黃金時機,才不辜負好茶。
六大茶類制茶精髓,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4》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好茶,亦有千種形象。
有人覺得,好茶香。
有人認為,好茶甜。
有人堅信,好茶鮮。
不論是哪一種指標,好茶終究離不開它的原生家庭與後天塑造。唯有生在優質環境中,被制茶師認真對待,它才算獲得了入場券。在一場名為「好茶」的博弈當中,綻放異彩。
在您心中的好茶,又是什麼模樣?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